三國:曹操殺人如麻為何獨不殺此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曹操本是亂世之奸雄,心狠手辣,殘暴多疑,青年時代便恪守「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的信條,莫說敵人,就是死在其手下的無辜之人何止千萬。

曹操

曹操刺殺董卓失敗逃亡路上,去父親好友呂伯奢家投宿,呂老漢熱情款待,還出去買酒接風。

曹操因聞院中磨刀霍霍之聲,便生疑心,以為呂老漢家人有意謀害,於是盡殺其家八口。

在明知自己誤殺後,為杜絕後患,依然殘忍地將呂老漢殺死,心之歹毒,可見一斑。

曹操割據山東後,派人去接其父一家,不料半路上被張闓謀財害命。

曹操為報父仇,發誓血洗徐州,因為找不到兇手張闓,遷怒於人,所到之處,無一活口。

滿城百姓盡行屠戮還不解氣,竟然還要再挖掘墳墓,惡行令人髮指。

戰袁術於壽春,因為攻城不下,糧草不濟,倉官王后無辜被殺,還要背上貪贓枉法的罪名。

劉馥則是在飲酒途中因為給曹操的詩提了點意見而被曹操一戟刺死。

還有那個連名字都沒有的蓋被男,因為忠心而死。

曹操殺呂伯奢全家

曹操殺人從不考慮後果,不管你有多高的才華,不管你是聖人的子孫還是王公的後代,只要他看你不順眼,就一律殺,如孔融和楊修;不管你是一流的名士,不管你是智勇的謀士,或者是赫赫的功臣,只要冒犯他,就一律殺,如崔琰、婁圭、荀彧等。

就連給他治病的蓋世神醫華佗,只要他稍微不高興,就殺掉。

以上這些人無論從影響力或者是對曹操的忠心程度,都是禰衡所不能比的,曹操尤殺之,為什麼卻獨對禰衡這麼一個屢次冒犯他的青年手下留情,不親手殺之而後快呢?

禰衡,少有才辯,性格剛毅傲慢,自恃其才,不知天高地厚,甚至目中無人,走到哪裡,感覺周圍都是一群雞,只有自己是一隻仙鶴。

而且經常到處亂罵人,普天之下,只看重二人,便是孔融和楊修。

便是這兩個人,他還稱之為兒子。

說「大兒孔文舉,小兒楊德祖,其餘碌碌,莫足數也。

」按照現在的說法,是個典型的懷才不遇,患有極度狂悖型精神病症的憤青。

彌衡擊鼓罵曹

曹操是個禮賢下士,愛惜人才的人。

他不是不看重禰衡的才華,而是看不上他的狂妄和玩世不恭。

他知道這樣一個不懂政治的文學青年是不會真正被自己所用的,留在身邊,只是一顆定時炸彈,隨時可以誤傷自己。

雖然禰衡一次次衝撞自己,但是曹操自有妙計,通過「不命坐」、「令為鼓吏」這樣的舉動來侮辱和刺激禰衡,令其感到極度羞辱,來達到他制服禰衡的目的,這是非常成功的戰略。

曹操更絕的是,想了一條「借刀殺人」的毒計,把禰衡送到荊州,想讓禰衡去罵劉表,然後借劉表之手除掉這個狂妄之徒。

果然禰衡到了荊州,又開始出言不遜,劉表手下都有殺機,但是劉表倒也聰明,識破曹操的毒計,把禰衡送到江夏黃祖處。

這個憤青禰衡到了江夏後寫了一篇名揚天下的《鸚鵡賦》後,又因出言不遜,結果被惱羞成怒的SB黃祖砍下了腦袋,可惜死的時候才26歲。

聽到黃祖殺了禰衡,曹操得意地大笑,曰:「腐儒舌劍,反自殺矣!」一切盡在掌握中。

曹操像個導演,禰衡是個很配合的演員。

所以曹操不是不敢殺禰衡,是不屑。

殺了你禰衡,是抬舉了你。

就算你禰衡在我這裡一心求死,也達不到目的。

何況曹操深知,就算我不殺你,你也活不了。

可見,在處理禰衡這件事情上,曹操是真正的勝利者。

禰衡的悲劇皆是自己一手造成的,智商滿分,情商為零,就該好好在家安心讀書,做個隱者罷了。

還幻想著以狂妄求取些功名,且不去投明主,結果只能是自取其辱。

假如,你要是真有諸葛亮的才華,便是住在山中的草廬中,也會有人三顧而請的,不是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彌衡和臥龍鳳雛的對比,就差那麼一點點。

禰衡(173-198年),字正平,東漢末年名士,文學家,與孔融等人親善,平原郡(今山東德州市臨邑縣)人(《山東通志》載禰衡為今樂陵人)。後因出言不遜觸怒曹操,被遣送至荊州劉表處,後又因冒犯劉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