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趙匡胤的「五虎將」,全部得以善終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自古君王都薄情寡義,大多數都是能共患難而不能同富貴,勾踐、劉邦、朱元璋皆是此類人,一上位就誅殺功臣。

兔死狗烹的例子比比皆是,然而中國歷史上有一位皇帝在自己上位卻沒有誅殺功臣,可以說是少有的完美皇帝之一。

這個皇帝就是宋太祖趙匡胤,現在讓我們來看看趙匡胤身邊的「五虎將」吧!

5、張光翰

張光翰,遼州榆社人。

北宋初期將領,翊戴功臣之一。

張光翰在後周末任虎捷左廂都指揮使,屬侍衛親軍司步軍主力之一,是侍衛親軍步軍都指揮使張令鐸的部屬。

在參與陳橋之變的翊戴功臣中,張光翰與宋太祖的關係比較疏遠。

同年五月,侍衛馬軍都指揮使及寧江軍節度使銜都為宋太祖義社十兄弟之一的韓重贇所接替,張光翰可能此時即被罷軍職。

乾德五年正月,時任永清軍節度使的張光翰去世。

4、王審琦

王審琦,王審琦,字仲寶,北宋初年大將。

其祖先是遼西人,後遷居洛陽。

王審琦在後周時期屢立戰功,曾歷任勤州刺史、睦州防禦使等職位。

陳橋兵變之後,因有「翊戴之勛」,王審琦被擢升為殿前都指揮使、兼任泰寧軍節度使。

王審琦為人厚重有謀略,尤其擅長騎射。

在平定李重進叛亂和征討太原中,王審琦都立下汗馬功勞。

宋太祖「杯酒釋兵權」,王審琦交出兵權,出京任忠正軍節度使。

開寶七年王審琦去世,終年五十歲。

3、張令鐸

張令鐸,原名鐸,後周賜名令鐸,棣州厭次人。

張令鐸在後周時期屢立戰功,以功升奉國軍指揮使。

顯德六年六月,柴宗訓即位後,張令鐸升任侍衛步軍都指揮使。

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建立宋朝的過程中,張令鐸的「翊戴」之功與高懷德相似,可能是隨趙匡胤北上,並有可能擔任北面行營步軍都指揮使,在「陳橋兵變」中的作用應略同於高懷德。

在宋太祖為開國功臣們加官進爵中,張令鐸略次於高懷德。

成為侍衛親軍司的次長官,「酬其翊戴之勛也」。

宋太祖「杯酒釋兵權」時,張令鐸被罷去侍衛親軍馬步軍都虞侯軍職,出為鎮寧軍節度使。

開寶三年春張令鐸去世,終年60歲。

2、高懷德

高懷德,字藏用,常山真定人。

高懷德為人忠厚倜儻,有勇武之名。

顯德七年陳橋兵變之後,趙匡胤奪取後周天下,建立北宋政權,是為宋太祖。

宋太祖繼位後,任命高懷德為殿前副都點檢,移鎮滑州,充任關南副都部署。

高懷德曾參與平定李筠、李重進之亂,率領所部與石守信聯合進攻,結果在澤州南攻破李筠軍隊。

後與石守信等秉宋太祖意圖自請解除兵權。

太平興國七年七月,高懷德去世,朝廷追贈他為中書令,追封渤海郡王,諡號武穆。

1、石守信

石守信 ,浚儀人。

石守信在後周時,參與高平之戰、淮南之戰,累官殿前都指揮使、義成軍節度使,與趙匡胤結為異姓兄弟,成為「義社十兄弟」的成員。

在陳橋兵變之時,石守信把內應工作做得井井有條,使得趙匡胤順利登基。

北宋建立後,石守信率軍討平李筠、李重進叛亂,出任馬步軍副侍衛都指揮使、侍衛親軍馬步都指揮使等職。

自杯酒釋兵權後,他便努力踐行著義兄皇帝趙匡胤倡導的享樂主義價值觀專事聚斂,積財巨萬。

太平興國九年,石守信去世,年五十七。

追封威武郡王,賜諡「武烈」。

趙匡胤「杯酒釋兵權」,既加強了中央集權,同時避免別的將領也「黃袍加身,被視為寬和的典範。

善待功臣,算是少有的完美皇帝之一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宋太祖杯酒釋兵權

杯酒釋兵權是指發生在宋朝初期,宋太祖趙匡胤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同時避免禁軍軍將也黃袍加身,使類似澶州兵變和陳橋兵變的歷史劇重演,篡奪自己的政權,所以趙匡胤通過一次酒宴,在酒宴中發表意見,威脅利誘雙...

盤點北宋「十大開國元帥」的人品和最終結局

太祖的好哥們。後周末,為太祖副手。資歷也較深,後周恭帝時建節,兼任殿前都指揮使。是太祖「義社十兄弟」中第三個建節的,成為後周的高級將領。「陳橋兵變」時在京城裡為內應,趙匡胤的兵變部隊得以順利進...

簡介北宋開國將帥

宋朝留給人們的印象是積貧積弱,為外族所欺凌,但是北宋開國之初,也是有一批鐵血軍人,用刀槍打下了宋氏江山。石守信累任節鎮,專務聚斂,積財鉅萬石守信,北宋開國將領。五代後周時累官至殿前都指揮使、義成...

北宋「十大開國元帥」的人品和最終結局

宋太祖的好哥們。後周末,為太祖副手。資歷也較深,後周恭帝時建節,兼任殿前都指揮使。是太祖「義社十兄弟」中第三個建節的,成為後周的高級將領。「陳橋兵變」時在京城裡為內應,趙匡胤的兵變部隊得以順利...

北宋開國十大名將

1、石守信 太祖的好哥們。後周末,為太祖副手。資歷也較深,後周恭帝時建節,兼任殿前都指揮使。是太祖「義社十兄弟」中第三個建節的,成為後周的高級將領。「陳橋兵變」時在京城裡為內應,趙匡胤的兵變部隊...

宋朝十大開國元帥的最後結局

一、石守信   「義社十兄弟」成員。後周末年任殿前都指揮使,成為太祖副手,資歷也較深, 「陳橋兵變」時為京城裡的內應,對趙匡胤的兵變部隊得以順利進城,確保了太祖登極起到了重要作用。建隆元年已加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