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諸葛亮是如何解決劉備兵源不足的問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根據歷史記載諸葛亮幫劉備乾的第一件事,就是讓劉備一下子得到了四十萬的軍隊。
那麼他是怎麼做到的呢?小編帶你來一探究竟。
諸葛亮提出「利用流動人口」
要知道,當時三國戰火紛飛,到底誰有能力讓老百姓上戰場打群架?只有兩個人,就是曹操和劉備。
正因為此,所以曹操才會說:「天下英雄,使君與操。
」
而諸葛亮。
比曹操、劉備加起來更狠,他連流動人口都不放過,都要擠出油榨出汁來。
諸葛亮
諸葛亮當時對劉備說:「你考慮過流動人口管理沒有?荊州之所以兵源不足,那是因為你只想到了固定人口,可是還有大量的流動人口,這些人為了逃避戰亂,紛紛逃到了荊州。
此時的荊州,流動人口數量遠高於固定人口,只要派士兵對流動人口進行登記,以辦理暫住證為名,把他們組織起來,那麼你就得到了一支在數量上足以和曹操相抗衡的軍隊。
」
嚇到了嗎?這段話當時確實把劉備嚇傻了。
劉備發現了諸葛亮有奇才,想把他留在身邊。
可是諸葛亮卻回家了。
諸葛亮已經派了司馬徵和徐庶,前後兩批人馬來遊說劉備,讓劉備去顧茅廬。
可劉備不見兔子不撒鷹,沒有去顧,這讓諸葛亮很受傷,所以他抬高了價碼。
現在這個茅廬,不是顧一次就完事的,你必須要三顧,少一次也不行。
三顧茅廬
可這樣值嗎?單憑管理流動人口這一手,就值得劉備這樣做。
劉備是識貨之人,他知道諸葛亮值這個價。
所以推敲起來,不排除另一種可能:三顧茅廬,是諸葛亮親見劉備、展示自己高妙的治政手段之後,與劉備共同策劃的炒作行動。
這時候我們再返回去看諸葛亮的《出師表》,發現其中的奧秘了沒:「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這句話有漏洞,劉備好歹也是個高層級的人物,去了一次,諸葛亮就應該回個禮,兩次,那諸葛亮就已經失禮了,還要三次,不要說劉備,就算是個普通老百姓,接連三次登門,都會覺得大丟面子。
他諸葛亮這麼聰明的人物,難道就不知道給劉備留點顏面嗎?難道這是一場遊戲?
所以說,古代的政治遊戲還真是有點玄乎。
諸葛亮輕輕鬆鬆幫劉備解決了兵源不足的問題,而也是自此開始,諸葛亮在劉備面前開始擺姿態咯。
三請孔明真或假,是劉備禮請,還是諸葛自薦?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今山東人。印象中的諸葛亮一直是身披八卦衣,手拿鵝毛扇,給人以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外的姿態。其為匡扶蜀漢,可謂鞠躬盡瘁,嘔心瀝血。當時民間傳言,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安天下。
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太橫了,河北增強尼龍顆粒何須多此一舉
漢末劉備「三顧茅廬」的故事被傳為佳話,他的這一舉動也備受推崇,後來也證明了諸葛亮是優秀的人才。這個成語的典故來自於諸葛亮《出師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河北增強尼龍6顆...
劉備三顧諸葛亮茅廬,有以下幾點證明是真的
在《三國演義》中,比較有名的,桃園三結義,成為了佳話,之後的兄弟結拜,大家都紛紛模仿,劉備,關羽,張飛。都是以不求同日同時生,但求同日同時死的誓言來表達,對自己兄弟共患難決心和態度。在早些年《古...
三國演義中三顧茅廬的故事真的發生過麼?
三顧茅廬這個成語典故可謂是婦孺皆知,這個詞出自三國演義中劉備請出諸葛孔明,共保大漢江山的故事。羅貫中對於劉備禮賢下士的描寫可以說栩栩如生,惟妙惟肖。那麼真正的歷史上有沒有這段三顧茅廬呢?
諸葛亮為何當時選擇輔佐無比弱小的劉備,而不願去投靠曹操?原因其實很簡單
看過三國的人都知道,當初劉備三顧茅廬,終請得諸葛亮出山輔佐自己,但當時劉備的勢力太弱了,算是當時最弱的勢力了,可是他為什麼不去投靠實力極強的曹操或者是孫權呢?為何他偏偏要選擇劉備?
諸葛亮選擇劉備而不是曹操,不是因為三顧茅廬,而是出於這個原因
不管是看完《三國演義》還是看過三國史的人都難免有這麼一個疑惑:在諸葛亮出山輔佐劉備的時候,劉備無論是從軍事上還是從經濟實力上,遠不及雄才大略、挾天子以令諸葛的曹操,近不及物美豐饒、地盤穩固的孫權...
諸葛亮真是因為劉備「三顧茅廬」才出山的嗎?恐怕這是一個謊言
三顧茅廬的故事廣為人知,可惜是《三國演義》小說之言。歷史的真相也許並非如此,那真相究竟是什麼?三顧茅廬之前,諸葛亮就曾見過劉備。時間是在建安十二年,洞悉形式的諸葛亮料定曹操下一個攻擊目標必是荊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