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為何一定要出祁山,最終在此地身死道消?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蜀漢建興五年(公元 227 年),蜀漢丞相諸葛亮向後主劉禪上《出師表》,矢志北伐。

「六出祁山」,是文學作品《三國演義》的說法。

正史《三國志》里,諸葛亮一共進行了五次北伐,之所以被稱為「六出祁山」,是因為羅貫中把曹真伐蜀一戰也計算在內了,但實際上,那一次蜀魏雙方並未真正接觸。

一、諸葛亮尋找的鑰匙

五次北伐中,諸葛亮有三次選擇了祁山所在的隴右地區(古人以西為右,故稱隴山以西為隴右,隴右地區位處黃土高原西部,界於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和黃土高原的結合部)為主攻方向。

據考證,「六出祁山」的祁山,應該是在祁山鎮附近西漢水流經的寬闊川原及西漢水北岸的一片山地。

地圖上的範圍大致是:南臨西漢水、北到天水尖山、西起大堡子山、東至鹽官鎮的區域。

始建於漢代的祁山堡就位於祁山的山間谷地。

在數次北伐中,隴西道上的祁山堡被諸葛亮選擇作為調兵遣將的大本營之一。

祁山堡其實是一座不大的丘—因為孤立突起於開闊的平地上而顯得十分險峻。

小山不是常見的錐形山體,而是四面陡峭,頂端平坦,遠望像一艘倒扣的艦艇。

關於蜀魏兩國拉鋸戰的描述中,「祁山」曾不厭其煩地出現在史料和文學作品中。

但是,現實中這座「丘」,有些其貌不揚。

不過,登上祁山堡俯瞰周圍,所有的疑慮就消失了。

向南望去,是西和縣境內的重重秦嶺,蜀漢軍從那裡離開了崇山峻岭,來到祁山鎮,進入一片開闊地。

那個出口至今還有一個地名叫「川口」。

祁山堡正好扼守著這個出口的前方。

祁山堡正對面還有一座凸起的山頭,為諸葛亮的點將台,二者互為犄角。

西漢水從祁山堡南側流經,北通天水,南通西和,可以漕運糧草。

祁山堡的西南方向通往禮縣,那裡可以直入羌中,進入可威脅曹魏的南安郡。

蜀國向西北地區用兵,祁山必然是最重要的橋頭堡。

祁山堡周邊的區域,地形比較平緩,顯然不是一個防守型陣地,但絕對是一個最好的進攻型要塞和指揮中心。

對於諸葛亮和蜀漢軍來說,它就是一把打開隴右大門的鑰匙。

二、一個叫街亭的地方

蜀漢建興六年(公元228年)春,諸葛亮坐鎮蜀漢陪都漢中,揚言由褒斜道, 取鄖,揭開了第一次北伐的序幕。

當時,趙雲、鄧芝作為疑兵,出擊箕谷(今陝西太白縣境內),諸葛亮的主力軍隊卻一路浩浩蕩蕩向西北進發,勢如破竹般攻占了祁山地區,並在祁山堡安營紮寨。

由於諸葛亮出其不意,再加上軍隊的戎陣整齊、號令嚴明,所以,蜀軍一路攻城拔寨十分順利,南安(今隴西縣東北)、天水(今甘谷縣東)、安定(今鎮原縣南)三郡紛紛叛魏歸蜀。

其間,諸葛亮在天水收了大將姜維,如虎添翼。

這時候,魏明帝曹叡 才慌忙從洛陽趕到長安坐鎮,命大將張邰率兵抵擋蜀軍。

當時,張邰軍越隴山進入天水、祁山一帶。

兩軍對壘,在一個叫街亭的地方短兵相接了!

根據當時的局勢判斷,真實的街亭,應該十分接近陳倉狹道的西出口,位於今天連(雲港)霍(爾果斯)高速經過的天水市麥積區街亭鎮附近。

諸葛亮要想封鎖曹魏增援的通道,最可能選擇的地方是這裡。

諸葛亮的這個想法,敵軍中也有人料到了。

此人是隴西太守游楚。

蜀漢軍連克三郡後,隴西郡還在堅守,太守游楚在城頭對城下蜀軍喊話:「卿能斷隴,使東兵不上,一月之中,則隴西吏人不攻自服:卿若不能,虛自疲弊耳。

」翻譯成現代白話就是:「你們要是能切斷關中到隴西的通道,讓東邊的援軍進不來,一個月內我們就會不戰而降服。

如果不能,那你們就別在這浪費時間了。

經過游楚的「提醒」,諸葛亮的目光轉向了街亭。

此時,曹魏派遣的張邰馳援大軍已經在路上,於是,諸葛亮趕忙坐鎮西縣城,而令參軍馬謖為先鋒,在街亭入口處迎擊張邰軍。

根據記載,關於馬謖的戰敗原因,歸結起來就是: 馬謖占據了一座山頭紮營,而不守住山下的街亭城寨,張邰又斷絕了山上到山下取水的通道。

在這個過程中,兩軍的指揮者馬謖與張邰,在地理知識上進行了一次比拼,張邰憑藉隨機應變的能力勝出。

今人多詬病馬謖「依阻南山」的紮營策略,事實上,馬謖占據高處,本來沒有錯,正常情況下,只要占據有利地形,下方的敵人不會輕易來攻。

問題在於,馬謖「舍水上山」,這個「舍」頗耐人尋味,可能是主動捨棄,也可能是被迫放棄。

此前馬謖不在街亭安營紮寨也許是情非得已,有可能已經在山下的交戰中戰敗,所以被迫「含水上山」。

這種推斷有一定道理。

「才器過人」的馬謖,應該具備豐富的地理知識。

可惜的是,他首次來到陌生的祁山一帶, 遇到的對手又是曹魏的「五子良將」之一的張邰。

至此,轟轟烈烈的第一次北伐遂以失敗而告終。

三、木馬牛與張郃之死

第一次北伐,魏軍老將張邰給諸葛亮和馬謖上了一課,但張邰沒想到的是,他並沒有笑到最後。

張邰作為曹魏在關中地區的重要將領,對於地理形勢了如指掌,可以說是諸葛亮北伐大計中的心腹大患。

張邰萬萬沒想到的是,他的人生會終結在隴西道上。

建興九年(公元 231 年)春天,諸葛亮第四次北伐,以木牛運糧,包圍祁山,又招攬鮮卑人軻比能,響應蜀軍。

因曹魏大將曹真病重,祁山防線告急,曹睿改派司馬懿為統帥屯於長安,統領張邰、費曜、戴陵、郭淮等人抵抗。

蜀軍隨後取得了「鹵城之戰」的勝利,逼得司馬懿軍退守天水。

此後,魏軍守兵固守。

此時諸葛亮因軍糧接濟不上,只好退兵。

司馬懿見諸葛亮撤退,以為戰機來到,準備追擊,張邰則擔心有埋伏。

這個判斷十分準確,在隴西道的山路上追擊敵人是十分冒險的。

但司馬懿依然強令張邰進攻,張邰只能無奈前往,果然在木門道(今天水市秦州區木門村)遭遇伏擊。

這裡地勢險要,最窄處不過百米,蜀軍埋伏在高處,箭如雨下。

張邰膝蓋中箭,最後傷重不治,木門道成為這位名將戎馬生涯的終點。

司馬懿從未在隴右地區作戰,顯然對當地的地理形勢並不熟悉,所以表現出進退失據。

相反,張邰幾次提出的建議十分合理,卻不被採納。

可憐的張邰雖然熟知隴右地形,但碰上 外行指導內行,下級必須服從上級 ,最終,張邰用自己的生命,為司馬懿上了一節喋血的地理課。


四、祁山過後天下一統

此後,諸葛亮再沒有涉足祁山,再也沒有進入今天的甘肅。

當他在建興十二年(公元 234 年)最後一次出兵北伐時,選擇了通過褒斜道,抵達渭水南岸。

這一次,他的老對手司馬懿做出正確判斷,提前占據有利地形,與蜀軍隔渭河對峙,但並不交戰。

諸葛亮最終西上五丈原(今陝西岐山縣),在相持三個多月後,司馬懿等來了蜀軍退軍的消息。

此時積勞成疾的諸葛亮,帶著攻略祁山的夢想含恨而去,一代名相隕落五丈原

諸葛亮五次北伐,第一、第三和第四次都曾踏上甘肅的隴原大地。

他死後,天水人姜維繼承其遺志,數次北伐曹魏,選擇的路徑依然是祁山所在的隴西道。

多次北伐的蜀漢,如能徹底打通隴西道並控制祁山地區,就可以切斷曹魏對祁山以西涼州之地的影響。

然而,此時曹魏國力蒸蒸日上,而蜀國卻人才凋零,日漸衰落。

姜維率重兵與魏將鍾會相持於劍閣時,鄧艾從隴西道上的陰平橋一帶奇襲入蜀,直搗蜀都成都,蜀國滅亡。

這一回,隴右見證了中國歷史上一次罕見的奇襲戰,也間接導致了蜀國的滅亡。

三國中後期,在山環水繞的甘肅祁山一帶,諸葛亮、趙雲、司馬懿、張邰、姜維等各路將相、謀士輪番登場,這場大戲過後,司馬氏逐漸取代曹魏,最終一統天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諸葛亮為何禁止派兵救街亭?

諸葛亮初次北伐,由於師出突然,很快拿下了魏國的南安、天水、安定三郡。此事引起了魏國朝廷的震動,魏明帝親自率軍坐陣長安,部署抗擊諸葛亮大軍。曹睿派曹真攻擊趙雲軍,派張郃進攻街亭。由於馬謖違背了諸...

諸葛亮五丈原不死真能滅魏興漢一統天下嗎

諸葛亮,又被稱之為武侯或者諸葛武侯。諸葛亮一生鞠躬精粹,為了復興漢室,付出了自己畢生心血,是中國古代忠誠與智者的代表人物。諸葛亮在公元234年的時候在五丈原死於第五次北伐戰爭,不禁讓後世為諸葛亮...

街亭之敗誰之過?

文|霍真布魯茲老爺(今日頭條簽約作者)建興六年春,矢志北伐的蜀漢丞相諸葛亮以趙雲鄧芝率疑兵出箕谷,自己身率大軍兵出祁山,達到了很好的戰略效果,一時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投蜀,大批的魏國官員紛紛降蜀...

諸葛亮虎頭蛇尾的第一次北伐

也許是因為三國演義這部書太過於出名,所以大家對於三國演義的了解程度往往大於三國志與裴注等書,其實這種結果也有其必然的原因,主要就是因為三國演義寫的太好了,人物刻畫非常細膩,故事情節又非常的合情合...

由諸葛亮北伐出祁山經過天水所想到的

三國那段歷史,也許因為羅貫中那本《三國演義》而被民間廣為熟知,而祁山也因為《三國演義》中諸葛孔明六出祁山興蜀伐魏而沾上了幾分神秘色彩。作為一個天水人,正好生活在這片三國古戰場之上,就讓我們翻開歷...

蜀漢堅持北伐,為何不攻略涼州西域等地呢?

蜀漢政權是三國時期劉備建立的。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或「蜀漢」,亦稱「劉蜀」、「季漢」。蜀漢王朝疆域所及,北至武都、漢中,東抵巫峽,南包雲、貴,西達緬甸東部。占有今雲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