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仲謀力勸曹孟德自立為皇,卻被斥之賊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東漢末年,群雄割據,董卓、袁紹、曹操、劉備、孫權等亂世梟雄,不惜在中原大地上,刀光劍影,龍爭虎鬥,無所不用其極,只為搶占一席霸主之位。

可見這皇位寶座的誘惑力,就連桀驁不馴的齊天大聖孫悟空都無法逃脫。

《西遊記》中,孫悟空在大鬧天宮之後說道:"皇帝輪流坐,明年到我家。

將天宮讓與我便罷了;若還不讓,定要攪攘,永不清平!"即便是天上的玉皇大帝,也應將皇位交出讓大家輪流坐。

然而,不管這些三國梟雄們如何劍拔弩張,都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絕不公開當皇帝。

東漢末年第一霸主董卓,在漢靈帝死後掌握了朝政大權,廢除了漢少帝劉辯,改立劉協為漢獻帝。

而後董卓權傾朝野,貪婪殘暴,招致群雄聯合討伐。

即便董卓早已獨攬政權,但最終董卓也沒有將皇位其取而代之。

第二霸主袁紹本是討伐董卓聯盟的盟主,可由於董卓殺害袁紹全家,關東各地方群雄義憤填膺,都打著袁紹的旗號。

如此一來,袁紹便成為討伐董卓的領袖人物,袁紹因此威震天下。

討伐董卓成功後,袁紹成為各地群雄中實力最強者。

可他直至在"官渡之戰"中被曹操一舉擊敗,也沒有坐上皇帝的寶座。

曹操自"官渡之戰"以弱制勝擊潰袁紹後,奠定了統一北方的基礎,在他軍事生涯最輝煌的一頁。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歷經數十年征戰,一路披襟斬棘,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所創建的曹魏政權,軍事實力遠超蜀漢和孫吳。

唯獨在"赤壁之戰"中馬失前蹄。

可是,直至病逝於洛陽,曹操都沒有稱帝。

實際上,曾有一個稱帝的機會擺在曹操面前,卻被曹操棄之。

當年,孫權偷襲孤軍北伐的關羽,在關羽敗走麥城時,遭孫吳軍隊狠殺。

孫權藉此機會將關羽的首級送予曹操,甚至派遣使臣入貢,向曹操稱臣,力勸曹操將漢獻帝取而代之,自己當皇帝。

曹操將孫權的來書向群臣示之並說:"是兒欲踞吾著爐火上耶!"群臣逮住機會,趕緊向曹操勸進。

曹操說:"若天命在吾,吾為周文王矣。

"一旦曹操廢漢獻帝自立皇帝,那麼諸侯就會打著匡扶漢室的旗號討伐曹操,到時曹操的處境可謂四面受敵,因此,哪怕稱帝的時機已經成熟,曹操也不願帝,寧願像周文王那樣,讓自己的兒子去做皇帝。

次年,曹操病逝於洛陽,享年六十六歲。

他的嫡長子曹丕繼位後,硬逼迫漢獻帝"禪位"給自己,在東漢末年間率先當上皇帝,開闢了曹魏一代。

嚴格地說,曹丕也不是東漢末年第一個稱帝的人。

此前袁紹的弟弟袁術仗著地廣糧多曾在壽春稱帝,不管諸大臣的反對建號仲氏。

結果,袁術馬上成為眾矢之的。

本與之關係頗為不錯的孫策、呂布、曹操等各路諸侯與之關係破裂,紛紛向袁術發起討伐。

很快,袁術就如喪家犬般,東奔西逃。

無人願意收留他。

最終,袁術彈盡糧絕,吐血身亡。

這時離他稱帝僅僅不到兩年的時間。

袁術背人逆天執意稱帝,這樣一來便失去了外交優勢,甚至加固了敵人間的同盟,最終落得孤立無援的境界。

這也就是為何在當時最大勢力的董卓、曹操與袁紹都沒敢稱帝的原因,深怕招致天下人共擊之。

在群雄割據的年代,各諸侯的力量還不足以掃平天下,善於利用外交關係,持續強化自己的盟軍,才能立足於此戰火紛飛的時代。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演義》中總也繞不開的政治與戰爭

《三國演義》首先是從政治鬥爭開始寫。東漢末年,桓帝、靈帝寵信宦官張讓、趙忠、段珪、曹節等「十常侍」,宦官專權亂政,以致爆發了黃巾起義。朝廷集中全力鎮壓了這次起義,但是,在「十常侍」的撥弄之下,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