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有皇帝夢,確鑿無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劉備與諸葛亮的故事,經過了幾千年的傳播之後,已經成為了一種沒談,從隆中對到白帝城託孤,凡此種種,無一不被當成君臣相得的典範。

可是,從另一方面來講,事實真的如此嗎?說諸葛亮有皇帝夢,說錯什麼了?是污衊嗎?沒有,這有很多事實在作支撐。

(一),九年多輔政不歸。

劉備白帝城託孤時候,劉禪已經十七歲,按照專制社會的慣例,少帝年至18歲時,託孤大臣扶少帝登位親政,自己安守本分退回臣位。

然而諸葛亮從託孤之日起,一直到死的九年半中,劉禪始終不能親政,諸葛亮一直輔政不歸,理由是劉禪不熟悉政務。

這理由十分荒唐,政務是在實踐中逐漸熟悉的,不親政無法熟悉。

將荒唐理由理直氣壯地說給人們,當然具有不能告人的目的,說到底,諸葛亮貪戀實質的皇權。

(二)接受五錫與十錫。

南征前後,諸葛亮已接受五錫封贈,即金斧鉞一具,曲蓋一,前後羽葆、吹鼓各一部,虎賁六十人。

表面上這是劉禪封贈,實質上是大臣特別是諸葛亮親信朝議的結果。

之後,李嚴上書勸進表,勸諸葛亮不必拘泥於臣道,應接受九錫。

諸葛亮回信說道:「我的為人你還不知道?等到滅了曹叡,迎接皇帝返回洛陽,我和你們一起升遷,那時候,即令十錫亦敢接受,況乎九也!」這裡要作點說明,自王莽之後,九錫已成為從臣位盪向皇位的鞦韆,是權臣篡位的過渡態。

曹操接受漢獻帝封贈的九錫,被後世罵了千八百年,九錫已成為不臣的代名詞,那麼十錫呢?

(三),劉禪被諸葛亮控制軟禁。

出師「北伐」前,諸葛亮已經安排蔣琬、董允、郭攸之、向寵等在劉禪身邊,將他嚴密地控制軟禁,凡事都得聽從他們,諸葛亮遠在勉縣遙控指揮。

截止諸葛亮去世,劉禪沒有走出過成都。

正因如此,劉禪對諸葛亮憤恨不平,曾經發牢騷說道:「政務在姓葛的手中操縱,我不過是個傀儡皇帝,只有祭祀時候才出面用用。

」(原文為「政在葛氏,祭在寡人。

」)聽聽,父親劉備叮嚀他對「事之如父」的諸葛亮,他卻稱為姓葛的,差別天壤呀!諸葛亮死後,群臣提出立廟祭奠,劉禪不許;後來在一些人的堅持下,勉強將寺廟建在千里之外的漢中勉縣,而且,從諸葛亮死到西蜀滅亡的29年中,西蜀政府從來沒有祭奠過。

所有這些,都反映著劉禪對諸葛亮的仇恨態度。

(四),奪取軍權。

自古以來,都認為皇權最高,皇權決定著一切,決定著一切人生死。

其實不然,在整個專制社會,軍權才是決定一切的力量,擁有了軍權,就會成為黑社會龍頭老大,所以某一梟雄說:槍桿子裡邊出政權。

白帝城託孤時候,劉備以諸葛亮為主,李嚴為輔;同時任命李嚴為尚書令主管官吏任免;任命李嚴為中都護,都統內外諸軍事,並且駐節在巴州遠離成都。

其中的一個目的,用李嚴牽制諸葛亮,使之不可能獨斷專行。

諸葛亮知道軍權大於一切的道理,南方少數民族起義發生後,本應由李嚴出兵征討,他都統內外諸軍事,是軍隊的總指揮,而且是久歷戰場的宿將。

然而諸葛亮藉口諸將才能皆不如自己,遂決定親自南征。

南征回來後沒有將軍權還交李嚴,藉口準備北伐率領部隊進駐勉縣,改任李嚴做了北伐的後勤部長。

打破劉備的監督安排,從李嚴手中奪過軍權和官吏任免升遷權,當然不是無意的疏忽,是處心積慮的搶奪。

(五),宗派主義的組織路線。

西蜀政權在劉備時期,主要由三大派系支撐維持,分別是涿郡籍、荊州籍、益州籍。

直至白帝城託孤,涿郡籍還有魏延、劉琰、趙雲、王平等。

荊州籍有諸葛亮、廖立、董允、蔣琬、楊儀等。

益州籍有李嚴、吳懿、鄧芝、馬忠、張翼等。

劉備始終掌握著三派力量之間的平衡,絕不使一派獨大。

隨著涿郡籍人才資源的枯竭,對荊州籍和益州籍官員有所重視,但是仍然是三駕馬車的官吏配置。

請注意,這裡的籍貫,只是一個粗線條,是一個不準確概念,還包含著同最高當權者關係,以及最高當權者的恩惠等主觀因素。

比如劉封本來屬於荊州籍,但是他是劉備義子,自然成為涿郡籍核心成員;諸葛亮出生在山東沂南,但是他從荊州起家成事,身邊擁有一批荊州籍朋友,這使他不僅成為荊州籍,而且是荊州籍頭面人物;姜維出生於天水,但是受諸葛亮額外眷顧,自然改換門庭委身投靠荊州籍。

諸葛亮掌權之後,排斥、擠兌涿郡籍頭面人物魏延,殺了劉琰,流放了益州籍頭面人物李嚴,擱置益州籍宿將吳懿等。

荊州籍有一出類拔萃人物——廖立,孫權派人詢問荊州地區經天緯地的人物,諸葛亮曾經回答說:「龐統,廖立,楚之良才也。

」但是劉備於廖立有知遇之恩,所以在諸葛亮執政之後,不僅不入伙,還對他多有批評,特別不能容忍的是,竟然批評諸葛亮提拔重用清一色的荊州籍官員,以至提拔重用毫無才能的馬屁精,更批評諸葛亮盲目誇大西蜀的軍事力量,進行不可能勝利的「北伐」。

廖立批評到諸葛亮至痛之處,當然要將他從官吏隊伍中剔除,直至廖立被被流放梓潼這一不毛之地。

顯然,諸葛亮宗派主義組織路線已十分嚴重。

而宗派主義的組織路線,是同皇帝夢的政治路線密不可分。

(六),開始稱孤。

在三國歷史上,未稱帝而稱孤的非劉姓人物,最早只有曹操、孫權,那位肆無忌憚、目空一切的董卓也不曾稱孤,他的名言是:「我相,貴無上也。

」看看,自稱依然只是「我」,後來稱孤的就是諸葛亮一人。

譙周是西蜀少有的人才,只是有口吃缺陷。

一次同諸葛亮談話,結結巴巴的表達不暢,逗惹得左右侍從一起偷笑。

事後,有人建議處分這些不尊敬譙周的左右。

諸葛亮卻說:「孤尚不能忍,況左右乎!」敢於稱孤,說明諸葛亮皇帝夢已經有了藏頭露尾的嫌疑。

(七),改變政治路線的動機。

在挽留杜微做官時,諸葛亮曾對他說:「今天利用曹丕麻煩很多的時候,我們可以閉關自守,獎勵農業,與民休養生息,並訓練軍隊,囤積物資積極備戰。

等到曹魏遭受挫折有機可乘時,再進行討伐,那時可兵不血刃,民不勞累而天下統一。

」西蜀小國寡民想要維持割據局面,這是唯一可供他選擇的,正確的政治路線。

當時曹魏擁有1200萬人口,占全國人口的三分之二,擁有三分之二的地盤,而且是當時最為富庶的黃河流域和江淮流域。

更重要的是,曹魏一直處於上升時期,不僅是曹丕、曹叡時期,即令是三少帝時期,雖然曹芳、曹髦、曹奐等或荒淫無道,或少不更事,但是權歸司馬氏父子,名義上的曹魏政權依然是上升時期。

對西蜀來說,無機可乘。

西蜀雖有四川、貴州、雲南、甘南和漢中等地盤,然不毛之地居多,人口僅有94萬。

以此微薄之力,只能採取守勢等待時機,最差結局也能苟延殘喘較長時間。

然而話音未落,曹魏並沒有遭受重大挫折,更沒有敗落跡象,諸葛亮何以忽然改變這一正確國策,要貿然進行北伐?沒有任何正當理由。

無正當理由還要極力「北伐」,只能從諸葛亮的皇帝夢尋找原因。

說破了,通過在曹魏西北邊陲進行騷擾取得僥倖成功,為登上皇位進行鋪墊。

在幾千年的專制社會,皇帝夢不是好做的,弄不好會誅滅三族誅滅九族,本人往往要受最嚴厲懲罰——剮刑,殺3337刀,殺三天,慢慢地折磨到最後一秒種。

所以篡位逼宮等政變陰謀,始終隱藏得很深,不到時候絕不暴露。

要審視皇帝夢意圖,只能通過星星點點的蛛絲馬跡,逐步形成證據鏈,不可能看到宣言之類的如山鐵證。

沒有理由批評諸葛亮的皇帝夢,更沒有必要去做劉氏集團的遺老遺少,只是說,諸葛亮不應該為了皇帝夢實現,把西蜀94萬民眾捆綁在內戰戰車上為他賣命,去進行毫無勝利希望的「北伐」。

五次「北伐」五次失敗,給戰場留下了多少冤魂白骨?給西蜀多少家庭留下了一批孤兒寡母?又給西蜀留下了多少災荒飢餓?這不是算帳,這是在總結經驗教訓,也是在警告後來的軍事寡頭,更是在呼號能有效制握權力膨脹的民主制度。

關注微信公眾號:qingmeizhujiuren(長按可複製),閱讀5000年歷史趣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趣聞:東吳老將黃蓋竟險些凍死在廁所

黃蓋和程普一樣,也是三朝元勛,但黃蓋不僅是猛將,治理地方也很不錯。黃蓋少年喪父,日子特別不好,但黃蓋有豪情壯志在胸,雖然生活貧困,卻不像凡人庸碌,常常背柴之餘學習兵法。佐命孫氏撫平山越黃蓋先跟孫...

腹有鱗甲——「重慶王」李嚴落馬始末

嘉陵江一路向南,劈山開路,氣勢磅礴,在幾次大拐彎後,於一座山城之間注入更為寬廣的長江。兩江相遇之處,讓這座城市在地圖上呈現出一個尖頭翹起的舌頭形狀,它在今日叫重慶,在一千八百年前的三國時代,叫江...

諸葛亮是如何一步步幹掉自己的對手成為權臣?

熟讀三國的朋友,對劉備白帝城託孤這段故事,肯定有深刻的印象,劉備在白帝城病危,安排大臣託孤,其中一位,就是我們的熟知的諸葛亮,另外一位就不是很有名的李嚴。《三國志》記載:先主病篤,託孤於丞相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