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被遺忘得狠人法正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因為法正很兇殘是事實,可說的也僅僅是他到底有多兇殘

咱們先來看一下法正的背景。

法正生於熹平六年,是右扶風郿縣人,他老家最出名的恐怕就是董卓修的那個堡壘郿塢。

大概也能猜出來,在被軍人政權把持的司隸,法少爺的少年時代應該挺長見識的。

董卓死的時候他都十六歲了,之後又見識了幾年李傕的暴亂。

藍圈圈是法少爺家,紅圈圈是長安城。

兩邊相去不過一百二十公里左右,騎馬打一個來回也就大概其十個鐘頭的事兒。

郿塢就在法少爺鼻子底下,如果他是個軍宅,可能會很過癮。

我記得2012年好像還發現了疑似郿塢的遺蹟。

話說我特別好奇,法正是不是從褒斜道經漢中流竄入蜀的……

他要是能活久一點,帶著漢軍再沿這條路摸回家,就太有意思了。

經過多年戰亂,關中戶籍百不存十,除了被禍害死的,就是像法正這樣有條件的躲了。

他是建安初年投奔劉璋的,具體時間難以考證。

不過可以推測一下,法正與同郡的孟達入蜀躲避戰亂時,劉璋已經上位了。

鑒於他們入蜀的目的是找太平,其時三輔之地恐怕已經打成血葫蘆了。

我猜是涼州人內訌,互相攻殺,段煨討伐李傕的階段,當在建安三年之前

法正與孟達入蜀後,法正被任為新都令。

差不多到十年後,法正的職位只是軍議校尉,十年時間升了這麼一點,確實是不被重用。

學者世家出身,自小又見識了不少戰亂的法少爺,幾乎在益州憋了十年,肯定會有怨氣吧。

和劉璋手下其他來自三輔與南陽的東州人不同,那些東州人大多自劉焉時代跟隨入蜀。

換言之,他們錯過了中原混戰與司隸大亂。

法正則沒趕上劉焉入蜀後東州人與本地人的幾次攻殺。

法少爺雖然與東州人士有鄉土上的情誼,卻缺乏相似的經歷與仕途上人際關係的鞏固。

自幼至青年時代,拜涼州軍所賜,士族出身的法少爺估計有幸圍觀了不少軍旅事務。

這也許是他日後長於軍謀的啟蒙?

法正的家世非常厲害,是戰國時齊國貴族後裔。

一直也有經學傳家,他家定居右扶風後,經常出郡守等級的高官。

法正的爺爺法真作為大學者,相當有名,前來求學的人由關西至兗州皆有。

有趣的是他父親法衍的履歷。

從史料里最後能找到的法衍任職記錄是廷尉左監,以法正的年齡與時間推算,應當是在靈帝朝。

極有可能,法衍曾經擔任過崔烈的屬官。

注意,這只是一個推論。

崔烈有兩個兒子,長子崔鈞字元平,次子以字行,崔州平便是。

眾所周知,崔州平有個好朋友叫諸葛亮……

我經常腦補,法正與荊州士人的一拍即合,是否和這層人際關係有關。

當然,僅僅是腦補。

上面這些囉嗦,只是要說三條。

其一,法正出身比較上流,屬於有美名的三輔士族,而且是大知識分子家庭,名聲很好。

其二,劉璋給法正的待遇與他的才學出身並不相稱,以法正的性格來看,他肯定很不滿意。

其三,雖然在投靠劉備之前沒有軍事經驗,但法正比避居荊州益州的士人當對戰亂有更多體會

我們先不考慮劉璋陣營內東州人與益州人的糾葛,只說法正。

來看看法正具體的所謂出謀劃策吧。

在此之前,要先說清楚,謀士與謀士之間是不同的。

有的謀士謀一城,有的謀士謀一國

前者名曰戰術家,後者名曰戰略家

這兩者皆是軍事家,兩種屬性也可以重疊,但必然有專精的一項

陳壽將法正比作曹營兩個人,程昱和郭嘉,這兩個人正好偏向的專精很明確。

雖然我猜陳壽把他們仨比較的原因是這三個傢伙人緣都太次……

程昱偏於戰術,郭嘉偏於戰略。

荀攸也是更專精戰術,荀彧則多著眼於戰略的布置。

最大的區別就是,戰術家必須親冒矢石,督軍前線。

戰略家則要陪伴主君左右,剖析利弊取捨。

法正也具備一定的戰略眼光,但他點的應該是戰術天賦專精

法少爺最出名的戰績,就是定軍山夏侯授首。

除此之外,對他能力的判斷,大多只能通過別人的嘴巴來推測。

那法正是不是就沒有參與其他軍事行動了?

不是

建安十六年,劉璋遣法正將四千人迎先主,這之後他就沒走,一直留在劉備身邊。

理所當然,法正參與了劉備自建安十六年之後的所有軍事行動

這必然也包括劉備奪取益州的全程。

益州之戰,劉備初期的條件絕對不夠好。

鄭度說璋曰:「左將軍縣軍襲我,兵不滿萬,士眾未附,野谷是資,軍無輜重。

這個兵不滿萬的時候,法正已經在劉備營中了。

劉璋在發覺張松謀叛後,及時殺了他,並且翻臉,「敕關戍諸將文書勿復關通先主。

於是兵不滿萬的劉備幹掉了楊懷和高沛,兼并白水軍,並占據涪城。

按照三國志記載的事跡順利來推斷,鄭度的進言應當在劉備占據涪城南下進軍時。

因為「左將軍縣軍襲我」,這必然已經是自葭萌關發兵了。

建安十六年,劉備為劉璋防張魯時的場面是:「先主並軍三萬餘人,車甲器械資貨甚盛

何以到了建安十七年就兵不滿萬了?鄭度其實給了答案,就是「士眾未附」。

之前那三萬人里肯定有很多都是益州的家底,劉備奪了葭萌關,占了涪城,必須有人留著守後路。

於是他能帶著南下攻打劉璋的嫡系部隊只不足一萬,而且還沒輜重,人家萬一清野,就全完蛋了。

諸葛亮帶著張飛和趙雲是從益州東面入蜀的,一路西進,到成都才和劉備會和。

也就是,劉備從葭萌關到成都這一路,能依靠的只有身邊的龐統與法正

說起老劉的指揮能力,我們基本可以向他投去一個同情的目光。

劉備遊俠出身,其個人的勇武其實很不凡,但臨陣指揮的學問,並不算高明。

充其量也就是比做地方官勝於當將軍的夏侯惇強點。

所以劉備奪益州,打到成都這一路的功勞,基本都可以算是龐統與法正的。

這是從古葭萌關遺址到廣漢市內舊雒城遺址的現代路線

這個地理環境,東漢末年只會比現在更難走。

益州軍以逸待勞,這不是一場輕鬆的戰鬥,更不是一場占優勢的戰鬥。

老大是個閃避很高,經常開嗜血,但大多數時候都在添亂的傢伙。

這時的法少爺可以依靠的只有一位惺惺相惜,反應很快很機智的同僚龐統,而龐統比他還小三歲

可憐龐統死在了勝利來臨的黎明,於雒城牆下香消玉墜。

想像一下,帶著不足一萬人,從北往南這麼一路打下來,與敵軍周旋,並且把對手都搞定了。

法少爺作為兩大高參之一,這場仗打的有多艱難,多孤獨。

他的對手包括劉璋直屬的益州軍和東州人構成的東州軍。

劉璋方的舉措是這樣的:

「璋遣其將劉璝、冷苞、張任、鄧賢、吳懿等拒備,皆敗,退保綿竹;懿詣軍降。

璋復遣護軍南陽李嚴、江夏費觀督綿竹諸軍,嚴、觀亦率其眾降於備。

備軍益強,分遣諸將平下屬縣。

劉璝、張任與璋子循退守雒城,備進軍圍之。

任勒兵出戰於雁橋,軍敗,任死。

第一步,派劉璝、冷苞、張任、鄧賢、吳懿,五部一起攻擊劉備。

然後打輸了,東州軍吳懿更率部投降

第二步,派李嚴和費觀馳援綿竹,這兩個傢伙居然直接反水。

此時招降納叛的劉備開始有餘裕,可以派部將分頭收割各縣城了。

於是第三步,劉璝和張任會同劉璋長子劉循死守雒城。

這裡很明顯,李嚴和費觀兩個荊州人很有可能是龐統這個荊州士族代表策反的。

龐統在荊州士人之中非常有名,屬於意見領袖那一類人物。

費觀雖然是劉璋的親戚,但也是荊州士人出身。

李嚴更曾經是劉表治下的郡吏,曹操占荊州時才逃入益州。

龐統這場策反,把益州兵器府庫人馬眾寡及諸要害道里遠近,全都具言之的法正很有牽線的嫌疑。

對其餘軍事的籌措,很難說龐統與法正誰所占的比重更大。

其時龐統任軍師中郎將,法正還算是益州的軍議校尉。

整場戰事,最兇險的是第一步,要靠不滿一萬人幹掉對方五部人馬。

而且劉備軍並沒有輜重,要靠打野谷充飢,以戰養戰似乎是他們的唯一選擇。

那就不能輕易燒人家東西了……

可惜具體的細節,皆無法考證了,不然我們當可從隻字片語中遐想昔日龐統與法正軍謀的風采。

在吳懿部投降後,劉備軍開始滾雪球一樣壯大。

將敵軍憋在一個小小雒城中圍攻,但這是整場益州爭奪最吃力的戰鬥。

因為在任何時代,攻堅永遠比野戰要困難

在圍城後,劉璋軍進行了一次殊死的抵抗。

寒門出身的大將張任於雒城北的雁橋力戰被俘,拒降,於是斬首。

這是建安十八年的事情,之後雒城下惡戰再開,要等到轉年。

這期間劉備軍在干兩件事兒,第一件就是圍城,消耗對方給養。

第二件就是收割勝利果實,所謂「分遣諸將平下屬縣」。

在李嚴率部投降後,劉備終於有了充足的兵力,可以用來安定占領區。

這是個細發活兒,至少你得不招占領區人民膩歪。

攻堅戰相對來說對參謀的要求沒那麼高,因為戰場是固定的,就是個耗。

等到戰火再開的建安十九年,非常不幸,龐統戰歿。

之後劉備可以依靠的參謀只剩下法正了。

而法正不負眾望,在他的參謀下,劉備與建安十九年五月攻克雒城,進逼成都。

回到題主的問題,法正出謀劃策的水平到底如何?

就是可以幫著一萬人從北到南占領整個四川而且人還越打越多的水平。

除此之外,法少爺是個好惡分明的性情中人。

既所謂「一餐之德,睚眥之怨,無不報復,擅殺毀傷己者數人。

對他的一頓飯的恩德也要報答,而詆毀輕蔑則要追究到弄死對方的地步。

有人對此不滿,去諸葛亮那裡告狀,諸葛亮的回答很有意思。

「法孝直為之輔翼,令翻然翱翔,不可複製,如何禁止法正使不得行其意邪!」

普通話:法正是劉備的小翅膀,讓老劉愉快的灰呀灰,怎麼能不讓這小翅膀可勁兒嘚瑟呢?

因為法正的緣故,劉備可是從來沒有過的得意。

法正和劉備的關係,有個很有意思的事情。

漢中之戰時,劉備軍戰況不利,理應撤退。

但老革劉備的遊俠脾氣發作,親冒矢石,硬扛不退。

法少爺衝到老劉身前去擋箭,嚇壞了老劉,要他快退下。

但法正固執地說連老大你還在前線,我怎麼能撤?於是老劉心軟,拉著法正一起退下火線。

對喜歡的人,他是不顧自己安危的。

話說劉備這形象還真符合今時今日戲劇中的硬漢,自己不顧生死,關心的人一遇險就倔不起來。

有沒有覺出來法正像什麼人?

我覺得這是對他和劉備竟如此投緣的一個解釋。

「今遊俠,其行雖不軌於正義,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諾必誠,不愛其軀

法正骨子裡和劉備一樣,都是遊俠秉性。

愛憎分明,意氣任性。

法正的早逝,可說是劉備一生的沉痛。

這是一個重情義有才華,外統都畿,內為謀主,充滿豪傑意氣的熱血男兒。

不同於文藝中的形象,歷史中的曹操常哭,劉備常怒。

劉備的性格如烈火如黑土,暴怒時岩漿崩流走石裂地,喜悅時火焰升騰綠草長青。

他有數的眼淚,灑給了有數的幾個人。

建安二十五年,法正卒。

先主為之流涕者累日。

諡曰侯。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法正是誰?諸葛亮為什麼不敢惹法正?

法正(176—220),字孝直,右扶風郡郿(今陝西省眉縣東北),東漢末年劉備部下重要的謀士。建安初,法正與同郡孟達入蜀投靠劉璋,久為新都令,後召署軍議校尉。與益州別駕張松交好,常暗嘆璋之不足法正...

三國雜論之劉備最信任的寵臣非諸葛亮也

法正字孝直,關中人氏。說來有意思的是,法正效力的主人是劉備劉玄德,而法正的祖父法真號玄德先生。法正(176—220),右扶風郡郿(今陝西省眉縣東北),東漢末年劉備部下重要的謀士。

堂堂蜀國宰相諸葛亮在蜀國竟也有不敢惹的人?

在三國志的作者陳壽寫給西晉武帝司馬炎的奏章中,陳壽對蜀漢丞相諸葛亮治理蜀國的政績評價極高,認為諸葛亮治理蜀國時:「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極,科教嚴明,賞罰必信,無惡不懲,無善不顯...

劉備豪取益州

東漢末年,軍閥混戰,弱肉強食,民不聊生。盤踞在益州1的劉璋,內有龐義、李異之憂,外有張魯、曹操之患,其本身能力又很有限,為了自保, 一直四處在尋找靠山。當時劉璋派手下益州別駕張松進貢曹操,但被曹...

蜀中第一猛將,張飛、黃忠都被他打敗過。

張任在《三國演義》裡面的出場順序還是比較晚,在60回至64回裡面有他的身影,他這個名字很多人都不知道,對於張飛和黃忠這些名字來說,張任這個名字在《三國演義》裡面來說是比較陌生的,但就是這樣一個陌...

要是聽了他的話,劉備就窮游不了四川

眾所周知的是在赤壁之戰後,劉備舉兵入蜀,緊接著進駐荊益二州,完成諸葛亮隆中對的第一步。而對於劉備入蜀的具體事項和過程,很多人是不了解的。在公元211年,建安十六年,劉璋聽取謀士張松的建議,讓劉備...

川中第一名將,射殺龐統,拒劉備,不是張任

三國時期,劉璋占據益州,成為漢末諸侯之一。劉璋手下的勢力分為以三輔、南陽,及其他州郡移民為主的東州軍,還有以益州豪強為主的私家武裝。東州軍的首領是吳懿為首,益州豪強趙韙,劉璝,張任等武將為首,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