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空城計》中的空城是哪個城市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空城計是三十六計之一,指在敵眾我寡的情況下,缺乏兵備而故意示意人以不設兵備,造成敵方錯覺,從而驚退敵軍之事。

後泛指掩飾自己力量空虛、迷惑對方的策略。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大擺空城計,這裡的空城指的是哪個城市呢?

空城計是一種心理戰,是三十六計之一,指在敵眾我寡的情況下,缺乏兵備而故意示意人以不設兵備,造成敵方錯覺,從而驚退敵軍之事。

後泛指掩飾自己力量空虛、迷惑對方的策略。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大擺空城計,這裡的空城指的是哪個城市呢?

《三國演義》中講,三國時期,魏國派司馬懿挂帥進攻蜀國街亭,諸葛亮派馬謖駐守失敗。

司馬懿率兵乘勝直逼西城,諸葛亮無兵迎敵,但沉著鎮定,大開城門,自己在城樓上彈琴唱曲。

司馬懿懷疑設有埋伏,引兵退去。

等得知西城是空城回去再戰,趙雲趕回解圍,最終大勝司馬懿。

「空城計」又叫「西城弄險」。

西城,古縣名。

漢時置西城縣,治所在今陝西省安康市西北,西魏時移至今安康。

東漢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年,分漢中郡置西城郡,治所在今安康西北。

《三國演義》中的所謂「西城」,應指古秦州(今甘肅天水)西南百二十里的地方。

《三國志·諸葛亮傳》和《讀史方輿紀要》卷五十九所載的「亮拔西縣千餘家還漢中」的西縣,即指此地。

這是羅貫中杜撰的,其實並未發生過這場戰爭。

但是「演義」里提到的這個地方是客觀存在的。

曹操能夠平定烏丸,掃除袁紹的單于勢力,和田疇的加入密不可分。

但是,我們說, 田疇的加入,是曹操的幸運,也是命運的必然。

 為何說是曹操的命運的必然呢?我們看看曹操在平定烏丸前後的行為就可以明白了。

當時正趕上夏天,大雨下個不停,道路泥濘難行,烏丸人又在交通要道上派總兵把守,曹軍無法通過。

曹操煩悶,此時田疇獻策。

田疇說此時從大道上確實無法通過,可是自己知道一條道路,曾經是漢武帝時期修建的,雖然荒廢了兩百多年,但依然有總計可行。

我們可以公開宣稱撤兵,然後從密道通過,烏丸必定失去防範,我軍攻其不備,必然成功。

曹操大喜,就率軍撤退,並在路邊立下一個大木牌子,上面寫著:現在夏天酷熱,道路泥濘,等到秋冬時節,我們再出兵。

烏丸偵察兵看到了,回稟單于,蹋頓果然以為曹操已經撤兵。

之後,曹操成功繞道接近烏丸主力。

當曹操率軍到達白狼山的時候,偵查兵告訴前方有烏丸精銳。

當時曹操軍隊的輜重都在後方,將領中穿鎧甲的都很少,很多人心存畏懼,想後退躲避。

曹操登上高處,看到烏丸軍隊陣容不整齊,料定烏丸人並不知道自己軍隊已經到達,於是下令張遼為先鋒率軍在前,自己率軍隨後跟進,全軍突擊,絕不後退。

於是烏丸軍隊大敗,連單于蹋頓和其他烏丸貴族當場戰死,前後歸降的胡人和漢人有二十多萬。

蹋頓的烏丸勢力被消滅了,北方邊境問題暫時得到緩解。

可是袁尚、袁熙並沒有死,他們遠走到公孫度的地盤。

曹操依照郭嘉的計策,不予追擊,公孫度為了表明自己的清白,將二袁的人頭自動送上。

當曹操從烏丸撤軍的時候,氣溫急劇下降,加上冬天少雨,經常打井挖九十多米才可以看到水,整個軍隊行軍艱難,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

為了保命,曹操不得不下令斬殺了幾千匹戰馬充飢,才勉強度過大沙漠。

當曹操回到許都之後,曹操命人調查之前勸諫過自己的人員名單。

此時的曹操,已經成功擊潰二袁殘餘勢力,完全統一了北方,尤其是突襲烏丸,最終勝利歸來,徹底解決了北方禍亂的問題。

當初勸諫的人都很擔心,不知道曹操會怎麼收拾自己。

可沒想到,曹操召開朝會,竟然公開嘉獎那些勸諫的人。

曹操說:「我先前出兵,實在危險。

雖然我僥倖獲勝,實在是靠上天保佑。

你們的意見,才是萬安之計啊。

」曹操又說:「以後,大家絕不不要害怕提於我相反的意見!」曹操此時確實英雄了得。

雖然曹操自己認為勝利只是僥倖,但我卻認為也是必然。

正因為曹操有視成功為僥倖,鼓勵不同意見,才能最後統一北方,成為三國的最強者。

曹操的萬安之計不僅僅是諸位將領穩紮穩打的計策,更是他源自他勇於納諫,聽取不同意見的廣闊胸襟。

有如此情懷的曹操,想不成功也難。

看田疇來到曹操身邊,不就是一個例子嗎。

空城計是三十六計之一,指在敵眾我寡的情況下,缺乏兵備而故意示意人以不設兵備,造成敵方錯覺,從而驚退敵軍之事。

後泛指掩飾自己力量空虛、迷惑對方的策略。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大擺空城計,這裡的空城指的是哪個城市呢?

空城計是一種心理戰,是三十六計之一,指在敵眾我寡的情況下,缺乏兵備而故意示意人以不設兵備,造成敵方錯覺,從而驚退敵軍之事。

後泛指掩飾自己力量空虛、迷惑對方的策略。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大擺空城計,這裡的空城指的是哪個城市呢?

《三國演義》中講,三國時期,魏國派司馬懿挂帥進攻蜀國街亭,諸葛亮派馬謖駐守失敗。

司馬懿率兵乘勝直逼西城,諸葛亮無兵迎敵,但沉著鎮定,大開城門,自己在城樓上彈琴唱曲。

司馬懿懷疑設有埋伏,引兵退去。

等得知西城是空城回去再戰,趙雲趕回解圍,最終大勝司馬懿。

「空城計」又叫「西城弄險」。

西城,古縣名。

漢時置西城縣,治所在今陝西省安康市西北,西魏時移至今安康。

東漢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年,分漢中郡置西城郡,治所在今安康西北。

《三國演義》中的所謂「西城」,應指古秦州(今甘肅天水)西南百二十里的地方。

《三國志·諸葛亮傳》和《讀史方輿紀要》卷五十九所載的「亮拔西縣千餘家還漢中」的西縣,即指此地。

這是羅貫中杜撰的,其實並未發生過這場戰爭。

但是「演義」里提到的這個地方是客觀存在的。

來源:凱風網 編輯:左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空城計真的是諸葛亮使用的嗎?

羅貫中《三國演義》有這樣一段話:「忽然十餘次飛馬報到,說司馬懿引大軍十五萬,望西城蜂擁而來,時孔明身邊別無大將,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千軍,已分一半先運糧草去了,只剩千五百軍在城中,眾官聽得這個...

智者如斯,司馬懿明知「空城計」卻依然退兵

《三國演義》作為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以描寫戰爭為主,反映了東漢末年的群雄割據和魏蜀吳三國之間的政治軍事鬥爭,以及最終司馬炎一統三國建立晉朝的故事。羅貫中將兵法三十六計融於字裡行間,...

諸葛亮《空城計》中的空城是哪個城市?

《三國演義》三國時期,魏國派司馬懿挂帥進攻蜀國街亭,諸葛亮派馬謖駐守失敗。司馬懿率兵乘勝直逼西城,諸葛亮無兵迎敵,但沉著鎮定,大開城門,自己在城樓上彈琴唱曲。司馬懿懷疑設有埋伏,引兵退去。等得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