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歷史上關羽失掉荊州幾大主要原因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三國時期,諸葛亮派關羽鎮守荊州,關羽出兵攻打曹操,而孫權又趁機襲擊荊州,導致荊州淪陷,這不能不說是關羽的一大失誤,是足以致命的失誤。
荊州十分重要,它北據漢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占據天時地利,對蜀吳兩方
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而關羽的一時大意,不僅使他失了這樣一塊寶地,也給他自己提前鋪了一條走向死亡的道路。
荊州,《三國志》說「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諸葛隆中之對已經明確說,占據荊州,聯吳抗曹,兵分兩路,進擊中原,一統天下。
其戰略位置之重要可見一斑。
赤壁鏖戰曹操敗北,劉備迂迴百折,方達到「劉備借
荊州有去無還」的目的。
劉備所以會言而無信(直把魯肅做掌上觀的態度後人當有評述)一而無信、再而無信,荊州已不僅是諸葛亮所說的聯吳抗曹的重要地理依據,更逐漸成為三國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的交叉、匯聚點。
點以帶面,面關全局。
劉備借荊州後,誰來
鎮守已經顯得尤為重要。
趙雲似乎是最早考慮的人選。
其時趙雲經過長坂坡的嚴峻考驗(趙子龍單騎救主非小說家言):複雜多變的混亂局勢中救劉備的獨子,捨棄劉備的夫人,至少表明趙雲的政治頭腦十分清醒而堅定;千軍萬馬、血染戰袍、歷盡艱苦磨難顯示出趙雲對
主子的忠誠耿耿;左衝右突、如入無人之境、匹馬縱橫充分證明趙雲的戰鬥能力——實萬人敵也!趙雲的最大缺陷是沒有參加「桃園結拜」,如此重要的位置交給這個自己還算相信又不是最相信的,劉備不太放心。
諸葛亮也是劉備的思考軸心。
諸葛亮是聯吳的倡導者,昔司馬德操言之曰「此間有俊傑。
得臥龍即得天下」,雄才大略、驚天地泣鬼神!荊州的重要性諸葛亮既是發現者,也會是全力守護者。
但諸葛亮的哥哥諸葛謹恰是江東孫權的謀士,劉備私
下以為諸葛亮雖有經天緯地之才,但在荊州恐不大超脫(也就是不大自然,誰知道劉備怎麼想的。
不大超脫含義甚多),或者就是不大放心。
我好不容易借來了,沒準因為你哥哥你再還回去!那可不是劉備的本意。
張飛。
讓此公守荊州重鎮,劉備糊塗尚不至於此也。
只有關羽了。
劉備善於政治手腕,為不引起諸葛的懷疑(一說為當時劉備器重龐統甚於諸葛,故把龐統帶於身邊侍侯),決定由關羽協助諸葛共同管理荊州。
但是很快,龐統命喪落鳳坡,劉備悲痛之餘,當即調諸葛至西川。
至此,荊州的重任全
部交給了關羽。
關羽為何失荊州?七大主要原因曝光
俗話說,關羽大意失荊州。
其實荊州之失,責任不全在關羽,也不是大意而失,有多種原因,概言之有七。
一是劉備錯用關羽。
諸葛亮在隆中為劉備規劃成就霸業、復興漢室的戰略時,曾提出以益州為根據地,荊州為前哨,外結孫權,積蓄力量,待時機成熟,則由荊州出兵,奪取中原。
荊州歸屬關乎劉備集團霸業的成敗,所以自劉備「借」到荊州
後,便由諸葛亮親自鎮守,龐統戰死,才不得不奉命進川。
接下來由誰來主持荊州大政呢?按《三國演義》的敘述,劉備給諸葛亮信中已暗示,讓關羽接印。
諸葛亮對關羽感情用事、孤傲自負、沒有全局觀念的性格弱點,是很不放心的。
可主公
內定
他哥們兒,不得不交權。
後來事實證明,劉備錯用了人。
二是失和東吳。
諸葛亮交印前,一再告誡關羽「北拒曹操,東和孫吳」,是保全發展荊州的關鍵。
然而關羽卻忘記了軍師之言,壓根兒就瞧不起孫權,平時疏於交往。
孫權為了測試孫劉聯盟能否維持下去,派特使為兒子向關羽之女求婚,欲結
兒女親家,卻遭到關羽辱罵。
於是孫權採納呂蒙、陸遜意見,不顧聯盟破裂,下決心取荊州。
三是東吳少壯派將帥呂蒙、陸遜多講現實功利。
為奪回荊州,不像老一輩如魯肅看重聯盟關係,屢次勸說孫權出兵。
他們「詭計多端」,針對關羽性格弱點,先是去其疑,換下呂蒙,以名氣不高的年輕人陸遜充任陸口前線指揮官,讓關羽放鬆
對東吳的警惕。
接著,增其驕,讓陸遜給關羽寫封謙卑恭維的信,給關羽戴高帽子,並求兩家之好,麻痹關羽,暗中卻派水軍特戰隊,趁關羽率主力部隊離開荊州攻打樊城之際,打掉沿江崗哨,奇襲了荊州。
四是糜芳、傅士仁叛變。
糜芳、傅士仁因沒有做好出征部隊後勤保障,受到關羽責罰,並聲言取樊城後再處治二人。
讓人匪夷所思的是,既然對糜、傅已不信任,卻又命二人守公安、南郡。
糜、傅懼怕關羽秋後算帳,一經孫權策反,立即投降,交出城池,關羽失去了支援保障基地。
五是陸遜善待關羽隊伍中荊州籍官兵的留守家屬,按月發放糧米,有病遣醫治療,人道主義的關懷動搖了軍心,使其紛紛逃亡。
關羽只知硬碰硬,不會打心理戰。
六是劉封、孟達拒絕支援。
關羽殘部退至麥城時,曾派廖化向附近上庸守將劉封、孟達請求支援。
但二人強調「山郡初附」,人心不穩,拒絕出兵解救。
實際是劉封對關羽反對他這個「義子」做劉備接班人的報復。
七是諸葛亮指揮思路不明。
《三國演義》第七十三回,探子報告說曹操欲聯合東吳取荊州,諸葛亮便命關羽「起兵取樊城,使敵軍膽寒,自然瓦解」。
曹吳聯合是實,但取荊州的是孫權而非曹操,曹操只做了策應,這已使關羽腹背受敵。
再說
諸葛亮命關羽攻樊城,是虛張聲勢打了就走,還是動真格的?攻下後誰來守,攻不下又如何?尤主力部隊已隨關羽出征,荊州如被偷襲怎麼辦?自從離開荊州後,諸葛亮就未再過問荊州事,好像有了萬人敵的守衛,他便無須干預,乃至魏吳聯手襲荊
州,益州竟沒有高度重視。
關羽失荊州,走麥城,陷入孤立無援境地,卻遲遲不派軍支援,這不合諸葛亮的指揮風格。
倘若不是小說家有意突出描寫關羽的悲劇性格,那將從另一側面說明關羽眼中只忠義於他大哥劉備,關爺掌管的荊州防務,不必外人置喙。
可是關羽失荊州的種種原因,卻留給後人許多值得反思的東西。
大意失荊州,悲哉關公!其實在這個重大的歷史變故面前,關羽無疑是個失敗者,也是一個悲劇人物。
大意失荊州,未必都是他的錯。
他的上一級的領導劉備包括諸葛亮也應承擔一定責任。
當然,千年後的今天,說是誰是責任顯得沒有任何意義。
關羽鎮荊州時,年齡大致在48歲左右,失荊州時,已經白髮蒼蒼年紀60了。
《演義》說其英雄不減當年明顯帶有藝術誇張。
關羽對兒子說的「矢石交攻之際,千槍萬刃之中,匹馬縱橫,如入無人之境。
豈憂江東群鼠乎!」恐怕也是含有回味當年
的意味。
實際上,關羽已經從年富力強逐漸變為力不從心。
不難理解,古人的整體壽命相比今天要短一些,關羽的位置放今天恐怕也是60歲退休吧。
即便說關羽獨當一面,那麼他也沒從下屬中選擇一個比較合適的「接班人」。
更重要的是,劉備和
諸葛也沒意識到這個問題。
也沒有選派恰當的官員來協助或者說等候接替關羽。
相反長期和關羽對峙的東吳,周瑜、魯肅、呂蒙、陸遜,整整經歷了幾代人!新陳代謝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
年齡的不平衡客觀上加劇了關羽的悲劇。
儘管不是他一人的錯。
「剛而自矜」是關羽性格的重大缺陷。
晚年的關羽「攻撥襄陽郡」、「決戰龐令明」、「放水淹七軍」,似乎當年「千里走單騎」的感覺。
呂蒙、陸猻都看透了關羽的毛病。
設置了一系列的連環計,加速關羽的頭腦膨脹虛無縹緲。
按理說,劉
備和諸葛亮應該以適當的方式予以提醒,可是劉備不然,尤其是諸葛亮,又來個「雪上加霜」!劉備封馬超,關羽「剛而自矜」的毛病犯了,於是插手說「超之才可與誰比」並打算與馬超一比。
亮答之曰:「~~~~~超雄烈過人,當世英傑,當與
翼德並驅爭先,猶未及美髯公之絕倫逸群也」。
據說關羽閱讀此信後,捋著自個的「美髯」硬是興奮了半天,並撤消了與馬超比武的念頭。
至此,可以說,關公必敗無疑。
以後的事我們都知道了。
關羽最終死在孫權手下。
無論如何評價關羽,關羽都是被捉並被敵人斬首的。
無論如何評價關羽,關羽的悲劇都不只是他自己造成的。
大意失荊州是作為神的關羽的敗筆。
主席說過「關羽是愚蠢的,可悲的」。
小平同志也說「諸葛亮用人是講手段的,但對關羽就非常遷就甚至不講原則,助長了關羽的驕傲情緒,故後來鑄成大錯」。
「不以規矩,無以成方圓。
」雖講的是紀
律,但對於藐視別人的人卻起效。
陸看透了關羽的性格,關羽卻只看透了他的表面。
至於剛才那句話,言外之意指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
《隆中對》把荊州作為蜀國北伐中原的一個戰略據點,忽視了「荊州在揚州上游,關係吳國的安顧,孫權對荊州是勢所必爭的,否則便不能有吳國」。
劉備、諸葛亮在夷陵之戰以前,對此始終無深刻認識,從而反覆同吳國爭奪荊州,把蜀軍主
力10餘萬消耗在荊州戰場,劉備、關羽也為此喪命。
故蜀國龐統、法正、趙雲,皆主張放棄荊州,集中主力北上爭奪雍、涼和關中,並有吳國為援,如此蜀國形勢當會改觀。
既然劉備、諸葛亮未覺察其戰略計劃的錯誤,所以對吳國必全力爭奪荊
州,毫無思想準備。
他們把蜀漢兩大戰略據點之一的荊州重任,只交給關羽一人擔當,以一人之智力,如何能對付魏、吳兩大敵對強國。
而且,在關羽北伐緊要關頭,又不給予一兵一卒支援。
所有這一切,皆源於《降中對》所包含的錯誤因素,未
據政治形勢發展而加以修改。
明乎此,再看前述關羽敗亡的五條原因中,最重要的是第五條。
另外,第一、二、四、五條,皆屬客觀因素,而非關羽的主觀力量所能克服。
因此,荊州的失守,主要責任不在關羽,而是蜀國戰略方針失誤造成的。
卻說曹仁見關公落馬,即引兵衝出城來。
被關平一陣殺回,救關公歸寨,拔出臂箭。
原來箭頭藥毒已入骨,右臂青腫,不能運動。
關平慌與眾將商議曰:「父親若損此臂,安能出敵?不如暫回荊州調理。
」於是與眾將入寨見關公。
公問曰:「汝等來,有何事?」眾對曰:「某等因見君侯右臂損傷,恐臨敵致怒,衝突不便。
眾議
可暫班師回荊州調理。
」公怒曰:「吾取樊城,只在目前。
取了樊城,即當長驅大進,逕到許都,剿滅操賊,以安漢室。
豈可因小瘡而誤大事?汝等敢慢吾軍心耶!」平等默然而退。
眾將見公不肯退兵,瘡又不痊,只得四方訪問名醫。
忽一日,有人從江東駕小舟而來,直至寨前。
小校引見關平。
平視其人,方巾闊服,臂挽青囊,自言姓名:「乃沛國譙郡人,姓華,名佗,字元化。
因聞關將軍乃天下英雄,今中毒箭,特來醫治。
」平曰:「莫非昔日醫東吳周泰者乎?」佗曰:
「然。
」平大喜,即與眾將同引佗入帳見關公。
時關公本是臂疼,恐慢軍心,無可消遣,正與馬良弈棋,聞有醫者至,即召入。
禮畢,賜坐。
茶罷,佗請臂視之。
公袒下衣袍,伸臂令佗看視。
佗曰:「此乃弩箭所傷,其中有烏頭之藥,直透入骨。
若不早治,此臂無用矣。
」公曰:「用何物治之?」佗曰:「某自有治法,但恐君侯懼耳。
」公笑曰:「吾視死如[2]歸,有何懼哉?」佗曰:「當於靜處立一標柱,上釘大環,請君侯將臂穿於環中,以繩系之,然後以被蒙其首。
吾用尖刀割開皮肉,
直至於骨,颳去骨上箭毒,用藥敷之,以線縫其口,方可無事。
但恐君侯懼耳。
」公笑曰:「如此,容易!何用柱環?」令設酒席相待。
公飲數杯酒畢,一面仍與馬良弈棋,伸臂令佗割之。
佗取尖刀在手,令一小校捧一大盆於臂下接血。
佗曰:「某便下手,君侯勿驚。
」公
曰:「任汝醫治,吾豈比世間俗子懼痛者耶?」佗乃下刀,割開皮肉,直至於骨,骨上已青。
佗用刀刮骨,悉悉有聲。
帳上帳下,見者皆掩面失色。
公飲酒食
肉,談笑弈棋,全無痛苦之色。
須臾,血流盈盆。
佗刮盡其毒,敷上藥,以線縫之。
公大笑而起,謂眾將曰:「此臂伸舒如故,並無痛矣。
先生真神醫也!」佗曰:「某為醫一生,未嘗見此,君侯真天神也!」後人有詩曰:
治病須分內外科,世間妙藝苦無多。
神威罕及惟關將,聖手能醫說華佗。
關公箭瘡既愈,設席款謝華佗。
佗曰:「君侯箭瘡雖治,然須愛護,切勿怒氣傷觸。
過百日後,平復如舊矣。
」關公以金百兩酬之。
佗曰:「某聞君侯高義,特來醫治,豈望報乎!」堅辭不受。
留藥一帖,以敷瘡口,辭別而去。
卻說關公擒了于禁,斬了龐德,威名大震,華夏皆驚,探馬報到許都。
曹操大驚,聚文武商議曰:「孤素知雲長智勇蓋世,今據荊、襄,如虎生翼。
于禁被擒,龐德被斬,魏兵挫銳。
倘彼率兵直至許都,如之奈何?孤欲遷都以避之。
」司馬懿諫
曰:「不可。
于禁等被水所淹,非戰之故,於國家之計,本無所損。
今孫、劉失好,雲長得志,孫權必不喜。
大王可遣使去東吳陳說利害,令孫權暗暗起兵躡雲長之後,許事平之日,割江南之地以封孫權,則樊城之危自解矣。
」主簿蔣濟曰:「仲達之言是也。
今可即發使往東吳,不必遷都動眾。
」操依允,遂不遷都。
因嘆謂諸將曰:「于禁從孤三十年,何期臨危反不如龐德也?今一面遣使致書東吳,一面必得一大將,以當雲長之銳。
」言未畢,階下一將應聲而出曰:「某願往。
」操視之,
乃徐晃也。
操大喜,遂發精兵五萬,令徐晃為將,呂建副之,克日起兵,前到陽陵坡駐紮,看東南有應,然後征進。
卻說孫權接得曹操書信,覽畢,欣然應允。
即修書,發付使者先回。
乃聚文武商議。
張昭曰:「近聞雲長擒于禁,斬龐德,威震華夏,操欲遷都以避其鋒。
今樊城危急,遣使求救,事定之後,恐有反覆。
」權未及發言,忽報呂蒙乘小舟自陸口
來,有事面稟。
權召入問之。
蒙曰:「今雲長提兵圍樊城,可乘其遠出,襲取荊州。
」權曰:「孤欲北取徐州如何?」蒙曰:「今操遠在河北,未暇東顧徐州,守兵無多,往自可克。
然其地勢利於陸戰,不利水戰,縱然得之,亦難保守。
不如先取荊
州,全據長江,別作良圖。
」權曰:「孤本欲取荊州,前言特以試卿耳。
卿可速為孤圖之,孤當隨後便起兵也。
」呂蒙辭了孫權,回至陸口。
早有哨馬報說,沿江上下,或二十里,或三十里,高阜處各有烽火台。
又聞荊州軍馬整肅,預有準備。
蒙
大驚曰:「若如此,急難圖也。
我一時在吳侯面前勸取荊州,今卻如何處置?」尋思無計,乃託病不出,使人回報孫權。
權聞呂蒙患病,心甚怏怏。
陸遜進言曰:「呂子明之病,乃詐耳,非真病也。
」權曰:「伯言既知其詐,可往視之。
」
陸遜領命,星夜至陸口寨中來見呂蒙,果然面無病色。
遜曰:「某奉吳侯命,敬探子明貴恙。
」蒙曰:「賤軀偶病,何勞探問。
」遜曰:「吳侯以重任付公,公不乘時而動,空懷鬱結,何也?」蒙目視陸遜,良久不語。
遜又曰:「愚有小方,能
治將軍之疾,未審可用否?」蒙乃屏退左右而問曰:「伯言良方,乞早賜教。
」遜笑曰:「子明之疾,不過因荊州兵馬整肅,沿江有烽火台之備耳。
予有一計,令沿江守吏不能舉火,荊州之兵束手歸降,可乎?」蒙驚謝曰:「伯言之語,如見我肺
腑,願聞良策。
」陸遜曰:「雲長倚恃英雄,自料無敵,所慮者惟將軍耳。
將軍乘此機會,託疾辭職,以陸口之任讓之他人。
使他人卑辭讚美關公,以驕其心,彼必盡撤荊州之兵以向樊城。
若荊州無備,用一旅之師,別出奇計以襲之,則荊州在
掌握之中矣。
」蒙大喜曰:「真良策也。
」由是蒙託病不起,上書辭職。
陸遜回見孫權。
孫權乃召呂蒙還建業養病。
蒙至,入見權。
權問曰:「陸口之任,昔周公瑾薦魯子敬以自代,後子敬又薦卿自代,今卿亦須薦一才望兼隆者代卿為妙。
」蒙曰:「若用望重之人,雲長必然防備。
陸遜意思深長,而未有遠名,非
雲長所忌。
若即用以代臣之任,必有所濟。
」權大喜,即日拜陸遜為偏將軍、右都督,代蒙守陸口。
遜謝曰:「某年幼無學,恐不堪重任。
」權曰:「子明保卿,必不差錯。
卿無得推辭。
」遜乃拜受印綬。
連夜往陸口,交割馬步水三軍已畢,即修
書一封,具名馬、異錦、酒禮等物,遣使齎送樊城見關公。
時公正將息箭瘡,按兵不動。
忽報:「江東陸口守將呂蒙病危,孫權取回調理。
近拜陸遜為將,代呂蒙守陸口。
今遜差人齎書具禮,特來拜見。
」關公召入,指來使而言曰:「仲謀見識短淺,用此孺子為將。
」來使伏地告曰:「陸將軍呈書備
禮,一來與君侯作賀,二來求兩家和好。
幸乞笑留。
」公拆書視之,書詞極其卑謹。
關公覽畢,仰面大笑,令左右收了禮物,發付使者回去。
使者回見陸遜曰:「關公欣喜,無復有憂江東之意。
」遜大喜,密遣人探得關公果然撤荊州大半兵赴樊城
聽調,只待箭瘡痊可,便欲進兵。
遜察知備細,即星夜差人報知孫權。
孫權召呂蒙商議曰:「今雲長果撤荊州之兵,攻取樊城,便可設計襲取荊州。
卿與吾弟孫皎同引大軍前去,何如?」孫皎字叔明,乃孫權叔父孫靜之次子也。
蒙曰:「主公若以蒙
可用,則獨用蒙;若以叔明可用,則獨用叔明。
豈不聞昔日周瑜、程普為左右都督,事雖
決於瑜,然普自以舊臣而居瑜下,頗不相睦,後因見瑜之才,方始敬服。
今蒙之才不及瑜,而叔明之親勝於普,恐未必能相濟也。
」權大悟,遂拜呂蒙為大都督,總制江東諸路軍馬。
令孫皎在後接應糧草。
蒙拜謝,點兵三萬,快船八十餘只,
選會水者扮作商人,皆穿白衣,在船上搖櫓,卻將精兵伏於船中。
次調韓當、蔣欽、朱然、潘璋、周泰、徐盛、丁奉等七員大將,相繼而進。
其餘皆隨吳侯為合後救應。
一面遣使致書曹操,令進兵以襲雲長之後,一面先傳報陸遜。
然後發白衣人駕
快船往潯陽江去,晝夜趲行,直抵北岸。
江邊烽火台上守台軍盤問時,吳人答曰:「我等皆是客商,因江中阻風,到此一避。
」隨將財物送與守台軍士,信之,遂任其停泊江邊。
約至二更,中精兵齊出,將烽火台上官軍縛倒,暗號一聲,八十餘船精兵俱起,將緊要去處墩台之軍,盡行捉入船中,不曾走了一個。
於是長驅大進,逕取荊州,無人知覺。
將至荊州,呂蒙將沿江墩台所護官軍,用好言撫慰,各各重賞,令賺
開城門,縱火為號。
眾軍領命,呂蒙便教前導。
比及半夜,到城下叫門。
門吏認得是荊州之兵,開了城門。
眾軍一聲喊起,就城門裡放起號火。
吳兵齊入,襲了荊州。
呂蒙便傳令:「軍中如有妄殺一人,妄取民間一物者,定按軍法。
」原任官吏,並依舊職。
將關公家屬,另養別宅,不許閒人攪擾。
一面遣人申報孫權。
一日大雨,蒙上馬引數騎點看四門。
忽見一人取民間箬笠以蓋鎧甲,蒙喝左右執下問之,
乃蒙之鄉人也。
蒙曰:「汝雖系我同鄉,但吾號令已出,汝故犯之,當按軍法。
」其人泣告曰:「某恐雨濕官鎧,故取遮蓋,非為私用,乞將軍念同鄉之情。
」蒙曰:「吾故知汝為覆官鎧,然終是不應取民間之物。
」叱左右推下斬之。
梟首傳示
畢,然後收其屍首,泣而葬之。
自是三軍震肅。
不一日,孫權領眾至。
呂蒙出郭迎接入衙。
權慰勞畢,仍命潘濬為治中,掌荊州事。
監內放出於禁,遣歸曹操。
安民賞軍,設宴慶賀。
權謂呂蒙曰:「今荊州已得,但公安傅士仁、南郡糜芳,此二處如何收復?」言未畢,忽一人出曰:「不須張
弓只箭,某憑三寸不爛之舌,說公安傅士仁來降可乎?」眾視之,乃虞翻也。
權曰:「仲翔有何良策,可使傅士仁歸降?」翻曰:「吾自幼與士仁交厚,今若以利害說之,彼必歸矣。
」權大喜,遂令虞翻領五百軍,徑奔公安來。
卻說傅士仁聽知荊州有失,急令閉城堅守。
虞翻至,見城門緊閉,遂寫書拴於箭上,射入城中。
軍士拾得,獻與傅士仁。
士仁拆書視之,乃招降之意。
覽畢,想起關公去日恨吾之意,不如早降。
即令大開城門,請虞翻入城。
二人禮畢,各訴舊
情。
翻說吳侯寬洪大度,禮賢下士。
士仁大喜,即同虞翻齎印綬來荊州投降。
孫權大悅,仍令去守公安。
呂蒙密謂權曰:「今雲長未獲,留士仁於公安,久必有變。
不若使往南郡,招糜芳歸降。
」權乃召傅士仁謂曰:「糜芳與君交厚,卿可招來歸
降,孤自當有重賞。
」傅士仁慨然領諾,遂引千餘騎,徑投南郡招安糜芳。
關羽的性格不但丟了自己的命 更是丟掉了劉備辛苦得來的蜀國!
關羽號稱蜀國五虎將之首,有萬夫不敵之勇,在演義里還經常手持《春秋》,給人文武雙全的印象。而關羽雖然勇武,但很多我們知道的精彩故事,主人公卻並非是他。著名的有,關羽溫酒斬華雄,歷史中的華雄乃孫權之...
關羽大意失荊州;劉備是藉機出掉結拜兄弟還是其它原因?
關羽指揮不當,終致地失人亡!關羽首戰於禁告捷,使荊州軍處於主動地位。在此情況下,關羽過高地估計了自己的力量,誤認為固守樊城的曹仁已成瓮中之鱉,「有必破之勢」,因而不是集中兵力迅速殲滅曹仁主力於樊...
關羽失荊州的七大主要原因 不僅僅是大意
人們常說,關羽失荊州,是因為大意所致。其實荊州之失,責任不全在關羽,更不是大意而失,有多種原因,主要有七大因素。一是劉備錯用關羽。諸葛亮在隆中為劉備規劃成就霸業、復興漢室的戰略時,曾提出以益州...
勇冠三軍的萬人敵如何從威震華夏到身首異處!
揣著對三國群英的惋惜和敬佩的心情,一起來討論下曾經叱吒三國的一代名將關羽如何從圍襄陽困樊城威震華夏演變為失荊州走麥城直至身首異處!217年劉備在 法正、 黃權等人的建議下率先發動漢中大戰,此戰劉...
關羽之丟失荊州,決不僅僅因為「大意」
先說一件小事:劉備和諸葛亮遠征西川,孫權看出了這個擴張集團的危險。為減輕來自關羽方面的壓力,全力對付曹操赤壁大敗後可能的軍事報復,採取了主動和好關羽的態度,派諸葛瑾再至荊州,提出讓孫權的兒子與...
關羽失荊州|沒有演義出來的三國內幕!
關羽大意失荊州是一個婦孺皆知的故事,但是其背後沒有被演義出來的故事,恐怕就耳聞者少了。關羽在中國被稱為武聖,祭祀他的廟叫關帝廟。在以前,中國是縣縣有文廟,村村有武廟。就是人們對關羽的信仰比孔夫子...
呂蒙白衣渡江時,曹操射一密信給關羽,關羽如及時回防結果將改變
這是三國時期情報戰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經過公元208年的赤壁之戰和公元215年吳蜀的荊州之爭,荊州地區的七個郡被魏、吳、蜀三國分割為三個部分。地盤雖然劃分了,但是四戰之地的荊州並沒有因此而安定,...
關羽在主動出擊曹兵時,擔心東吳呂蒙從後方渡江攻襲荊州
孫權,字仲謀,吳郡富春(今浙江省富陽縣)人,孫武子之後裔。父親孫堅曾為朝廷鎮壓過黃巾起義,被提升為烏程侯長沙太守,十八路諸侯討董卓時任聯軍先鋒,聯軍解體後在荊襄一帶與劉表、黃祖作戰時陣亡,長子孫...
股事傑說,成功了一輩子,關羽最後為何兵敗麥城?
我對於最近的「規則與情懷」之爭倒也沒啥看法了,反倒覺得一句被說的爛透的話有幾分道理:「性格決定命運。」1讀史使人明智。大家都知道我喜歡講三國故事。但凡事情太複雜,讓我大呼「看不懂」的時候,我就去...
三國演義之關羽孤軍守荊州
上文說到滿寵忽悠孫權和曹操一起攻打荊州,然後滿寵就去了樊城給曹仁當參謀。孫權雖然有意攻打荊州,但是為了安全起見,孫權要求曹仁先出兵。曹仁和滿寵多聰明,絕對不先打第一槍,就是不出兵。本來是可以僵持...
關羽形象辨疑——從襄樊之戰談起
中國歷史上,凡是被稱作「聖」的,自然不是泛泛之輩,三國時期的關羽被後人譽為「武聖」。不過,越是偉大的人,爭議也就越大,關羽一生爭議最多的就是襄樊之戰。有些人認為關羽為人驕傲,缺乏戰略頭腦,擅自用...
讀三國人物之關羽——大意失荊州
劉備三顧茅廬時,諸葛亮分析天下大局,認為曹操統一北方已成事實,孫權占有江東已有三世之久,要想成事只有占據荊州、益州,再一爭天下。正當劉備占據荊益兩地威震天下,一統天下之際。身為「五虎大將」之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