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明初建時功臣盡逝,看趙匡胤如何保住大宋功臣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世人皆知伴君如伴君如伴虎,大漢初建,漢高祖劉邦殺韓信、屠彭越、斬英布,連那個足智多謀的張良也退避三舍,搞起了隱居。

明太祖朱元璋登位後,便把當初和他一起打天下的功臣幾乎殺了。

徐達、李善長、劉基、胡惟庸、藍玉、葉升、馮勝、宋濂、傅友德等人均未能倖免。

宋朝雖然不像劉邦和朱元璋一樣平地起,他的天下是「陳橋兵變」後,黃袍加身。

沒有起義,沒有戰爭。

可也就是這樣。

「廢置天子,變易朝廷」之類的軍事政變,仍有可能重演。

當時在禁軍中擁立趙匡胤的九命高級統帥,要不就是他的結拜兄弟,要不就是宋朝的中堅人物,總之他們都是集軍權,功勳於一身的大宋王朝的開國元勛。

所謂功高震主,他們手上的權力對於大宋子孫來說確乎是潛在的威脅。

太祖曾經用一言去評價南唐政權:「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雖言南唐,卻也把對功臣近侍的戒備之心,表露得淋漓盡致。

對於南唐來說,可以用武力解決。

可是這些都是大宋的開國元勛,殺不得縱容不得,這可讓深諳機謀的宋太祖非常棘手。

建隆二年(961)七月,太祖召見趙普問道:「為什麼從唐末以來,數十年間帝王換了八姓十二君,爭戰無休無止?我要從此息滅天下之兵,建國家長久之計,有什麼好的辦法?」

趙普回答道:「陛下深謀遠慮,提出這一問題,此乃天地人神之福也。

唐末以來皇祚數移,兵革不休,戰亂頻仍,根本原因就在於方鎮勢力太大,君弱臣強。

現在要革除這一弊端,唯有削奪方鎮的權力,控制他們的財政,收編他們的精兵,這樣天下自然就安定了。

」趙普的話還沒說完,太祖就連聲說:「你不用再說,我全都明白了。

有一天晚朝結束的時候把石守信、高懷德等禁軍高級將領留下來喝酒,趙匡胤本就是喜愛熱鬧之人,請大臣喝酒也算平常之事,喝到酒酣耳熱之際,太祖突然屏退左右侍從,開始與大臣們訴說衷腸,所謂酒後吐真言,

他說:「若不是靠你們出力,我是到不了今天這個地位的,為此,我從內心念及你們的功德。

但是,做皇帝也太艱難了,還不如做個節度使快樂,不瞞各位說,這一年來,我從來都沒有睡過一個安穩覺!」

石守信等人聽了,忙問:「這是什麼緣故?」

太祖不慌不忙地繼續說:「這不難知道。

我這個皇帝位置,誰不想坐坐呢?」

石守信等人聽出了話中之音,連忙叩頭說:「陛下何出此言,現在天命已定,誰還敢有異心呢?」

太祖說:「不然,你們雖然無異心,然而你們部下想要富貴,一旦把黃袍加在你的身上,你即使不想當皇帝,到時也身不由己了。

一席話,軟中帶硬,將領們知道自己已經受到猜疑,弄不好還會引來殺身之禍,頓時冷汗淋漓,一邊流淚,一邊叩頭,請太祖給他們指明一條明路。

太祖緩緩說道:「人生在世,有如白駒過隙,所有追求富貴的人,不過是想多聚些金錢,多有些享樂,使子孫後代免於貧困而已。

你們不如放棄兵權,多買些良田美宅,為子孫置下永久的產業。

同時多買些歌兒舞女,日夜飲酒相歡,以終天年,我再同你們結為兒女親家,君臣之間,兩無猜疑,上下相安,豈不是很好嗎?」

石守信等人見太祖已經把話講得這樣明白,只得俯首聽命,表示感謝太祖的恩德。

第二天,侍衛親軍司馬步兵都指揮使石守信、都虞侯張令鐸、殿前司副都點檢高懷德、都指揮使王審琦等,都上表聲稱自己有病,要求解除軍職,宋太祖欣然同意,讓他們罷去禁軍職務,到地方上去任節度使。

與此同時,太祖廢除了殿前都點檢和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司。

禁軍分別由殿前都指揮司、侍衛馬軍都指揮司和侍衛步軍都指揮司,即所謂「三衙」統領。

另選一些資歷較淺、威望不高、容易控制的人擔任禁軍將領,分別掌管三衙。

這三衙又互不統屬,互相牽制,這樣,軍權就牢牢掌握在皇帝手裡了。

後來,太祖還果真兌現了互聯姻親的諾言,把守寡的妹妹嫁給高懷德,把自己的兩個女兒分別嫁給石守信和王審琦的兒子,還讓三弟光美做了張令鐸的乘龍快婿。

君臣無猜,共保富貴,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杯酒釋兵權」。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你所了解的「杯酒釋兵權」 , 難道真的那樣嗎??

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奪得後周政權後,有鑒於唐中葉以來藩鎮割據,武將拔扈,不利於中央集權,乃與宰相趙普密商,決定削奪大將兵權。在結束五代十國局面的過程中,北宋統治者著重考慮的問題有兩個:一是如...

宋太祖杯酒釋兵權

杯酒釋兵權是指發生在宋朝初期,宋太祖趙匡胤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同時避免禁軍軍將也黃袍加身,使類似澶州兵變和陳橋兵變的歷史劇重演,篡奪自己的政權,所以趙匡胤通過一次酒宴,在酒宴中發表意見,威脅利誘雙...

杯酒釋兵權的背後

在結束五代十國局面的過程中,北宋統治者著重考慮的問題有兩個:一是如何重建中央集權的專制統治,使唐末以來長期存在的藩鎮跋扈局面不再繼續出現;二是如何使趙宋王朝長期鞏固下去,不再成為五代之後的第六個...

趙匡胤的集權之路

經趙普的在三提醒下,趙匡胤確實感到害怕了,他深刻的認識到,武將在廢立皇帝改朝換代方面有著巨大的能量,於是下定決心要解決掉禁軍高級將領的軍權,對禁軍進行全面改革,吸取後周滅亡的教訓,加強對禁軍的控制!

宋太祖趙匡胤「杯酒釋兵權」利弊大揭秘

北宋初期,宋太祖趙匡胤為了防止出現分裂割據的局面,加強中央集權統治,以高官厚祿為條件,解除將領們的兵權,因為是在酒席上做出了決策,所以史稱「杯酒釋兵權」。 事件的具體經過,據史料記載:建隆二年七...

深度解析北宋杯酒釋兵權的過程簡介

建隆二年(公元961年)七月初九日晚朝時,宋太祖把石守信、高懷德等禁軍高級將領留下來喝酒,當酒興正濃的時候,宋太祖突然屏退侍從嘆了一口氣,給他們講了一番自己的苦衷,說:「我若不是靠你們出力,是到...

「杯酒釋兵權」喝的什麼酒、釋的誰的權?

杯酒釋兵權是指發生在宋朝初期,宋太祖趙匡胤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同時避免別的將領也「黃袍加身」,篡奪自己的政權,所以趙匡胤通過一次酒宴,以威脅利誘的方式,要求高階軍官們交出手中兵權。

宋太祖趙匡胤的「五虎將」,全部得以善終

自古君王都薄情寡義,大多數都是能共患難而不能同富貴,勾踐、劉邦、朱元璋皆是此類人,一上位就誅殺功臣。兔死狗烹的例子比比皆是,然而中國歷史上有一位皇帝在自己上位卻沒有誅殺功臣,可以說是少有的完美皇...

趙匡胤的一個舉動奠定大宋朝的軟弱

----其實宋朝也很有趣(4) 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宋太祖趙匡胤如願登上皇位後,一日閒暇,他召謀臣趙普,問道:「自唐末至今數十年,帝王換了八家,戰鬥不息,生民塗炭,到底是什麼原因呢?吾欲息天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