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三千| 創價學會全球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基於這個教義,六世紀的中國佛教學者智頤(天台大師)建構了一套哲學系統,以一念三千這個法理來解釋為何萬人成佛是可能的。
這法理闡明每一個人都是一個 ...
EnglishEspañol繁體中文简体中文
關於創價學會
關於創價學會
概覽
三任會長的精神
全球性組織
佛教的源流
釋迦牟尼
法華經
日蓮
三任會長的生平
牧口常三郎
戶田城聖
池田大作
歷史沿革
創價學會社會憲章
實踐佛法
實踐佛法
日常修行
南無妙法蓮華經
御本尊
如何唱題與做勤行
人物故事
珍視心與心的聯繫──創造人生的價值
佛法概念精選
扎根於社會
扎根於社會
最新消息
為全球問題努力
關注全球議題
展開行動
關聯團體
資料中心
資料中心
影片中心
數位資源
每日箴言
全球議題專區
各界之聲
創價學會會憲
創價學會社會憲章
創價學會出版刊物
相關網站
公關資料
輸入關鍵字
字體
小
中
大
首頁
關於創價學會
關於創價學會
概覽
三任會長的精神
全球性組織
佛教的源流
釋迦牟尼
法華經
日蓮
三任會長的生平
牧口常三郎
戶田城聖
池田大作
歷史沿革
創價學會社會憲章
實踐佛法
實踐佛法
日常修行
南無妙法蓮華經
御本尊
如何唱題與做勤行
人物故事
珍視心與心的聯繫──創造人生的價值
佛法概念精選
扎根於社會
扎根於社會
最新消息
為全球問題努力
關注全球議題
展開行動
關聯團體
資料中心
資料中心
影片中心
數位資源
每日箴言
全球議題專區
各界之聲
創價學會會憲
創價學會社會憲章
創價學會出版刊物
相關網站
公關資料
聯絡須知
一般查詢
媒體專區
使用條款
網站地圖
相關網站
池田大作
戶田城聖
牧口常三郎
御書、法華經、佛教辭典
首頁
資料中心
數位資源
佛法概念
一念三千
一念三千
(©DrAfter123/DigitalVisionVectors/GettyImages)
每一個人的生命中都有無限的潛能,這是日蓮佛法的核心信念。
佛法的一念三千法理告訴我們,生命中的每一瞬間,都存在著無限的可能性。
即使在理論上可以接受生命中有無限潛能這個概念,但人在現實中還是會覺得自己能力不足,這通常是源自我們對自己及對世界所抱持的狹隘觀點。
我們的價值觀及目的觀、我們努力的目標以及對幸福的定義,全部都會影響我們如何接受及感受周遭環境的方式。
我們固然可以懷抱著對自己及世界的狹隘觀點而仍然活得很舒適,但是一旦遇到問題或是阻礙,就可能會遭到沉重打擊,感到無助或恐懼而覺得苦惱。
詳細分析並解釋不同的價值觀、目的觀以及幸福觀如何在生活環境中造成差異的,就是一念三千的法理。
它闡明個人的幸福觀以及欲望的性質如何決定環境的質素。
透過修行日蓮佛法,我們能夠從生命內部湧現源源不絕的勇氣、希望與韌力,進而克服種種挑戰,遠遠超越自己認為可以做得到限界。
我們也可以幫助其他人做同樣的事。
佛界就是指這個充滿活力及慈悲心的生命境界,而佛就是指能將這個境界固定為自己主要生命狀態的人。
但是,大部分人都未能察覺到自己的這種潛能,也不知道如何將其發揮。
《法華經》揭示佛法的最高真理,即每個人皆可成佛。
基於這個教義,六世紀的中國佛教學者智頤(天台大師)建構了一套哲學系統,以一念三千這個法理來解釋為何萬人成佛是可能的。
這法理闡明每一個人都是一個小宇宙,而每一瞬間的生命狀態都會反映在生活中的每一層面,包括人們生存的社會環境以及自然環境。
三千這個數字則是生命實際呈現於現實的各個法則相乘所得的結果。
十界
組成三千這個數字的第一部分是十界,即十種生命的境界或狀態。
十界以自由意志、慈悲心及感受到的幸福程度為基準來排列,由低至高的順序為:(一)地獄、(二)餓鬼、(三)畜生、(四)修羅、(五)人、(六)天、(七)聲聞、(八)緣覺、(九)菩薩、(十)佛。
過去,人們以為十界是指人所出生的十個不同且獨立存在的地方。
十界中的前六界源自古代印度六道輪迴的思想體系。
人們相信,誕生在哪一個世界取決於前世的行為,而一旦生在某一個世界,就會終生被禁錮在其中,並在這六界中無止境地反覆生死。
佛教思想將六道的思想做了修正,闡述六道並不是指外在的環境,而是人的內心狀態。
舉例來說,畜生界描繪的是一個完全受本能欲望支配的境界,沒有理性,也沒有道德感。
十界中較低的六界的生命狀態,就是:地獄界、餓鬼界、畜生界、修羅界、人界以及天界。
地獄界指的是悲慘痛苦、完全沒有自由的境界。
餓鬼界則是被無盡的欲望所奴役,畜生界的特色已在前面說明。
修羅界的特色是憎恨、憤怒及乖僻剛愎,完全以自我為中心,一心只想超越他人。
在人界中,人們會出於理性及希望達到更高境界而努力控制自己的欲望及衝動。
天界則是感覺到滿足與歡喜的境界,但因為取決於外在因素,所以這份喜悅是短暫易逝的。
根據亙及過去、現在、未來三世的因果法則,我們在過去累積的因,會導致我們的生命傾向於停留在某個特定的境界中。
不僅如此,我們也依據自己當下的生命狀態來感受這個世界。
因此,就算處於相同的環境中,不同的人會以不同的內心狀態,或可說是透過不同的濾鏡來觀看現實,所得到的結果也迴然不同。
佛法教導,如果我們能夠擁有領悟生命真實的智慧及洞察力,我們的生命就能顯現佛界。
佛界是生命的最高境界,其特徵就是我們生命中本有的無限智慧、慈悲以及勇氣。
為能達到這個目標,我們必須竭盡全力來脫離六個較低的生命境界。
佛法中還描述了三個高於六道的境界:聲聞、緣覺及菩薩界。
聲聞及緣覺都是部分得道的境界,悟得萬物的無常及六道生命的不定。
聲聞境界的人是透過聽聞佛法教義而得此領悟,而緣覺的人們是靠自己悟得。
菩薩界的人同樣追求真理,但會更進一步地以慈悲的行動為他人的幸福作出貢獻。
《法華經》指出,佛界與其他九界一樣,都存在於每個人的生命中,是每個人於今世擁有的潛能。
相對於《法華經》的這個說法,其他經典教示,凡夫必須歷經一世又一世的艱苦修行才能逐漸修得佛的德行。
十界互具
《法華經》跟其他佛教經典的另外一個不同處,在於闡述了十界互具的法理,說明十界中的每一界同時包含了其他九界。
這裡指出,生命並不是固定在某一境界,而是任何時刻都可能顯現其他的任何一界。
這個原理闡明,我們有可能改變自己的生命境界,因為儘管看起來像身處於某一特定境界,但其他九界卻儼然存在於我們生命中,雖然是冥伏的狀態。
在某一瞬間顯現出十界中的哪一個境界,取決於我們對周遭環境的反應。
人的生命境界固然會在每一瞬間有所改變,但是從比較寬廣的角度來看,我們的活動總是圍繞著一個或某些特定的境界打轉,最終還是會回到同樣的境界。
十界互具的法理意味著每個人在任何時刻都有可能顯現佛界。
透過不間斷的佛道修行,為自己及他人的幸福努力,捨棄自己的成見及錯誤的想法,淬鍊自己內在本有的慈悲及智慧,我們就能鞏固生命中本有的佛界。
佛界並不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它會在我們的日常行為中展現為慈悲、智慧與為自他幸福的努力。
成佛並不意味著徹底根除其他九界,而是指在生命本有的佛界影響之下,九界中的正面特質會顯現出來,繼而為構築自身及他人的幸福做出貢獻。
十如是
除了十界以及十界互具,組成三千諸法的另一部分是「十如是」。
十界法理描述的是生命各種不同的表現,十如是則列舉了在所有生命狀態都共通存在的層面,解釋了因果法則如何觸發十界中的任何一界。
不管呈現出來的是十界中的哪一個境界,所有生命都擁有同樣的十個元素,分別為:(一)相、(二)性、(三)體、(四)力、(五)作、(六)因、(七)緣、(八)果、(九)報、(十)本末究竟等。
前三個如是「相、性、體」描述生命的基本結構,也就是顯現十界的實體。
接下來的六如是「力、作、因、緣、果、報」闡述因果法則如何在生活中運作,以及十界藉什麼方式在實體上顯現。
生命的實體包含了可以被感官察覺的屬性(相)以及不能被察覺的屬性(性)。
第十個如是「本末究竟等」闡述十如是在十界中的任何一界都具有一致性。
最重要的是,這意味著佛界此一不受動搖的幸福境界本來就存在於生命中,並且作為內在的因,當我們接觸到一個觸動此內在因的外緣時,就能充分展現並發揮生命中的佛界。
三世間
三千諸法的最後一部分是三世間的法理,這裡從三個不同的觀點來分析我們的生命,並說明每個人在現實生活中的存在方式。
三世間指的是:(一)五陰世間(包括色、受、想、行、識。
色是構成生命的物質面,其他四項是生命的精神面)、(二)眾生世間(眾生是由五陰暫時和合而成,顯示或經歷十界中的任何一界),以及(三)國土世間(支持眾生生存的環境)。
三世間代表的是人們生存的現實世界,不是分別存在,而是統合為一個整體,同時顯現十界中的任何一個境界。
人們在某一瞬間的生命境界因此由三個因素決定:十界互具(十界乘以十界等於百界)、十如是以及三世間。
世間諸法的總數就是由這些因素相乘而得,即三千,這也意味著所有生命瞬間都有三千個可能的表現方式。
每個人都擁有無限的可能性
一念三千的哲學體系為人們帶來希望,因為它主張,我們每一瞬間的生活現實都是我們生命境界的作用,當生命境界有所改變時,現實也會展現新的面貌。
此外,這樣的理念鼓勵人們關懷他人、投入現實生活裡挑戰,並給予人們勇敢堅定地面對和超越困難的力量。
生命是不斷變化的,每一瞬間都包含了無數可見及不可見的可能性。
最重要的是,佛界存在於每個人的生命中,一旦在現實中顯現佛界,生命中無限的可能性以及人類最崇高的願望,都變得觸手可及。
日蓮將一念三千的法理視為佛陀教導的核心法理,並確立了一種修行方式來讓眾生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體驗佛的境界:確信自己的佛性並唱念「南無妙法蓮華經」,這樣的修行方式讓人們在生活中實現了一念三千的法理。
分享
推文
十界佛是何許人
資料中心
影片中心
認識創價學會
如何唱題與做勤行
珍視心與心的聯繫──創造人生的價值
關注全球議題
數位資源
佛法概念
創價學會紀念日
佛法教材
每日箴言
全球議題專區
和平與裁軍
可持續發展教育和氣候行動
人權教育與人道主義救濟
各界之聲
眺望未來之窗:總統小湯米‧雷門格紹談論太平洋島嶼的處境
慈悲革命:卡洛斯‧魯維奧探討日蓮教義的普遍性
全力以赴――訪談比阿特麗斯‧菲恩
維護人性尊嚴:與詹姆斯‧勞森牧師交談
再次認識自己所選的道路──德尼斯・吉拉談論宗教間對話的價值
以人本主義開創希望:吉姆•加里森教授訪談錄
創價學會會憲
創價學會社會憲章
相關網站
相關文章
佛教徒對應氣候危機的方式
關鍵字
思想
活動:激勵人們挺起胸膛做出改變!#轉變人類歷史
了解更多>>
延伸文章資訊
- 1一念三千」之淺釋作者:無心@ 《無懮精舍 - 隨意窩
「一念」(亦稱一心),指心念活動之最短時刻;「三千」,表示世間與出世間一切善惡性相等人、物差別之總合。「一念三千」,即說明於凡夫當下一念之中,具足三千世間之 ...
- 2一念三千 - 奈普敦智慧平台
佛法名相,天台宗智者大師在《摩訶止觀》所提出,在佛教中一念三千,指日常 ... 像是故事中的將軍頓然覺悟,立即轉戾氣為祥和,剎時就天堂,因此要上 ...
- 3一念三千福,一個小動作,可能影響人的一生
一念三千福,一個小動作,可能影響人的一生發布:清心人與眾生的差別就在於人有禮義廉恥;當佛陀住世時,有這麼一段故事:有一次佛陀帶著僧團游化諸國 ...
- 4深入經藏:光明黑暗都從一念起一念三千之涵義 - 人人焦點
「三千」不是指三千大世界,而是指每個衆生的一念中具足「三千性相」,典出於佛教的天台宗。 佛教自從東漢明帝永平年間傳入中國以後,形成十大宗派, ...
- 5238 第四篇一念三千 - 星雲大師全集
在佛教教理中,天台宗的「一念三千」教我們由念念妄心的當下,觀察諸法的真相,從而體悟心內與心外的世界互具互融的中道實相。 貳、一念三千的意義 一念三千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