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醬油帝」孫權打了哪些「醬油」(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作者:高成

以前看過一個段子,說一個人怎麼樣算很牛呢,應該是:「一百歲的時候,照片沒有掛在牆上;幾百幾千歲的時候,照片還掛在牆上。

」前者是說這人壽命長,長命百歲;後者說的是此人影響力大,知名度高。

既然能讓後世銘記,生前恐怕也不會是等閒之輩。

三國時期的人物很幸運,直到今天他們的事跡還被人們津津樂道,其中既有王侯將相的,也有小跟班跑龍套的。

說句實在話,魏蜀吳只不過是三個短命的割據政權而已,歷史上類似的政權很多,可相比之下,知名度的差距太大了。

對此,北齊、北周、南陳表示不服,同樣是三國並立,差別咋這麼大!現在的年輕一代對看名著興趣不濃,但三國還好,相關題材的電視劇、電影的推廣彌補了閱讀量下降的缺失,還有三國遊戲的流行,比如《三國群英傳》《三國志》《真三國無雙》等,使年輕人也很了解那段歷史,對各勢力的文臣武將倒背如流。

如果問起吳國有哪些名將,肯定有人可以一連說出十幾二十個:程普、韓當、周泰、黃蓋、蔣欽、凌統、潘璋、甘寧、呂蒙、太史慈、陳武、董襲、朱然……多熟悉的名字呀,脫口而出,感覺跟他們關係很好似的,至於光輝事跡,也是如數家珍。

可惜你認識人家,人家不認識你,除非見鬼了。

然而在真正的歷史上,他們可不光只是武將那麼簡單。

這些將軍手上有私人軍隊,又有孫權賞賜給他們的地盤,其實是一個個經濟獨立的土豪,具有很大的獨立性,孫權通過一系列手段駕馭這些大將,間接控制軍隊,以維持自己的統治。

比如三朝元老程普勇猛無比,跟孫策平定江東又是戰功卓著,所以「增兵二千,騎五十匹」,履歷類似的韓當「及孫策東渡,從討三郡,授先登校尉,授兵二千,騎五十匹」。

不光是給老將予以重任,還注重提攜後輩:有一次孫權見了陳武的兒子,非常欣賞他的才華,覺得有乃父的風範,小伙子,有前途,下令授兵五百,歷練歷練。

咋看一下,給的兵都很少呀,其實三國時期參戰人數都不會太多,夷陵之戰算大戰了吧,吳國方面也就才五萬人而已,赤壁之戰前夜,孫權自信地對周瑜說,孤早就給你準備好軍隊了,多少人?以為很多,卻不過三萬。

歷經戰亂,當時的人口實在是太少了,這麼點也正常,全中國恐怕都沒一千萬。

實行了這樣的制度,吳國的軍隊更像是私人武裝了,將軍和手下的關係異常密切,有如一家人,這無疑可以增強部隊的凝聚力、戰鬥力,一旦哪個戰友陣亡了,其他人都會爭著為他報仇,上下榮辱與共、肝膽相照。

合肥之戰,吳軍被張遼吊打,凌統為了掩護孫權突圍,率領部隊死戰,最後自己受傷,手下全部戰死,等見到孫權,一個殺人如麻的將軍也忍不住了,痛哭流涕,畢竟跟隨自己多年,有感情:「統痛親近無反者,悲不自勝。

」如果依附的將領去世了,其手下的士兵一般由老大的兒子繼續帶,徐盛去世後,「子楷,襲爵領兵」;凌統四十九歲去世,兩個兒子分別叫凌烈、凌封,都還小,孫權把他們接到宮裡,幫已故愛將養著,「及八九歲,令諸葛光教之讀書,十日一令乘馬,追錄統功,封烈亭侯,還其故兵,後烈有罪免,封復襲爵領兵。

」看來這事不僅僅可以是父死子繼,還可以兄終弟及,實在沒人繼承了,才交給其他將軍帶。

靠軍事政變起家的趙匡胤非常反感這一套,北宋建立以後,全力營造「兵不識將,將不識兵」的局面,捍衛皇權。

難道孫權就不擔心手下造反,威脅自己的統治?孫權肯定擔心呀,但人家御下有方、善於籠絡人心,手下樂於效命。

我們來看看孫權給哪些福利:

1.自己的軍隊、馬匹,數額不等,安全有保障,建功立業的基礎。

2.領地。

經濟的保障,一個縣幾個縣的老百姓直接把稅交給你,這絕對算是行業內有競爭力的工資了。

張昭是萬戶侯,周瑜被給了四縣,弱一點的也有一兩個。

3.結姻。

紙牌遊戲《三國殺》中孫尚香的特技。

其實孫權不只會把妹妹嫁給劉備,內部也喜歡通過政治聯姻提升武將的忠誠度。

陸遜出生於江東大族,很有才能,前途無量,孫權把哥哥孫策的女兒嫁給了他。

自己的女兒他也要好好利用,步夫人給他生了兩個女兒,長女魯班,次女魯育。

魯班先嫁周瑜兒子,孰料公瑾之子和他爸一樣短命,後又改嫁重臣全琮。

魯育嫁大臣朱據,還有一個其他嬪妃的女兒嫁給了託孤大臣滕胤,真是沒有「浪費」資源。

除了自己家的女兒,他還給手下心腹的兒女指婚,關係十分錯雜。

4.無微不至的關懷,將領取勝歸來,孫權往往親自出城相迎,本熱對將領的家事了如指掌。

若有疾病,往往憂慮。

呂蒙病重,孫權常常在遠處探望呂蒙,怕走近了驚擾人家,當得知呂蒙能吃點飯了,喜上眉梢;相反,如果病情加重,則夜不能寐。

類似的事好多,擔的起奧斯卡影帝的榮譽稱號。

一傳十,十傳百,很快大家都知道主公是個什麼樣的人了。

5.子女解決工作問題,繼承家業,犯小事不予追究:誰叫人家有個好爸爸呢。

6.死後參加葬禮,家裡有困難的,予以補貼。

董襲陣亡,孫權改服臨殯;蔣欽病故,孫權素服舉哀,把蕪湖百姓兩百戶、田兩百頃賜給其妻子;陳武死於合肥,權哀之,自臨其葬。

等到孫權稱帝的時候,昔日的心腹大將很多都已經凋零,這個情況,魏蜀吳都有。

吳國這邊,像韓當、蔣欽、甘寧、徐盛、凌統等優秀將領都已去世。

當然,他們不是劉備伐吳的時候被一鍋端了,基本上都是正常死亡。

《三國演義》的作者讓他們都戰死了也算妙筆,使讀者看起來非常解恨,殺關公的人都被剿滅了,報了仇,反正這些人以後都不出現了,死在劉備手上算是利用了最後一點剩餘價值,既照顧了讀者情緒,又不影響未來的劇情,一舉兩得。

坐上皇位後,孫權重用的就是陸遜、諸葛瑾、朱然、全琮、顧雍這些人,其中陸遜為荊州牧、江陵侯,輔佐太子孫登,掌荊州及豫章三郡事,權力很大,控制的地盤不少於孫權,足見對其信任,每次孫權寫信給蜀漢,書信勢必路過荊州,陸遜不光有權利看,覺得不好的地方還可以修改。

儘管遠離建業,陸遜依然憂心朝廷,經常上書言及時弊。

可有一次,陸遜在和太常潘浚討論時,卻罕見地流淚。

原來孫權任用了一個新人,名叫呂壹,擔任中書典校一職,條例上說他的工作是典校文書,級別不高,但事實上呂壹卻可以監察百官,駕馭控制群臣。

有了孫權的絕對支持,加之本身又小人得志,開始了對群臣的攻擊。

受到衝擊的有建安太守鄭胄,江夏太守刁嘉,左將軍朱據,丞相顧雍等,其中朱據還是孫權的駙馬。

呂壹每次誣陷大臣,孫權都會大怒,並立即做出逮捕的指示。

呂壹切弄權柄,作威作福,百官人人自危。

儘管有很多人告發呂壹,孫權對他的信任沒有一絲減弱,白色恐怖似乎遙遙無期了,所以陸遜才流下了委屈的眼淚。

縱橫天下的劉備都沒把他嚇哭,老將們不支持他工作也沒把他弄哭,面對這事卻忍不住了。

有人會說:孫權年近六旬,已經開始老糊塗了,用了這麼一個人。

其實人家孫權意圖是很明確的,就是要用小人來打擊朝中做大的江東勢力,讓他們得到警告,趕快收手。

眾所周知,東吳是一個外來政權,他們和本土派的矛盾一直都有,當年孫策就是對本土派太狠,才遭到了許貢門客的暗殺。

孫權目睹了哥哥的慘狀,轉而安撫本土派,承認人家的利益,團結起來,一致對外,本土勢力和外來勢力的相互鬥爭、制衡,可以確保皇權的無憂。

可孫權登基這些年,外來勢力的優秀人物很多都去世了,子孫能堪大任的又不多,江東勢力迅速膨脹起來,他們的發展讓孫權惴惴不安,這才找了個打手、丑角去收拾他們。

呂壹就像是武則天的周興、來俊臣,明成祖的陳瑛一樣,幫皇帝幹得罪人的事,被重臣大員記恨,甚至連太子都看不下去了。

這種丑角的規律是:輝煌往往來得快,去的也快,不可能長久的。

有一次,吳國政府給朱據的軍隊一筆錢,被王遂詐取了,呂壹懷疑是朱據領了不承認,想藉機貪污一筆,便計上心頭,把朱據這邊管事的屬吏抓起來,嚴刑拷打,最後把人活活打死,朱據可憐人家無辜,花錢給安葬了。

呂壹聽說後十分不滿,上書孫權誣告朱據包庇,孫權聞之非常憤怒,對女婿嚴加責問,朱據沒辦法,這麼大的官,皇親國戚,也只能藉草待罪。

幾個月後,真相大白,鐵證讓吳國政壇震動,影響極其惡劣,連駙馬都可以隨便欺負,那還有誰能治的了他?孫權見預期的效果達到,事情已經鬧得很大,再不收拾呂壹要天怒人怨了,方才下令處死,並向大臣們做出檢討。

沒辦法,皇帝的權威產生於大臣的頂禮膜拜中,要是大臣都不支持你了,這皇帝也就當到頭了。

所以孫權整人也要有個度,過猶不及,該收手時就收手。

這一場孫權和江東集團的博弈算是孫權輸了,雖然有些效果,打擊了一些人,但無法遏制對方的上升勢頭,一旦自己死了,這吳國的天下還會姓孫嘛?光陰似箭,流年如水,又過了些年,孫權一天天衰老,正朝著七十大關邁進,他真的是太能活了。

看看人家北方:曹操、曹丕、曹睿,曹芳;再看看西方:劉備、諸葛亮、蔣琬、費禕。

對此,孫權說我就默默地看著,不說話。

每老一歲,孫權都自感時日無多,繼承人的問題,江東的豪強、世家大族的壯大,讓這個老人家寢食難安,他決定再掀起一場血雨腥風,穩住孫家的統治。

東吳原來的太子孫登已經去世,孫權忍著喪子之痛,立了孫和,並封孫霸為魯王。

一開始孫和還是蠻受寵的,深得父皇賞識。

可事情並不簡單,一次孫權患病,太子前往寺廟為父親祈福,恰好太子妃的叔父張休住在附近,便請太子進屋一敘。

公主孫魯班一直看太子的母妃王夫人不爽,利用此事對孫權說:「太子不在廟中,專就妃家計議。

」又說王夫人聽說皇上病了,特別高興,天天盼著父皇死,指望孫和早日接班,她好當太后呢。

孫權聽後勃然大怒,老皇帝最忌諱聽這種言論了。

王夫人害怕憂鬱而死,孫和因此失寵,似乎要被廢了。

與此同時,魯王特別得寵,大有取哥哥而代之的趨勢,許多與太子黨有矛盾的人紛紛集合到魯王帳下,兩派矛盾越發尖銳。

儘管有人上書指出問題,孫權態度還是很曖昧。

太子黨有丞相陸遜、大將軍諸葛恪、驃騎將軍朱據、太常顧譚等,他們覺得孫和人品沒問題,袁紹、劉表的敗亡是前車之鑑。

魯王黨有大司馬全琮、左將軍呂據、鎮南將軍呂岱等,他們力挺孫霸,與太子黨有矛盾。

最後的結果是兩派都沒有能夠獲勝,太子被廢,魯王被賜死,兩黨之中的江東勢力都被整了,陸遜被孫權連續派人指責,氣憤而死,結局頗為淒涼。

朱據被貶,後被矯詔賜死;吾桀上書要求魯王離京,遭陷害下獄;全琮兩個兒子也被誅殺……相反,江北勢力以及皇族都沒怎麼被罰,最後被立為太子的是不滿十歲的孫亮。

起初,六十多歲的孫權來到織室,不知怎麼,被一個潘姓女子所吸引,此女貌美如花,可地位低賤,父親是小吏,犯法被殺,她被發往織室幹活,在那個看臉的社會,她擁有傲人的資本。

已經花甲之年的孫權突然像個年輕人一樣,迷上了眼前這位年紀輕輕的女子,劇情頗似漢武帝與鉤弋夫人。

沒過多久,潘氏懷孕了,給孫權生下了幼子孫亮,老來得子,別提有多高興了,作為回報,封潘氏為皇后。

孫亮小時候非常聰明,皇后又得寵,在兩宮傾軋之後,被立為太子。

孫權借太子之事固然打擊了本土勢力,但也摧殘了人才。

孫權病重,任命的託孤大臣是諸葛恪、滕胤幾個,諸葛恪這個人明顯是不適合當一把手的,性格缺陷太明顯了,陳壽說他:「然驕且吝」,之前不止一個人看出諸葛家要毀在他的手裡,其中就包括他爸爸諸葛瑾,可實在沒有更好的人選了,只好將就著用。

眼看生命就要走向盡頭,孫權就想啊,這江東勢力其實是東吳的硬傷,又得利用又得防著,可終究是防不住的。

正當孫權彌留之際,政府部門裡,充斥著豪門大姓的子弟門生,他們上面有人,手上有關係,為所欲為,試想當一個政權的辦事機構里都是些官二代,那是多麼的恐怖,政治上控制著仕途,經濟上他們田池千里,商販千艘,閉門為市,許多人口依附著他們,這樣的情況怎能不讓統治者憂心!孫權選擇了殺,孫皓也選擇了殺,慘無人道的殺!可這又有什麼用呢?治標不治本,徹底否定人家就是否定你自己!孫權沒有辦法,不甘心地閉上眼睛,告別了這個矛盾叢叢的人間。

一般開國皇帝諡號給「文帝」「武帝」挺多的,孫權的諡號竟然是「大」,吳大帝,古今少有……

孫權雖死,三國接著鼎立,十幾年後,蜀國滅亡了,又過了兩年,魏國也完蛋了,吳國依然在苦苦支撐,西晉荊州都督羊祜多次跟吳國打仗,遇上了陸抗算是棋逢對手。

他嘗登峴山,面對滾滾長江,不禁感慨江山永存而人世不久,大約八百年後,蘇東坡泛舟赤壁,亦說:「哀吾生須臾,羨長江之無窮。

」此後,又不知過了幾世幾劫:

「媽媽!這是哪裡呀?」一個可愛的小女孩問道,「寶貝,這裡是鐘山吳王陵,在地底下,睡著一位很久以前的大英雄呢。

」千年以後,孫權的蔣陵已經是遊人如織,在它的附近,是明太祖的孝陵,鐘山還是那座鐘山,長江還是那條長江,只是一代代人誕生,一代代人逝去。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東吳吳大帝孫權的晚年:步了袁紹的後路

孫權,字仲謀,吳郡富陽(今浙江省富春)人,三國時吳國開國皇帝,在位33年。其父孫堅任長沙太守,與劉表軍隊作戰時被射死,自此與劉表結為世仇。其兄孫策,策以幫助袁術平定江東為籍口,從壽春出發,沿途招...

諸葛瑾一生沒辦成過一件事卻為何步步高升?

諸葛瑾的一生,沒有辦成過一件事兒,卻步步高升,善始善終。他的故事沒有什麼精彩之處,卻極為耐人尋味。乍一看,諸葛瑾除了是諸葛亮的哥哥什麼都不是;再一看,他的另類、他的反常識,是那麼的無與倫比、登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