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心世界裡的兩個底,夢三國的計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四起,曹操自長安出兵,軍臨漢中,劉備退守漢川,憑著天險保存實力。

這天,翊軍將軍趙雲帶了數十騎在外紮營,剛好碰上曹操大軍運糧運到北山下,趙雲數十人且戰且退,退到營內,曹操大軍逼營,眼看著趙雲兵敗於此,第二日,劉備來到趙雲營地,卻發現曹軍死傷者眾多。

屢試不爽的「空城計」

看到這段歷史估計大家都不會陌生,這段在《三國志?趙雲傳》中也曾經有所記載。

當時趙雲處於一個絕對的劣勢,幾十人要對付曹操的千軍萬馬,但是誰都沒想到,第二天卻發生了大逆轉,曹軍營內卻是橫屍遍野,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兒呢?真實的歷史是這樣的……

當時曹操的兵馬,一直追到趙雲的營外,但見營門大開,多疑的曹操忽然覺得這個陣勢有點兒嚇人,很有可能這是一計,趙雲想先把曹操的兵馬引誘到軍營當中,然後再進行一個瓮中捉鱉。

於是曹軍停步不前,誰都不敢進去,可就在他們猶豫的這一刻,趙雲突然擊鼓放箭,打得曹操的兵馬潰不成軍。

這一招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也曾經使用過,那就是大名鼎鼎的「空城計」。

其實大家在《三國演義》當中還可以看到,很多經典計謀在實質上都有相似之處,比如說張飛在據水斷橋的時候,用得招數也有一點空城計的意思,此後的草船借箭,同樣的也是有一點兒空城計的意思。

那麼如此常用的計謀為何在曹操這樣的梟雄面前屢試不爽呢?人都說「吃一塹長一智」,這曹阿蠻的智力怎麼就不見長呢?

說到這裡,咱先看看當時的三國環境。

三國之中曹操實力最為強大,這是毋庸置疑的。

這人啊,一強大就容易自滿,同時也會帶來過度的自信,過度自信的人最容易經常陷入自負的情結中,有自負情結那就容易吃虧,就會被一些弱者,更愛動腦子,更低調的人設計。

不信您細想想,還甭說別人,光一個蜀國的諸葛亮火燒曹兵就燒過幾回?除了諸葛亮,徐庶、黃蓋都放過火。

那為什麼經歷了這麼多次,曹操還依舊上當呢?這就是曹操的個性問題。

曹操這個人最大的問題就在於,他挾天子以令諸侯,這出身寒微的人,一旦擁有大權以後,就不容易聽取別人的意見,每次都自己做決策,這就容易中招了,而且在同一個地方跌的跟頭多了,以後就容易形成一種心理暗示,於是每次碰到這種相似的情況,他不自覺的就鑽到圈套里去了,說白了他認為別人不會用同樣的方式對待自己這個「聰明人」,殊不知對方正是抓住了他的這個心理,一而再,再而三的用同一招算計了他。

說完了曹操,咱們再來分析一下空城計中博弈的雙方,就是諸葛亮和司馬懿,分析一下他們倆人,咱們就能知道為什麼空城計能屢屢得手。

這個司馬懿當時的形勢就是,他要麼進要麼不進,假如司馬懿要進這個空城,進對了,活捉諸葛亮,名滿天下,進錯了,全軍覆沒,丟掉已經到手的勝利;他如果不進空城呢,不進對了,避過了諸葛亮圈套,勝利是自己的,不進錯了,無非也就是少捉一個妖人,但是自己依然勝利。

所以司馬懿面臨的決策就是,他手裡已經托著既得的利益,一個擁有既得利益的人,要不要把自己所有的東西押到這個寶上去,然後再冒全局風險,顯然他沒有這個必要。

另外有一個更加深刻的原因,就是政治原因。

古人講,「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您看《三國志》裡面,司馬懿的成長很不容易,他一直被曹操猜忌,這就叫「才高遭人嫉,權大遭人恨。

」歷史上也是這樣,大將在外面立功,從來沒有善終的。

所以司馬懿就想,「我現在在曹魏剛剛得勢,我剛剛有自己的班底,人家需要我,為什麼需要我?因為有諸葛亮,如果我把諸葛亮給整死了,誰還需要我,兔子死了,狗還有什麼用?」所以司馬懿,面對空城計的時候是有私心的,否則先派幾萬人進去試探一下,還別說幾萬人,就是千八百人,按照當時的狀況也就沒什麼「空城計」了。

回過頭再說諸葛亮。

諸葛亮在使用空城計的時候,第一他對司馬懿的類型判斷很準,司馬懿一貫謹慎,說諸葛亮謹慎,司馬懿比他還謹慎,應該說這大英雄都很謹慎,都想立於不敗之地。

所以他料定司馬懿首先不會冒險,特別是當他有了既得利益,沒有確切信息的時候,更不可能冒險,因為他要保住自己的這一部分既得利益。

另外您看在《三國演義》裡邊,有很多大英雄,那都是隻身入虎穴,關羽單刀赴會、劉備甘露寺娶親都是大英雄隻身赴險。

尤其是京劇《甘露寺》中,喬國老有一段唱,孫權要衝劉備下手的時候,喬國老怎麼勸的,說「劉備有二弟關羽,三弟張飛,一個青龍偃月刀,一個丈八蛇矛槍,還有常山趙子龍、諸葛亮相助,不可小窺。

所以你殺劉備不要緊,他弟兄幾個人怎肯罷休,要是領兵來爭鬥,曹操肯定把漁利收,所以咱們不能殺他。

劉備為什麼敢就帶一個趙雲幾百人馬到江東去,這就是他心裡有底,孫權要殺劉備,劉備肯定會死,但是劉備相信,孫權不怕自己死,怕的是劉備死後自己也活不長。

所以這就是只要對手對結果有足夠的恐懼,咱們就不用對結果恐懼,諸葛亮是抓住了司馬懿對空城計這個陷阱結果足夠恐懼的心理。

既然他能知道對手內心的恐懼,那他就能讓對手在自己手心上跳舞,永遠也跑不出去。

此外,空城計裡面,諸葛亮的內心世界裡也留了兩個底,第一,他對司馬懿那種智慧和謀略的類型判斷很準,第二,諸葛亮知道自己在別人心目中是什麼形象,這就叫您給別人用招,您必須得知道,您在別人心目中是什麼形象。

要說能上這「空城計」當的一共有四種人。

第一種是琢磨型的人,比如說遇到事兒,您沖他一樂,他就想,您為什麼沖我樂?您為什麼平常不樂今天樂?您是一貫樂還是偶爾樂?從今以後您是不是還會樂?下次您要不樂了自己該怎麼辦?完了。

所以您看高手對決的時候,兩大高手面對面站著不動手幹嘛呢,琢磨呢,最後有一個人腦子啪一響,碎了,躺在地上死了。

所以琢磨型的人,特別容易上空城計的當。

第二種人是有既得利益愛猶豫的人,這事兒押上去弄不好他都賠了,他要不押別人賺了,他又不甘心,最後一猶豫,結果該和的牌沒和,該吃那張沒吃,得,讓人家和了。

諸葛亮--《夢三國2》遊戲人物

第三種類型的人是什麼人?是恐懼型的人,就是總覺得自己不如別人,您看司馬懿就總覺得自己不如諸葛亮,看諸葛亮的一言一行都覺得是圈套,所以很多智者,其實是被怕他的人捧出來的,他沒有那麼可怕,但是大家就覺得他那麼可怕,而且把對手講得很牛、很可怕,對自己的失敗也是一種淡化。

所以人們在市場上也是,很多失敗者容易強化自己的對手,把他講的很厲害了,自己的失敗就差一點兒了。

這就好比如果您是第二名,您肯定夸第一名特彆強大。

所以您看游泳池上,大家都贊菲爾普斯,所有人贊完菲爾普斯之後,那麼能得第二名就算很不錯了。

所以這種人,沒事兒也得有事兒。

最後一種人就是沒有自己穩定的主張,這種人被稱為「不一致的人」,所謂不一致的人就是,他過去什麼樣,未來什麼樣,之間沒有任何聯繫,您看諸葛亮一直很謹慎,司馬懿一直很謹慎,許褚一直很暴躁,劉備一直很愛哭,這都叫一致性的,但是有一些人他就沒有一致性,他沒有基本的策略,沒有基本的打法,您看美術家都有自己基本擅長的畫,書法家都有自己基本擅長的字,有了基本後再添枝加葉這就能成功,但很多人是沒有這種基本策略的,面對別人的策略他不知道怎麼辦。

為什麼被人殺的大敗?因為他覺得前進不行,走兩步退回來,退回來又不行,又走兩步,最後自亂陣腳,讓人家一戰就把所有的部署都碰亂了。

所以講,這四種人是特容易上空城計當的,而在三國裡邊,包括現實中,這四類人遇上「空城計」,確實都會上這個當。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曹操為何屢次敗在「空城計」下?

大多數人對「空城計」印象最深的是《三國演義》中諸葛亮使用「空城計」騙司馬懿的故事。三國時期,諸葛亮因錯用馬謖而失掉戰略要地街亭,司馬懿乘勢引大軍15萬向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擁而來。當時,諸葛亮身邊...

《趣歷史》「空城計」在三國中的運用

在三國時期,戰亂頻繁,各種奇謀妙計被廣泛的使用在戰爭中。「空城計」就是三國中非常著名的計謀,今天小編就大家了解一下「空城計」在三國時期的運用。大家也可以下載6kw遊戲《蜀中賦》體驗三國爭霸的感受。

真正的諸葛亮不如司馬懿?這才是真實的

諸葛亮在中國是個家喻戶曉的人物。在三國演義是神一樣的人物。在書中他是人中之龍,呼風喚雨,智觀星相,火燒新野,舌戰群儒,巧借東風,草船借箭,火燒赤壁,空城計。孫子的三十六計被諸葛亮玩的不亦樂乎。反...

司馬懿之軍師聯盟,你以為他真不如諸葛亮嗎

在廣為流傳的《三國演義》中,作者對於司馬懿的的著墨其實並沒有太多,前半部分基本上沒有看見他出場過。而到了後半部分,魏國的兵馬大將軍司馬懿才隆重出場。《三國演義》中的周瑜和諸葛亮等各方的著名人物,...

三國中的「空城計」為何屢試不爽?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四起,曹操自長安出兵,軍臨漢中,劉備退守漢川,憑著天險保存實力。這天,翊軍將軍趙雲帶了數十騎在外紮營,剛好碰上曹操大軍運糧運到北山下,趙雲數十人且戰且退,退到營內,曹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