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茶葉的小販棄商從戎,若沒他何來大宋王朝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導讀:公元960年,趙匡胤黃袍加身,兵不血刃奪了後周江山,為以後的大宋王朝奠定了堅實的版圖基礎。

可以說趙匡胤的大宋江山完全就是後周的翻版,沒有後周也難有大宋。

建立後周的是後周太祖郭威。

但是,真正使後周強盛起來的,是他的繼任者,後周世宗柴榮。


早年經商

柴榮其實出生於一個富豪之家,但是很不幸,在他出生之後便家道中落。

無奈之下,只能投奔到自己的姑母門下,而他姑母的丈夫,便是後來一手建立後周的郭威。

郭威

柴榮天生聰明而且勤勞敦厚,幫著郭威處理各種事物十分得心應手。

郭威也十分喜愛這個孩子,正好他與夫人柴氏膝下無子,便認了郭威為義父。

柴榮也十分懂事,當時郭威還未起事,家中也是不甚富裕。

柴榮便幫著郭威經商以補貼家用,做的是茶販生意,經常來往於各地之間,不僅錘鍊了自己的意志,期間還習文練武,為以後的戎馬生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五代第一明君

時間過了沒多久,郭威便當官了。

但是,後漢皇帝劉承祐卻對郭威等人十分猜忌,想要將郭威誅殺。

郭威也不是吃乾飯的,提前得到了消息,以「清君側」的名義起兵殺向了開封。

之後郭威大敗後漢軍,登基稱帝,號為大周。

過了幾年,郭威病逝,柴榮便登基當上了皇帝。

柴榮

柴榮當時年輕,雄心勃勃,想要干一番大事。

他曾向左諫議大夫王朴發問:「朕當得幾年?」精究術數的王朴答曰:「臣固陋,輒以所學推之,三十年後非所知也。

」柴榮聽後十分欣喜地說:「若如卿所言,朕當以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足矣!

於是,柴榮便為了他的理想付出了一生的代價!現在關於「周世宗若不早逝、該當帶領中國取得何等成就」等話題還是經久不衰。

柴榮銳意進取,勵精圖治,在那個混亂不堪的五代時期創下了不朽的功績,也被後世稱為「五代第一名君」。


歐陽修就曾對柴榮有過這麼一段評價:

世宗區區五六年間,取秦隴,平淮右,復三關,威武之聲震懾夷夏,而方內延儒學文章之士,考制度、修《通禮》、定《正樂》、議《刑統》,其製作之法皆可施於後世。

其為人明達英果,論議偉然。

司馬光也曾說過:

若周世宗,可謂仁矣!不愛其身而愛民;若周世宗,可謂明矣!不以無益廢有益。

《容齋隨筆》中亦曾說過:

周世宗英毅雄傑,以衰亂之世,區區五六年間,威武之聲,震懾夷夏,可謂一時賢主,而享年不及四十,身沒半歲,國隨以亡。

固天方授宋,使之驅除。

是啊,周世宗柴榮什麼都好,就是活的太短,享年39歲。

他的三個十年計劃還沒有完成三分之一便溘然長逝,給歷史留下了無盡的遺憾。


遺恨幽雲

自從石敬瑭將幽雲十六州拱手獻出去之後,它就成了所有中原王朝的一塊心病。

柴榮亦是如此,要想實現「十年平天下」的宏偉目標,幽雲十六州便必須收復。

幽雲十六州

於是,柴榮就開始御駕親征。

公元959年4月,柴榮率軍征遼,目標便是收復幽雲十六州。

開始的時候順風順水,至寧州,刺史王洪以城降。

之後,領兵水陸俱下,至益津關,契丹守將終廷暉以城降。

至瓦橋關,守將姚內斌以城降。

鄚州刺史劉楚信以州降。

五月,瀛州刺史高彥暉以本城歸順。

這次出師,僅四十二天,兵不血刃,連收三關三州,共十七縣。

但是正當柴榮準備一鼓作氣乘勝奪取幽州之時,他卻生病了。

無奈之下,只得班師回朝。

這也未嘗不是天意,等他回到汴京之後沒多久就病逝了。

幽雲十六州也成了困擾大宋王朝幾百年的一塊心病,幾次征伐均無功而返......

後周版圖

柴榮的一生是偉大的一生,雖然只當了短短6年的皇帝,卻為後周的經濟、政治、軍事、文化等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當北宋建立的時候,中原地區的形式還是紛繁複雜。

北宋僅用了20年便完成統一,這固然離不開趙匡胤的英明決斷,但更重要的是他接手的後周政權國力強大,統一之勢已不可阻擋。

以兵變方式奪取後周政權的趙匡胤,只不過延續了柴榮的統一進程,延續了後周經濟和文化的發展。

宋朝對待商業的態度、優遇文人的政策,均與這位商人出身、勤勉務實的君主有著直接關係。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歷史奇妙編劇:柴榮種樹趙匡胤乘涼

歷史往往沒有如果,不過古代史學家也會在一些充滿遺憾的帝王中著墨慨嘆,好像五代十國的後周世宗柴榮。北宋《舊五代史》中指,柴榮是當時最英明的君主:「世宗頃在仄微,尤務韜晦……神武雄略,乃一代之英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