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周這兩位皇帝如果能多活十年,天下能一統麼?答案是肯定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中國歷史上,五代時期是一個十分混亂的時期,在這個歷史期間,君臣之間、父子之間、兄弟之間相互猜忌,彼此之間很難建立起牢固的信任,也因此朝代更迭的十分頻繁,短短五十幾年就更換了五個朝代,可以說在世界歷史上也絕無僅有了。

而同樣,戰爭最大的受害者不是這些軍閥,而是生存在這片大地上的百姓。

在五代期間,只有一個朝代的百姓的生活相對而言比較好,這個朝代就是後周。

後周是一個很短的朝代,僅僅只有十年的時間,相比於五代別的朝代都算比較短的了。

但是這個朝代卻在歷史上留下了濃濃的一筆,原因就在於這個朝代的兩位帝王,皆是很有能力的君王。

這兩位帝王分別是郭威、柴榮。

郭威建國、弊端改革。

郭威是本是後漢的臣子,是後漢的一名大將,為後漢立下了很多的功勞,被皇帝升為了樞密使。

在五代時期,君臣間的猜忌是很普遍的,不過後漢開國之主劉知遠是一個很有漢家氣概的人,他召集抗遼民眾,深得人心,郭威對他也很忠心。

但這位明主的後代就不怎麼樣了,劉知遠死後,他的次子劉承佑繼位,是為漢隱帝。

這是一位疑心比較重的皇帝,又由於較為年輕,被朝中大臣輕視,在朝堂上公然反駁他,言辭中沒有絲毫恭敬,所以他就派了自己的親信把朝中的三位輔助他處理政事的地位很高的大臣都刺殺,之後他害怕在外領兵的郭威知道消息後帶兵反叛,畢竟這是五代常見的事情,所以他就派人去謀殺郭威。

不過,這件事卻被人知道了,有人將劉承佑要謀殺郭威的消息告訴了郭威和他的手下將領,郭威沒辦法,雖然不想叛變,但為了自己的身家性命,只能叛變了。

郭威是一個有能力而又親和的將領,他的手下都很擁戴他,紛紛勸他稱帝。

公元950年,郭威以清君側的名義起兵回朝,漢隱帝趕忙逃亡,途中被近侍刺殺身亡,次年正月,後周建立,郭威稱帝。

當時,天下戰亂,各地的經濟都破敗不堪,洛陽、長安等古時都城都十分的蕭條,而開封城由於地處貨運中轉之地,再加上交通便利,所以較之其他地方更加繁榮,但同時這也使得在後漢統治期間出現了很多弊端。

郭威繼位後,對後周的一些政策進行了改革,減輕了一些刑罰措施,並且降低了百姓的稅賦,取消了一些苛刻的雜稅,將一部分官田分給百姓耕種,減輕了民間的生活壓力,減少了一部分對民間百姓的壓迫,這在五代時期是十分難得的。

他的這一做法讓後周的經濟得以恢復和增強,也為後面柴榮、趙匡胤能統一中國本土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柴榮繼位,大風起兮。

公元954年,太祖郭威病重去世,立養子柴榮為帝,在位僅三年。

郭威的皇后姓柴,柴榮是她的侄子,而郭威當時沒有自己的子嗣,於是將柴榮収為了養子,改名為郭榮。

郭威在位期間,經濟尚需發展,無力向外擴張,而到了柴榮繼位就大不同了。

柴榮是一個雄才大略的君主,他致力於全國一統,他剛上位時,疆域與後漢時期大致相同,並且由於後漢餘子劉崇依附遼國建立北漢,山西近半地區也被北漢占領。

不過北漢對柴榮來說,並不足為慮。

柴榮剛即位不久,北漢就聯合遼國前來攻打後周,而年輕的世宗並沒有聽取老臣們讓他坐鎮朝中的建議,為了建立自己的威信,他毅然親率大軍迎擊北漢,當時趙匡胤就在他的軍中。

這場戰爭柴榮獲得了巨大的勝利,不僅消滅了北漢的有生力量,為後面快速攻克北漢奠定了基礎,而且趕走了遼國的軍隊,這讓他的威望得到了極大地提高,同時收穫了大量的民心。

回朝後,柴榮延續了郭威的改革,並且加大了力度,在政治上改革弊端、整頓吏治,在經濟上減輕賦稅、增強民生,在軍事上編練精兵、嚴明軍紀,使得後周的實力得到了極大的增強。

柴榮在位第一年,就擊敗了北漢,並且趕走了遼國軍隊,鞏固了邊防;在位第二年,出兵後蜀,擊敗了後蜀大軍,收復了秦、階、成、鳳四州,前三個州位於甘肅,後一個州位於陝西,並在隨後收復了整個關中地區;在位第三年到第五年,世宗三次征討南唐,當時南唐由於地理位置和歷史原因,人口算是比較多的,後勤也很強大,實力算是比較強的,而柴榮一生最想做的就是收復燕雲,將遼國趕到草原上去,想做到這一點必須有一個穩固的大後方,所以南唐必須打下來,即便打不下來也要打到南唐無力攻打後周的地步,為世宗北伐燕雲騰出手來,這一方略也深入了當時已經成為將軍的趙匡胤的心中,成為了後來北宋先攻克南唐、再收復燕雲的指導方針。

三次征討後,南唐雖然沒被攻克,但長江以北的地區皆被後周拿下,南唐只能苟活在長江以南,再也無力出兵侵擾後周。

柴榮在位第六年,除了南唐,其餘地區全都納入了後周的疆域,軍中士兵皆是百戰精兵,國內的經濟也得到了極大發展,後勤方面再無壓力,世宗終於決定北伐,一路可以說勢如破竹,一連攻克河北十七個縣,兵鋒已經遙指燕雲之地。

然而,不幸的事情發生了,世宗柴榮突發急症,不幸病逝,昂揚前進的大軍只能班師回朝,北伐就此終止。

很多人都會說歷史是必然的,一個人並不能改變什麼。

站在大方向上,這是很正確的,但是將它縮小範圍,卻又讓人無法確定結果。

在古代時候,一個英明的君主可以帶著國家高速發展,如柴榮這樣的英主,短短六年的時間就建立起了一個強大的國家,兵鋒所指,無國能敵,他在位期間,騎兵百萬的遼國卻未敢犯邊入侵,反而是加強對燕雲的統治和防禦,防止後周大軍北伐入侵。

在那個時期,一個英明的領袖就像一個引導眾生的神明,是芸芸眾生心中的魂,有了魂才能攻克萬難,才能更好地創造這必然的歷史。

若郭威、柴榮都能再多活十年,也許歷史就不一樣了,尤其是能力能加出色的柴榮,他若沒有患上急症,也許能開創出一個強大的帝國吧!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中國古代最被忽視的一代明君---周世宗柴榮

周世宗堪稱是五代最傑出的皇帝!他曾經有做三十年皇帝的壯志,用十年開拓天下,十年休養百姓,十年致太平。無情的命運只給了他五年六個月!但這短暫的五年執政,是光彩奪目的,創造了黑暗五代所未見的盛世雛形...

後周、北宋為何會不遺餘力的想滅掉北漢

歷史上有一個王朝北漢一直被後周的郭威、柴榮、北宋的趙匡胤所惦記,但他們終其一生都沒有滅掉北漢,難道是因為北漢的強大麼?為何他們都會心心念著滅掉北漢呢?這就不得不提北漢的建國史了。北漢的建國者劉崇...

五代十國又一個無底線的超級亂世(五)

五代十國第一明君柴榮柴榮商人出身,家裡也曾富貴過,可惜在這亂世中家道中落了,就去投奔了姑父郭威,被收為養子。郭威此時還沒發跡,家裡也不富裕,柴榮為了補貼家用又干起了老本行,出去販賣茶葉。等到年紀...

雄安故事之周世宗柴榮與雄州

雄縣縣城南關舊有瓦橋關,始置於唐朝末年。這裡地當南北交通要衝,水陸咽喉。自從五代時石敬瑭割燕雲十六州予契丹,瓦橋關所在的歸義縣便隨涿州歸入契丹。

唐朝之後五代十國是怎麼回事?如何收場?

五代是指繼唐朝後的五個據有中原腹地的正統王朝,十國是五代期間存在的十個割據勢力。唐僖宗時爆發黃巢之亂,唐王朝驚惶失措,剿撫並用,黃巢部將朱溫叛變歸順朝廷,被賜名全忠,朱溫從節度使一步步走向梁王,...

要不是這位皇帝死的早,就沒趙匡胤什麼事了

梁唐晉漢周,撥亂五十秋。短短五十多年的時間,這還不算上十國,就有五個朝代的更替,這就是中國歷史上戰亂的五代時期。平均每個朝代的壽命只有十年,這比起八百年的周朝和四百年的漢朝真是微不足道,康熙和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