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密:曹操對東漢王朝來說是忠臣還是奸臣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英雄輩出的三國時代,曹操是亂世梟雄。

他以宦官後輩的卑微身份出道,在天大大亂之際,對內刺董卓,討二袁,對外降匈奴,征烏桓,逐步統一了北方,恢復了東漢北方的經濟,有著讓人敬仰的豐功偉績。

同時,他又迎漢獻帝並挾天子以令不臣,頂著篡位的惡名與孫劉進行你死我亡的三國爭霸。

因此,歷史上對曹操的忠奸之爭一直無休無止,延綿至今。

那麼,曹操到底對東漢王朝是忠臣還是奸臣?

古今大多數人都認為,如果東漢王朝是一個清平之世,曹操定會是一個傑出的治世忠臣,基本不會和姦臣二字聯繫起來。

南陽的許劭識人看相而著稱於世,他曾對曹操說過:「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也」。

而曹操呢,他本人在20歲的時候任洛陽北部尉的時候,就發明了五色棒,秉著「不管什麼人,只要犯罪,一律追查到底」的嚴格執法理念,頂住各種說情風,棒斃過當時皇帝寵幸的宦官蹇碩的親叔叔,只因為他夜行攜帶管制刀具亂竄,一時間「京師斂跡,莫敢犯者」,一時間就名動朝野。

後來曹操在農業上興屯田,興修水利,實行鹽鐵買賣實行鹽鐵官賣制度,對北方經濟的恢復和整頓都起了重大的作用。

足以看出,曹操有治世之能,有治世之心,以曹操這般優秀的官員,若東漢盛世清平,位列三公九卿不在話下。

而現實就是現實,曹操所面對的,是一個十足的亂世。

曹操曾在董卓亂政之時,以豁出去自己性命的忠義之身,持七星寶刀刺殺董卓,這一舉動,在當時絕對是大忠之舉,可惜沒有得手。

還有不可忽視的一點就是,在群雄勤王剿賊征討董卓之時,幾乎所有的諸侯都是虛於實戰,都為了打戰後分江山的主義而畏首畏尾,自顧不暇。

唯有曹操,一心討賊,無奈無人相助,不得不發出一聲「豎子不足與謀」,揚長而去,征討逆賊如此實誠,不可謂不忠誠於大漢朝廷。

在兵荒馬亂中,曹操提領中原將士,恭迎獻帝上位,他做了一個忠臣應該做的事情,南征北戰一生只為消滅孫劉之類的異心梟雄,為東漢王朝續命二十多年,他確實是一個權相,代天子行事。

但即便如此,曹操還是不能稱得上是一個忠臣。

任何脫離歷史背景來對一個具體的人進行好壞忠奸的評價,都是耍流氓。

我們不能忽視,曹操所面對的,是徹徹底底的一個兵荒馬亂的亂世,漢統衰落,四方擾攘。

董卓,袁紹,袁術,劉表,公孫瓚,孫堅,呂布,劉璋,這些諸侯都是兵據一方,分疆裂土,意欲瓜分天下。

機智過人的曹操很早就對此有了清晰的判斷,他明白,亂世,唯有他交豪傑,養軍隊,才有資本與這些諸侯對抗,保漢獻帝於皇位寶座之上,才能有資格為東漢王朝續命。

但是就在曹操勢力逐步壯大實現霸業的過程中,曹操做了很多與奸脫不了干係的事情。

最初,曹操還可以拜獻帝,後來進入漢獻帝的也不敲門了,也不踩地毯了,也不跪拜了。

逼得漢獻帝求曹操放他走,算是行善,皇帝都被逼的這麼說話了,曹操豈能不奸。

還有一個比較兇狠的就是,官渡之戰後,曹操坑埋八萬降卒。

另外,在陶謙的屬下殺了曹操的父親曹嵩和曹操的親叔叔曹德之後,曹操義憤填膺,下令對徐州進行屠城,數十萬生靈,而且是手無寸鐵的無辜百姓,死於曹軍之手,至此曹操背負了洗不去的惡名。

加上,曹操是靠著「漢相」的招牌起家,而東漢的滅亡跟曹操有著直接和間接的關係,曹操在東漢的滅亡事件上不是罪魁禍首就是推波助瀾,肯定無法和忠臣沾邊了。

所以他被周瑜稱為「名為漢相,實為漢賊。

曹操為什麼因奸而挨罵,因為既不是自主革命,如劉邦,如朱元璋,逼宮當世朝廷,也不像諸葛亮,霍光,尹伊,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或者是作為權臣一心輔政,三朝五代,忠而不亂。

魏國的政權板上釘釘,就是建立在「漢相」的基礎之上,他是以「保皇」自居而將漢朝政權過戶到了曹氏家族的名下的。

那麼曹操又是怎麼看待自己的,他吐露過心聲,赤壁之戰敗後,世人均譏諷曹操妄自尊大,曹操隨即寫《讓縣自鳴本志令》以述志,有名的一句話就是「設使天下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縱觀東漢歷史,事實也是如此,若沒有曹操,東漢早就會被諸侯豪強瓜分殆盡,早就分崩離析,天下大亂,民之不生。

他以一個軍事豪強和權臣的身份,征戰四方,是東漢皇朝能夠延續的最後一根稻草,曹操完成了他的歷史使命,就是結束紛爭,平定天下。

至於曹操有名的「寧可我負天下人,不許天下人負我」,更是曹操的城府深,不拘傳統,試想,如果不是這樣有魄力的人,做事畏首畏尾,一切拘泥於禮法,不知變通,這樣的人哪兒有機會蕩平四方叛逆諸侯,平定天下,也是唯有梟雄曹操,能夠承擔起這個歷史賦予給他的偉大使命。

曹操臨死前,孫權勸曹操稱帝,曹操說這小子是想把他架到火上烤啊,後面夏侯惇勸進,操應允了,曹操言「苟天命在孤,孤為周文王矣。

」可惜他等不到稱帝就死了。

但是,曹操務實,不要這個虛名也是他的意思,對於忠臣之名,曹操也懶得要,一代豪傑,智慧和城府相得益彰,可謂千古梟雄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曹操,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

曹操,字孟德,三國時期的魏王,亦是東漢末年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和書法家。《三國志》中稱曹操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英雄」。的確,曹操胸懷大志,在政治、軍事方面的才能非同凡響,在詩賦和書法方...

孫仲謀力勸曹孟德自立為皇,卻被斥之賊子?

東漢末年,群雄割據,董卓、袁紹、曹操、劉備、孫權等亂世梟雄,不惜在中原大地上,刀光劍影,龍爭虎鬥,無所不用其極,只為搶占一席霸主之位。可見這皇位寶座的誘惑力,就連桀驁不馴的齊天大聖孫悟空都無法逃脫。

被罵千年,曹操真的是「漢室曹賊」嗎?

「功首罪魁非兩人,遺臭流芳本一身,千秋功罪,譽滿天下,謗亦滿天下。」著可能是對曹操的最好的寫照了,相對而言,我們常聽說的可能就是漢賊,挾天子以令諸侯,歷史流轉了1800年,在1800年前,曹操真...

歷史迷案:曹操究竟是忠是奸

(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 ,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曹操曾擔任東漢丞相,後加封魏王,奠...

曹操是奸雄?是能臣?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漢族。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 ,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以漢天子的名義征討四方,...

大忠似奸的人格

說到忠奸,歷史走到今天,區分一個人是忠是奸,大概也只緣自於史書的記載、戲曲的演繹、民間的流傳。至於劃分的標準、忠奸的認識只怕也是非常膚淺的。其實,忠臣與奸臣之間並沒有什麼明確的界線,多數劃分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