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腦後真有反骨?三國魏延死因分析,因為與諸葛亮貌合神離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三國時代諸侯爭霸,比的不僅是地盤、兵力這樣的硬實力,更是將帥、人才這樣的軟實力。
曹操、劉備、孫權之所以各成一方霸業,鼎足三分,與他們均重視人才、廣納人才、善用人才密不可分。
這三位君主之中只有曹操堪稱軍事家,其餘兩位的軍事才能都很平庸,主要倚靠屬下一批優秀的文武將帥,如劉備集團的諸葛亮、法正、五虎大將等,孫權集團的周瑜、呂蒙、陸遜等。
蜀國由盛轉衰的因素雖然很多,但人才凋零無疑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因素。
除了一批開國將領相繼去世之外,主要將帥之間的微妙關係也是一個值得分析的話題,而魏延和諸葛亮就是蜀國後期的兩個代表性人物。
魏延,字文長,義陽(今河南省信陽市)人,三國時期蜀漢名將。
隨劉備入蜀,屢立戰功,深受信任。
劉備稱漢中王,提拔魏延總督軍事要地漢中,成為獨當一方的大將。
此後隨諸葛亮北伐,曾勸諸葛亮出奇兵攻取長安、潼關,但遭否決,因而心懷不滿。
諸葛亮死後,因不願受長史楊儀所約束而於退軍途中燒絕棧道,反攻楊儀,卻因部屬不服而敗逃,被楊儀所遣的馬岱所斬。
諸葛亮,字孔明,琅琊陽都(今山東省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
諸葛亮受劉備三顧之禮,提出著名的《隆中對》,策動孫權、劉備聯盟,於赤壁之戰中大破曹操,奠定三國鼎立的基礎,更取得荊州為基本。
後隨劉備率軍占據西川,奪取漢中。
後受遺詔託孤,六出祁山,因積勞成疾而逝世。
魏延和諸葛亮,一將一帥,一武一文,關係自始至終不能融洽,甚至可說貌合神離,最終一個慘死,一個病逝,幾乎同時亡故,這對於國力日漸衰弱的蜀漢政權可謂沉重打擊。
而他們之間的悲劇,在初次見面時就已顯現。
(魏延形象取自網遊夢三國)
一、傲慢:魏延的性格缺陷
劉備攻取長沙,時為長沙將領的魏延率百姓殺了「平生性急,輕於殺戮,眾皆惡之」的長沙太守韓玄,獻城投奔。
誰知諸葛亮一見魏延就喝令斬之,劉備驚問緣故,諸葛亮說:「食其祿而殺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獻其地,是不義也。
吾觀魏延腦後有反骨,久後必反,故先斬之,以絕禍根。
」劉備說:「若斬此人,恐降者人人自危。
望軍師恕之。
」諸葛亮這才作罷。
俗話說「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侍」,轉投明主在三國時期很常見,而韓玄這樣一個殘暴不仁的諸侯,殺了他也無可厚非,諸葛亮竟然以「腦後有反骨,久後必反」這樣的理由要殺魏延,實在有點不可思議。
1、魏延的忠義
魏延最初是荊州刺史劉表屬下的將領,他在《三國演義》里首度登場,還要追溯到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起五十萬大軍征討江南的時候。
當時依附劉表的劉備攜帶百姓逃奔襄陽,守將蔡瑁、張允決意投降曹操,拒不開門,還叱軍士亂箭射下。
這時魏延挺身而出,引數百人徑上城樓,大喝:「蔡瑁、張允賣國之賊!劉使君乃仁德之人,今為救民而來投,何得相拒!」輪刀砍死守門將士,開門放劉備入城。
後來亂軍之中找不到劉備,才暫投長沙去了。
――從這一段情節可知,魏延早在當時就已經崇敬劉備的仁德,立志追隨了。
亂世之中,人們從功利的角度出發,一般都會選擇投靠實力強、勢力大的諸侯。
當時曹操官居丞相,挾天子而令諸侯,平定北方,勢力最為強大;而劉備則勢力弱小,依附於劉表,還在被追殺之中。
魏延本來完全可以跟隨眾人投降強大而「奸詐」的曹操,謀求榮華富貴,但他卻偏偏「不識時務」地跳出來要追隨弱小而「仁德」的劉備,絕對是一個有著正統道德觀念的性情中人。
而他那句「劉使君乃仁德之人,今為救民而來投,何得相拒」,足以說明他的忠義之心。
2、魏延的勇謀
魏延是一員勇將,史書記載「延既善養士卒,勇猛過人」,而在演義里他一出場就因為相助劉備而與荊州大將文聘大戰,「從已至未,手下兵卒皆已折盡」,這才撥馬而走。
跟隨劉備之後,他身經百戰,隨軍入川、取漢中,後來又隨諸葛亮北伐中原,六出祁山,屢立戰功。
其中二次北伐時,魏國先鋒大將王雙有萬夫不當之勇,接連殺、傷蜀將數人,最後就是被魏延斬殺。
魏延除了作戰勇猛,還頗有謀略,典型的例子是首伐中原時獻了著名的「子午谷」之計:讓諸葛亮分撥自己一萬軍隊出子午谷,奪取雍州長安和潼關,諸葛亮自祁山攻雍州,然後異道會於潼關,猶如韓信當年的故事。
諸葛亮認為此計過於兇險,並且難以成功,故棄而不用。
儘管這一「兵行險著」的計謀未能得到歷史的檢驗,至今爭議極大,但它與後來魏將鄧艾滅蜀的「偷渡陰平」之計有異曲同工之處,不失為一條奇計。
3、魏延的孤傲
魏延勇謀兼備,但過於耿介直率,性格孤高,缺乏隱忍和自我保護意識。
他投奔長沙之後,韓玄怪其傲慢少禮,不肯重用。
雖說韓玄「殘暴不仁,輕賢慢士」,魏延大概從心底看不起他,但韓玄畢竟是主公,魏延對他竟然「傲慢少禮」,個性也太強了。
此外,「魏延自恃功高,常有不平之心,口出怨言」。
這不能不說是魏延性格上的一大缺陷,應該也是諸葛亮對其「反骨」這一成見的由來。
4、魏延的人際關係
由於魏延性格孤高,鋒芒太露,不知收斂,因此人際關係相當糟糕,大家都對他敬而遠之,只有長史楊儀不買他的帳,結果兩人勢同水火。
諸葛亮去世後,魏延與楊儀爭權,兩人爭相向後主劉禪上表狀告對方造反,蔣琬和董允等大臣都力保楊儀,魏延人緣之差可見一斑。
二、偏見:諸葛亮的意識局限
諸葛亮是千古「賢相」的化身,具有鞠躬盡瘁的高風亮節,經世濟民的雄才大略,甚至被賦予呼風喚雨、神機妙算的奇異本領。
也許正因如此,演義中才一再有意無意地強化魏延的「反骨」色彩,以此來印證諸葛亮的正確預見性。
1、諸葛亮的自信
諸葛亮早年隱居南陽,躬耕隴上,自號「臥龍」,與另一名士龐統(號「鳳雛」)齊名,有「臥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的說法。
孔明與博陵崔州平、潁川石廣元、汝南孟公威與徐元直四人為密友,此四人務於精純,惟孔明獨觀其大略。
嘗抱膝長吟,而指四人曰:「公等仕進可至刺史、郡守。
」眾問孔明之志若何,孔明但笑而不答。
每常自比管仲、樂毅。
――可見,諸葛亮自視極高,對自己的才能有著絕對的自信。
2、諸葛亮的超然地位
劉備從一開始就任用諸葛亮為軍師,對其非常信任和器重,曾說「吾得孔明,猶魚之得水也」,並在諸葛亮初次指揮博望之戰時就將象徵軍事指揮權的劍印交給他。
隨著諸葛亮在長期征戰中展現出卓越的謀略和智計,他也建立起極高的聲望和權威。
劉備稱帝,諸葛亮被任命為丞相,主持朝政。
到劉備伐吳兵敗病危,託孤於諸葛亮說:「若嗣子可輔,則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為成都之主。
」又立詔囑太子劉禪(後主)對諸葛亮「事之如父」,劉禪後來亦尊稱諸葛亮為「相父」。
至此,蜀國的軍、政、財,事無大小,皆由諸葛亮決定,確立了諸葛亮在蜀國的超然地位。
3、諸葛亮的偏見
在蜀漢政權中,上到後主,中到百官,下到百姓,諸葛亮都受到非同一般的尊敬和擁戴,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威。
但魏延顯然是一個異類,他性格孤高,個性外露,言行無忌,有自己的思想,對人不盲從,不膜拜,包括諸葛亮在內。
比如「子午谷」之計未被諸葛亮採納,他就很有意見,敢發牢騷,說過:「丞相若聽吾言,徑出子午谷,此時休說長安,連洛陽皆得矣!今執定要出祁山,有何益耶?既令進兵,今又教休進。
何其號令不明!」魏延的這種性格和言行,在諸葛亮看來無疑是對其權威的挑戰,是難以容忍的。
(諸葛亮形象取自網遊夢三國)
4、諸葛亮的風格
諸葛亮的作風是「事必躬親」,事無大小都要親自過問和安排,這也是他對自己過於自信、而對別人不放心的一種表現。
體現在軍事上,他對每一個大小戰役的排兵布陣都要親自部署,將領們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反正只需依令而行就可以了。
這必然導致屬下將領缺乏自我發揮和鍛練提高的機會,漸漸失去主觀能動性。
蜀漢後期軍事人才凋零,甚至到了「蜀中無大將,廖化為先鋒」的尷尬境地,與此大概也不無關係。
而魏延顯然對這種風格很不適應,他認為諸葛亮過分謹慎,嘆息悔恨自己的才能不能完全發揮出來。
三、遺憾:將帥的貌合神離
諸葛亮和魏延都是才幹傑出的人物,倘若將帥同心,默契合作,對於蜀漢政權而言無疑是一個福音。
可惜由於兩人各自性格和風格上的極大差異,他們始終無法從內心裡認同和接納對方,最終導致了衝突的爆發。
1、相安期
耐人尋味的是,作為蜀漢開國君主的劉備,在對待魏延的態度上與諸葛亮完全相反。
在劉備親自統軍攻取西川的過程中,魏延作為大將隨軍,立下了很多戰功。
劉備奪取漢中(今陝西漢中市,東通荊州,西出隴右,北入關中,南連巴蜀,既是蜀漢守國屏障,又是北伐前沿陣地,戰略地位非同尋常):「先主為漢中王,遷治成都,當得重將以鎮漢川,眾論以為必在張飛,飛亦以心自許。
先主乃拔延為督漢中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一軍盡驚。
先主大會群臣,問延曰:『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延對曰:『若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為大王拒之;偏將十萬之眾至,請為大王吞之。
』先主稱善,眾咸壯其言。
」
對諸葛亮幾乎言聽計從的劉備,卻對魏延給予了異乎尋常的信任和器重,這是罕見的。
事實上,劉備雖然軍事才能一般,但在識人、用人上確有過人之處。
他在託孤之時曾專門就馬謖囑咐過諸葛亮。
先主謂孔明曰:「丞相觀馬謖之才何如?」孔明曰:「此人亦當世之英才也。
」先主曰:「不然。
朕觀此人,言過其實,不可大用。
丞相宜深察之。
」後來諸葛亮沒有記取劉備的意見,堅持用馬謖守街亭,結果成為其用人及軍事生涯中的一大敗筆。
劉備在世之時,魏延有了這個最高保護傘,他和諸葛亮之間是相安無事的。
2、潛伏期
劉備去世之後,在蜀漢和曹魏的對抗里,雙方的統帥主要是諸葛亮和司馬懿,而雙方的先鋒大將主要就是魏延和張郃,其中魏延是諸葛亮的御用先鋒,而張郃則是司馬懿的御用先鋒。
儘管性格上是衝突的,但諸葛亮對魏延的才幹是肯定的,而魏延對諸葛亮的權威總體上也是服從的,彼此進入了貌合神離的合作階段。
比如:首伐中原時,諸葛亮派馬謖守街亭,心裡沒底,又派高翔屯兵柳城以接應街亭,但又思:高翔非張郃之敵,必得一員大將,屯兵於街亭之右,方可防之。
遂喚魏延引本部兵去街亭之後屯紮。
――可見,諸葛亮心裡是認為魏延方可與名將張郃匹敵的。
再如:三伐中原時,諸葛亮佯退誘敵,喚眾將商議曰:「今魏兵來追,必然死戰,汝等須以一當十,吾以伏兵截其後。
非智勇之將,不可當此任。
」言畢,以目視魏延。
延低頭不語。
――顯然,諸葛亮默認的「非智勇之將,不可當此任」的人選就是魏延,可見其內心對魏延其實非常倚重。
而一貫臨陣爭先的魏延,此時竟然低頭不語,應該是長期以來被諸葛亮刻意打壓多了,已經心淡了。
3、爆發期
諸葛亮和魏延之間的衝突,先是有劉備這個保護傘作平衡,再就是有諸葛亮的極高權威作壓制,總算相安無事。
但到了諸葛亮去世,這個衝突就難以調和地爆發了。
諸葛亮病危安排後事時,把兵符交由與魏延勢同水火的長史楊儀接掌,卻把魏延當作叛逆分子嚴加防範,甚至安排下殺他的計策。
(諸葛亮)又喚馬岱入帳,附耳低言,授以密計;囑曰:「我死之後,汝可依計行之。
」岱領計而出。
少頃,楊儀入。
孔明喚至榻前,授與一錦囊,密囑曰:「我死,魏延必反;待其反時,汝與臨陣,方開此囊。
那時自有斬魏延之人也。
」
最終,官居征西大將軍、南鄭侯的魏延,不肯按照諸葛亮的遺命替楊儀斷後,和馬岱(諸葛亮臨終前派來的臥底)引兵南歸堵截楊儀的大軍,並沿途燒絕棧道。
雙方在南鄭城下對壘,楊儀按諸葛亮的錦囊遺計,問魏延敢不敢在馬上連叫三聲「誰敢殺我?」結果魏延一聲未畢,馬岱從身後手起刀落,把他斬於馬下!
魏延不僅自己下場悲慘,還被楊儀滅了三族。
但關於他的「反骨」,史書上早有平反:「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還者,但欲除殺儀等。
平日諸將素不同,冀時論必當以代亮。
本指如此。
不便背叛。
」說的是魏延沒有向北投降魏國,而是南歸,本意只是殺楊儀,希望自己能接替諸葛亮而已,並非想叛蜀。
反倒是被諸葛亮臨終前臨時授予兵符、解決「反骨」魏延的楊儀,後來因不滿自己的仕途現狀,說出:「從前丞相剛去世時,我如果舉師投奔魏國,下場難道會流落到今天這地步嗎?真是令人追悔不及啊!」被告發後貶為平民而放逐,他還繼續上書激烈誹謗,最終被下旨逮捕而自殺,真可謂一個辛辣的諷刺!
三國諸侯爭霸,歸根到底可以說是人才的競爭。
劉備以寒微的出身,最終卻能從群雄之中脫穎而出,建立蜀漢政權,成就三足鼎立之一,正是他重視人才、善聚人才、善用人才的結果。
而到了蜀漢後期,由於主帥諸葛亮和主將魏延在性格和風格上的較大差異,導致了上下級之間不可調和的衝突,最終在諸葛亮逝世之後爆發出來,造成了極大的內耗,進一步加速了蜀漢的衰亡。
倘若魏延能夠適當收斂自己的個性,多一點服從上司的權威,或者諸葛亮能夠改善自己的風格和用人策略,對屬下多一點寬容與放權,那麼這兩個蜀漢後期重要人物的聯手也許就能進入一個新的境界,各自都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對於現代職場人物來說,魏延和諸葛亮的故事仍然具有現實借鑑意義。
正史中,魏延的能力究竟如何?比關羽怎樣?
魏延是三國時期蜀漢名將,勇猛善戰,深受劉備信任和重用,魏延曾鎮守軍事要地漢中八年,漢中固若金湯。諸葛亮北伐時,魏延更是蜀漢大軍的重要將領,一生戰功赫赫,成為後期屈指可數的棟樑之才。可惜,魏延冤死...
深度解讀諸葛亮和魏延的真實關係:如何在主觀上人性化地處理客觀的政治需要
熟讀《三國演義的》的讀者都知道,魏延和諸葛亮的關係很不好。首先,劉備收留魏延時,諸葛亮一心要斬魏延,理由是魏延腦後有反骨,日後必反;其次,一出祁山時,魏延提出子午谷偷襲方案,被諸葛亮否定,魏延大...
諸葛亮為何在自己死後一定要殺魏延?只因他有反骨?正史來告訴你
魏延,三國名將之一,蜀漢後期當之無愧的國防中堅。史載他性情剽悍,武藝嫻熟,更難得的是此公胸藏韜略,智勇雙全,絕非驍勇寡謀的匹夫一個,因此將他比作三國時期傑出的軍事家似也不為過。
正讀《三國》——蜀國大將魏延真的有反骨嗎
說起反骨, 多數人一定會想到三國時期蜀國大將魏延。 魏延原本是東漢末年荊州牧劉表手下的大將, 因為與劉表的妻弟蔡瑁不和, 投奔了長沙太守韓玄。 後劉備攻打長沙時, 因對韓玄不滿而舉眾投降劉備, ...
此人是三國名將,功勞比趙雲大,死得比張飛慘,卻含冤1700年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一說到三國,蜀漢的趙雲,可以說是家喻戶曉,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在《三國演義》之中堪稱是常勝將軍,未曾一敗,在軍中更是號稱「虎威將軍」,連劉備都讚嘆其「子龍一身是膽也!」 是蜀漢上...
魏延厲害嗎 姜維和魏延誰更厲害
魏延(?-234年),字文長,義陽(今河南桐柏)人。三國時期蜀漢名將,深受劉備器重。劉備入川時因數有戰功被任命為牙門將軍,劉備攻下漢中後又將其破格提拔為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鎮守漢中,成為獨當...
劉備手下第一軍事奇才,才能遠勝關羽張飛馬超,諸葛亮卻這樣對他
三國的那段精彩的歷史,為我們呈現出了一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在三國前期出彩的武將舉不勝舉,可是到了後期出名的將領就不太多了,蜀漢到了"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地步。在諸葛亮執政期間,蜀國有一個大...
魏延-忠誠到沒有朋友
魏延 - 忠誠到沒人相信!說到魏延,大傢伙們可能第一個想到的是那個面目猙獰,拿著大刀,腦後長反骨的。不過呢,你們有可能是無雙三國玩多了。真正的魏延面目只不過和張飛一樣粗狂了一點。魏延是一個頗有爭...
他是蜀國正史第一位冤將,蜀之猛將,功勳之臣,終慘遭滅門之禍
說他是蜀國正史第一位冤將一點也不為過,在三國蜀國歷史上,有著這樣的一位頗具爭議的人物魏延。有人說他是蜀漢後期最重要的大將之一,因「性矜高」而與「平日諸將素不同」 ;屢次北伐時,「延每隨亮出,欲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