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人不明?蘇軾、辛棄疾吹捧的孫權為何差評滿天飛?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群雄逐鹿,歷史故事如「桃園三結義」、「三顧茅廬」、「千里走丹騎」等家喻戶曉、廣為流傳。

其中的英雄名將也層出不窮,曹操臨江賦詩的豪邁洒脫,諸葛亮的算無遺策指揮若定,關羽的大義忠勇、義薄雲天......都是歷來人們傳頌的對象。

魏蜀吳三巨頭中,不僅曹劉經常被世人傳頌,孫權也擁有眾多粉絲。

著名的詞人蘇軾和辛棄疾就都是「孫權吹」。

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中曾有「親射虎,看孫郎」,引用孫權射虎的典故,表明老當益壯。

辛棄疾的《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中,更是直接引用曹操「生子當如孫仲謀」的感嘆。

能擁有兩位大文豪的青睞,是很榮耀的。

《三國演義》中,對於孫權著墨不多,很容易被讀者忽略。

其實,能作為東吳領袖與曹劉並肩天下英雄,三足鼎立,孫權可不是簡單之輩。

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親率四十萬大軍南征江東。

次年正月,曹操進軍至濡須,攻破東吳江西營,俘獲都督公孫陽。

孫權親帥七萬兵力與曹操對峙相持一月有餘。

其中孫權用水軍包圍曹軍,俘獲三千人,淹死數千。

曹操久攻不下,又見孫權臨陣指揮得當,進退自如,東吳軍隊嚴明整肅,不僅感嘆:「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此時,孫權致信曹操:「春水方生,公宜速去。

」又到「足下不死,孤不得安。

」曹操見信對諸將說,孫權不欺我。

隨後撤軍北還。

能得到曹操惺惺相惜,足見孫權並非泛泛之輩。

實際上,孫權的文治武功不僅體現在對外維持三足鼎立的態勢,對江東內部的管理也是一把「好手」。

三國殺中,孫權的技能「制衡」並非浪得虛名。

小霸王孫策死前曾遺言孫權: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

可江東局勢並非風平浪靜。

文臣武將分為江東系和淮泗系兩派。

江東系是以顧、陸、朱、張四大姓為首的江東豪門世家,陸遜便是江東系的中心人物;而淮泗系則是跟隨孫家打下江東的謀臣武將,以周瑜、張昭、魯肅為代表。

兩股勢力雖然都是東吳臣子,但一直暗暗較勁。

孫權想要坐穩江東,第一要務就是通過政鬥,敲打群臣,平衡兩派的勢力,使得自己能夠大權在握。

赤壁之戰時,江東系力主聯劉抗曹,得到了孫權的支持。

淮泗系處於被打壓的位置。

但幾年後,江東系元老重臣紛紛離世,人才凋零。

江東逐漸走上前台。

淮泗系都督呂蒙病重,竟在孫權的授意之下舉薦了江東系的陸遜。

消息一出,淮泗系也不甘示弱,力推甘寧出任都督一職。

正如文化懸疑小說《三國諜影:霧鎖荊州》中的描述,不久之後,作為淮泗系的第二號人物甘寧竟然遭到刺殺。

孫權欲查明真相,於是派東吳的間諜組織解煩營藉此向荊州滲透。

此時關羽正在準備他人生中最後一場重要的戰役。

此時曹魏漢中新敗,東吳淮泗系和江東係為了爭奪新任都督的位置明爭暗鬥。

機不可失時不再來,為了能在有生之年光復漢室,關羽集結荊州士卒準備進攻襄樊。

戰事初期,不枉費關羽多年籌謀,擒于禁、斬龐德,水淹七軍,威震諸侯。

可就在關羽進攻樊城前夕,收到法正軍議司密報:甘寧公安城遇刺!關羽關心戰事,寄希望於留守公安城的軍議司長官趙累化解危機。

命令趙累梟首不滿漢室的荊州世家子弟作為震懾。

但此時,荊州的局勢遠比關羽想像的要複雜:曹魏、東吳使團接連遭襲,甘寧遇刺,荊州士族蠢蠢欲動,就連從前唯唯諾諾的公安太守傅士仁也似乎有所隱瞞。

更有甚者,江陵城的守將——太守糜芳正在一步步走入東吳諸葛瑾為他布置的圈套。

關羽前方戰場失利,後方矛盾突顯:江陵糜芳投敵、公安城失守、呂蒙白衣渡江......荊州之戰,絕不僅僅是正面戰場失利那麼簡單!定軍山剛剛獲勝的蜀漢軍議司在東吳解放營手下慘敗,這場驚心動魄的情報暗戰導致一代名將敗走麥城。

《三國諜影》是國內首部大格局古代諜戰小說!講述《三國演義》忽略的情報暗戰!帶你揭開荊州城的重重迷霧,勘破這場諜戰迷局中的真相。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閒聊東吳四大都督周瑜 魯肅 呂蒙 陸遜

自古就說江東子弟多才俊 三國時期的東吳 在演義似乎是戲份最少的一國 (蜀國光壞太大 魏國曹操太顯眼)但江東的人才不少 文有張昭闞澤顧雍 武有甘寧凌統太史慈 當然 在江東首推的除了英年早逝的小霸王...

揭秘:歷史上關羽失掉荊州幾大主要原因

三國時期,諸葛亮派關羽鎮守荊州,關羽出兵攻打曹操,而孫權又趁機襲擊荊州,導致荊州淪陷,這不能不說是關羽的一大失誤,是足以致命的失誤。荊州十分重要,它北據漢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占據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