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晉史話:晉材外流—樂毅入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樂毅,祖籍魏國,樂羊的後人。

樂羊後來治理中山, 趙武靈王吞併中山,樂羊後人樂毅也成了趙國人。

為何離開趙國投奔燕國?

原因是燕昭王建起了黃金台。

燕昭王也想搜羅人才,相國郭隗就向他講了「千里買馬骨」的故事:從前一位國君派人去買千里馬,後來那人卻帶回一副馬骨,國君責問他為什麼這樣做,他說「這是千里馬的骨頭,死的千里馬我們都買,還怕買不到活的千里馬?」果然不到一年就買到三匹千里馬。

郭隗說大王要想搜羅人才,就請從我郭隗開始吧!燕昭王果然為之造了一座黃金台,專門招待各地的人才。

燕昭王求賢的名聲傳開後,齊國的鄒衍、衛國的屈庸,趙國的劇辛,洛陽的蘇代,都去投奔燕昭王,而樂毅也正是這時候到了燕國的。

當時到燕國的人才雖然不少,但最受燕昭王信任的卻是樂毅,而這是有歷史淵源的。

早在趙武靈王「沙丘之亂」時,樂毅就去魏國當了大夫。

一次作為魏國使臣來到燕國,燕昭王與之一見如故便傾吐委屈,說齊國乘燕國內亂,滅掉了燕國,後來燕人發起復國運動,立前太子為國君,這就是他燕昭王,對齊國的這個仇他非報不可。

燕昭王把這樣的國家機密告訴樂毅,可見他對樂毅是多麼地信任,所以樂毅投奔燕國是理所當然的。

燕昭王請樂毅訓練兵馬,時刻準備向齊國報仇,等到齊涓王趕走孟嘗君時,就令樂毅率燕、趙、魏、韓、秦之兵伐齊。

五國之兵大破齊軍,一直打到齊國的都城臨淄,接連攻破齊國的80多座城池,只剩下莒城和即墨。

燕昭王親自到前線勞軍,把昌國城(今山東淄川縣)封給樂毅,稱其為昌國君。

樂毅的結局

燕昭王重用樂毅的佳話中途夭折,因為有個騎劫從中進行破壞。

燕昭王與樂毅互相引為知己,而且自始至終堅定不移。

然而燕昭王的兒子燕惠王就不同了,他早就和騎劫暗中聯絡猜忌樂毅。

等到燕昭王去世,燕惠王即位,齊國人就散布謠言,說樂毅為了當齊王,所以一直不打莒城和即墨,要是燕國再派個將軍,這兩座城早就打下來了。

燕惠王中了齊國人的反間計,便派親信騎劫來取代樂毅,樂毅只好又跑回到趙國去。

而騎劫也被齊國田單的「火牛陣」消滅了。

啟示

樂毅祖籍魏,後入趙,又回魏國當過大夫,算是地地道道的三晉人。

但是無論趙國,還是魏國,都沒有留住和重用這個人才,反而被並不強大的燕國挖走了。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比較弱小的燕國,曾被強大的齊國滅亡,燕昭王「復國」成功之後,一心富國強兵,圖謀復仇。

而復仇的措施之一,就是高築「黃金台」,千里買駿馬,從四面八方搜羅人才。

燕國這不惜重金,招徠人才的做法,自然吸引了各國的人才。

而樂毅和別人又不一樣,早在以魏國大夫出使燕國時,燕昭王就對其一見如故,傾吐衷腸。

赴燕後,立即當上燕國的大將軍,為報昭王知遇之恩,率領多國聯軍,幾乎滅掉了齊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他是諸葛亮學習的榜樣,被稱為「天下之將

戰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政治及社會最為動盪的時代之一,社會上諸子百家爭鳴,諸侯彼此間不顧道義的相互爭戰,君不君臣不臣之事屢見不鮮,孔子所留下的「仁」道蕩然無存。然而在這其中,燕國大將樂毅曾經率領六國...

樂毅最後的結局是怎樣的?

「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身長八尺, 每自比於管仲、樂毅, 時人莫之許也」。諸葛亮在沒有出山以前,常常把自己比作是管仲、樂毅。諸葛亮為什麼要自比管仲、樂毅,因為管仲奉行春秋大義,希望能夠結束...

《史記》中的樂毅,一個歷史中的小傳奇

樂毅,他的祖先叫樂羊。  樂羊在魏文侯手下當將領,他帶兵攻取了中山國,魏文侯將靈壽封給了樂羊。  樂羊死後就葬在靈壽,他的後代子孫就在那裡安家落戶了。  中山國曾一度復國,到趙武靈王的時候又滅掉...

燕齊恩怨之二:樂毅伐齊,田單復國

齊湣王繼承了齊威王和齊宣王攢下的家業,目中無人,妄自尊大,對內不尊重大臣,對外作風霸道,曾經和秦國一起稱帝,秦稱西帝、齊稱東帝。在孟嘗君的勸諫下,齊湣王才放棄帝號。但是公元前286年的滅宋行為,...

田單大擺火牛陣 田單火牛陣成功的秘訣

田單大擺火牛陣,田單是戰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說起他的話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他大擺火牛陣,這是在齊國危亡之際,田單堅守即墨,用火牛陣打敗燕軍的故事,這是非常經典的戰役,憑此他收復了七十餘城,被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