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歷史上的十大軍神(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大家好,本期繼續為大家帶來三國歷史上十大軍神的前五名。
第五名司馬懿
司馬懿早年一直以參謀的身份輔佐曹操,魏文帝曹丕時,則時常作為曹丕出征後鎮守後方的軍政總督,但少有親自指揮戰鬥的經歷。
曹丕曾下詔曰「吾東,撫軍當總西事;吾西,撫軍當總東事」。
直至曹真死後,司馬懿成為魏國軍事的核心人物。
其功績主要有三方面:
1.對抗諸葛亮的後兩次北伐。
公元231年,曹真病危,司馬懿臨危受命,總督西線軍事,通過緊固防禦,堅守之策,成功阻止了蜀國的第四次北伐。
此後,他又準確判斷了蜀國第五次北伐的戰略意圖。
公元234年,諸葛亮率軍發動了第五次北伐,也是第二次大規模的北伐戰爭,由於對諸葛亮的戰略意圖判斷準確,司馬懿沒有給蜀國可乘之機,雖然只能以堅守之勢禦敵,但最後依然是成功守御了魏國西線的疆土。
2.平定遼東。
平定遼東之戰完美的展現了司馬懿的軍事指揮藝術,當然,這也得益於對手公孫淵的無能。
不過興兵遠征,無供給無援軍,一年之內就以碾壓之勢平定了遼東,也足以展現司馬懿的軍事能力。
3.退朱然挫諸葛。
魏國後期,司馬懿幾乎成了魏國軍事的唯一支柱,公元241年,吳軍分四路伐魏,司馬懿指揮部隊增員,擊退朱然,並在三江口追擊吳軍,取得了較大的勝果。
而243年司馬懿又率軍征討進駐宛城的諸葛恪,諸葛恪不戰而逃。
第四名諸葛亮
武侯諸葛孔明是三國歷史上的一位奇才,在政治、軍事、文學、工學、書法、音樂等多個領域都有所建樹。
劉備去世後,人才凋零的蜀國,只能靠孔明以一己之力支撐,其軍事才能也是在這個時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1.南征。
諸葛亮第一次以統帥身份出征,即是平定南中叛亂。
這一戰始於公元225年春,當年秋天即功成回師。
此戰中,蜀國對叛軍在軍事上的優勢是巨大的,但從勝果來看,不但完全征服了南中,使其在隨後四十年都沒有再反叛的跡象,完全實現了這次用兵的政治意圖,此外用兵神速,消耗不大,充分體現了孔明的軍事指揮藝術。
南征之戰與司馬懿北伐公孫淵有幾分相似,但相比於司馬懿在平亂中的用兵藝術,孔明有過之而無不及。
2.北伐。
諸葛亮作為軍事統帥的最主要功績還應該是從公元228年到234年期間在隴西一帶與魏國的多次軍事較量。
這其中比較大規模的是第一次和最後一次。
縱觀這一期間的多次軍事行動,當戰爭規模較大時,往往能攻城略地;而規模較小時,也總能有斬殺敵將的表現,如第三和第四次北伐分別斬殺了王雙和張郃;而當戰事不利時,也能保全部隊不受太大損失。
這一期間,諸葛亮依次對戰曹真和司馬懿兩位魏國的軍事天才,基本始終占據主動,這是很不容易的。
公元234,諸葛武侯病逝於五丈原,在他的最後一次北伐中,通過採用屯田之法,已經很好的解決了兵糧不足的問題,然而積勞成疾的他還是難違天命。
孔明的病逝是蜀國之殤,而沒能看到孔明仲達兩位軍事天才更進一步的正面碰撞,也是我們看客的遺憾吧!
第三名陸遜
陸伯言是三國時期又一位出將入相的奇才,可謂吳國之脊樑。
作為統帥,陸遜在征討山越叛亂時嶄露了他的軍事才能,並逐步受到孫權的重視和信任。
他在軍事上的主要功績有以下三方面:
1.夷陵破蜀。
這是陸遜封神之戰,不但拯救了吳國,也在實際上使三國鼎足之勢可以繼續維持。
我們先來看看他的對手有多強大吧,蜀漢昭烈皇帝御駕親征,舉「傾國之兵」水路並進,討伐吳國,此時蜀國雖然剛剛丟失了荊州,關、張、黃等重要武將又都亡故,但劉備本人卻一直處於軍事的鼎盛時期。
而在戰爭的初期,也依然延續著這樣的勢頭,蜀軍連戰連捷,攻克吳國多個要塞。
面對這樣的對手,陸遜採用了避其鋒,驕其兵的戰術思想,成功誘敵深入,並在占據有利地勢後順利將戰事引入相持階段,並最終以火攻之計取得了對蜀軍的完勝。
夷陵之戰將陸遜的軍事指揮才能、臨戰權變之能都淋漓盡致的體現出來,堪稱三國時期戰略防禦轉為戰略反攻的典範。
2.石亭御魏。
公元228年,為了呼應蜀國的第一次北伐,吳國炮製了「周舫事件」,並以此為契機,在石亭大破魏軍,取得了極大的勝果。
3.靈變還師。
這又是陸遜軍事戰略和軍事指揮藝術的一次體現。
公元234年,吳國呼應蜀國第五次北伐,對魏國發動了一次較大規模的戰爭,其中,陸遜與諸葛瑾率領部隊對襄陽一帶展開攻擊。
然而由於中路的孫權部隊遭遇了魏國的頑強抵抗,又遭受了疾病的侵擾,因此被迫退兵。
然而陸遜並沒有隨之撤退,而是採用了以進為退的策略,假意繼續進兵襄陽,而暗中攻擊其他周邊要塞,魏軍不明情況,反而死傷眾多。
可以說,通過陸伯言合理的指揮,不但扭轉了敗兵之勢,反而取得了一定的勝果。
寫到這裡,很多朋友可能要開始著急了,還剩下兩個位置,但很多三國名將的名字依然沒有出現啊?為什麼呢?就是因為接下來這兩位大神,使眾多名將都難有單獨領兵作為統帥的機會,他們也是這份軍神榜單的並列第一名,漢末雙雄——曹操與劉備。
並列第一名 劉備
可能很多人會對劉皇叔排在這個位置有很多的異議,但這都是由於眾多演義小說醜化的結果,而如果我們還原真正的歷史,我們會發現,劉備的軍事能力是非常強悍的。
漢末群雄割據,硝煙四起,軍事實力是一方勢力可以割據的基礎,如果你的勢力頭目沒有一定的軍事能力,那是無法在這個時代立足,也無法建立自己的基業的。
這也是為什麼天下名士孔融、暗弱的劉璋等人無法守御自己的領土,而陶謙甚至不敢讓自己的子孫接手自己的基業。
在這個紛亂的時代,武力是你可以生存的最基本能力之一,依靠自己的人格魅力而驅使自己的臣屬部將做總指揮,幫自己攻城略地,這種事情不過是演義杜撰而已。
那麼從這一點來看最後三國鼎立的結果,我們發現,三家之主,都必然是具有很強的軍事能力的。
如果你對魏國的曹操、吳國的孫策(吳國實際的奠基人)沒有太大異議,那麼你該承認,親自帶領部隊打下蜀國每一寸疆土的漢昭烈皇帝,必然是有很強軍事能力的。
那麼我們來看一看皇叔作為總指揮的一些主要功績吧:
1.河北爭雄。
白馬將軍公孫瓚能在河北與袁紹爭雄多年,很重要的一部分原因就是劉備及其部隊的協助,這一期間劉備剛初出茅廬,而通過在河北的一系列戰功使他獲得了一定的名望。
2.北海救援。
這是又一個讓劉備名聲大噪的戰例。
雖然對手不過是黃巾游勇,但賊兵聲勢浩大,能夠以數千兵力成功退敵,依然體現了劉備的軍事指揮能力。
3.突襲徐州。
公元199年,劉備利用與朱靈共同討伐袁術的機會再次占據了徐州。
4.荊北抗曹。
公元202年,劉備領軍北上到葉縣一帶,曹操派夏侯惇等出兵抵禦,劉備用偽退之計,大敗夏侯惇。
5.占據荊南。
公元208年,赤壁之戰後,劉備率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占據荊南。
6.占據益州。
公元212年起,劉備用了不到兩年的時間占據了益州全境,軍事上達到了一個高峰。
除了在雒城,受到了頑強的抵抗外,在其他地區,劉備基本都處於一種碾壓的優勢狀態,雖然其入川之時兵力不多,但在軍事指揮及作戰方面經驗、技巧等方面的絕對優勢,仍然使蜀中名將們難以招架。
7.攻略漢中。
公元218年,劉備進兵漢中,在奪取定軍山後,開始與曹操展開一場宿命之戰。
這是曹劉兩位梟雄有生之年的唯一一次勢均力敵的較量。
由於曹操當時年事已高(漢中之戰也是曹操親自指揮的最後一戰),魏軍又勞師遠征,因此,劉備斂眾拒險,又派遣黃忠、趙雲在漢水截取魏軍糧草,致使魏軍軍心渙散,不得不撤兵退出漢中。
並列第一名 曹操
魏武帝曹操在軍事上的才能一直是沒有太多爭議的,漢末群雄並起,比較有實力的割據勢力,多數都由曹操帥兵剿滅,然而他一生中唯二的兩次徹底的失利,卻使他沒能完成統一的志願。
這兩次,一次是在赤壁敗於周瑜與劉備的聯軍,一次是在漢中敗於劉備之手(這兩次失利都有劉備指揮部隊的參與,其實也反映了劉備的軍事能力)。
我們來一起看看曹孟德的戰功吧。
1.逐鹿中原。
公元195年~公元200年,曹操用了六年的時間,掃平了呂布、袁術、張繡等割據勢力,將劉備逼至窮途末路,將自己的勢力擴展到了黃河以北。
2.一統河北。
公元200年起,曹操與袁紹為一統北方展開了全面的對決。
官渡之戰,曹操親自帥兵突襲烏巢,為官渡之戰的勝利奠定了基礎,最終,曹操以弱克強,取得了官渡之戰的勝利,為曹袁之爭奠定了基調。
官渡之戰後,袁紹病亡,河北進入分裂之勢,曹操趁勢發起攻擊,用了三年時間平定了整個河北。
3.北征烏桓。
公元207年,曹操為了肅清袁氏殘餘勢力,也為了徹底解決三郡烏桓入塞為害問題,遠征烏桓,並於該年8月斬殺烏桓首領蹋頓,攻陷柳城。
4.平定西涼。
公元211年,曹操率大軍親征關中,多次擊敗關中聯軍,馬超等多次想要割地求和,不可謂不狼狽。
魏軍僅用兩年時間,即平定了西涼。
5.占據漢中。
公元215年,曹操率十萬大軍親征漢中張魯。
一路勢如破竹,不到半年時間即占據了漢中。
評曰:
作為一軍之統帥,可能不必每戰親臨,但需要運籌帷幄,指揮若定,協調好戰場每個局部之間的配合和聯繫,更需要能夠對全軍具有絕對的權威和掌控力。
因此,基於這些要求,曹操、劉備、陸遜、諸葛亮、司馬懿、周瑜、孫策、關羽、呂布、曹真這些人都是三國時期的出色統帥人物。
而如張遼,雖能以八百破十萬,但終究只是在戰爭的局部戰場取得較大的勝果,若統領數萬軍隊集團作戰,可能未必有所建樹,此類人物蓋如五子良將、張飛黃忠等,可謂之將才,卻未必是統帥之人物。
司馬懿曾在遼東之戰中,對於戰場進退有過精彩的評論,其大意是「為戰者大要有五:能戰當戰,不能戰當守,不能守當走,餘二事惟有降與死耳」,以此為據,如曹操、劉備、陸遜、孔明、仲達等處於優勢時,常能全勝;勢均力敵時,常能出奇以致勝;處於弱勢時,則能隨機應變,撤退而不至於潰退,損兵但不至於殞命,更能以退為餌,於敗中取勝。
而如曹真、孫策、周瑜等人,只能感慨天妒英才,若能長壽,必然還能建立更大的功業。
三國有「八大將才」,魏國占1半,蜀國2名,末了一位被黑的很慘
三國有「八大將才」,魏國占一半,蜀國2名,最後一位被黑的很慘 漢朝末期,天下各方勢力開始出現,到了漢獻帝退位,已經慢慢形成三國鼎立的局勢。自古亂世才能出現各種將軍,元帥,而在三國時期,有「八大將...
三國最強的帶兵將帥,只有這5個人有資格,司馬懿都排不上名次
三國最強的帶兵將帥,只有這5個人有資格,司馬懿竟不值一提。東漢末期,外戚弄權,宦官當道,朝政尤其腐敗,天下,群雄並起,東漢敗亡之勢盡顯。群雄逐鹿之時,四處戰亂不斷,卻也誕生了許許多多的梟雄、悍...
三國最強四大元帥,個個能文能武,就連武聖關羽都上不了榜!
東漢末年,外戚干政、宦官弄權,朝綱極其腐爛,天下各路諸侯接連並起,東漢衰亡之勢已成定局。雖說群雄此時都在爭奪最高統治地位,導致各地戰亂分刻不能停歇,可這中間也造就了許多的梟雄、猛將、謀臣、能臣...
三國時期魏蜀吳各自的獨門大招
三國時期,魏蜀吳三足鼎立,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把魏蜀吳三國人物描繪的非常有特色,而且傳神。當然軍事上,各個國家陣營都有自己勇猛的武將和謀士。按照三國演義里的說法,魏蜀吳各國在計策戰略上都有自己的獨...
亂侃三國之諸葛亮和司馬懿誰厲害
導語:看過三國演義的朋友都會感慨司馬懿真乃是諸葛亮的天地!即生亮何生懿?可是諸葛亮和司馬懿誰厲害些呢?讀完三國志你才發現!論智慧,司馬懿不如諸葛亮;論志向,諸葛亮不如司馬懿。論軍事能力,諸葛亮...
盤點三國里的5位將帥之才,將帥曹操真不是吹出來的
東漢末期,宦官當道,外戚弄權,朝廷腐敗。東漢的敗亡勢頭已經顯露無疑,而在爭霸的時節,戰亂自然不斷,所以不少的能臣謀士,悍將梟雄紛紛出現。不過在混亂的時代中,還有一種人物能夠起到的作用更大,我們把...
三國五大軍事統帥:諸葛亮第二,第一名最沒有爭議
在三國這個歷史階段,雖然誕生了呂布、趙雲等一流武將,也有郭嘉、賈詡等頂級謀士。但是,不管是武將還是謀士,都不一定能成為指揮千軍萬馬的軍事統帥。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特彆強調「千軍易得,一將難求」。...
三國前5的軍事家排行,第1不是曹操,孫堅是第3, 周瑜進不了前5
首先要明確軍事家的定義是什麼,許多不懂的人僅僅把臨陣指揮的將軍叫軍事家,但這種定義是不對的。軍事家是對軍事行動實施正確指引或具體實施軍事行動的人,按現代來說可以分為三項,也就是戰略家、戰術家和...
後三國時代(連載,第二話)
【第二話 諸葛亮和魏延:一對老朋友】在《三國演義》中,魏延是一個臭名昭著的叛變分子,也是無間道的祖師,從投劉備前,魏延就已經先叛蔡瑁,又叛韓玄,最後諸葛亮死後,他又想造反,結果終於被諸葛亮「遺計...
三國演義中的五大統帥排名,諸葛亮排第二,誰能排第一?
三國之時,英雄輩出。金戈鐵馬的三國時代,給予武將提供了一個施展才能的平台。然而,從古至今,將才易得,帥才難求。一部三國史,傑出的良將比比皆是,但頂級的統帥卻屈指可數。
劉備死後,蜀國要滅亡,諸葛亮無計可施,此人做了啥?拯救了蜀國
在東漢開國之初,存在著許多的優秀將領,其中就包括了神算鄧禹在內,鄧禹的成名之戰地點在河東,當時他以弱勝強,佐以奇謀,用三千兵破萬人,在平定河東之後,劉秀大喜過望。
三國歷史上最強統帥,諸葛亮排第三,榜首當之無愧
三國紛爭,能人眾多,這個時候總有強者脫穎而出,成為一代統帥,統領大眾,大殺四方。最後,在不斷的廝殺過程之中,成為一代諸侯。當然,有的統帥僅僅只是統帥,而無法達到諸侯的地步,這是根據當時政治因素而...
盤點三國時的六大統帥人物,魏吳蜀各占兩席
三國時,能稱得上是頂級的統帥人物不多,小編認為,曹操、周瑜、諸葛亮、司馬懿、陸遜和姜維這六個人,可以稱得上是頂級的帥才。曹操:一代雄主,頭號的政治家,也是一號的軍事家。在三國前期,基本上是所向無...
三國智者如雲,軍中的靈魂人物謀士,誰才是排名第一的存在?
司馬懿甚至連謀士都稱不上,後期魏國已經如此強大,精兵強將幾倍於諸葛亮而諸葛軍又千里疲憊奔襲,再如此優越條件下,他既然一聽到諸葛亮來就嚇得縮到烏龜殼裡不敢出來,如果他真那麼厲害早就把諸葛亮給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