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天下,劉備之路最艱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公子重耳受驪姬之禍而在外流亡十九年,歷經艱辛終成春秋五霸之一;越王勾踐十年生聚十年教訓,臥薪嘗膽終滅吳王夫差。

而若從劉備23歲鎮壓黃巾起義算起,直到214年劉備進入成都自領益州牧,劉備經歷了整整30年的時間,才有自己立足立根的地方。

做人人心中仰慕的英雄,你驕傲嗎?你得意吧!

時勢造英雄,人人都是自己心目中的英雄,也都希望成為別人心目中的英雄。

英雄登高相聚,就是場盛會。

若英雄們能為一個共同的目標所綜攝,而擰成一股繩,而共同去實現一個相同的目標,又何其幸哉!但亂世中的英雄,其心中都有自己的理想,儘管其理想都可能是「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皇帝輪流做」。

他們就會希望別的英雄能夠為己所用,希望他們成為自己的「漢初三傑」,共同輔佐自己建立一個新的王朝。

劉備就是很多人心目中的英雄,很多英雄也給予他英雄般的禮遇。

徐州牧陶謙病重,對徐州別駕糜竺說出「非劉備不能安此州也」的肺腑之言,陶謙去世後,糜竺就率領州人迎接劉備。

劉備表示不敢擔此重任,並推薦近在壽春的袁術,但典農校尉陳登評價袁術為:「公路(袁術,字公路)驕豪,非治亂之主」,北海相孔融更是口無遮攔——「袁公路豈憂國忘家者邪!冢中枯骨,何足介意!今日之事,百姓與能;天與不取,悔不可追。

」於是,劉備才「領徐州」。

此時,劉備已經35歲了。

劉備被呂布大敗而歸附曹操,曹操「厚遇之,以為豫州牧」。

曹操曾與劉備青梅煮酒,「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本初(袁紹,字本初)之徒,不足數也」,劉備驚恐之下「方食,失匕箸」。

有人勸說曹操早日除去劉備,曹操的部屬郭嘉表示反對,「今備有英雄名,以窮歸己而害之,是以害賢為名也。

如此,則智士將自疑,回心擇主,公誰與定天下乎!」此時,劉備38歲。

後來,劉備背叛曹操,曹操又率軍擊敗劉備,並且俘獲了他的妻子兒女,擒獲了關羽。

劉備於是投奔袁紹,袁紹聽說劉備到來「去鄴二百里迎之」。

袁紹屬下人才濟濟,但還從未聽說袁紹能離開鄴城二百里去迎接一個人,可見劉備已是天下人都聞名的英雄。

此時,劉備41歲了。

只不過當劉備了解了袁紹的為人之後,覺得袁紹是個寬雅大度,但剛愎自用而更短於從善;再加上自己還有一個有待實現的帝王夢想,袁紹又不能相讓,更不能幫助自己。

於是劉備又只能前往荊州依附劉表,「表聞備至,自出郊迎,以上賓禮待之,益其兵,使屯新野」。

儘管劉表待之甚厚,但畢竟不能將自己的荊州牧相讓於劉備,《魏書》曾記載過劉表病重之時,囑託劉備「我兒不才,而諸將並零落,我死之後,卿便攝荊州」;但此記述又不為《資治》等認可,況且從劉表的為人來說也不太可能如此。

但劉備在荊州還是以他一貫的仁義忠厚去著力地收買人心,而此後荊州之士民確也歸心於他。

然後直到曹操平定北方,統大兵南下,劉備又只能惶惶若喪家之犬逃往江南。

然後孫劉聯軍在赤壁大敗不可一世的曹操,又乘機攻占了一些郡縣。

然後又做了孫權的妹婿,劉備可是比孫權都大21歲,是與孫權的父輩孫堅同輩的人;當然這又是政治上的聯姻了。

周瑜曾上書與孫權,建議孫權將劉備安置在吳地,然後「盛為築宮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娛其耳目」,周瑜想用豐裕的財色消磨劉備這個大英雄的堅強意志,且一再告誡孫權若讓此蛟龍得雲雨便「終非池中物也」;但可惜的是,孫權從抵抗曹操的大局出發而未能聽從周瑜的建議,也無怪劉備後來聞聽此信都驚出一身冷汗了。

在拒絕了和孫吳一起入川的建議後,劉璋的屬下法正來到荊州勸說劉備入蜀,法正說劉璋暗弱而劉備是個英雄,況且還有自己和張松做劉備的內應,可以說奪取益州易如反掌。

龐統在劉備有些懷疑猶豫之時,幫劉備分析當時的形勢:荊州荒殘,人物殫盡,且東有孫權北有曹操;而益州戶口百萬,土沃財富,若能奪取則大業可成。

終於,劉備認可了他們的建議,決議應劉璋之請入蜀。

公元211年,劉備已過知天命之年了,率領幾萬軍隊向益州進發,劉璋敕令沿途各地供奉劉備,讓劉備「入境如歸」,前後贈送「以巨億計」,然後劉璋自己率領三萬大軍與劉備相會於涪。

據歷史記載,二人相會,「車乘帳幔,精光耀日」「所將吏士,更相之適,歡飲百餘日」。

這可說是劉備遇到的最隆重的一次英雄禮遇,劉璋賞賜無數,讓劉備有回家的感覺,而且五六萬的軍隊能在一起歡飲一百多天。

然後劉璋增加了劉備的軍隊人數,所給的車甲器械資貨更多,讓劉備去攻打張魯。

劉備到了葭萌,「未即討魯,厚樹恩德以收眾心」。

然後採納了龐統的中計、尋找藉口與劉璋開戰,最終包圍成都,逼迫劉璋投降。

此時,劉備已經54歲了。

可以說,劉備這30年的時間一直在流亡,一直在依附別人。

但劉備寄寓別人只是暫時的,除了贏得別人的尊敬,就是在積聚自己的人氣與實力。

從一定程度上來說,人氣是不可或缺的軟實力,士兵與土地等可以得而復失又能失而復得。

劉備儘管在不斷地流徙,但其身體中依然有顆堅定的心,它不允許自己知足與安逸,它永遠會在自己的頭頂上懸掛著一支利劍,並以此警醒激勵自己奮然前行,它猶如不竭之江水,汩汩滔滔永不停歇。

他與曹操、孫權都不一樣。

曹操有他的「子房」「樊噲」,自己又能統御各類人才,他能「挾天子以令諸侯」,有著極高的政治智慧,他也從不依附誰,而終成大魏偉業。

孫堅、孫策父子先是依附袁術,但中原逐鹿太艱苦,而只能回到江東,孫權承父兄之烈,識拔才能卓異的儒將們,終創江東偉業。

而劉備家境貧寒,「與母以販履為業」,只能一次次依附其他人,儘管先有關羽、張飛與趙雲這幾員猛將,後有諸葛亮這些謀臣,但又無法與孫氏與曹氏相比。

先是中原豪強林立已難有立足之地,後來荊州又是戰後凋殘,江東又已是孫氏天下,最後他也只能謀占益州了。

亂世中,若要成就一番偉業,就只能無所不用其極,哪怕是卑鄙的手段;劉備一向以仁厚誠信名聞天下,陳壽在《三國志先主傳》中評價劉備為「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但最後也不得不改變,無論從哪個角度評價,劉備奪取益州已經顯示劉備拋棄了仁義而行譎詐之實了。

暖陽細風中的榕樹,枝葉繁茂,蔥蔥鬱郁;而黃沙狂風中的胡楊,才會被打磨得盤曲遒勁,站成一道風景。

劉備受困窘不墜青雲之志,不得勢更能矢志不渝。

他歷經磨難與屈辱,用了30多年的時間才有資格說說自己的帝王偉業。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劉備顛沛流離一生,鼎盛時期勢力究竟有多大?

看三國,我們一直是以第一視角看待劉備的集團的,尤其是考慮到《三國演義》深入人心的影響力,三國歷史之中,劉備成為我們心目中的主角,只是這個主角有點偏弱。無論再弱的主角,還是存在一定的勢力。那麼劉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