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城計是諸葛亮和司馬懿唱雙簧?張飛趙雲對曹操都用過,怎麼解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把空城計解讀為諸葛亮料定司馬懿會玩寇自重,不會就此殺死諸葛亮,看起來很有新意,實際上很扯淡。

為什麼呢?

空城計是《三國演義》里的段子,而這個段子又來源於宋朝開始流行的三國話本故事。

之所以搞這個段子,主要是為了顯示司馬懿本性奸詐多疑,認定諸葛亮平生行事謹慎,不會弄險,而諸葛亮正是利用了司馬懿這個心理,反其道而行之,偏偏弄險了一次,司馬懿中計了。

軍師聯盟里為了故意抬高和洗白司馬懿,把諸葛亮拉低到了和司馬懿一樣的水平,以權臣奸詐的心理來算計司馬懿,可以說是非常失敗的。

為什麼這麼說呢?每個人在預判別人的行為的時候,都是根據自己的經驗,設身處地的去考慮問題的。

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以己度人。

也就是說,只有諸葛亮有玩寇自重的經驗,有這個心思,他才會這樣推斷司馬懿的行為模式。

如果諸葛亮不是這樣的人,沒有這個心理,他就是無法推斷出司馬懿有這個心思的。

但諸葛亮恰恰不是這樣的人,他是非常忠誠的人,不會這樣考慮問題。

而且,諸葛亮行事風格謹慎,這樣推斷司馬懿有養寇自重的心理是非常危險的,萬一司馬懿想立功揚名,諸葛亮就死了。

而空城計的意思是諸葛亮是在打心理戰,是疑兵之計。

這樣的情況在《三國演義》里出現過多次,並不只是這一次。

比如張飛喝斷當陽橋,故意讓士兵在樹林裡來回奔跑揚塵,就是利用曹操生性多疑的心理。

後來趙雲在渭水之戰時,也曾面對數十倍於自己的曹操追兵,大開寨門,讓曹操搞不清楚虛實,不敢貿然進攻。

司馬懿在傳統戲曲和三國演義里的形象都很接近於曹操,生性奸詐多疑,比較容易起疑心,怕中計。

所以才會多次被對手利用,中了對手的疑兵之計。

從這個意義上說,軍師聯盟的解讀是弄巧成拙,多此一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空城計故事背後的精彩博弈

小說《三國演義》里講諸葛亮北伐時,有一個讓人津津樂道的故事:空城計。諸葛亮和司馬懿的精彩博弈,也是精彩繽紛。《三國演義》九十五回,著重講述這件事情。這一戰看似成就了諸葛亮的神話,事實上也是突出了...

西城樓上竟然是諸葛亮被套路了!

《三國演義》中「空城計」可謂是家喻戶曉,因馬謖不聽勸阻,痛失街亭,導致身在西城的諸葛陷於危難。司馬懿十五萬大軍將至,作為一軍主帥,為穩定人心他並沒有表現出慌亂。他想到與司馬懿數次交戰中的場景,以...

內心世界裡的兩個底,夢三國的計謀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四起,曹操自長安出兵,軍臨漢中,劉備退守漢川,憑著天險保存實力。這天,翊軍將軍趙雲帶了數十騎在外紮營,剛好碰上曹操大軍運糧運到北山下,趙雲數十人且戰且退,退到營內,曹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