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臥龍雖得其主,不得其時」這句話,劉備一輩子都沒弄明白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劉備最早聞知世間有諸葛亮,是通過司馬徽提起的:「伏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

之後又經過徐庶「回馬薦諸葛」,才徹底知道諸葛亮是曠世奇才。

緊接著就是劉備「三顧茅廬」,請得了臥龍出山,拜為軍師。

劉備既得諸葛亮,而司馬徽卻又說了一句「臥龍雖得其主,不得其時」。

讓劉備迷惑不解了一輩子,最終也沒有弄明白這句話的意思。

司馬徽這個人做事前後矛盾。

先是問劉備:「您早已名滿天下,卻為何至今也沒有個落腳之地」。

劉備說是自己的命運不好。

司馬徽說:「不對,是因為你的身邊沒有能人輔佐」。

劉備不承認,說:「我雖不才,但文有孫乾、簡雍、糜竺;武有關羽、張飛、趙雲,不能說沒有人才吧!」。

司馬徽卻說:「關、張、趙雲皆萬人敵,但無人善用;孫乾、簡雍、糜竺三人皆白面書生,非經綸濟世之才」。

劉備一聽有道理,急忙問哪有人才。

司馬徽就說出了「伏龍鳳雛」。

後來徐庶「回馬薦諸葛」,劉備又問司馬徽:「諸葛亮這個人怎麼樣?」司馬徽又把諸葛亮一頓好夸:「可比興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漢四百年之張子房也」。

劉備三人聽了都驚得合不攏嘴!臨走時卻撂下語句話:「臥龍雖得其主,不得其時,惜哉!」。

劉備聽不懂,但對臥龍銘記於心,三顧茅廬,才得到諸葛亮。

關於這一點,小編以為是作者在透露司馬徽等這些「隱士高人」對當時天下大局的矛盾心理:一方面對天下局勢看得透徹,認為天下正在由治入亂,一時難以猝定;一方面又懷才不遇,又想出仕為官。

司馬徽雖然說話雲山霧繞,難以明白。

但有一人說得很清楚。

那是在劉備「一顧茅廬」的時候,遇到了一個人,是諸葛亮的密友,名叫崔州平。

劉備請教「安邦定國之策」,崔州平就說:

公以定亂為主,雖是仁心,但自古以來,治亂無常。

自高祖斬蛇起義,誅無道秦,是由亂而入治也;至哀、平之世二百年,太平日久,王莽篡逆,又由治而入亂;光武中興,重整基業,復由亂而入治;至今二百年,民安已久,故干戈又復四起:此正由治入亂之時,未可猝定也。

將軍欲使孔明斡旋天地,補綴乾坤,恐不易為,徒費心力耳。

豈不聞順天者逸,逆天者勞;數之所在,理不得而奪之;命之所在,人不得而強之乎?」

劉備聽了此話,不以為然,敷衍了幾句,還是打探孔明的消息。

孰不知崔州平的這段話才是《三國演義》要表達的中心思想。

也是再次照應開篇的第一句話:「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當時天下正在由治入亂,即便諸葛亮這樣的曠世奇才出山治理,也是「徒費心力」、「嘔心血」,沒有用的。

縱觀全書,也可以看出此話有幾分道理。

整個三國時期,一時間人才輩出:魏國文有郭嘉、賈詡、程昱、荀彧、司馬氏,武有張遼、典韋、許褚、張頜、夏侯氏,曹操父子幾人文武兼備;蜀國文有臥龍、鳳雛、馬良、張松、費禕、董允、法正,武有關羽、張飛、馬超、黃忠、魏延,文武全才者,有趙雲與姜維;吳國文有張昭、魯肅、諸葛瑾、諸葛恪、陸遜,武有甘寧、凌統、周泰、呂蒙、太史慈。

周瑜文武全才。

然而,這麼多的人才,都沒有使得天下安寧,反而越發的混亂。

等這些人都已作古,天下再無人才的時候,三國卻歸為一統,你說奇怪不不?這就是崔州平的理論。

諸葛亮一生是在幫助劉備逆天而為,雖然已經洞明世事,但不甘於終老山林,非要出來試圖「斡旋天地,補綴乾坤」,結果還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照這樣來看,諸葛亮比崔州平、司馬徽等人相差還遠啊!您說呢

文/張超傑

(特別聲明:本文章為作者原創作品,文中圖片來自網絡,版權屬於圖片發布者,轉載此文請註明出處!謝謝配合!喜歡請關注!)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一個影響三國歷史進程的人

在三國時期,曾經發生過一些看似偶然巧合卻又匪夷所思的事情。關羽是河東解州人,因見義勇為殺了人逃避官府追捕,逃難到涿州以販糧為生,不想先是遇到了張飛後又遇到了劉備,引出了「宴桃園豪傑三結義」一段...

三顧茅廬本不是劉備的本意,原來 是這樣

說到劉備三顧茅廬,首先要先說說他們的紅娘徐庶。徐庶又名徐福,是普通老百姓家的還在,後來改名為徐庶。後來跟石廣元一起到的荊州避難時認識了諸葛亮、崔州平、司馬徽等人。劉備在新野時徐庶前去投奔。後來劉...

誰是三國第一伯樂?緣何他不出山

三國時期群雄並起,朝野上下可謂人才濟濟。世有伯樂,而後有千里馬。若沒有伯樂的慧眼發現,再有能耐的千里馬也會難免鬱郁終老於普通的馬廄之下。那麼,誰是三國第一伯樂?司馬徽也,時人稱為水鏡先生,史稱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