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曹營心在漢的真實來歷:徐庶不是最出色,關羽表現也不拔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我們在生活當中經常會聽到這樣一句話:身在曹營心在漢,用來比喻某人雖然身子在此,心裡卻是想的另外一個地方,只是他身不由己而已。

那麼,問題來了,這句話的出處到底是在哪兒呢?歷史上真正有此經歷的又是哪些人呢?咱們今天就來跟大家好好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首先從這句話的字面意思不難理解,「曹營」是指三國時期曹操的陣營,「漢」則是根據具體的語境分為東漢政權和劉備建立的蜀漢政權。

在這簡單的七個字背後,包含著三個人的曲折傳奇的人生經歷。

第一個就是徐庶,字元直,是潁川人氏,剛開始的時候是劉備手下的謀士,因為在樊城之戰中破了曹仁的八門金鎖陣,致使曹兵大敗,曹操吃了一驚,這才知道原來劉備身邊已有高人輔佐。

為了把徐庶賺到自己的帳下,他聽從程昱的計策,先把徐庶的母親騙到了許昌,然後讓人模仿她的筆跡給徐庶寫信,說是徐母因為徐庶輔佐了劉備,已經被曹操下了大獄,希望他能歸順曹操。

徐庶看了信件,雖然也曾經懷疑過事情的真實性,可他終究是大孝之人,不忍母親在彼受苦,於是忍痛辭了劉備,前往許昌拜見母親,臨走之前推薦了諸葛亮。

徐庶到了許昌之後,發現自己的母親安然無恙,心裡才算是一塊石頭落地,可沒想打徐母卻是個有骨氣的,他見兒子居然為了他棄明投暗,頓時氣不打一處來,可現在徐庶已經來了,再走基本不可能了。

她頓時覺得羞愧難當,很快上吊自盡了。

徐庶悲痛不已,再加上他一向把曹操視為奸賊,更是不會心甘情願為他效力,於是就又出現了一個很有名的歇後語: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

再一個就是關羽,「衣帶詔」事發之後,曹操發兵二十萬進攻劉備,劉備抵敵不住,只好求救於袁紹,沒想到袁紹因為兒子生病焦頭爛額,根本無心打仗,更別提幫助劉備了,結果劉備大敗,他自己也逼不得已投了袁紹,關羽則是在走投無路之後,跟曹操約定:「降漢不降曹;保護好劉備家眷;一旦知道劉備下落一定要回歸本隊」之後,降了曹操。

曹操本來想著暫且答應,自己卻好吃好喝地招待著,等到他對自己心存感激報答不盡的時候,自然也就不會想到劉備了。

於是待之以上賓,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地伺候著不說,還不吝封侯賞爵,把關公捧到了一人之上萬人之下的位置。

這還不算,他還把很多人夢寐以求的赤兔馬賞給了關羽,這待遇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可不得不說,曹操實在是低估了劉關張桃園三結義的情義,他以為自己這樣就能把關羽拴在自己身邊,可後來關於聽說劉備投了袁紹,就上演了過五關斬六將,千里走單騎的感人故事。

曹操見狀,是既愛又恨,可更多的還是無奈。

最後一個就是曹操身邊的大謀士荀彧,他的功勞相信大家都很清楚,不但給曹操推薦了很多大才,還時刻為草案從出謀劃策,對於這個人,曹操的一句評價最為恰當——「此吾之子房也」,可就是這樣一個人,他也不是死心塌地聽曹操的。

曹操遵奉漢帝掃平內亂的時候他竭盡全力,可當曹操想要晉位威望的時候他卻是竭力反對,更別說稱帝了。

因為這事曹操對他也是惱恨不已,沒過幾年,送給他一隻空食盒,荀彧看了之後頓時明白了曹操的意思,他選擇了自行了斷。

對比一下這三個故事我們會發現,徐庶的故事最為經典也最廣為人知,關雲長也因為他的忠勇雙全而讓人記住了這段歷史。

可咱們實事求是地說,荀彧的下場才是最悽慘,最感人的!諸位,你們覺得呢?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身在曹營心在漢的3位著名人物,氣懵曹操了

第一位荀彧身在曹營心在漢與關羽,徐庶不同。荀彧身在曹營心不是在劉備,而是漢王朝。荀彧身在曹營心在漢之故事亦最為淒悲。荀彧是三國時期卓越政治家、戰略家,曹操統一北方的首席謀臣和功臣,被稱為「王佐之...

徐庶是否可以不進曹營?

「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已經成為三國名句,使用率相當高。這既是對徐庶只保劉備不降曹操的一個褒獎,也是對騙搶人才的曹操的一大嘲諷。不管怎麼說,像如今賠了老婆又破財的王寶強一樣,徐庶的粉絲數以萬計直...

揭秘徐庶進曹營的真相 並非一言不發

徐庶進曹營是一個非常經典的歷史故事之一,更是留有歇後語「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那麼歷史的真相到底是怎樣?讓我們一起來解析一下徐庶進曹營的真相。徐庶是諸葛亮的密友,曾更名單福,先於諸葛亮輔佐...

徐庶進曹營真實目的,世人被其隱瞞了千年

三顧茅廬是《三國演義》中最膾炙人口的故事。在此之前劉備帳中徐庶有輔佐。這個徐庶可不簡單,曹操曾問程昱:「徐庶的本事與你相比,怎麼樣?」 程昱回答:「比我的十倍還強。」那程昱也是曹操手下著名的謀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