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桃殺三士是什麼故事?晏子兵不血刃幹掉己方三員大將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二桃殺三士是中國古代一則歷史故事,最早記載於《晏子春秋》,後演變成成語,表示用計謀殺人。

典故出自於《晏子春秋·內篇諫下·第二十四》。

根據原文所述,春秋時代齊景公帳下有三員大將: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他們戰功彪炳,但也因此恃功而驕,晏子為避免造成未來可能的禍害,建議齊景公早日消除禍患。


晏子設了一個局:讓齊景公把三位勇士請來,要賞賜他們三位兩顆珍貴的桃子;而三個人無法平分兩顆桃子,晏子便提出協調辦法——三人比功勞,功勞大的就可以取一顆桃。

公孫接與田開疆都先報出他們自己的功績,分別各拿了一個桃子。

這時,古冶子認為自己功勞更大,氣得拔劍指責前二者;而公孫接與田開疆聽到古冶子報出自己的功勞之後,也自覺不如,羞愧之餘便將桃子讓出並自盡。

儘管如此,古冶子卻對先前羞辱別人吹捧自己以及讓別人為自己犧牲的醜態感到羞恥,因此也拔劍自刎——就這樣,只靠著兩顆桃子,兵不血刃地去掉三個威脅。

後人以二桃殺三士一詞表示「運用計謀殺人」的涵義;但在《晏子春秋》的原文之中,還可以發現一些古代權力分配與君王殺功臣的斧鑿。

該故事在秦漢時期就已廣為流傳,漢代的畫像材料中常能看到此故事場景。

漢代樂府詩《梁父吟》抒發了對三位勇士犧牲的感嘆,對晏子的權謀也稍稍做了諷刺。

《喻世明言》也有一章講述此故事。

成語典故

典源

《晏子春秋·內篇·諫下第二》:

景公養勇士三人無君之義晏子諫第二十四

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事景公,以勇力搏虎聞。

晏子過而趨,三子者不起。

晏子入見公曰:「臣聞明君之蓄勇力之士也,上有君臣之義,下有長率之倫,內可以禁暴,外可以威敵,上利其功,下服其勇,故尊其位,重其祿。

今君之蓄勇力之士也,上無君臣之義,下無長率之倫,內不以禁暴,外不可威敵,此危國之器也,不若去之。

公曰:「三子者,搏之恐不得,刺之恐不中也。

晏子曰:「此皆力攻勍敵之人也,無長幼之禮。

」因請公使人少饋之二桃,曰:「三子何不計功而食桃?」

公孫接仰天而嘆曰:「晏子,智人也!夫使公之計吾功者,不受桃,是無勇也,士眾而桃寡,何不計功而食桃矣。

接一搏猏而再搏乳虎,若接之功,可以食桃而無與人同矣。

」援桃而起。

田開疆曰:「吾仗兵而卻三軍者再,若開疆之功,亦可以食桃,而無與人同矣。

」援桃而起。

古冶子曰:「吾嘗從君濟於河,黿銜左驂以入砥柱之流。

當是時也,冶少不能游,潛行逆流百步,順流九里,得黿而殺之,左操驂尾,右挈黿頭,鶴躍而出。

津人皆曰:『河伯也!』若冶視之,則大黿之首。

若冶之功,亦可以食桃而無與人同矣。

二子何不反桃!」抽劍而起。

公孫接、田開疆曰:「吾勇不子若,功不子逮,取桃不讓,是貪也;然而不死,無勇也。

」皆反其桃,挈領而死。

古冶子曰:「二子死之,冶獨生之,不仁;恥人以言,而夸其聲,不義;恨乎所行,不死,無勇。

雖然,二子同桃而節,冶專其桃而宜。

」亦反其桃,挈領而死。

使者復曰:「已死矣。

」公殮之以服,葬之以士禮焉。



相關故事

版本一:那是齊景公時期。

齊景公已經是晏子服務的第三個國君了。

此時的晏子經過多年的官場摸爬滾打,在齊國的地位是相當的鞏固。

當時齊國有三位著名的勇士: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

他們人人武藝高強,勇氣蓋世,為國家立下了赫赫功勞,儼然是齊國武將里的明星。

這三人意氣相投,結為異姓兄弟,彼此互壯聲勢。

由於自恃武藝高,功勞大,他們非常驕橫,不把別的官員放在眼裡,甚至對晏子也不夠尊敬。

晏子是看在眼裡,憂在心裡。

這些莽夫如果勢力越來越大可不是好事啊,他們可不講究什麼禮儀倫法,將來出什麼禍患就不好了。

晏子拜見齊景公,把心裡想法一說,齊景公雖然覺得除去三位勇將未免可惜,可是晏子的話也有道理,而且晏子那時太有權威了,齊景公也不好駁人家的面子:「得,您老就看著辦吧!」

晏子準備停當後,由齊景公宣來三位猛將,說要賞賜他們。

三人聽說國君有賞,當然興沖沖地前來。

到了殿前,卻看見案上有一個華麗的金盤,盤子裡是兩個嬌艷欲滴的大桃子,一陣芬香撲鼻而來。

三個勇士頓時流下了口水。

晏子不慌不忙地對他們說:「三位都是國家棟樑、鋼鐵衛士。

這宮廷後院新引進了一棵優良桃樹,國君要請您們品嘗這一次結的桃子。

可是現在熟透的只有兩個,就請將軍們根據自己的功勞來分這兩個桃子吧。

」晏子露出一副很為難的樣子。

三將中,公孫接是個急性子,搶先發言了:「想當年我曾在密林捕殺野豬,也曾在山中搏殺猛虎,密林的樹木和山間的風聲都銘記著我的勇猛,我還得不到一個桃子嗎?」

說完他上前大大方方取了一個桃子。

田開疆也不甘示弱,第二個表白:「真的勇士,能夠擊潰來犯的強敵。

我老田曾兩次領兵作戰,在紛飛的戰火中擊敗敵軍,捍衛齊國的尊嚴,守護齊國的人民,這樣子還不配享受一個桃子嗎?」他自信地上前取過第二個桃子。

古冶子因為不好意思太爭先,客氣了一下,不料一眨眼桃子就沒了,怒火頓時燃燒他的臉龐,「你們殺過虎,殺過人,夠勇猛了。

可是要知道俺當年守護國君渡黃河,途中河水裡突然冒出一隻大鱉,一口咬住國君的馬車,拖入河水中,別人都嚇蒙了,唯獨俺為了讓國君安心,躍入水中,與這個龐大的鱉怪纏鬥。

為了追殺它,我游出九里之遙,一番激戰要了它的鱉命。

最後我浮出水面,一手握著割下來的鱉頭,一手拉著國君的坐騎,當時大船上的人都嚇呆了,以為河神顯聖,那其實是我。

沒人以為我會活著回來。

像我這樣,是勇敢不如你們,還是功勞不如你們呢?可是桃子卻沒了!」「哐啷」一聲,他拔出自己的寶劍,劍鋒閃著凜凜的寒光。

前兩人聽後,不由得滿臉羞愧,「論勇猛,古冶子在水中搏殺半日之久,我們趕不上;論功勞,古冶子護衛國君的安全,我們也不如。

可是我們卻把桃子先搶奪下來,讓真正大功的人一無所有,這是品行的問題啊,暴露了我的貪婪、無恥。

」兩個自恃甚高的人物,看重自己的榮譽,比生命還重要。

此時自覺做了無恥的事,便羞愧難當,於是立刻拔出寶劍自刎!兩股鮮血,瞬間便染紅了齊國的宮殿。

古冶子看到地上的兩具屍體,大驚之餘,也開始痛悔:「我們本是朋友,可是為了一個桃子,他們死了,我還活著,這就是無仁;我用話語來吹捧自己,羞辱朋友,這是無義;覺得自己做了錯事,感到悔恨,卻又不敢去死,這是無勇。

我這樣一個三無的人,還有臉面成為齊國的大將嗎?」於是他也自刎而死。

景公的使者回覆說:「他們三個人都死了。

」景公派人給他們穿好衣服,放進棺材,按照勇士的葬禮埋葬了他們。

區區兩個桃子,頃刻間讓三位猛將都倒在血泊之中,齊景公也有些傷懷。

他下令將他們葬在一起。

漢代畫像的歷史故事裡,就刻畫有「二桃殺三士」的故事畫像。

常見的二桃殺三士內容是三士各手持一劍,其中一人面前放置豆,豆中放兩隻桃子,旁邊站立晏子、齊景公和大臣等。

但也有簡約型的「二桃殺三士」畫像,畫面中只刻三士自殺的場景,而把豆和桃子省略。



版本二:話說齊國有了晏嬰(晏子)為相,齊景公也就有了恢復齊桓公時期的霸業的雄心,但是時間一長,這位好高騖遠的國君就熬不住了。

他想通過豢養一批勇士的辦法來建立自己的武功。

當時,齊景公豢養了三個勇士:一個叫田開疆,一個叫公孫捷,一個叫古冶子,號稱「齊國三傑」。

這三個人個個勇猛異常,力能搏虎,深受齊景公的寵愛;他們恃寵自傲,為所欲為。

這時齊國田氏的勢力越來越大,曾經聯合國內幾家大貴族,打敗了掌握實權的欒氏和高氏。

田氏家族勢力的提高,直接威脅著國君的統治。

而田開疆正屬於田氏一族,晏嬰很擔心「三傑」為田氏效力,危害國家,便勸齊景公除掉這三個「上無君臣之義,下無長率之倫,內不以禁暴,外不可威敵」的勇士。

齊景公擔心「搏之恐不得,制之恐不中」。

晏嬰決定伺機智殺這三勇士。

一天,魯昭公訪問齊國,齊景公設宴款待。

魯國由叔孫蠟執禮儀,齊國由晏嬰執禮儀,君臣四人坐在堂上,「三傑」佩劍立於堂下,態度十分傲慢。

晏嬰心生一計,決定乘機除掉他們。

當兩位君主酒至半酣時,晏嬰說:「園中金桃已經熟了,摘幾個請二位國君嘗嘗鮮吧?」齊景公大悅,傳令派人去摘。

晏嬰忙說:「金桃很難得,還是臣親自去吧。

」不一會兒,晏嬰領著園吏,端著玉盤獻上六個桃子。

眾人一見,只見盤子裡放著的六個桃子,個個碩大新鮮,桃紅似火,香氣撲鼻,令人垂涎。

齊景公問:「就結這幾個嗎?」晏嬰說:「還有幾個沒太熟,只摘了這六個。

」說完恭恭敬敬地獻給魯昭公。

齊景公一人一個金桃。

魯昭公邊吃邊誇獎桃味甘美。

齊景公說:「這桃子實在難得,叔孫大夫天下聞名,當吃一個。

」叔孫諾謙讓道:「我哪裡趕得上晏相國呢?相國內修國政,外服諸侯,功勞最大,這個桃應該他吃。

」齊景公見二人爭執不下,便說:「既然二位謙讓,那就每人飲酒一杯,食桃一個吧!」兩位大臣謝過齊景公,把桃吃了。

這時,盤中還剩有兩個桃子。

晏嬰說道:「請君王傳令群臣,誰的功勞大,誰就吃桃,如何?」齊景公自然明白晏嬰的意圖,於是傳令下去。

三勇士而賜二桃,故意少其一。

不足則爭,因使其計功而食桃,意味著功大者得食桃,功小者不得吃. 三勇士各言其功,都自認為功大無比。

果然,公孫捷率先走了過來,拍著胸膛說:「有一次我陪大王打獵,突然從林中躥出一頭猛虎,是我衝上去,用盡平生之力將虎打死,救了國君。

如此大功,還不應該吃個金桃嗎?」晏嬰說:「冒死救主,功比泰山,可賜酒一杯,桃一個。

」公孫捷飲酒食桃,站在一旁,十分得意。

古冶子見狀,厲聲喝道:「打死一隻老虎有什麼稀奇!當年我送國君過黃河時,一隻大黿興風作浪,咬住了國君的馬腿,一下子把馬拖到急流中去了。

是我跳進洶湧的河中,捨命殺死了大黿,保住了國君的性命。

像這樣的功勞,該不該吃個桃子?」齊景公說:「當時黃河波濤洶湧,要不是將軍斬黿除怪,我的命早就沒了。

這是蓋世奇功,理應吃桃。

」晏嬰忙把剩下的一個桃子送給了古冶子。

一旁的田開疆眼看桃子分完了,急得大喊大叫:「當年我奉命討伐徐國,捨生入死,斬其名將,俘虜徐兵五千餘人,嚇得徐國國君俯首稱臣,就連鄰近的郯國和莒國也望風歸附。

如此大功,難道就不能吃個桃子嗎?」晏嬰忙說:「田將軍的功勞當然高出公孫捷和古冶子二位,然而桃子已經沒有了,只好等樹上的金桃熟了,再請您嘗了。

先喝酒吧。

」田開疆手按劍把,氣呼呼地說:「打虎、殺黿有什麼了不起。

我南征北戰,出生入死,反而吃不到桃子,在兩位國君面前受到這樣的羞辱,我還有什麼面目站在朝廷之上呢?」說罷,竟揮劍自刎了。

公孫捷大驚,也拔出劍來,說道:「我因小功而吃桃,田將軍功大倒吃不到。

我還有什麼臉面活在世上?」 說罷也自殺了;古冶子更沉不住氣了,大喊道:「我們三人結為兄弟,誓同生死,親如骨肉,如今他倆已死,我還苟活,於心何安?」說完,也拔劍自刎了。

魯昭公目睹此景,無限惋惜,半天才站起身來說道:「我聽說這三位將軍都有萬夫不當之勇,可惜為了一個桃子都死了。

」齊景公長嘆了一聲,沉默不語。

這時,晏嬰不慌不忙地說:「他們都是有勇無謀的匹夫。

智勇雙全、足當將相之任的,我國就有數十人,這等武夫莽漢,那就更多了。

少幾個這樣的人也沒什麼了不起,各位不必介意,請繼續飲酒吧!」

晏嬰料到二桃賞賜三勇士,他們必然不會遵照齊景公之命,「計功而食桃」,而是「無長幼之禮」,炫耀己功而搶桃。

勇士相爭,必以兵劍。

不出晏嬰所料,田開疆和公孫捷都爭先恐後「援桃而起」,都自以為武功蓋世,「無與人同矣」;古治子也自以為其勇猛超過田開疆和公孫捷,但是桃已被他們搶占,於是拔劍而起,要求他們交出二桃。

看來紛爭已起,解決問題的方式或以刀兵相見,殺個你死我活,或交桃受辱,而辱為勇士最大的忌諱,如此必然以死免辱。

以辱致人於死,則辱人者為不仁不義,不仁不義又甚於受辱,那麼,辱人者又有何臉面活在世上?可以說,不管用哪種方式解決,三勇士都難免一死。

三士之死,雖屬悲壯,但是他們居功自恃,甚至被人作為陰謀篡位的工具加以利用。

四肢短小的晏嬰伺機使巧,兵不血刃,不費吹灰之力,終以二桃殺死三個力可拔山的勇士,消除政治隱患,其智慧也卻非尋常,但是手段也太陰險毒辣了。

《二桃殺三士》這個典故是放在「剷除權臣」這一篇系來說的,主要是寫了晏子如何運用計謀(心理學)而殺掉了三個居功自傲的謀逆之臣。

微不足道的桃子,被賦予了無尚榮譽象徵。

二桃為三士所分,以最小的代價,造成了最大程度的客觀和主觀意義上的不平等,使得二枚桃子由繞指柔化為百鍊鋼,五步之內,足以奪人性命,也就不足為奇了。



成語鑑賞

這則成語故事最打動人的,是三位勇士的「君子之風」。

晏子本想利用的三人恃才傲物的弱點,讓彼此相互爭功,離間人心,從而削弱他們的政治威脅,並沒有想到他們會捨生取義,有如此君子風度。

他們開始時比較驕傲,都看重自己的事功。

是古冶子的一番話讓另二人感到了羞恥,當他們覺得自己做錯事情時,寧願用生命去彌補恥辱,這是一種很高貴的精神。

古冶子後來的舉動同樣如此。

所以他們自刎之後,無論是晏子還是君王,都有悲切之意,為穩定朝野,反錯殺了三位大義將才。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儘快刪除相關內容。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晏子為什麼用兩個桃子要了三位大將軍的命

春秋時,齊國有三個勇猛的將軍:田開疆, 古冶子和公孫捷。他們三個武藝高強,力大無窮,勇冠三軍。在那個動亂的年底,你爭我打的,各個國家都急需這種傑出的人才,按照正常的思維來說,齊國能擁有這樣三個厲...

李耘樅 / 品味經典 / 晏嬰「義」殺三傑

齊景公呂杵臼在位58年(前547年—前490年),在中華上下五千年,都算得上一位壽星佬,太子都比他先死。其實,齊景公並不是齊靈公的嫡長子,之所以能夠在血色春秋成為齊國君主,還得益於他那個給臣下戴...

成語中的歷史(16):二桃殺三士

「一朝被讒言,二桃殺三士。」代表的意思就是用計謀去殺人。 晏嬰,大家都尊稱叫晏子,值得一提的是晏子身高上有缺陷,據說只有一米多一點,晏子使楚的故事小學都學過。晏子是春秋時期齊國繼管仲之後又一位著...

二桃殺三士,晏子毒計為何為人稱道千年

春秋列國時,齊景公朝有三個勇士,一個叫田開疆,一個叫公孫接,一個叫古冶子,號稱"齊國三傑"。這三個人個個勇武異常,深受齊景公的寵愛,但他們卻恃功自傲。適逢魯昭公訪問齊國,齊景公設宴款待。魯國由叔...

古人是如何用水果來殺人的!

用水果怎麼殺人?!先讓我們看看中國古人是如何做的。話說春秋戰國時期,齊國有了晏嬰(晏子)為相,齊景公也就有了恢復齊桓公時期霸業的雄心,但是時間一長,這位好高騖遠的國君就熬不住了。他想通過豢養一批...

晏子二桃殺三士為何古今沒人譴責?

齊國齊景公時期有個宰相叫做晏嬰,又稱晏子,他廉潔勤政,很受人們的尊重。他還是一位學者,留下了《晏子春秋》一書。他的很多智慧故事至今仍被人們傳送,「二桃殺三士」就是其中之一。自古殺人都不是一件多好...

二桃殺三士

典故出自於《晏子春秋·內篇諫下·第二十四》。根據原文所述,春秋時代齊景公帳下有三員大將: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他們戰功彪炳,但也因此恃功而驕,晏子為避免造成未來可能的禍害,建議齊景公早日消除禍患。

三桃殺二士東周列國志精彩之一計將安出

相傳春秋時期齊國有了晏嬰(晏子)為相,齊景公也就有了恢復齊桓公時期的霸業的雄心,但是時間一長,這位好高騖遠的國君就熬不住了。他想通過豢養一批勇士的辦法來建立自己的武功。當時,齊景公豢養了三個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