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優秀管理者的關鍵,在於你可否改變心態! | Pubu 電子書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身為領導學研究者和企業顧問,這種事情我見多了。

我經常看到領導者、主管和員工以自認為最好的方法做事情。

他們總認為自己的想法就是最好的 ... 最新話題 古人比你想的還「臭」?路易十四御醫的地獄配方公開 想讓主管的經驗價值發揮到最高?這個方式很難但有效 當你身陷苦痛時,請記得:有些人必須在黑暗裡才能綻放 創業者該如何幫產品定價?兩種常見思路告訴你 瑪麗亞‧凱莉談兒時傷痛:當母親對你流露出嫉妒,這令人特別痛苦 一個小測驗,診斷你是否有「熱情花心症候群」 肆一:傷心不能夠抵銷,但也不要漏接了日子裡的美好 避開「管他的效應」,讓你的計畫不再被小失誤打亂! 埃及第一間現代書店「笛瓦」如何誕生? 情緣最難求,但勉強結合才是苦難的開始 下載App隨時關注焦點話題 Pubu飽讀電子書 每月最低91元起,PC、手機、平板無限閱讀! Pubu電子書城   如果能夠了解最深層的自己,你的人生會有什麼不同?如果能夠更加看清自己的世界觀,看清自己為何會抱持現有的價值觀和信念,看清自己當初為何選擇現在的目標,看清自己為何以當下這樣的方式面對世界,你的人生又會有什麼不一樣?你渴望成功掌握自己的生活、工作和領導嗎? 在本書中,我們將展開一趟自我甦醒之旅,帶領你探索最深層、最根本的自我。

這個自我或許有不理想之處,但你將有能力做出最徹底的改變,斬除自我設限的思考方式,把自我成就提升至全新境界,完全激發自我潛能。

你是否已經準備好迎向探索與甦醒,準備好重塑並重啟你的人生?   展開自我甦醒之旅   讓我們從這個問題開始:你認為自己的想法就是最好的想法嗎?我猜你的確認為如此。

如果你不這麼認為,就可能會改變想法。

然而,當你認為自己的想法就是最好的想法,就可能在無意間阻礙自己更成功的駕馭人生、阻礙自己的職涯發展,也阻礙自己成為更優秀的領導者。

身為領導學研究者和企業顧問,這種事情我見多了。

我經常看到領導者、主管和員工以自認為最好的方法做事情。

他們總認為自己的想法就是最好的想法,但其實他們的想法通常是失靈的,或至少限制了自身的潛能,使他們自己、部屬和組織無法達成更偉大的成就。

下列慘痛的研究統計數據,恰恰印證我的觀察:   •四四%的員工表示現任主管無法協助他們提升生產力。

•六〇%的員工表示現任主管傷害他們的自尊。

•六五%的員工表示比起加薪,他們更希望換主管。

•八二%的員工不相信主管會說真話。

  這就是殘酷的現實:多數主管的管理方式無法使員工發揮最佳潛能。

並不是這些管理者怠忽職守或有意成為部屬心目中的蠢蛋,而是因為他們誤以為自己擁有最佳的觀念、思考和決策模式,於是一直採取無效的管理方式而不自知。

他們就像帶著故障羅盤的探險家,即便立意良善、努力不懈,但內心的羅盤終將讓他們偏離最佳航道,航向錯誤的方向。

  艾倫的案例   艾倫是一間非營利組織的執行長,這個組織專門協助弱勢族群提升自我、增進職涯發展。

就艾倫豐富的資歷來看,他確實是領導這個組織的理想人選。

他曾在業界工作二十多年,擁有組織心理學博士學位,曾在地方大學教授領導學,而且主要的專長就是領導力和個人發展培訓。

大多數人第一次見到艾倫都會被他深深吸引,我也不例外。

我原本就知道他那傲人的資歷,但真正令我感到著迷的,是他全身上下散發出無比的自信與魅力。

艾倫的言行舉止看來就是一位典型的偉大領袖,他能夠清楚傳達組織的重要性與價值,促使人們相信並以實際行動支持他的理念。

因為有這樣的特質,讓他在任職期間,年年創下組織捐款收入達到雙位數成長的紀錄,並持續吸引更多捐款人及新進員工的加入。

從外部看來,這間組織看似一切美好、成效斐然;但在內部人人心知肚明,組織已深陷危機,而且主因正是艾倫。

他的領導和管理方式不僅讓員工對工作感到挫折,上班時心不在焉,離職率更是始終居高不下。

艾倫的組織到底發生什麼事?以下是幾個內部亂象的具體實例。

其一,艾倫自己弄錯產品交付日期,導致重要客戶無法如期收貨。

當客戶表達不滿時,艾倫卻怪罪員工。

其二,艾倫有天突發奇想,決定推出一項新的教練服務,並隨意為服務訂定價格。

負責販售這項服務的員工泰勒對過高的價格深感憂心,根據過去與客戶的互動經驗,她認為這種價格很難賣出,而且就算賣出也可能傷害組織聲譽,因為以高價販賣未經證實有效的服務,顧客可能感受不到物超所值的體驗。

泰勒試著表達這樣的憂心,然而艾倫馬上為自己的想法辯護,主張他們花的時間就是值這樣的錢。

看來,比起為客戶帶來的價值,艾倫更注重自己的獲利。

為組織著想的泰勒建議艾倫徵詢諮詢委員會的意見。

在會議中,委員們認同泰勒的看法,但艾倫仍然不願承認錯誤,處心積慮要證明自己才是對的,堅持拒絕將價格調降到合理區間。

教練服務推出後,參與者普遍認為雖然服務對他們有益,但售價卻過高。

最終對組織聲譽造成相當程度的傷害。

其三,我得知艾倫的組織內部亂象後,希望能協助改善情況。

在詢問幾位員工的經驗後發現,大家的看法相當一致:艾倫是個「微觀管理者」(micromanager)。

他的管理方式主要就是抓錯:確保每個t上面都有出頭,每個i上面都有一點。

這種管理方式使艾倫無法認可員工的貢獻,而且不會在員工做對時稱讚他們。

面談中,員工竟然想不起艾倫曾對他們說過「謝謝」。

艾倫培養出的組織文化促使員工極力避免受到關注,而不是靠傑出的表現獲得賞識。

其四,凱斯是一名擁有教學設計碩士學位的新進員工,負責與艾倫一起規劃訓練研習課程。

凱斯檢視即將使用的研習教材,發現兩個需要改進的地方。

首先,艾倫的教材主要是根據一九九〇年代的研究,內容已經稍嫌過時。

其次,艾倫的教學似乎是以講述為主。

凱斯建議更新教材並結合新科技來提升學員參與度,但艾倫卻完全否決他的提案。

艾倫表示,他已經辦理這項訓練課程十五年,不想再花費心力研發新教材或學習新的教材呈現方式。

凱斯為此感到萬分氣餒,覺得自己的專業不受重視。

如果你在這樣的環境中工作,你會想留任嗎? 艾倫意識到員工離職率過高的問題,但他並不知道自己就是問題所在。

他相信自己是個英明的領導者,相信自己正盡其所能的把工作做好。

基於這樣的自信,他自然會覺得自己是推動組織大幅成長的英雄。

艾倫不願意為高離職率的問題負責,他認為問題出在組織無力提供更優渥的薪資。

艾倫始終無法看清事實:員工離職的主因,是受不了他的威權領導。

艾倫並未真正甦醒,因此無法成為有效的領導者。

如同其他失能的領導者,艾倫受到同樣的本能欲望所驅使,以至於當他自認用最佳方式決策和行事時,卻不斷為周遭的人帶來傷害。

自認是英雄的艾倫,始終無法看清自己才是那個大反派。

曾幾何時,艾倫的內心充斥著使其成為反派角色的欲望:極力維護個人形象讓自己看起來很厲害、希望別人認為他是對的、避免出現任何問題、選擇做對自己最有利的事。

例如:   • 他為維護個人形象而背棄員工。

• 他希望別人認為他是對的,所以拒絕接受他人想法。

• 他為了避免出現任何問題,成為管太多小事情的「微觀管理者」。

• 他挑選對自己最有利的選項,但這些選項卻未必符合組織內其他人的最佳利益。

  就像電影裡常見的反派角色那樣,艾倫沒意識到內在欲望正形塑著自己的思考、觀點和管理方法。

他沒意識到當自己做決定時,往往會看到並選擇那些符合個人利益的選項。

但艾倫覺得自己是對的:「誰會希望自己看起來很糟糕,誰又會喜歡去面對問題、做不符合自己利益的事情?」他無法看出因為自我保護心態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於是不管艾倫多麼努力,依然被視為失敗的管理者。

身為主管,他不僅沒有協助員工提升生產力,還傷害員工的自尊,摧毀員工對他的信任。

我想,比起加薪,他的員工更想要的應該是換個新主管。

就像艾倫那樣,如果我們無法看清內心最根本的欲望,以為自己的想法就是最好的想法,我們就無法在人生中的各個層面變得更有效能、更加成功。

  心態可以改變   人人都能透過改變心態,來讓自己變得更成功。

在約書亞.艾榮森(JoshuaAronson)、凱瑞.弗利德(CarrieFried)及凱瑟琳.古德(CatherineGood)的研究中,研究者請學生寫下「儘管遇到困難,仍要努力學習」(藉此培養成長心態),結果發現這批學生在課堂參與度及學習表現上,都明顯優於沒有寫下這些文字的對照組。

在後續的研究中則發現,這種看似微不足道的練習,卻能為人的態度與行為帶來顯著影響,效力最長可達六週之久。

為充分掌握改變心態之道,讓我們回顧一下認知科學對心態的研究成果。

心態是大腦前額葉皮質中的神經迴路,它們比其他神經迴路強度更大、速度更快。

這些神經迴路使我們能以固定的方式迅速處理資訊。

因此所謂的「改變心態」,意思其實是重塑我們的大腦,改造大腦內的神經迴路。

我們必須減弱與負向心態有關的神經迴路,強化與正向心態有關的神經迴路。

為了達成這個目標,我們應該將以下大腦運作原則銘記在心:當一組神經元同時被激發,彼此就會逐漸串連成神經迴路,並隨著反覆激發而變得愈來愈強大。

重塑大腦的過程,其實和學習用外語從一數到十沒什麼兩樣。

一開始我們會先學習代表每個數字的單字,接著開始每天在生活中刻意練習用新語言數數,幾週下來就能自然流利的用外語從一數到十。

你瞧,我們就這樣重塑自己的大腦。

定型心態者在改善心態時經常遇到一個挑戰:既有心態使其認為人無法改變大腦連結。

杜維克就曾親身經歷從定型心態到成長心態的轉變。

她寫道:「我終於明白自己從前為何如此在意犯錯和失敗,終於發現自己還有其他選擇。

」若要重塑大腦並打破定型心態,就必須做出選擇:相信自己可以改變。

該如何培養這樣的信念?一旦你了解到你的大腦的可塑性原來這麼高,就會更堅定的相信自己可以改變。

TED與TEDx演講就是絕佳的學習管道,建議在YouTube上搜尋「TED大腦可塑性」,就能找到數十場優質演講。

我也推薦諾曼.多吉(NormanDoidge)的《改變是大腦的天性》(TheBrainThatChangesItself),該書簡介如下:   「幾個世紀以來,人們普遍認為大腦是無法改變的,但關於神經可塑性的新興科學研究正推翻這種傳統觀點……有位女性天生只有半邊大腦,但卻能透過重塑而發揮完整的大腦功能;有盲人學會看見東西;學習障礙可以治癒;智商可以提升;老化的大腦可以回春;有中風患者學會說話;有腦性麻痺的孩子學會做出順暢的肢體動作;憂鬱症及焦慮症獲得治癒;終身的人格特質可以改變。

多吉博士運用這些奇妙的實例探究人的身體、情緒、愛、性、文化及教育的奧祕,寫成動人心弦、啟發人心的著作,徹底改變大家對大腦、人性及人類潛能的看法。

」   一旦相信人的心態可以改變,我們就有動力去學習心態的語言。

  ▍本文節錄自萊恩‧高佛森《成功心態》 ══回頂端══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