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臨死之時,為什麼要讓司馬懿當輔政大臣,其實原因很簡單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大家都知道正在熱播的《大軍師聯盟》第二部《虎嘯龍吟》是一部切入點比較獨特的歷史劇,在劇中司馬懿完全被演繹成為曹魏的大救星大智囊大聖人。

曹丕篡漢後,建立了魏國,史稱曹魏。

但是僅僅七年之後,魏文帝曹丕還沒來得及實現他的文治武功就一命嗚呼,開國皇帝的短命也為曹魏帶來了一絲不吉祥(短命)的徵兆。

曹丕臨死之時,讓鎮軍大將軍陳群、中軍大將軍曹真、征東大將軍曹休、撫軍大將軍司馬懿受領遺詔,共同輔佐嗣主曹叡。

其中,曹真和曹休自不必說,是曹魏宗室,輔弼幼主必然有一席之地;陳群為曹魏制定禮制及其政治制度(九品制)也算是勞苦功高,同時也是世族大家。

而司馬懿一直以謀士的身份存在,為什麼曹丕會讓司馬懿當輔政大臣之一呢?其實原因很簡單。

首先,曹丕在與其弟曹植爭奪魏王世子之時,司馬懿是站在曹丕這一邊的,也算有一小點擁立之功。

也可以說司馬懿是很早就跟隨曹丕的人,曹丕稱帝之後必然會重用司馬懿,會把司馬懿當成是自己人。

雖然曹操逐漸察覺司馬懿「有雄豪志」,又發現他有「狼顧之相」,心裡很忌諱。

因此對曹丕說,司馬懿不是甘為臣下的人,必會幹預我們的家族之事。

但因曹丕和司馬懿關係很好,總是維護他,而得以無事,於是此後司馬懿更加勤於職守,廢寢忘食,這才慢慢使曹操安心。

其次,最為重要的一點是,司馬懿的很多計謀都具有先見之明,曹丕因為不採納司馬懿的計謀而導致兵敗或者失誤的事例很多。

最終曹丕在臨死之時,認識到司馬懿是一個聰明人,他身上有曹真、曹休和陳群身上沒有的東西,那就是「老成持重、深謀遠慮」。

不信請看以下史實。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司馬懿升任太子中庶子,佐助曹丕。

據史記記載,時司馬懿「每與大謀,輒有奇策」,為曹丕所信任和重用。

當時關羽圍曹仁於樊城,放水淹了于禁七軍,並斬殺了龐德。

因為漢獻帝當時在許縣,與樊城很近,曹操感到威脅,為避關羽鋒芒,一度準備遷都到黃河以北。

司馬懿及時勸阻說:「于禁被水軍所淹,不是戰守上的失誤,對於國家的大局並沒有大損失,為此而遷都,即是向敵人示弱,又會使淮河漢水一帶人心不穩;劉備、孫權外親內疏,現在關羽坐大,孫權必定更不高興,把這事告之孫權,使他牽制關羽,則樊城之圍自解。

」曹操聽從了司馬懿的計謀,派人去遊說孫權,果然不出司馬懿所料,孫權派呂蒙襲取荊州,關羽也被俘殺。

延康元年(220年),曹操去世,曹丕承襲魏王爵位。

當時的司馬懿只是一個小小的河津亭侯,因為操辦曹操的喪事有功,才升遷到丞相長史。

當時剛剛奪回荊州的孫權正率軍向西挺進,曹丕手下的謀士們認為孫權的目標是樊城和襄陽,孫權當時兵鋒甚銳,就建議曹丕讓守將曹仁退守宛城,以避鋒芒。

而司馬懿則表示:「孫權剛剛打敗關羽,正是他想和魏國結好的時候,一定不敢為患。

襄陽是水陸交通要地,不能放棄。

」曹丕最終沒有聽從司馬懿的建議,還命曹仁放火燒毀樊城和襄陽。

後來,孫權果然沒來入侵,曹丕後悔不已,但從此奠定了司馬懿在曹丕心中的地位,以後曹丕三次攻打東吳孫權,都會把留守的重任交給司馬懿,甚至對司馬懿說:「吾東,你當總西事;吾西,你當總東事。

總之,司馬懿在曹丕臨死之時,已經成了為曹魏朝堂之上一個不可或缺的人物,正是因為如此,司馬懿才有資格成為和曹氏宗親(曹真、曹休)、世家貴卿陳群一樣的輔政達成。

同時,也為日後司馬家族權勢擴大,直到成曹魏的權臣,乃至篡魏立晉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還原歷史上真實的司馬懿

司馬懿,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一個名字,近期的熱播電視劇更是讓這個名字再次進入大眾視線。司馬懿,字仲達,出身士族,他善謀奇策,是三國時期著名政治家、軍事家,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顯著的功績是兩次率大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