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毅和田單誰更厲害?與廉頗比呢?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公元前274年燕國和齊國的一戰,讓樂毅、田單一下子又出現在了眾人的視線中,樂毅是個頗有爭議的歷史人物,他本來是魏國人,但是最後卻來到了燕國,受命於臨危之際,樂毅率領五國聯軍最後將齊國重挫。

成功將燕國復國,燕國能夠達到今天的這種地步就是因為樂毅的功勞。

燕昭襄王(前335年——前279年),本名姬職,春秋戰國時燕國第三十九任君主。

燕王噲之子,燕太子平之弟,史稱燕昭王,簡稱昭王或襄王。

燕昭王姬職,燕王噲的兒子,太子平的弟弟。

他是燕國國君的小兒子,按理說這個皇位是怎麼也不會輪到他的,只能老老實實地在韓國做人質。

但是,命運女神很眷顧燕昭王,他雖然不是嫡子但是卻成為了燕國的國君。

那個燕國大亂,齊國便趁著燕國混亂占領了燕國。

齊國在占領了燕國之後,在燕國為非作歹。

燕昭王在趙武靈王的支持下迅速地建立了新的政權,建立起自己的政權,燕昭王在趙武靈王武力支持下,燕昭王最後成為了燕國國君,不得不說燕昭王能夠即位,就是命運的使然。

燕昭王為報齊國趁燕「子之之亂」殺父滅國之仇,將樂毅拜為上將,聯合趙、楚、韓、魏四國伐齊,在濟水之西打敗齊軍,攻占宋地,齊湣王逃入莒城。

隨後樂毅又率燕軍單獨深入齊地,攻占齊都臨淄,經過接近五年的戰爭,樂毅攻取齊國七十多座城市,齊地僅剩莒城與即墨,然而這兩個城市在當時並不是齊國實力最強大的的,但是樂毅卻偏偏沒有攻下這兩個城市,兩座並非很大的城市成了樂毅伐齊的終點。

史書上記載:樂毅認為單靠武力是不能解決的,即使攻破了城池卻不能收服這些城池的民心,這會導致民心不服,即便樂毅占領了齊國,也無法鞏固,所以圍而不攻,感化齊人。

這期間,燕昭王死,燕惠王即位,新燕王大為不滿,撤掉了樂毅的指揮權,齊人田單乘機用火牛陣大破燕軍,收復失地,齊國成功復國。

樂毅擔心被燕惠王殺害,逃亡趙國。

這是他的第二次選擇。

樂毅最後並沒有全部攻取齊國。

也是這兩座城池,成為了樂毅軍事生涯的最後一站,隨後樂毅被奪兵權,後世的人大多都認為燕惠王被小人的言論所蠱惑,燕惠王不信任樂毅,臨陣換將導致了樂毅的軍事生涯的終結。

樂毅不得已出奔趙國。

而田單,關於他的生卒年不詳,媯姓,田氏,名單,臨淄人,他是戰國時期齊國的將領,田單也只是齊國的一個小官。

田單堅守即墨,以「火牛陣」聞名,田單火牛陣擊破樂毅率領的燕軍,幫助齊國收復了七十餘城,憑藉這個他被任為相國,並得到安平君的封號。

單單就戰績來說,田單和樂毅不相上下。

廉頗,生卒年不詳,嬴姓,廉氏,名頗,山西太原人。

戰國末期趙國的名將,與白起、王翦、李牧並稱「戰國四大名將」。

廉頗的身上閃光點很多,廉頗應該是一位大將,雖然他的名氣或許比不上白起、李牧,但是他對趙國功勞十分顯著,他是個會思考的大將,也是忠心為國,雄心壯志的耄耋老者。

「上兵伐謀,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也」,僅僅就從這一點來看,廉頗就是趙國的上將。

樂毅善攻擊,率領五國軍隊進攻齊國,差點顛覆了整個齊國。

而廉頗善守,長平之戰要不是趙王上了秦人的奸計,估計秦國白起和廉頗相遇是可以有一場精彩的對峙。

從這一點看,兩人也是不相上下,而之後兩人在政治上也是各有建樹。

燕昭王在燕國有樂毅的輔助,而廉頗也為君王提出了很多建設性的意見。

因此,這也是兩人不相上下的一點。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他是諸葛亮學習的榜樣,被稱為「天下之將

戰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政治及社會最為動盪的時代之一,社會上諸子百家爭鳴,諸侯彼此間不顧道義的相互爭戰,君不君臣不臣之事屢見不鮮,孔子所留下的「仁」道蕩然無存。然而在這其中,燕國大將樂毅曾經率領六國...

向古人學習謀略之戰國樂毅、田單

樂毅,中山國人,自幼好習兵法,賢而有志,先仕於趙國,後投奔魏國。出使燕國時,樂毅感於燕昭王以禮相待,便留在了燕國,被奉為亞卿。樂毅治燕二十餘年,使燕國富國強兵,成為戰國七雄之一,歷史上將其與管仲...

田單大擺火牛陣 田單火牛陣成功的秘訣

田單大擺火牛陣,田單是戰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說起他的話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他大擺火牛陣,這是在齊國危亡之際,田單堅守即墨,用火牛陣打敗燕軍的故事,這是非常經典的戰役,憑此他收復了七十餘城,被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