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識字9:豆豉與皮鼓 - 台語與佛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學識字9:豆豉與皮鼓. p43. p44. 聽到朋友說「蔭鼓蚵im3-koo2-o5」的滋味,近年海岸嚴重汙染,他也不敢點這一道菜了。
我說不對,應該要叫「蔭豉 ...
2015年9月10日星期四
學識字9:豆豉與皮鼓
聽到朋友說「蔭鼓蚵im3-koo2-o5」的滋味,近年海岸嚴重汙染,他也不敢點這一道菜了。
我說不對,應該要叫「蔭豉蚵im3-sinn7-o5」,是「豆」字旁加一個「支」字,不是打鼓的「鼓」字,小時候稱為「黑羊仔屎oo1-iunn5-ah-sai2」,是指形狀類似黑色的「羊大便」,而不是指「黑羊」的大便。
豆豉(ㄔˇ)的製造方法是,把黃豆或黑豆泡透蒸熟或煮熟,放了大量的鹽,經密封發酵而成的食品。
《食經》作豉法:「於常夏五月至八月,是時月也。
率一石豆,熟澡之,漬一宿。
明日,出,蒸之手捻其皮破則可,便敷於地——地惡者,亦可席上敷之——令厚二寸許。
豆須通冷,以青茅覆之,亦厚二寸許。
三日視之,要須通得黃為可。
去茅,又薄撣之,以手指畫之,作耕壟。
一日再三如此。
凡三日作此,可止。
更煮豆,取濃汁,並秫米女麴五升,鹽五升,合此豉中。
以豆汁灑溲之,令調,以手摶,令汁出指間,以此為度。
畢,納瓶中,若不滿瓶,以矯桑葉滿之,勿抑。
乃密泥之中庭。
二十七日,出,排曝令燥。
更蒸之時,煮矯桑葉汁灑溲之,乃蒸如炊熟久,可復排之。
此三蒸曝則成。
」也可參考《齊民要術》第七十二〈作豉法〉。
「豉」這個字也是「五穀」之中的「菽」,這是同一物品而寫作「豉」和「菽」,「豉」應該是後起的民間俗字。
關於「五穀」,請參考《維基百科》的詞條: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A%94%E8%B0%B7。
「五穀」是「稻、黍、稷(小米)、麥、菽(大豆)」。
張貼者:
台語與佛典
於
上午11:56
標籤:
學識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較新的文章
較舊的文章
首頁
訂閱:
張貼留言(Atom)
關於我自己
台語與佛典
檢視我的完整簡介
網誌存檔
►
2022
(67)
►
二月
(16)
►
一月
(51)
►
2021
(158)
►
十二月
(5)
►
十一月
(4)
►
十月
(12)
►
九月
(37)
►
七月
(2)
►
六月
(49)
►
五月
(11)
►
四月
(1)
►
三月
(1)
►
二月
(15)
►
一月
(21)
►
2020
(480)
►
十二月
(166)
►
九月
(63)
►
八月
(116)
►
七月
(3)
►
六月
(3)
►
五月
(29)
►
四月
(28)
►
三月
(37)
►
二月
(2)
►
一月
(33)
►
2019
(289)
►
十二月
(22)
►
十一月
(26)
►
十月
(22)
►
九月
(10)
►
八月
(104)
►
七月
(46)
►
六月
(6)
►
五月
(10)
►
四月
(12)
►
三月
(7)
►
二月
(11)
►
一月
(13)
►
2018
(243)
►
十二月
(17)
►
十一月
(14)
►
十月
(26)
►
九月
(16)
►
八月
(16)
►
七月
(19)
►
六月
(21)
►
五月
(16)
►
四月
(22)
►
三月
(28)
►
二月
(21)
►
一月
(27)
►
2017
(389)
►
十二月
(29)
►
十一月
(30)
►
十月
(24)
►
九月
(19)
►
八月
(28)
►
七月
(38)
►
六月
(47)
►
五月
(42)
►
四月
(27)
►
三月
(37)
►
二月
(33)
►
一月
(35)
►
2016
(330)
►
十二月
(25)
►
十一月
(36)
►
十月
(33)
►
九月
(25)
►
八月
(31)
►
七月
(33)
►
六月
(35)
►
五月
(33)
►
四月
(23)
►
三月
(18)
►
二月
(13)
►
一月
(25)
▼
2015
(343)
►
十二月
(27)
►
十一月
(26)
►
十月
(33)
▼
九月
(54)
佛學評論2:籲請重視「全國佛學論文發表大會」
佛典校勘(6):《大智度論》
重拾被遺忘的南港史
法友飛鴻172---般若經典也是先口誦,後以佛教混合梵語書寫,最後轉寫成較規範的梵語
細說台語:錢幣
台灣國語
徐時儀:略論佛經音義的校勘
佛教經典語言的正確翻譯
9/25佛典語言及傳承
9/17《列子》與《般若經》
9/24「盂蘭盆之義---自恣日的『飯缽』」
9/23漢譯佛典語言研究的意義及方法
法友飛鴻171---貴霜王朝(Kushan)銅幣上的彌勒
不作學噴
法友飛鴻170---《發智論》第二頌
法友飛鴻169---「蛇維」與「闍維」
法友飛鴻168---「說一切有部」學說侵入法藏部經典
《阿含字典》(31):舍勒
若、至
「阿若憍陳如」與「拘鄰」
法友飛鴻167---佛教咒語的台語發音
法有飛鴻166:佛教文獻
朱真一:台灣文學的精神傳統
那一年我們不打棒球,也不玩籃球
辛島靜志教授演講行程(2015年9-10月)
《雜阿含1160經》與《別譯雜阿含83經》的婆羅門
再談俞樾《九九銷夏錄》
生活明信片:誤闖叢林的老兔子,不對的人在不對的時間出現在不對的地方
抵達新竹
阿育王法敕REIV
阿育王「雙語」石刻銘文
《阿育王刻文》小摩崖石刻:MinorRockEdictNb3
阿育王法敕 REVIII
學識字9:豆豉與皮鼓
菩薩怎會出錯?
台語和《說文》、《集韻》反切相異者
台語正字:孵蛋與翻桌子
佛典校勘(5):二談佛經中的空格
印度種姓制度與梵文
2013年譯藝獎「副獎」得獎人張華感言:「翻譯半生緣」
學識字8:「奶罩」與「米芾」
法友飛鴻165:《中部80經》的訂正
學識字7:教者,教以孝也
學識字6:飲、吹、炊
中央研究院的部落格之一:《小學堂》
專訪鄧偉仁---《人生》雜誌
臾那國(Yona)與《中部93經》、《中阿含151經》
primaryreligion(初始宗教)與secondaryreligion(衍伸宗教)
2015譯藝獎「副獎」得獎人蘇錦坤感言:「向古代的譯師致敬」
2015譯藝獎「正獎」得獎人彭淮棟感言:「你要翻譯,就必須很謙虛」
法友飛鴻164---判別佛教文獻的可信度、權威度
2015譯藝獎
佛教文獻標點
聲母/h/,/k/,/g/有可能互轉?
►
八月
(37)
►
七月
(21)
►
六月
(24)
►
五月
(20)
►
四月
(28)
►
三月
(27)
►
二月
(19)
►
一月
(27)
►
2014
(472)
►
十二月
(21)
►
十一月
(30)
►
十月
(30)
►
九月
(25)
►
八月
(42)
►
七月
(25)
►
六月
(23)
►
五月
(35)
►
四月
(70)
►
三月
(81)
►
二月
(46)
►
一月
(44)
►
2013
(433)
►
十二月
(32)
►
十一月
(44)
►
十月
(32)
►
九月
(36)
►
八月
(81)
►
七月
(39)
►
六月
(24)
►
五月
(29)
►
四月
(44)
►
三月
(43)
►
二月
(14)
►
一月
(15)
►
2012
(202)
►
十二月
(8)
►
十一月
(8)
►
十月
(16)
►
九月
(19)
►
八月
(23)
►
七月
(18)
►
六月
(19)
►
五月
(25)
►
四月
(5)
►
三月
(13)
►
二月
(22)
►
一月
(26)
►
2011
(509)
►
十二月
(36)
►
十一月
(38)
►
十月
(47)
►
九月
(40)
►
八月
(56)
►
七月
(35)
►
六月
(40)
►
五月
(58)
►
四月
(53)
►
三月
(41)
►
二月
(41)
►
一月
(24)
►
2010
(463)
►
十二月
(32)
►
十一月
(25)
►
十月
(62)
►
九月
(38)
►
八月
(15)
►
七月
(29)
►
六月
(50)
►
五月
(63)
►
四月
(48)
►
三月
(26)
►
二月
(34)
►
一月
(41)
►
2009
(332)
►
十二月
(32)
►
十一月
(27)
►
十月
(25)
►
九月
(22)
►
八月
(27)
►
七月
(28)
►
六月
(16)
►
五月
(35)
►
四月
(42)
►
三月
(17)
►
二月
(26)
►
一月
(35)
►
2008
(363)
►
十二月
(21)
►
十一月
(6)
►
十月
(13)
►
九月
(25)
►
八月
(8)
►
七月
(29)
►
六月
(18)
►
五月
(29)
►
四月
(201)
►
三月
(12)
►
一月
(1)
►
2007
(3)
►
十二月
(3)
留言
載入中…
標籤
心疼台灣
(444)
法友飛鴻
(441)
細說台語
(441)
生活明信片
(428)
書房夜話
(407)
雜阿含讀書會
(407)
當代佛學
(344)
相對寒燈細品茶
(337)
漢巴對照讀書會
(322)
法句經讀書會
(217)
佛典校勘
(176)
佛教文獻學
(169)
論文多近坐禪窗
(158)
台語正字
(137)
台灣史
(127)
簡要的佛法
(127)
印順導師
(123)
辣筆書評
(122)
蘇錦坤老師
(120)
我見青山多嫵媚
(111)
方廣錩老師
(104)
佛教史地
(97)
逆風飛行
(97)
說台語解漢字
(93)
佛學問答
(91)
學者身影
(91)
書的故事
(91)
相應部尼柯耶讀書會
(91)
譯業
(89)
大藏經
(88)
無著比丘
(88)
中阿含讀書會
(87)
佛學論文簡介
(86)
阿含字典
(83)
增支部尼柯耶讀書會
(80)
新書介紹
(75)
台灣夢華錄
(71)
佛典語言學
(66)
佛學書目
(66)
寫我台語歌
(64)
長老菩提比丘
(64)
台文
(57)
辛島靜志
(51)
歡樂的時光
(46)
學佛往事
(45)
禪修筆記
(45)
讀書札記
(45)
讀詩會
(45)
台灣人物誌
(41)
胡適
(40)
別譯雜阿含經
(37)
溫宗堃老師
(37)
增一阿含讀書會
(36)
對聯
(36)
學識字
(33)
耆那教眼中的佛教
(33)
Norman譯巴利《法句經》
(31)
佛教學者
(31)
佛教翻譯:漢譯佛教史
(31)
紀贇
(31)
敦煌學
(30)
義足經讀書會
(30)
十二分教
(29)
台語字典
(28)
彼岸道品讀書會
(28)
批判佛教
(28)
佛光版白話《法句經》
(27)
佛教術語
(27)
台文與台語討論
(27)
台灣老地名
(27)
舊書誌
(27)
梵漢對照閱讀
(26)
台灣竹枝詞(郁永河)
(25)
台語與佛典
(25)
佛學評論
(24)
佛教故事
(23)
台灣浮世繪
(22)
被遺忘的台灣童謠
(22)
佛學研究期刊
(21)
校勘讀書筆記
(21)
經集
(21)
教育部《台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20)
漢玉雅集
(20)
228事件
(19)
世說新語
(19)
二二八
(19)
台日大辭典
(19)
校勘札記
(19)
彰化老地名
(18)
沈衛榮
(18)
提問題
(17)
覺音論師
(17)
陳寅恪
(17)
漢譯「訂正」巴利經文
(16)
元亨寺《增支部》,
(15)
體義伽他
(15)
聖嚴法師
(14)
阿育王法敕
(14)
吳老擇
(13)
呂澂
(12)
安世高
(12)
攝頌
(12)
明信片小學堂
(12)
維基百科佛教詞條
(12)
菩提樹日記
(12)
鄭南榕
(12)
面目猙獰的植物
(12)
佛典標點
(11)
佛教科普
(11)
封興伯
(11)
心疼香港,心疼台灣
(11)
江燦騰
(11)
細說無我
(11)
元亨寺《法句經》
(10)
台灣英豪
(10)
漢清講堂
(10)
詩人吳晟
(10)
賴和
(10)
劉震
(9)
潘濤
(9)
簽名題贈
(9)
聚散有時,後會無期
(9)
萬金川老師
(9)
魏德聖
(9)
RodBucknell
(8)
佛教寺院參訪
(8)
台語三百句
(8)
台語答客問
(8)
左冠明
(8)
心經
(8)
敦煌本壇經校勘紀
(8)
榮新江
(8)
涅槃經一百問
(8)
重譯巴利文獻
(8)
鵝湖論學
(8)
一切經音義T2128
(7)
井水喻
(7)
台語評周長楫
(7)
大乘是佛說
(7)
巴利法句經新譯各品綜述
(7)
正觀雜誌
(7)
水野弘元
(7)
淡水
(7)
淺說佛典校勘
(7)
禪不讀書
(7)
纪贇
(7)
台灣本土佛教
(6)
惠敏法師
(6)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正式六版
(6)
法住法界法不異如法不離如
(6)
溫金柯
(6)
漢藏佛學比較研究
(6)
白家華
(6)
談詩說詞度曲寫聯
(6)
逛書店
(6)
陸揚
(6)
Norman佛教文獻學
(5)
佛學詞典
(5)
佛陀的啟示Rahula
(5)
儒林外史裡的詞條
(5)
台灣的書店
(5)
單卷本與二十卷本雜阿含經
(5)
張岱
(5)
彰化的點點滴滴
(5)
法鼓山
(5)
父親的故事
(5)
蔡奇林老師
(5)
詩人焦桐
(5)
長阿含讀書會
(5)
BV
(4)
《說文》改錯
(4)
元亨寺《增支部》
(4)
劉宇光
(4)
品管QC
(4)
康原
(4)
王昭華
(4)
班智達
(4)
禪門頌古
(4)
莊春江
(4)
西湖楹聯
(4)
詩人步道
(4)
詩人陳金順
(4)
語錄
(4)
黃春明
(4)
作家素描
(3)
周婉窈
(3)
宜蘭
(3)
店名
(3)
廣淨法師
(3)
我說台灣菜
(3)
父與子
(3)
研討會
(3)
藍吉富老師
(3)
註釋書
(3)
電子數位資料庫
(3)
21世紀佛教一百問
(2)
CBETA
(2)
佛經解題
(2)
元亨寺《相應部》
(2)
劉建仁:台灣話的語源與理據
(2)
南傳大藏經解題
(2)
印度學
(2)
吳音寧
(2)
李際寧
(2)
流俗佛教
(2)
生活
(2)
英文歌曲
(2)
蔡耀明老師
(2)
藍博洲
(2)
趙城金藏
(2)
達賴喇嘛
(2)
馬可波羅
(2)
Suttacentral訂正
(1)
一
(1)
佛使比丘
(1)
佛光大學
(1)
佛光阿含藏
(1)
出曜經
(1)
南台灣觀點
(1)
參訪記
(1)
史明
(1)
呂凱文老師
(1)
呂興昌老師
(1)
問
(1)
寫給台灣的歌
(1)
年度書單
(1)
年輕學者
(1)
得度
(1)
日日櫻
(1)
時間地圖
(1)
暖
(1)
朱慶之老師
(1)
杜正民老師
(1)
林崇安老師
(1)
棒球
(1)
楊逵
(1)
殷海光
(1)
王邦維
(1)
瑜伽師地論
(1)
竺佛念
(1)
第一結集
(1)
自鼐法師
(1)
藏傳佛教與西藏
(1)
論語訓詁
(1)
邵瑞祺RichardSalomon
(1)
開仁法師
(1)
追蹤者
心有千千結
念處的修習--通往涅槃的直捷之道(無著比丘《Satipaṭṭhāna,TheDirectPathtoRealization》的中譯本)
台灣國
我正在嚴肅的祈禱
補破網誌
酥餅的BLOG
值得推薦的寫日記APP:溫度日記HeartyJournal,女孩的私密手帳,溫柔收納妳的好心情與壞心情
6個月前
魚腸劍譜 新入口
台灣文創的活路,不要堵死它!--斯卡羅被盗版
6個月前
竹板凳的漁瘟
定位隋書中的流求國
1年前
念住--通往證悟的直接之道(無著比丘《Satipaṭṭhāna,TheDirectPathtoRealization》的中譯本)
中文版譯序---自鼐法師,香光尼僧團
8年前
我正在嚴肅地祈禱!
訂閱
發表文章
Atom
發表文章
留言
Atom
留言
SiteMeter
WorldMap
GoogleAnalytics
延伸文章資訊
- 1[問卦] 有沒有"豆豉"台語的八卦? - PTT Web
[問卦]有沒有"豆豉"台語的八卦?@gossiping,共有78則留言,64人參與討論,53推7噓18→, 安安各位><小弟最近在某通路店做工讀生今天一位客人在櫃台.
- 2倪浚哲老師 - 隨意窩
201709160847〝瑪瑙〞台語正確的講法//老闆,您累了嗎? 是「豆豉(ㄔˇ)」不是「豆鼓(ㄍㄨˇ)」// 客語腔調間之磨與合 · ※ 您好! · 我的e-mail: junzerni@y...
- 3豆豉酺 - iTaigi 愛台語
蔭豉仔. ìm-sīnn-á. 出處: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 豆苞. tāu-pôo. 出處:台文華文線頂辭典 ; 豆酺. tāu-pôo. 出處:沒有人 ; 豆豉酺. tāu-sīnn-pô...
- 4蔭豉(im3-sinn7) < 古漢語"鹽豉" | 臺灣話的語源與理據(劉建仁 ...
“豆豉(tau7-si7/tau7-sinn7)" 是“(華文)把黃豆或黑豆泡透煮熟後,經過發酵而製成。可當菜肴的調味料。" (《教台典》)。"豆豉" 有䭕(tsiann2)–的佮鹹(kiam5...
- 5找豆豉台語相關社群貼文資訊
關於「豆豉台語」標籤,搜尋引擎有相關的訊息討論:. "豆豉tāu-sīnn" - 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食品。 把黃豆或黑豆泡透煮熟後,經過發酵而製成。 可當菜肴的調味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