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病逝於白帝城後,曹魏群臣拍手叫好,唯有一人悶悶不樂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公元221年,劉備響應群臣的勸進表,以大漢天子自居,在成都正式稱帝,與魏、吳正式鼎足而立,三分天下。

劉備乃漢室宗親,自公元184年首斬黃巾以來,一直以興復漢室為己任,在走過37年跌宕起伏的創業人生後,從一個在大街上賣草鞋的小攤販,而一躍成為蜀漢皇帝,也算是「修成正果,功德圓滿」了。

稱帝後的劉備,野心急劇膨脹,遂以東吳強奪荊州,殺死二弟關羽為由,不顧諸葛亮、趙雲等人反對,於公元222年舉兩川之兵,討伐東吳。

劉備大軍到了夷陵地帶,便開始連營紮寨,綿延四十餘里,由於戰略上的失誤,加上過於輕敵,最後中了東吳都督陸遜的火攻之計。

劉備幾十萬大軍頃刻間瓦解,葬身於火海之中,幸虧部下大將奮力死戰,劉備才得以安全退往白帝城。

經歷夷陵慘敗的劉備,從此一病不起,在白帝城託孤給諸葛亮、李嚴、趙雲等重臣後,便在悔恨中離世。

劉備病逝於白帝城,蜀漢群臣沉浸於一片痛苦之中,國內局勢一度動盪,危機四伏。

反觀曹魏陣營,魏文帝曹丕和群臣聽聞劉備死訊後,都拍手叫好,舉杯慶賀,並有趁機伐蜀的傾向,但是有一人卻悶悶不樂,此人就是曹魏的鎮南將軍黃權。

黃權本是益州劉璋帳下主簿,可謂忠心不二,且足智多謀,但是並未得到劉璋的賞識與重用。

當年劉璋聽從張松的建議,要請劉備入西川以討伐張魯之時,黃權以死勸諫說:「劉備有驍勇聲名,想用部下之禮對待他,則不能滿足他的心愿,想以賓客之禮對待他,則一國又不能容二主。

眼見主公劉璋左右犯難之時,黃權加重了語氣,繼續說道:「萬萬不可請劉備入蜀,倘若他生異心,則主公就危險了,倒不如緊守邊關,靜待時局的變化。

劉璋不聽,派謀士法正去迎接劉備,而將黃權外放為廣漢縣長。

黃權是一片忠心被當成了驢肝肺,反受到了貶黜。

結局果然如黃權所料,公元212年,劉備與劉璋反目成仇,發兵攻打益州,各郡縣是望風歸順。

黃權寡不敵眾,也在投降之列。

經過三年的攻伐戰爭後,劉璋眾叛親離,率殘部投降,隨後被劉備遷往荊州公安,並於公元220年病逝。

劉備收降黃權後,不計前嫌,反對黃權加以重用,封他為偏將軍。

黃權自當肝腦塗地,以報劉備知遇之恩。

公元215年,曹操發大軍攻打漢中張魯,張魯敗逃巴中。

黃權看到了危機,就向劉備進言:「如果失去漢中,則巴蜀之地就會受到嚴重威脅,等於是割去了蜀地的大腿與臂膀。

劉備聽從黃權建議,火速發兵救助張魯,可是張魯卻憎恨劉備,順勢投降了曹操,隨之而來的便是劉備與曹操的一場漢中爭奪大戰。

在漢中爭奪戰中,70多歲的老將黃忠毛遂自薦,率部成功斬殺了曹操大將夏侯淵,占領漢中。

曹操兵敗後,此後餘生再沒能踏進漢中半步。

然而後世的人們,卻只知道劉備攻取漢中主要依靠法正的謀略,卻不知道這些計謀其實都是黃權首先向劉備提出的。

所以憑良心說,漢中爭奪戰的第一謀士非法正,而是黃權黃公衡。

公元219年,劉備自立為漢中王后,便大封群臣,任命黃權為治中從事。

黃權就此成為蜀中的高級幕僚,經常替劉備出謀劃策。

夷陵之戰前,黃權就勸諫劉備說:「吳人驃悍善戰,而我軍從水路出兵,順流而下,易進難退,為臣請求作為先鋒部隊去試探敵人虛實,陛下應當在後方坐鎮,切不可輕易冒險!」

劉備沒有聽從黃權的建議,反任他為鎮北將軍,督領江北軍隊防禦魏國偷襲,而自己率大軍奔赴江南前線,在夷陵地帶連營紮寨,綿延四十餘里。

吳國大都督陸遜看出了破綻,使用火攻之計破敵,蜀漢江南前線部隊全線潰敗。

劉備率領殘餘部隊,倉皇撤退到白帝城,但由於返蜀道路被吳軍完全阻斷,黃權軍隊無法返回蜀地,因此他只好率部投降了魏國。

蜀國司法部門依照律法,要抓捕黃權的家人,劉備卻替黃權辯護說:「孤負黃權,權不負孤也。

」於是下令不許傷害他的家人,還要妥善安置。

可見劉備在經歷夷陵慘敗後,是做了自我檢討與深刻反省的,也從側面看出劉備對人才非常地愛惜,當年「三顧茅廬」就是鐵證。

劉備並不會因為自己的過錯,而把罪責全都推給下屬。

所以有世人曾吐槽劉備的江山是哭來的謠言,也就不攻自破了。

在白帝城託孤時,劉備也敢於正視自己的錯誤,並非常後悔地說道:「悔不聽臣相、子龍之言,才導致今天的慘敗啊!」

大家不妨回想當年官渡之戰後,袁紹處置謀士田豐的態度,再和此時的劉備一對比,就能瞬間感覺劉備的人格魅力是如此地高大上。

當年青梅煮酒之時,曹操就明言「袁紹等人都是冢中枯骨,而你劉使君才是當世之豪傑」。

這句話背後的含義,現在再來品讀,也就不言而喻了。

曹操的那句話可謂點睛之筆,切中要害,他看人、看事的本領可謂高明之至。

豪傑不光要能率領千軍萬馬馳騁沙場,也要有容人之雅量,與部屬推心置腹,部屬必定為你效死力。

在那個戰火紛飛、充斥著陰謀詭計的時代,君臣之間那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情分,實屬極其難能可貴。

而且黃權投降魏國後,並未忘記劉備對自己的恩寵。

魏文帝曹丕曾經問黃權:「你背棄劉備,前來歸順,是想仿效陳平、韓信嗎?」

黃權義正言辭地說:「我受先主劉備的知遇之恩,定不能降吳,可又無法回歸蜀漢,於是前來投降。

況且敗軍之將,被免死就已經很幸運了,哪裡還敢效仿古人呢?」

可見在黃權心裡,劉備是個明主,是值得自己去精心輔佐的,至於投降魏國,實在是迫不得已,也許君臣的緣分就緣盡於此了。

所以在聽聞劉備死訊後,黃權的心裡別提有多難過了。

只不過礙於曹魏群臣之面,黃權不能盡情地表露出來,只能在心裡默默地為先主劉備祈福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黃權為什麼投靠魏 黃權的軍事才能如何

黃權是三國的一位大將,主要的帶兵生涯是在蜀漢時期,早年在劉璋手下,劉璋投降後成為了劉備下面的偏將,為劉備攻取漢中立下了功。蜀漢伐吳失敗後,黃權投降了曹魏,此後就極少領兵打仗了,但還是在魏國為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