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古人學習謀略之戰國樂毅、田單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樂毅,中山國人,自幼好習兵法,賢而有志,先仕於趙國,後投奔魏國。
出使燕國時,樂毅感於燕昭王以禮相待,便留在了燕國,被奉為亞卿。
樂毅治燕二十餘年,使燕國富國強兵,成為戰國七雄之一,歷史上將其與管仲並稱為「管樂」。
田單,田齊王室的一個支系親族,生卒年不詳,曾任職市場管理員。
履歷簡單,毫無過人之處。
至少,在樂毅伐齊之前是這樣。
然而,燕國伐齊,樂毅和田單均憑此戰青史留名。
一位藉機隆譽一國,一位遇時大噪於世。
歷史往往就這麼有趣。
公元前314年,齊宣王乘燕國內亂,攻占了燕國都城薊,不但殺了燕王噲,還大肆搶掠,引起了燕國的仇恨和其他諸侯國的不滿。
待燕國立了新君、齊軍退兵之後,兩國的關係勢如水火,有燕無齊,有齊無燕。
這,就是後來燕齊大戰的引子。
繼位的燕昭王很有血性,他一心復仇,厲兵秣馬多年,用心延攬人才,還好等到了樂毅,功夫不負有心人。
樂毅不但極懂用兵,而且很有政治頭腦,善於把握時機,籠絡民心,是文武兼備的大才。
燕昭王對他喜愛有加。
此時齊國正值齊湣(念敏)王當政,昏聵老邁,不得人心。
這是個機會,燕昭王決定伐齊。
他問計於樂毅,樂毅認為,齊國雖已衰弱,卻仍為霸主之國,地廣人眾;燕國雖然糧足兵強,但畢竟國小人少,若單獨進攻,難以取勝。
因此,他獻策:「王必欲伐之,必與天下圖之;與天下圖之,莫若結於趙。
」接著進一步分析,淮北地區和宋國,是楚國和魏國一心想要的,如果說服趙國許給他們,那麼就可以四國聯合伐齊,齊國即可攻下。
而樂毅志在滅齊,有著長期占領齊國的謀劃。
而燕國大臣據辛主張只略邊城,不入境內。
樂毅便對據辛說,齊王好戰,卻沒有謀略,他排斥賢良,信任諂諛,政令暴虐,百姓怨恨,齊軍已經沒有戰鬥力,如果我們乘勝追之,百姓必然叛之,內部禍亂隨之而起,我們就可以取得齊國了。
如果不這樣,待他們醒悟過來,改正錯誤,憐恤百姓,撫慰其民,那我們就難以取勝了。
燕昭王當即採納了他的建議。
樂毅便親自出使趙國,又另派專使出使楚、魏國。
後來樂毅又讓趙國出面成功地勸說了秦國一起伐齊。
一番運作下,樂毅的「天下共圖之」謀略得以實現了。
齊湣王得悉聯軍西進入境,遂倉促起兵西渡濟水。
兩軍在濟水之西相遇。
結果,齊軍不敵,大敗。
齊湣王退守臨淄後,遣使向楚國求救。
這時,樂毅認為五國聯軍的使命已完成,便讓秦、韓軍隊撤回本國。
繼續讓魏軍占收宋地,讓趙軍擊略河間地區。
自己則率燕軍直入齊境,圍攻臨淄,不久就攻下了臨淄。
史書記載,樂毅「六月之間,下齊七十餘城」,戰績輝煌,悚動天下。
為了滅齊,樂毅在攻下臨淄後,除了在軍事上採取五路進軍的戰略部署外,還在政治上採取懷柔之策,布施德惠,以穩定民心。
比如,禁止燕軍掠奪百姓;廣求齊國名士,尊顯其位,以禮待之;廢除齊國暴政,寬免賦稅;恢復管仲時齊國的舊政,建宗廟祭祀管仲和齊桓公;對賢者進行表彰晉封。
在這些措施之下,齊民雖失國,卻都情願隸屬於燕國。
不得不說,這一招堪謂攻心之妙!
而在臨淄失陷後,另一位主角,田單則率領族人逃往了臨淄東北的安平。
世界上總有那麼一小撮人,對軍事和政治總是極為敏感,這種過人的天賦在田單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
他料定燕軍會進攻安平,便讓族人將車軸伸出的部分鋸掉,並在軸頭上包上鐵皮。
當燕軍逼近安平時,逃亡路上車輛擁擠在了一起,互相撞碰,許多車輛車軸折斷、脫落,大部分都被燕軍俘虜了。
而田單的族人卻倖免得逃。
安平得脫,田單的超人才智不得不讓人拜服。
在燕軍的強大攻擊下,齊國只剩下了莒城和即墨兩座城池。
這時,楚國改變了聯燕攻齊的政策,轉而出兵救齊。
這時,昏庸的齊湣王被楚將淖(念鬧)齒殺掉了,齊國大臣王孫賈為了擁立齊湣王之子田法章即齊襄王繼位,又殺掉了淖齒。
齊國的舊臣、兩城的守將見有了轉機,主心骨一立,精氣神備增,在他們的堅決抵禦下,樂毅久攻不下。
情形起了變化,樂毅審時度勢,決定解除圍城,退兵九里,困而不戰,擬採取德惠手段收服人心。
他頒布命令,「城中出者勿獲,困者振之,並使二城人各復舊業,以安其心。
」樂毅認為,在民心不服的情況下,即使強行攻下城池,也難以守住,猶如以前齊國滅掉燕國一樣,其民未服,終被燕民趕走。
這是極為正確的做法,只是需要多很多耐心。
然而事態漸漸變得微妙起來。
就在樂毅攻圍即墨的時候,守城大夫不幸殉職,於是守軍共推田單為將,以抗擊燕軍。
一些人質疑田單不能服眾,有人便以「安平之戰,田單宗人以鐵籠得全」的事實說服了大家,既然田單「多智習兵」,索性就讓他為帥吧!這正是齊國得以存續的一個關鍵。
風起於浮萍,在燕國,有人開始對樂毅的策略表示懷疑,並在燕昭王面前挑撥是非,說他不是不能攻下,而是不積極去攻,想擁兵自立為王,「所以未發者,以其妻子在燕故也。
且齊多美女,又將忘其妻子,願王圖之。
」幸而燕昭王開明賢達,不僅不聽讒言,反而置酒設宴,當著眾多大臣的面指責讒言者,並將其斬首。
同時賜予樂毅妻以後服,賜其子以公子之服,賞賜車馬百輛。
樂毅既感激,又惶恐,於是上書以死堅誓不受。
自此,樂毅的威望更高了。
面對燕強齊弱的局面,田單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是團結軍民,鼓舞士氣;二是分化瓦解、迷惑、削弱燕軍。
為此,他採取了一系列的謀略手段。
他對守城部隊進行擴編,將自己的妻妾編入了部隊,調整了防禦部署。
身先士卒,不分晝夜巡視城防,總是在最關鍵、最危險的地方指揮戰鬥。
他的行動贏得了軍民的信賴,也鼓舞了軍民的戰鬥熱情。
田單非常了解軍民想家愛國的心理,就進行鼓動宣傳,說如果失守,齊國滅亡,宗廟被毀,祖宗的靈魂、自己的靈魂都會無鄉可歸。
他還針對軍民普遍存在的迷信心理,利用鬼神以鼓舞士氣。
他讓即墨軍民每餐都端飯到戶外祭祀祖先,招來了許多飛鳥進入城中吃食。
這種現象引起了燕軍的注意,以為城中糧足是有神靈在保佑。
田單便藉機宣傳,說有神仙做齊軍的軍師。
一個士卒聽到後,問他可以當軍師嗎?說完,又覺得冒失,轉身要走,卻被田單一把拉住,將他讓到上座拜他為軍師。
士卒慌了,田單告訴他,只要不說話就可以了。
此後,田單每次下命令都說這是神師的指示。
即墨軍民以為真有神助,鬥志更加旺盛。
樂毅有勇有謀,是田單的勁敵。
樂毅擅長攻心之戰,攻圍即墨時,也是採用這種策略。
為此,田單決定針鋒相對,下決心逼走樂毅。
不久,燕昭王病卒,燕惠王繼位。
此人氣量狹小,當太子時,就因為樂毅得罪過他,便一直記恨在心。
田單明知其情,於是施展反間計,到處散布謠言,說齊湣王早已死了,而樂毅沒有攻下莒城和即墨,這不是他無力攻取,而是故意留而不攻。
因為樂毅與燕新王有隙,所以畏懼不歸。
他以伐齊為名,暗中與諸侯聯繫,實欲南面稱王。
齊國人不怕樂毅稱王,就怕燕國換將。
如果燕國哌別人接替樂毅,那麼即墨就會被燕軍攻破了。
燕惠王原本對樂毅好幾年都沒有攻下莒城和即墨就有懷疑,聽到樂毅要在齊國稱王后更深信不疑。
他也不辨真偽,立刻派了騎劫代替樂毅,並要樂毅返燕。
樂毅深知燕惠王的為人,為避免白白送死,遂棄燕而返趙。
很快,燕軍軍心動搖,而田單也順利地達到了目的。
田單利用騎劫粗暴無知而又急於求勝的特點,故意誘敵施暴。
他派出間諜到燕軍中散布說,我們特別畏懼燕軍捉到我們的士兵後,會割掉他們鼻子,並讓他們在燕軍的前面進攻我們。
如果這樣,即墨肯定守不住。
騎劫竟然不加分析,信以為真,便命令部下割掉所有齊軍俘虜的鼻子,脅迫他們為前鋒。
這智商真是讓人醉了!即墨軍民看到燕軍的暴行,悲憤填膺,紛紛表示誓與即墨共存亡。
田單又如法炮製,說我們最擔心的是燕軍挖我們的祖墳,這樣即墨軍民都會寒心,無心守城。
騎劫再次愚蠢中計。
即墨軍民在城牆上遙望燕軍的殘暴行徑,無不咬牙切齒,恨不得要與燕軍決一死戰。
為了麻痹燕軍,田單將軍隊隱蔽起來,讓老人婦女登城守衛,同時收集城裡的黃金,派富豪送給燕軍,佯稱:「即墨守軍馬上要投降了,請你們受降時不要傷害我們的家人。
」騎劫見即墨守城的都是老弱婦幼,便深信不疑,燕軍完全放鬆了警惕。
田單運用的謀略手段全部達到了預期目的,即墨軍民上下一心,士氣高漲,戰鬥力大大增強。
而燕軍統帥昏庸、軍心渙散,麻痹大意,戰鬥力大為削弱。
眼見敵我力量對比已發生根本性變化,田單認為反攻的條件已經成熟了。
於是,他徵集了近千頭牛,給牛披上了繪有五彩龍紋的紅布,在牛角上綁上了兵刃,在牛尾上綁上了塗有油脂的葦束,又挑選了五千名士卒,集中於面向燕軍大本營的城牆外側,在城牆底部挖了幾十條通向城外的大洞。
在一天深夜,他派出部分士卒潛出城外,填平城壕,開闢好通道,同時將牛趕到出城的洞口,然後在統一號令下點燃了牛尾的葦束,牛因尾巴被火燃燒,疼痛難忍,瘋狂地奔向燕軍,形成了一個有縱深的「火牛陣」,五千人的突擊部隊緊隨其後出擊。
毫無戒備的燕軍見火牛衝到眼前,以為來了神兵天將,大驚失色,完全喪失了戰鬥力,很快全軍崩潰。
主帥騎劫也在亂軍中被齊軍殺死。
田單乘勝揮師,迅速全部奪回了齊國的所有失地。
燕國自此一蹶不振。
燕齊之戰,最終以齊國復國而告終。
諸葛亮一生只服兩個人 他是其中之一 有勇有謀是長勝將軍
導語:樂毅是誰?很多人不了解,但他有個著名的粉絲,那就是諸葛亮。熟悉《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諸葛亮每每自比「管樂」,「管」是管仲,「樂」就是樂毅。一個能被諸葛亮當成偶像的人,有多牛應該可想而知。
亡國在即 一基層官員用兩座孤城的力量復國成功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歷史上不乏小人物運用合理的計策從而力挽大廈之將傾。 戰國中期,著名軍事家樂毅率領燕國大軍攻打齊國,連下七十餘城,齊國只剩下褸莒和即墨這兩座城了。樂毅乘勝追擊,圍困莒和即墨。齊國...
戰國時期「合縱」策略最輝煌的成就——樂毅率五國聯軍破齊
戰國時期,是一個」縱橫家「表演的時代,在各個國家的歷史舞台上,都湧現出眾多的」縱橫「人才,通過他們令人嘆為觀止的口才表演,上幕了一出出精彩的不亞於真正的軍事戰爭故事。何為「縱橫」?可詳見筆者前幾...
「五國伐齊」樂毅攻下齊國七十餘座城,為何偏偏莒和即墨拿不下?
在春秋戰國歷史中,常常出現「以多欺少」的大戰,比如五國攻秦、五國攻齊,究其原因,或許是一國獨大引起其他各國的忌憚,也可能是某國國君自己作死惹眾怒,但事實上,這種傳統由來已久,早在春秋年間,就常常...
春秋戰國時期的經典故事——田單復國
背景公元前314年,燕國公子子之發動叛亂,當時身為燕國太子的燕昭王與將軍市被攻打子之,雙方混戰數月,齊宣王見有機可乘就趁機發動攻擊,攻占燕都薊,斬殺子之和燕王噲,企圖滅燕。但後來齊軍被逼撤退。齊...
5國聯軍破齊,只剩下2座城,此人一戰破敵,收復全國
在周赧王三十一年間,燕昭王將樂毅封為上將軍,並統率燕、韓、趙、魏、秦五國的兵將一起攻打齊國,以雪洗齊國乘燕國大亂打敗燕國的前恥之辱。當時,齊閔王因為兵力薄弱而放棄齊國都城逃亡到莒城拒守,而田單當...
燕齊恩怨之二:樂毅伐齊,田單復國
齊湣王繼承了齊威王和齊宣王攢下的家業,目中無人,妄自尊大,對內不尊重大臣,對外作風霸道,曾經和秦國一起稱帝,秦稱西帝、齊稱東帝。在孟嘗君的勸諫下,齊湣王才放棄帝號。但是公元前286年的滅宋行為,...
田單大擺火牛陣 田單火牛陣成功的秘訣
田單大擺火牛陣,田單是戰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說起他的話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他大擺火牛陣,這是在齊國危亡之際,田單堅守即墨,用火牛陣打敗燕軍的故事,這是非常經典的戰役,憑此他收復了七十餘城,被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