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諸葛亮軍事才能的再思考(三)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那麼在諸葛亮輝煌而悲壯的軍事生涯中,究竟有沒有失誤和敗筆呢?答案是肯定的。
而且還不是一般的失誤與敗筆!比如彰顯他戰略眼光的成名之作《隆中對》,就不可避免地帶有紙上談兵坐而論道的色彩。
因為當時他畢竟還沒有出山,只有二十七歲,缺乏實踐經驗。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意氣風發,滿懷豪情,對美好前景的預測太過樂觀,對困難對變化的估計嚴重不足(所謂長計劃,短安排。
計劃不如變化快)沒有相應的的預案,有效應變的準備功課沒有做足。
荊州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
北上可以進逼中原,南下可以統一江南。
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是曹孫劉三家爭奪的焦點。
誰也不會輕易放棄。
尤其是東吳,更是對此念念不忘,志在必得。
而且是挖空心思,不擇手段,不計代價,不惜與昔日的盟友反目成仇,向曹魏納貢稱臣,賣身投靠。
趁火打劫,在盟友的背後捅刀子。
誰先占據荊州,誰就會成為眾矢之的。
荊州不論掌控在誰的手中,都是一個燙手的山芋。
很不幸,這個燙手的山芋被大將關羽接手了。
於是關羽就扮演了這樣一個腹背受敵、進退維谷、險象環生,兵敗身死的悲劇英雄的角色。
後來劉備盛怒之下一意孤行,起傾國之兵為關羽復仇,東征伐吳,試圖重新奪回荊州。
對於這種意氣用事的愚蠢行為,雖然極不贊成,但足智多謀、能言善辯的諸葛亮也未能有效勸止,說明他們君臣之間親密無間的關係已經發生了極其微妙的變化。
曾經無話不說、言聽計從、肝膽相照的信任也是有限的,相對的,是有條件的!毋庸諱言,從夷陵之戰的慘敗,劉備大軍全軍覆滅的後果來看,這也是諸葛亮一生中最大的失誤之一。
還有失街亭痛斬馬謖,也是諸葛亮身上洗刷不掉的一大污點。
因為劉備在白帝城臨終託孤時,曾經對諸葛亮有過交代,有過提醒,馬謖此人言過其實,不可大用!但是諸葛亮卻置若罔聞,拋諸腦後。
在率軍第一次北伐中原時,對馬謖委以鎮守街亭的重任。
結果卻是事與願違,馬謖剛愎自用,違背將令,擅自做主,改變了諸葛亮的戰略布局,招致慘敗,令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虎頭蛇尾,功敗垂成。
今人惋惜不已。
而對於本來實力就弱小的蜀國而言,這些敗筆都是很致命的!諸葛一生唯謹慎!用兵如此謹慎、高明的諸葛亮都會犯下如此重大的錯誤。
那些缺乏深謀遠慮,喜歡意氣用事的將帥們就可想而知了!
他外號臥龍孔明,用兵如神,很多人卻說只是歷代文人所神化
很多人對諸葛亮的了解基本都源於電視劇。三國演義,諸葛亮可以說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三國演義》在民間影響非常之大,但它是演義,是小說,而非史書,記載三...
痛哭已晚,他們倆用錯兩個人 斷送一個國
蜀漢政權歷史上,有兩次重大錯誤,正是這兩次錯誤斷送了蜀漢的前途,這兩次錯誤都與用人有關。 第一次是劉備用關羽鎮守荊州。曹魏集團想聯合孫吳集團攻打荊州,相約打下荊州後共分荊州,孫權有點動心。屬下諸...
諸葛亮神機妙算,可為何蜀國卻是最先滅亡的一個?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最聰明的人,他不僅極通謀略,還有著超人的軍事才能。司馬懿在看到戰場上諸葛亮所蓋得營壘時也不由心服口服,大讚其是「奇才」。經過千百年的傳說,諸葛亮幾乎被描述成了神一般存在的人物。
諸葛亮聰明絕頂,卻為何不能一統天下?毛主席三句話道出原因
眾所周知,諸葛亮乃三國時期的大智者,劉備三顧茅廬請他出山,著名的草船借箭,水淹七軍,空城計,火燒赤壁等,都是他的計謀。但如此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在劉備死後為何沒能一統天下?反而讓蜀國第一個滅亡的呢...
再讀《隆中對》,分析諸葛亮的戰略失誤。
我們讀《隆中對》時,往往是驚訝於諸葛亮在戰略預判上的高瞻遠矚,遠見卓識。對於未來的天下大勢,戰略格局的精準預測與判斷。這一點充分地證明了諸葛亮其人確實是見解不凡,才智超人,他的戰略高度在當時幾乎...
關羽的失荊州而死原因竟是因為諸葛亮的《隆中對》
諸葛亮是三國時候的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諸葛亮知人善任,這是眾所周知的。然而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在知人善任方面表現卻並不怎麼樣。守荊州的時候用了關羽 ,荊州是蜀進出中原的門戶。守荊州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