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適的「四到」讀書方法 不僅你能學 孩子也能學

文章推薦指數: 83 %
投票人數:12人

胡適,我國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幼年就讀於家鄉私塾,19歲考取庚子賠款官費生,留學美國,師從哲學家約翰·杜威,1917年夏回國,受聘為北京大學教授。

這麼優秀的人物,在讀書上是不是也有獨特的方法呢?

胡適在一篇文章中曾經講過他的讀書方法,他認為讀書不僅要精,更要博,不過最最重要的是要做到「四到」,即「眼到,口到,心到,手到。

一、眼到

許多人看書,就只是在看書,並不知道要每個字都看到心裡,什麼意思呢,就是要把認識的字快速掃過,而不認識的字,仔細揣摩。

這句話起初看去似乎很容易,其實很不容易。

因為有的時候,我們追逐看書的速度,或者是因為自己一時偷懶,覺得就算有個別字不認識也不會妨礙自己的理解,就跳過去,就當沒看到一樣,其實,這種做法,很多時候會使得自己失去了知識的掌握。

胡適說:「書是文字做成的,不肯仔細認字,就不必讀書。

」眼到對於讀書的關係很大,一時眼不到,貽害很大,並且眼到能養成好習慣,養成不苟且的人格。

二、口到

口到是一句一句要念出來。

這個是剛讀書的時候,老師就教我們的,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功能就慢慢消失了,覺得口讀的速度實在太慢,一目十行的感覺實在太好了,而且念出來的話,感覺特別的彆扭。

胡適說:「念書的功用能使我們格外明了每一句的構造,句中各部分的關係。

往往一遍念不通,要念兩遍以上,方才能明白的。

讀好的小說尚且要如此,何況讀關於思想學問的書呢?」因而,對於一些難以理解的書目,我們可以嘗試著念出來,可以幫助我們理解。

口到的另一層意思,就是要把看到的內容念到爛熟背得出來。

很多人羨慕那些出口成章的人,一會一個典故,一會一手詩句,這些都是背出來的結果,也是積累的結果。

如果我們遇到我們心愛的詩歌,精彩的文章,就要多讀讀,多念念,多背背,這樣對我們日後寫作或者是與人交流都有幫助。

讀此外的書,雖不須念熟,也要一句一句念出來,中國書如此,外國書更要如此。

三、心到

心到就指並不是純粹看書,而是要用心理解每章、每句、每字意義如何,為什麼要這樣用?對自己未來有什麼幫助。

比如說,我們有不懂的地方可以馬上記錄下來,用百度或者其他方式去查查,理解含義,如果是文法上的問題,那建議翻閱字典或者是文法的書籍,總得來說就是要懂得它的意思。

四、手到

手到就是要勞動你的貴手,讀書單靠眼到口到、心到,還不夠的,必須還得自己動動手,才有所得。

最主要的應該是直接摘抄或者是寫讀書筆記。

有的人懶得摘抄,其實也無所謂,現在有許多APP可以直接掃描文字,不需要手動摘抄,但是,很多人還是覺得手寫摘抄很有感覺。

再來,就是及時將感想寫在書邊,看書總是會有感想,如果沒有感想,那說明書沒讀到位,每次讀書感想也會不同,把感想寫在書的邊上,等到下次再看的時候,就會發現,原來當時自己是這樣想的,或許每次的收穫是不一樣的。

最後,就是要說讀書筆記了,或者說是讀書感想、書評,每讀完一本書,如果時間長了,很容易遺忘書中的內容,因而,如果及時把書中的精華,自己的想法寫出來,日後翻閱起來,就能快速的掌握曾經看的書中的一些想法和要點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如何讓你的閱讀更高效?——1700本書閱讀總結

每當被人問起讀書技巧,在下以為談閱讀技巧,只能說給外人傳授如何讓你讀書後能有更高的成效,而非通過閱讀技巧來提升閱讀速度,閱讀速度的快慢只與個人的閱讀經驗相關,不能通過所謂的技巧而「提速」,如果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