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與諸葛亮齊名的丞相,卻飽受史學家的爭議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飛渡今天要說的這位歷史人物是陸遜,陸遜在三國是一個備受爭議的人物,這主要體現在兩大史學家對他截然不同的態度,裴松之極力黑他,而陳壽卻與之相反非常推崇他。

那麼兩位到底誰說的對呢?

其實裴松之說的對,陳壽說的也沒錯。

那麼他們兩說的都對的話,是不是證明陸遜是一個具有雙重性格的複雜人物?

其實陸遜其人並不複雜,複雜的是他面對的形勢。

我不想龐引大量史料,也無意贅述他生平的事跡。

因為我無法將一個全面的陸伯言示於人前,僅能聊一聊自己對他膚淺的認識。

這一鱗半爪無以涵蓋一個鮮活悲涼之人的一生,充其量是由波光片影遐想其全貌。

請容我慢慢說。

陸遜的一生有很多謎團,甚至他的改名,至今也沒有定論。

究竟是什麼時候開始,陸議變成了陸遜,是避諱還是有隱情?只能憑空猜測。

有趣的是,這個『遜』字,居然能映射他人生的一個側影。

有些巧合總是很妙。

先提兩個點。

第一個點,為什麼說他不複雜? 因為這個人沒有雜質。

陳壽的《三國志》里,人臣中只有兩位得享單獨成傳的殊榮。

分別是蜀漢丞相諸葛亮,與東吳丞相陸遜。

附在陸遜傳後陸抗的傳記,文字量比諸葛亮傳後的諸葛喬、諸葛瞻、董厥,三個人加起來都多。

陳壽畢竟曾是蜀漢的官員,居然將盜匪之國的爪牙與諸葛亮相提並論。

這是陳壽的抬舉?還是所處不遠世代的公論?

我曾經很討厭這個人,因為偷襲荊州,因為火燒連營。

以前在玩三國遊戲時,東吳諸人一旦抓住,全部斬首,除了女將,不留活口。

特別是孫權、陸遜、呂蒙等人,抓住了要好好關幾天,在統一前夕,一個一個,細細慢慢地殺掉。


這很小心眼,卻是對歷史的無力和惋惜。

直到仔細讀了陸康的事跡,突然覺得,陸遜和他爺爺很像啊。

或者說,一直在模仿他爺爺。

突然心就軟了,再也恨不起來這個可憐人。

對於他所謂的罪責,也釋然了。

畢竟傳奇一定要落幕,英雄永遠屬於激揚偉烈的悲劇。

最後被時代揀選的,註定是凡人。

飛渡覺得三國時主要有四種人,西漢人、東漢人、亂世人、苟且人。

關羽是堅貞威武的西漢人,曹操是經學致用的東漢人,劉備是跌宕不屈的亂世人,孫權是現實功利的苟且人。

對於陸遜我無法歸類,哪怕他在歷史中展示給我們的身影如此清晰。

陸遜生於光和六年,只比諸葛亮小兩歲。

不同於文藝作品中塑造的形象,建安二十四年偷襲荊州的陸遜不是一個弱冠書生。

他是一員已經三十六歲將近中年,但依然默默無聞的武將。

陸遜從來不是文臣,哪怕日後身居丞相,他行事的思路也不改武將本色。

興平二年,孫策攻陷廬江,這年在吳郡躲避戰禍的陸遜十二歲。

已經是個開始懂事的大孩子了。

陸康做為地方官,非常稱職,能夠得到軍民一致的愛戴。

吳郡陸氏又是當地首屈一指的大族高門,陸少爺的童年肯定很幸福,預計的人生道路也很明確。

他早晚會像爺爺陸康一樣,被舉為茂才,出任地方官僚步入仕途。

靠家學與勢力立身立業,成為名臣,享譽天下,終此一生,得一個諡號。

陸遜究竟是陸康的親孫還是侄孫,目前無法考證。

但陸遜自幼一直跟隨陸康成長,當屬事實。

其父早喪,陸康在他少年時,必然取代了其父親,是陸議最重要的親人。

少年時代的影響與楷模,將伴隨人一生,很難被改變。


然後來了條叫孫策的惡狼,圍攻廬江兩年,陸氏宗族百餘人歿亡過半。

因為忠正不阿的忠臣陸康得罪了軍閥袁術,在傳聞中,還曾怠慢孫策。

從此陸遜的人生改變了,過往一切光環全部被剝奪。

作為失敗者,被監視,被提防。

在這種環境中,會養成什麼樣的性格?

小心謹慎,謙淡沖虛

換言之,夾著尾巴做人。

後來他能騙過關羽,絕對不是意外。

誰能想到東吳新任大都督沒有找一個偉丈夫,而是一朵小心翼翼半輩子的苦菜花。

他寫給關羽那些信里,謙卑的措辭有多少是做戲? 我覺得他已經習慣如此接人待物了,裝起孫子來自然熟練無比。

傲上不凌下的河東大俠關雲長偏偏就吃這一套。

這非常悲哀。

陸康是不裝孫子的。

陸遜不想和爺爺一樣嗎?

他想。

可惜做不到。

這並不是種偽裝,而是危險環伺造就的性格,他在小心與膽怯下隱藏的也是一顆熱烈深情的心。

我曾努力尋找,卻沒有找到我期待中的黑暗與下作。

就只是一個軍事的天才,念念不忘追求祖父的德行,渴望重塑家聲,建功立業。

真的沒有髒東西。

非常令人欣慰,這個人有資格埋葬桃園,為亂世英雄的傳說划下句號。

在將真心託付給孫權後,陸遜盲目地開始追逐陸康的足跡,渴望成為輔國救世的能臣君子。

於是求仁得仁,出乎他意料地,陸遜得到了與陸康類似的下場。

第二個點,為什麼說他面對的形勢複雜?

心高氣傲憋足了勁要打下地盤來的孫策,因為陸康的殊死抵抗,在廬江耗了兩年。

感受一下,他心裡得有多大怨氣。

此後廬江城破,賠了陸康一條命,加上吳郡陸氏一半人丁。

因為這個干係,吳郡陸氏與孫家是有很大隔閡的。

江東孫氏的策略,一直是靠縱容占地與私人武裝,來籠絡豪族大地主。

偏偏吳郡陸氏不僅喪失豪族待遇,也被沒收了部曲。

誰都怕報仇。

於是後來陸遜討伐山越叛軍時,要靠強征來補充,重新組建部曲。

東吳採用的世兵制,在對家族部曲不做限制時,就變得非常荒唐。

簡而言之,地方官員平日無權徵兵,但有賊寇作亂時,可以將其鎮壓充軍。

江東各大族就用這方法,來擴充實力。

結果往往是將尋常百姓指為盜匪,將其整戶收編從軍。

兩漢時江東之地從不見有如此之多的盜匪,何以東吳時竟然遍地是賊? 這種世兵制在曹魏也有推行,蜀漢對世兵施行的程度,暫無確論。

但在曹魏施行的程度也有異東吳,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

而孫吳立國五十年,居然有三十多年沒有整理過戶籍。

戶賦是一國命脈,這是不可想像的。

因為動不得。

皆是拜私家部曲與世兵所賜,也只有在孫吳這個縱容私人武裝的國家才能如此猖獗。

陸遜討伐會稽山賊後,所向皆服,部曲發展到二千餘人。

所向皆服四個字背後其實是什麼情況,那是不難推測的。

這不是陸遜一個人的責任。

當然,他可以選擇不與仇人苟合,不出仕,不做這種荼毒百姓的盜匪制度的幫凶。

但陸家現存族長的陸遜為了重振陸家,做出了沒有餘地的選擇。

為了一個目的,總要放棄很多東西。

建安八年,有個二十一歲的青年代理縣令私自開放穀倉,賑濟災民。

他沒有向上級申請,也沒有等任何指令。

他應該是知道,會得到什麼樣的回覆。

私開穀倉在現在聽來不算什麼大事兒,但事實上這時的青年在冒殺頭的危險。

他當時腦中迴響的,肯定是恩信為治四個字。

就像陸康一樣。

奇蹟一樣,陸遜沒有被追究,反而得到了一個機會。

現在他是決定吳郡陸氏未來的人,而不是比自己年幼的叔叔陸績。

也許陸遜早就想好要怎麼做了,孫策死後才出仕,既是避嫌,也是最後的反抗。

這之後孫權做了個神奇的決定,他將孫策的女兒嫁給了陸遜。

陸遜成了大仇人的女婿,這究竟是單純的有意和解,還是別有深意?

或者兩種目的都有。

孫策長子孫紹其後在孫吳的日子並不很受重視,事跡也多不可考。

江東小霸王的子嗣,活的很窩囊。

哪怕在孫權稱帝後,作為宗室,也僅僅止步於上虞侯。

與孫策次女的聯姻,可見也絕對稱不得是什麼政治上的優待。

對於孫權來講,表面上的籠絡,與清理門戶的政治利用兼而有之。

吳郡陸氏當其時,甚至不如一匹瘦死的駱駝。

在陸遜三十六歲之前,並無振興的跡象。

誰也不會想到,這個私開穀倉的年輕人,真的可以重振吳郡大族。

孫權對這些江東大族的居心,絕不可以說有多麼親厚。


大族與孫氏最開始是綁在一起的,在扛過數次外患終於獲得較為穩定的局勢後,矛盾就開始顯露。

為了獲得大族的支持,則需要縱容他們發展利益,此消彼長,絕對無益孫氏的獨大。

於是在孫權晚年,他不斷嘗試用各種稀奇古怪的方式削弱大族,包括二宮之變,包括呂壹。

呂壹本人沒什麼好說的,他在得到孫權寵信後,上演了一出很傳統的玩權弄法,作威作福戲碼。

並不懈地試圖靠誣告扳倒幾個大族領袖,譬如顧雍與朱據。

他究竟是有一顆勇敢的心,還是另有所圖?

總而言之,呂壹最後被孫權處決,我將其視為孫權對大族一次不成功的打擊。

過了三年,孫權找到了更好的辦法,一手炮製了二宮之爭。

最後朱據被孫弘下詔賜死,顧雍的兩個孫子和張昭的兒子被流放。

所謂孫弘私自下詔,絕不成立,必然出自孫權的授意。

隨後不久,陸遜也死在這場內部消耗中。

這位於夷陵力挽狂瀾,在石亭旗開得勝的丞相死後,孫權沒有給諡號。

我猜測陸議變為陸遜的改名也發生在此時,是孫權對陸遜不滿的體現,但沒有佐證。

陸遜在尷尬的局勢中,為了重振家族,與仇敵苟合。

因此隱藏了自己對德業的追求,投入武將的事業,居然功成名就。

在與孫權的蜜月期中,錯誤理解了孫權對自己的期許,得以放開本心無所顧忌,追求陸康的影子。

他的解放絕對不是因為孫權的恩寵而麻痹大意,在閱讀陸遜晚年事跡時,有很明顯的觀感。

這是一個有抱負卻不知如何舉措的人,如東施效顰般,在愚笨地貫徹理想。

陸遜絕對沒有政略上的才能,並不能稱其為稱職的丞相。

他在政務上的表現,毫無亮點。

所流傳的事跡與諫言,也不過都是名臣樣板般的言行。

這或許也因為東吳詭異的政局,但更多是由於陸遜常年征戰,缺乏政治的鍛鍊。

陸家敗落後,陸遜沉積至建安八年,短暫擔任地方官後,就投入了對山賊、叛軍的討伐。

直到赤烏七年繼任丞相,陸遜足足四十一年沒有擔任過文職,而是以軍事為主。

在其人生最後一年中,陸遜的言辭與行事都是懇切真誠的。

他以為孫權依然是那個對他榮戚與共的明主,自己有機會實現真正的抱負。

可惜陸遜入戲太深。

陳壽與裴松之的評論,代表了兩種看法,他們的意見都是正確的。

先不論裴氏與陸機、陸雲的八卦,史家三裴未必會如此小氣。

看一下裴松之對陸議不滿的事件。

他表達態度的第一件就是陸遜害民。

當其時孫權與諸葛瑾分兵兩路北伐,陸議與諸葛瑾攻襄陽。

孫權那一路,毫無意外的打輸了,於是諸葛瑾準備退軍,卻顧慮孫權敗退後敵人專心對他們追擊。

這時候襄陽魏軍因為懼怕陸議,並沒有貿然出擊,他和諸葛瑾分兩路詐攻,襄陽闔城自守。

陸遜更派兵突襲襄陽周圍縣城,各縣突遭敵襲,混亂中要砍殺自己百姓才能關閉城門。

虜獲生民千餘後,襄陽守軍擔心陸遜進攻,堅守不出,於是陸遜與諸葛瑾全軍而退。

裴松之對此的評論是:「臣松之以為遜慮孫權以退,魏得專力於己,既能張拓形勢,使敵不敢犯,方舟順流,無復怵惕矣, 何為復潛遣諸將,奄襲小縣,致令市人駭奔,自相傷害?俘馘千人,未足損魏,徒使無辜之民橫罹荼酷,與諸葛渭濱之師,何其殊哉!用兵之道既違,失律之凶宜 應,其祚無三世,及孫而滅,豈此之餘殃哉!」 那麼之後陸遜是如何對待他俘獲的百姓的?是對其加以保護與撫慰。

「其所生得,皆加營護,不令兵士千擾侵侮。

將家屬來者,使就料視。

若亡其妻子者,即給衣糧,厚加慰勞,發遺令還,或有感慕相攜而歸者。

」 裴松之說:「臣松之以為此無異殘林覆巢而全其遺{殼鳥},曲惠小仁,何補大虐?」 這件事上,陸遜的行為很可笑。

裴松之的評論一點都沒有錯,他甚至拿諸葛亮與其比較。

可能裴松之和我一樣,對於陳壽將陸遜與諸葛亮的相提並論,是很不服氣的。

於是他無法不將二者對比,並對陸遜得出不滿的議論。

在可以詐攻威懾敵人時,乘船撤退就得了,有什麼必要平白荼毒百姓? 雖然事後有所補償,但無非是作孽後的小恩小惠,怎麼能抵銷之前犯下的惡行? 看來裴松之是不喜歡他的。

有些事從來不是沒有選擇,陸遜完全可以不作惡。

只是如前所述,陸遜為了得到某些東西,與現實妥協,放棄了原則。

所謂原則是什麼?

「臣聞先王治世,貴在愛民。

省徭輕賦,以寧天下,除煩就約,以崇簡易,故萬姓從化,靈物應德。

」 堅持原則,榮耀的是自己,但犧牲的是家族。

陸遜知道自己不能這麼自私。

為了保護家族,陸遜一直隱藏偽裝著自己,將自己裝點成柔順無害的羔羊。

在得到機會後,一舉奏功,立下無可比擬的功業,獲取君王賞識。

自此陸家沉寂二十年餘年,再次以名門大族的模樣回歸江東士族階層。

陸遜為了壯大部曲,挽救家族,討伐叛軍,指民為賊,強征暴掠。

在另一個無關家族的私人場合,他開倉放糧,賑濟災民,救苦救難。

為了保證軍事上的萬全,與武將的威望,他攻掠敵境,擄奪生民,荼毒百姓。

在無關軍事的私人場合,他保護受害者,補償他們的傷損以贖罪。

這個人的兩種追求是相悖的,於是他用一生的時間,主動的弄髒自己,又一點點擦洗細微處的污垢。

在生命的最後一年,他終於等到了機會,作為丞相,可以暫時放下征戰,真的實現心中嚮往的個人成就。

然後他失敗了,付出的代價是生命。

欣慰的是,陸家再次強盛,重返吳之四姓,孫權已經無法奪走陸遜之子陸抗的部曲了。

裴松之看到的是他為家族而無休止的沾染盜匪之國的骯髒。

陳壽看到的是他在無可奈何的局勢中的一點點堅持。

他們看到的陸遜都是真實的,這是一個人矛盾的兩面。

這種矛盾又是陸遜自己促成的。

當孫權為了他方便與蜀漢通信,特意將自己的印鑑留給他一枚時,陸遜是幸福的。

在以為孫權值得自己投入全身心付出,而招致責罵與冷落時,陸遜是悲哀的。

他的錯誤就是選擇了一條註定違背本心的道路,卻依然不願意放棄對理想的追求。

並且天真的相信人是不會變的,在有利益需求時展現的那一面臉孔也是真誠的。

陸遜堅持這種矛盾,堅持了六十多年。

他想必很羨慕諸葛亮吧。

沒有家族的責任,沒有與主家的仇怨,可以一心追求個人的理想而毫不動搖。


陳壽史評:忠誠懇至,憂國亡身。

陸遜一輩子對家族忠誠,對國家忠誠。

對自己也忠誠到底,沒有因為家國的責任改變心中的目標。

潔白的閃光總會在漆黑的泥沼中掙開一點空隙。

穿透殘忍與冷血的狡詐勢利,展現出僅存的美好。


曹子桓的逝去帶走了曹魏的浪漫。

諸葛亮的逝去帶走了蜀漢的火焰。

而陸遜的逝去帶走了東吳的最後一點情義。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陸績以諷議舉正,駑馬有逸足之力

在三國時期,東吳是三分割據勢力之一。東吳虎踞我國現在的東南方,北到長江,西到湖南湖北,地域可謂非常遼闊。東吳能夠在一個時代取得成功,除了強大的軍事,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支持著這一股勢力從弱小到...

孫權的心腹,陸遜是怎麼死的

在史冊三國志中,有一位名將被認為擁有與諸葛孔明一樣的政治地位,陳壽也只單獨為他倆立傳,然而這個人的仕途並非一帆風順,他起於豪門,卻遭遇家族巨大變故,為恢復家族榮耀,他在仇人的朝廷里做官,力挽狂瀾...

為何裴松之黑他而陳壽卻極力推崇他

裴松之說的沒錯,陳壽說的也對。陸遜其人並不複雜,複雜的是他面對的形勢。我動了兩次筆,發現這個問題沒我想的好寫,千言萬語不知由何說起,有些超出能力範圍了。偏偏我對這話題又很感興趣,只好一點點來,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