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曹魏後期有哪些名臣是出身寒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曹操本身不是世家出身,甚至出身於和世家有點對立的宦官集團。

雖然曹操很早就通過杖殺違法的蹇碩(大太監)叔叔,成功標榜自己和宦官集團的切割,但像袁紹這樣的世家大族內心裡還是看不起曹操的。

曹操對待世家的態度是既好好利用,也要有所防範,並且一次次發布招賢令,就是要不拘一格降人才。

甚至有一次招賢令提出,只要有才能,德行有一點缺陷也沒關係。

曹操早年有大量的將領是出身平民的,累計戰功,是從死人堆里爬出來的。

許褚、典韋、于禁、樂進出身都不高。

到了曹丕時代,曹魏相對穩定,越來越多的官員又恢復到從世家子弟中選拔的老路上去。

像著名的夏侯楙(夏侯惇的兒子)不學無術,依然能當上安西將軍,鎮守長安。

在這種情況下,陳群幫助曹丕起草了《九品官人法》,改變過去的察舉制(舉孝廉、舉茂才等)和徵辟制(朝廷和有權開府的高級官員可以徵召有才之人),變成有具體標準來選人,所有的平民都可以參加選拔,評定為九等,量才錄用。

郡有小中正,州有大中正,對於選人質量還要層層監督。

《九品官人法》規定了主要從兩個方面考察人才,一是家世,二是行狀(個人品行才能的總評),而且明確家世只是參考,確定品級主要看形狀(「不計門第」)。

可惜的是,沒有多久《九品官人法》就走樣了,變成主要看家世,次要看形狀,而且越演越烈,到晉朝時就成了士族門閥制度,普通人根本無法當官(「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

曹魏末期,真正出身貧寒,身居高位的只有兩個人。

一個是鄧艾,一個是石苞。

鄧艾小時候是個放牛娃,在汝南一帶做屯田民,因為有才學,從縣一級的典農都尉的屬吏做起,後來當上典農功曹。

後來有機會去首都匯報工作,碰巧遇到了司馬懿,得到司馬懿的賞識,徵召他做太尉府的掾屬,從此飛黃騰達。

後來鄧艾的情況,大家都比較熟悉,就不贅述了。

石苞的知名度不如鄧艾,官做的可不小。

在曹魏後期,最高做到過征東大將軍、驃騎將軍,剿滅過諸葛誕的叛亂。

後來又擁立司馬炎接受禪讓,成為西晉的開國功臣,被封為大司馬。

石苞年輕時在鄴城賣鐵為生,還當過南皮縣級別很低的給農司馬一職,可能覺得沒前途,後來這個官也不做了。

時來運轉,石苞又到長安賣鐵,偶遇司馬懿,被司馬懿發現並重用,先後擔任尚書郎、典農中郎將、東萊太守、琅琊太守、徐州刺史等等。

鄧艾、石苞也未見得是從《九品官人法》中被選拔出來的,只是運氣好,雙雙碰到慧眼如炬的司馬懿。

可惜《九品官人法》並沒有起到曹丕、陳群當初設計的預期,最終還是被世家門閥所利用。

不過這個制度的設計初衷,平等面向所有人、明確品定的標準、各級中正的互相監督等,還是被後世各種用人制度借鑑和參考。

本文由三國摸金探秘記出品。

歡迎關注。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從袁曹之爭到高平陵政變

電視劇《軍師聯盟》,戲說的是一介書生司馬懿,被曹操徵辟為官,陷入曹家暗流洶湧的奪嫡之爭,運用謀略將曹丕送上大位並盡力輔佐,扶持士族、抑制宗室。在與諸葛亮的較量與博弈之中,兩人互為對手又惺惺相惜。...

初,曹公恐江濱郡縣為權所略,徵令內移。

 民屯起自曹操都許之歲(196年),至魏亡(265年)始止,前後共七十年。軍屯倡於建安之末,至魏亡未止。故屯田可謂與曹魏之興亡相始終。曹魏對屯田經營之勤,效果之顯著,在歷史上獨具特色,至今仍為...

極簡古代制度史——淺談曹魏九品中正制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在歷史的長河中,人和事物就像斗轉星移,潮起潮落,一方唱罷,一方興起。這或許就是歷史和時代的變遷所帶給我們的:有開端、高潮,也必將有隕落。任何事物的存在與發展都有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