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三國徐庶究竟去了哪裡?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徐庶,字元直,今許昌人。
三國時期著名人物,本名福,後因為友殺人而逃難,改名徐庶,從此以後遍訪名師,與司馬徽、諸葛亮等人交為好友。
曾經在新野輔佐過劉備,後因曹操囚禁其母而不得不離開劉備投奔曹操,走之前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
但從不為曹操設謀。
故後世有「徐庶進曹營 —— 一言不發」的諺俗。
在《三國演義》第三十七回中說,徐庶回到許昌其母「急往見其母,泣拜於堂下。
母大驚曰:『汝何故至此?』庶曰:『近於新野事劉豫州;因得母書,故星夜至此。
』徐母勃然大怒,拍案罵曰:『辱子飄蕩江湖數年,吾以為汝學業有進,何其反不如初也!汝既讀書,須知忠孝不能兩全。
豈不識曹操欺君罔上之賊?劉玄德仁義布於四海,況又漢室之胄,汝既事之,得其主矣,今憑一紙偽書,更不詳察,遂棄明投暗,自取惡名,真愚夫也!吾有何面目與汝相見!汝玷辱祖宗,空生於天地間耳!』罵得徐庶拜伏於地,不敢仰視,母自轉入屏風後去了。
少頃,家人出報曰:『老夫人自縊於梁間。
』徐庶慌入救時,母氣已絕。
……徐庶見母已死,哭絕於地,良久方蘇。
曹操使人齎禮弔問,又親往祭奠。
徐庶葬母柩於許昌之南原,居喪守墓。
凡曹操所賜,庶俱不受」。
徐母墓在今許昌縣歇馬店村內。
徐庶是一個大孝之人,曹操正是利用了這一點騙得了徐庶入許昌曹營。
在接下來徐庶確實是進曹營一言不發,不為曹操出一謀獻一策。
直到《三國演義》第四十八回中說道徐庶識破了龐統獻的連環計「龐統聞言,吃了一驚,急回視其人,原來卻是徐庶。
統見是故人,心下方定。
回顧左右無人,乃曰:『你若說破我計,可惜江南八十一州百姓,皆是你送了也!』庶笑曰:『此間八十三萬人馬,性命如何?』統曰:『元直真欲破我計耶?』庶曰:『吾感劉皇叔厚恩,未嘗忘報。
曹操送死吾母,吾已說過終身不設一謀,今安肯破兄良策?只是我亦隨軍在此,兵敗之後,玉石不分,豈能免難?君當教我脫身之術,我即緘口遠避矣。
』統笑曰:『元直如此高見遠識,諒此有何難哉!』庶曰:『願先生賜教。
』統去徐庶耳邊略說數句。
……且說徐庶當晚密使近人去各寨中暗布謠言。
次日,寨中三三五五,交頭接耳而說。
早有探事人報知曹操,說:『軍中傳言西涼州韓遂、馬騰謀反,殺奔許都來。
』操大驚,急聚眾謀士商議曰:『吾引兵南征,心中所憂者,韓遂、馬騰耳。
軍中謠言,雖未辨虛實,然不可不防。
』言未畢,徐庶進曰:『庶蒙丞相收錄,恨無寸功報效。
請得三千人馬,星夜往散關把住隘口;如有緊急,再行告報。
』操喜曰:『若得元直去,吾無憂矣!散關之上,亦有軍兵,公統領之。
目下撥三千馬步軍,命臧霸為先鋒,星夜前去,不可稽遲。
』徐庶辭了曹操,與臧霸便行。
此便是龐統救徐庶之計。
後人有詩曰:『曹操征南日日憂,馬騰韓遂起戈矛。
鳳雛一語教徐庶,正似游魚脫釣鉤。
』」徐庶帶兵去了哪裡?按照《三國演義》說應該是去平定西涼韓遂和馬騰了,但前言有說「暗部謠言」那也就是說韓、馬並沒有反,那麼徐庶帶兵去了哪裡?至此《三國演義》沒有再提徐庶,他的歸宿是哪裡?他的墓葬埋在了何處?
在民間有關於徐庶和帽子峰的傳言,帽子峰,位於青島膠南市大珠山南麓的魚池村,是大珠山眾多的險峰奇觀之一,海拔223米。
峰頂突兀險峻,隆起寬大,狀似禮帽故名帽子峰。
膠南近年整理校注的編纂於清乾隆年間的《靈山衛志》中找到了關於徐庶在膠南隱居傳說的記載,膠南的帽子峰現仍有徐庶廟的遺蹟,膠南民間有許多關於徐庶的傳說。
清朝膠州人趙法憲有《詠鼓子洋白耐冬花》詩「皭然冰雪姿,遺世而獨立。
亭亭空谷中,寒威不能蝕。
煙嵐伴其幽,玉石貞其德。
霜月滿林皋,點綴乾坤色。
有客海上來,疑是徐元直。
雲際落天表,可望不可即。
」據青島市博物館及青島市社會科學研究所的考察,距離帽子峰不遠的徐山即因徐庶而得名。
傳說三國時,徐庶從大珠山經過這裡,在西山的山洞中住過一夜,故將該山稱為徐山,即徐庶之山。
在牛王廟山西坡的石頭上,有兩段長數米的粗如茶杯、狀如自行車轍印的石槽,當地人說這是徐庶當年推著獨輪車經過時壓下的車轍印。
在徐山東坡有徐庶洞,數年前因採石而被人,現僅餘一大石坑,約100平方米。
這也是是目前唯一關於徐庶這個三國時期重要人物離開曹操後去了哪裡的唯一有文字的記載。
還有在四川萬源縣花萼山曾傳言:徐庶離開曹操後在此隱居,為百姓治病,被稱為「花萼老祖」,山上原建有徐庶祠,祠為四重殿,供奉有徐庶木雕像,1950年遭到毀壞,僅存石柱殘段。
現在在其縣城駝山公園內新建了徐庶石像,高4米,正底面座刻「徐公亭」,背後刻有對聯「走馬薦葛,三分天下傳千古;舉賢任能,一統江山固萬年」。
位於湖北省的南漳縣城東北角單家莊也有一座徐庶的祠廟,據說徐庶也曾隱居於此。
該祠始建於清嘉慶元年(1796),為磚木結構,坐北朝南,由門樓、前廳、後殿及過廊組成兩進小院。
門樓三開間硬山頂,明間升高置大門。
兩次間立面牆上分書"虎嘯"、"龍吟"行體大字。
前廳、後殿均為面闊三間、進深二間的硬山頂建築。
現闢為南漳縣博物館。
目前無論是《三國演義》,還是其他史書,都未交代這位三國著名人物的去處,是作者無意間忽略了這樣一個重要的人物,還是出於某種考慮有意識地避開不談?我們已經無從考證。
有關於他的墓地至今也沒有找到,有說在許昌縣,但具體位置不清楚,如果真在許昌的話,那徐庶的去處又大有說辭了,如今有關徐庶的墓地在許昌沒有找到,只有其母的墓還在歇馬店,那麼除了帽子山的記載,現在沒有可考的地方證明徐庶去了哪裡,他的去處也似乎要成為一個謎團。
揭秘:三國歷史上徐庶離開曹營後的又去了哪裡?
只是可惜,如此聰明的徐庶,孝順之心被人利用,在幫助劉備數月之後,為一封假造的書信輕易地騙到了許昌,此舉不僅使賢良的母親失望自盡,造成了徐庶終生的遺憾;也使曹操只落一場空歡,得到的是一位終生不為...
徐庶被曹操騙了以後,真的沒有獻一計了嗎?
徐庶本名徐福,為寒門子弟。早年為人報仇,獲救後改名徐庶,求學於儒舍。後與同郡石廣元避難於荊州,與司馬徽、諸葛亮、崔州平等道友來往密切。劉備屯駐新野時,徐庶前往投奔,並向劉備推薦諸葛亮。徐庶南下時...
此人不離開劉備,諸葛亮就沒有機會!
眾所周知,三國演義里,諸葛亮神機妙算,簡直就是神一樣的存在。而徐庶呢,他先前投奔劉備,因母親被曹操所擄獲,徐庶不得已辭別劉備,進入曹營。後來這件事被藝術加工,「身在曹營心在漢」、「徐庶進曹營,一...
身在曹營心在漢的真實來歷:徐庶不是最出色,關羽表現也不拔尖
我們在生活當中經常會聽到這樣一句話:身在曹營心在漢,用來比喻某人雖然身子在此,心裡卻是想的另外一個地方,只是他身不由己而已。那麼,問題來了,這句話的出處到底是在哪兒呢?歷史上真正有此經歷的又是哪...
徐庶正解:主動投曹,沒有一言不發
徐庶在三國中是個神龍見首不見尾的人物,而且智謀超群,和諸葛亮為友。受《三國演義》的影響,大多數人都很崇敬這位神機妙算、忠義可嘉的軍師。可是,真實的徐庶跟演義中的完全是兩個概念。本號這就深挖史料,...
徐庶離開劉備並非因為母親,諸葛亮也不想出山,只是被劉備逼得緊
三國不外乎人與人之間的成王敗寇,國與國之間的優勝劣汰,生死存亡。世事難料,今時成王,明時做寇;今時生,明時死;今時存,明時亡。因此,想在三國混,沒有識時務的眼光,你只能成為浮萍,一直漂游不定。...
他是演義中的智者翹楚 到了最後生死不知 他到底去了哪裡?
徐庶作為三國前期為數不多的智者之一,在劉備王朝的建立過程中曾經起到過非常重要的作用。三國演義中介紹,徐庶,穎川人,與曹操手下的謀士程昱為同鄉(也正是這位同鄉造成了徐庶此生的悲劇),少好遊俠,善...
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 走馬薦諸葛的徐庶終局是什麼呢?
徐庶本名徐福,為寒門子弟。早年為人報仇,獲救後改名徐庶,拜師求道。後與同郡石廣元避難於荊州,與司馬徽、諸葛亮、崔州平等道友來往密切。劉備屯駐新野時,徐庶前往投奔,並向劉備推薦諸葛亮。徐庶南下時因...
揭秘徐庶進曹營的真相 並非一言不發
徐庶進曹營是一個非常經典的歷史故事之一,更是留有歇後語「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那麼歷史的真相到底是怎樣?讓我們一起來解析一下徐庶進曹營的真相。徐庶是諸葛亮的密友,曾更名單福,先於諸葛亮輔佐...
閒扯三國(18):徐庶不言?
閒扯三國(18):徐庶不言? 「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這個典故出自《三國演義》。徐庶通過自薦成為劉備的軍師並數敗曹軍。為削弱劉備賺取徐庶,曹操的謀士程昱設計騙到徐庶母親,又以假書信將徐庶騙至曹...
他遠隔千里 卻受無妄之災 龐統幫助別人脫困 卻斷送了他的性命
《三國演義》第五十七回中,劉備喜得鳳雛龐統,拜其為副軍師中郎將,「與孔明共贊方略,教練軍士,聽候征伐」的情況被曹操得知以後,曹操馬上召開會議,研究南征事宜。然而曹操卻擔心自己南征以後,後方空虛,...
「身在曹營心在漢」,不是徐庶,乃曹魏第一謀臣
在我們的熟悉的三國故事之中,有這麼一個「身在曹營心在漢」的故事,流傳甚廣。魏蜀吳這個三個陣營,相比有幾位人才站隊,是值得大家爭議的。其中這個故事的主人公就是一位。
徐庶是否可以不進曹營?
「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已經成為三國名句,使用率相當高。這既是對徐庶只保劉備不降曹操的一個褒獎,也是對騙搶人才的曹操的一大嘲諷。不管怎麼說,像如今賠了老婆又破財的王寶強一樣,徐庶的粉絲數以萬計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