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的赤壁之戰:黃蓋沒挨打 曹操未中反間計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赤壁之戰,是冷兵器時代一場膾炙人口的戰爭。
因為它幾乎包涵了所有戲劇性的元素,比如強弱對比鮮明的軍隊,意志力堅強的統帥,反敗為勝的曲折歷程,還有氣貫長虹的英雄故事。
這場被後人認定為意義重大的戰爭,是否真如人們傳統認識的那樣傳奇多姿?是否算得上是我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歷史上的赤壁之戰究竟是怎樣的?
「草船借箭」是借來的故事
諸葛亮不曾有過「草船借箭」的事,倘若孫劉聯軍連箭都很缺乏,還談什麼抗曹?「草船借箭」也並非空穴來風,而是有線索可查。
據《三國志·吳主傳》裴松之注有關記載,建安十八年(213年),即赤壁之戰五年後,曹操平定關中,率大軍南下進攻孫吳。
孫權領兵迎戰,兩軍戰於長江水入巢湖的濡須口。
曹操受挫,堅守營壘以待戰機。
一天,孫權借江面有薄霧,乘輕便戰船從濡須口闖入曹軍前沿,觀察曹營部署。
曹操生性多疑,見江面水霧繚繞,孫軍整肅威嚴,恐怕有詐不敢出戰,下令弓弩齊發,箭射吳船。
孫權的船很快便落滿了箭,船因一面受箭偏重,漸漸傾斜即將翻沉。
孫權命令掉轉船頭,讓另一面受箭,等受重平均,船身平穩後,孫權指揮戰船列隊,緩緩離去,曹操才明白上了當。
這只是發生在孫權身上的一個故事,起初他沒料到船身會中這麼多箭,使得船要傾覆,僅僅是急中生智之舉罷了。
他並沒有計劃「借箭」,史書中也沒說是草船。
自從有了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後,人們就以它作為衡量、品評三國人物的標準,多數人只知道有《三國演義》,是故「草船借箭」的主角便成了諸葛亮。
「周瑜打黃蓋」子虛烏有
人們通常認為,曹軍將戰船用鐵鏈相連,使得黃蓋的火攻奏效,實際上,曹軍的戰船之間並沒有用鐵鏈相連,只是首尾相連、銜接緊密,看上去好像連成一串。
實際上,曹軍的船艦是用木板兩兩釘在一起,這樣船身晃動幅度大大減小,北方兵在船上可保持戰鬥力。
同時,兩大船一體,可以即時進行接舷戰的步兵數量增多,特別令江東軍頭疼。
江東水軍歷來以接舷戰制勝,如今接舷戰的難度變大,就不得不為此發愁了。
據《三國志·周瑜傳》記載,武鋒校尉黃蓋向周瑜建議:「今寇眾我寡,難與持久,然觀操軍船艦,首尾相接,可燒而走也。
」在孫劉聯軍無計可施的情況下,黃蓋提出的火攻的確是上佳的方案。
三國歷史上並沒有黃蓋使用苦肉計,但詐降確有其事。
黃蓋為保證無武裝的火船不被截擊而能夠順利地接近曹軍水寨,便向曹操投書詐降。
《江表傳》記載了黃蓋的詐降書,他在詐降書里認為以江東地區六個郡的兵力,不能夠抵擋中原的一百多萬兵力,但是孫權、周瑜執迷不悟,妄想抵抗,所以,他為了避免與孫權、周瑜一起被消滅,情願向曹操投降。
曹操告訴黃蓋的代表,接受他的投降,叫他於指定的日期帶自己的部隊與兵器糧草,乘船由南岸到北岸來。
在《三國演義》中,周瑜為了使得曹操深信黃蓋不是詐降,而是真降,特地行了一番「苦肉計」,先叫黃蓋在舉行軍事會議的時候,公然冒犯周瑜。
於是周瑜大怒,叫左右把黃蓋拖下去斬首,眾將領紛紛求情,黃蓋才倖免一死,改打了五十下「脊杖」,打得「皮開肉綻,鮮血迸流」。
事實是,黃蓋不曾吃這個苦,也不需要吃這個苦。
曹操很容易相信黃蓋的投降是真的,不是假的。
第一,他的兵力比孫劉聯軍的兵力多。
黃蓋不願與周瑜同歸於盡,是很合乎常理的。
第二,曹操所能知道的關於黃蓋的情形是:黃蓋曾經做過孫堅的部下,資格比周瑜老,屈居在周瑜之下,很可能心有未甘。
第三,十幾年來各方的將領背棄原主而投降曹操的太多。
曹操受降成習慣,因此對於黃蓋之降,沒有存太多懷疑之心。
再說,黃蓋降了之後,落入自己的手心,想處置隨時即可,因此,曹操接受黃蓋投降。
沒有東風,火攻依然可實施
一直以來人們均認定,黃蓋要火攻曹軍沿江停靠的船隊,必須藉助東南風。
如果沒有東南風,則黃蓋火攻絕不能成功,得出這個結論是很片面的。
黃蓋在建議長途火攻突襲時,並沒有提及風向問題,而只提到曹軍船隻首尾相連,就可以進行火攻。
根據中國造船工程學會理事席龍飛的《中國造船史》一書分析,中國風帆技術出現在戰國時期,而到漢代則已經很成熟了。
其中以三國東吳萬震所撰寫的《南州異物志》中對帆船技術的記載最為寶貴(《太平御覽·卷七七一》),這裡面就詳細記載了可利用側向風力的用盧頭木葉製成的帆,這種帆可以「其四帆不正前向」。
因此,當時東吳水軍戰船裝備有可利用側風的帆是可以確定的。
所以,黃蓋的火攻船,並不是必須正好沿風向開進,而可以利用側向風。
加之周瑜、黃蓋多次在長江流域進行水戰,周瑜方面已經確認這個季節的風向均可以進行火攻。
退一步說,沒有風力的作用,火攻的計劃依然可以實施。
黃蓋完全可以把裝滿了乾草的船,由南岸的上游之處,斜對著北岸的下游之處行駛,倚仗水力,而不是風力。
蔡瑁、張允沒有捲入「反間計」。
歷史中的蔣干確係周瑜的同郡,也確實被曹操派去說服周瑜。
但並非在赤壁之戰中,裴松之注《三國志》時把它記在赤壁之戰後,並且只有蔣干勸降,沒有中周瑜的反間計。
蔣干「有儀容,以才辯見稱」,縱然是這樣靈巧的辯士卻無法撼動周瑜的意志,歸來見曹操時蔣干還讚譽周瑜「雅量高致,非言辭所間」。
這一段情節旨在為周瑜「性度恢廓、大率為得人」的胸懷作佐證,但卻成為小說家為赤壁之戰添油加醋的作料。
在《三國演義》中,周瑜利用蔣干傳遞了偽造的降書,使得曹操對水軍都督蔡瑁、張允產生了懷疑,並最終處死了二人,從而為周瑜去掉了一個大隱患,成為赤壁之戰周瑜取勝的關鍵。
事實上,史書上的蔡瑁、張允並沒有被捲入「反間計」之中,他們甚至壓根就不是曹操的水軍都督。
《三國志·董二袁劉傳》談及蔡瑁、張允的時候,只論及二人是劉表的次子劉琮的黨羽,在劉表臨終時阻止劉表長子劉琦進見,而極力扶持劉琮上台。
隨即曹操南征大軍將至,第一個跳出來勸劉琮投降的卻不是蔡、張二人,而是蒯越、傅巽、韓嵩等一班劉表舊臣。
這幾個人共同的特徵都是躲避戰亂、客居荊州的中原人士,相比起蔡瑁、張允等荊州本土人來說,荊州的利益對於他們毫無意義,他們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更有好感,更願意納土歸降以求得一官半爵。
因此曹操在得荊州後也大施恩惠,給蒯越等十五人封了侯。
但點名的名單里並未出現蔡瑁、張允,可見二人雖然也位列歸降眾臣中,也得到了封賞,卻實屬才智平平,未能得到重用。
至於曹操的水軍都督是誰?史書上沒有記載,不過可以肯定的是,以曹操用人的習慣而言,不可能用外人指揮這支龐大的水師。
而曹操早在年初就在鄴城掘玄武湖操練水師,相信都督水師的人選在那時就已經選定。
後來的文學作品出於塑造周瑜角色的需要,虛構了蔡瑁、張允統領水師又被冤殺的情節,也使曹操水軍一擊即潰在理論上趨於合理化。
從讀史的角度看,有關赤壁之戰的諸多細節與人們的傳統認識大有不同。
當今學者對1800多年前戰爭真相的探尋能有多大程度的相合,已經無從考證,就算是更為客觀紀實的《三國志》所談及的赤壁之戰,可能也與真實戰役過程大相逕庭。
今天留在人們印象中的赤壁之戰,更多的只是揚劉貶曹後一個失真的歷史故事。
搜索微信公眾號【重溫歷史】或【lovecwls】,講述歷史背後的故事!
搜索微信公眾號【yishilu666】或【異事錄】,網羅天下奇聞趣事!
周瑜:一個被醜化的名將和一場被歪曲的戰役(武廟七十二將系列)
李大嘴 大嘴讀史——史料摘譯——原文:瑜長壯有姿貌。初,孫堅興義兵討董卓,徙家於舒。堅子策與瑜同年,獨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無通共。會策將東渡,到歷陽,馳書報瑜,瑜將兵迎策。策...
赤壁之戰中發生了三件子虛烏有的大事件,我們竟然不知道
在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知名戰役,在三國時期就有兩個。一個是官渡之戰,另一個就是赤壁之戰。不過對於赤壁之戰,我們更多的是從三國演義中知道的。三國演義的赤壁之戰成就了一個牛逼人物,就是諸葛亮。從...
曹操真的是中了周瑜的反間計而打敗仗的嗎?
赤壁大戰是曹操命運的轉折點,甚至是整個中國的轉折點。如果能早早統一中國,或許不會被司馬家族奪位。也就不會發生分裂中國的南北朝了。很多人的觀點都說是曹操中了周瑜和黃蓋的反間計和用鐵鏈把船連起來的大...
真實的赤壁之戰:諸葛亮沒借箭黃蓋沒挨打
「草船借箭」是借來的故事 諸葛亮不曾有過「草船借箭」的事,倘若孫劉聯軍連箭都很缺乏,還談什麼抗曹?「草船借箭」也並非空穴來風,而是有線索可查。據《三國志·吳主傳》裴松之注有關記載,建安十八年(2...
歷史上真實的赤壁之戰:曹操總兵力只有七萬人
赤壁之戰赤壁之戰,是冷兵器時代一場膾炙人口的戰爭。因為它幾乎包涵了所有戲劇性的元素,比如強弱對比鮮明的軍隊,意志力堅強的統帥,反敗為勝的曲折歷程,還有氣貫長虹的英雄故事。這場被後人認定為意義重大...
赤壁之戰背後隱藏的真相你都知道幾個?
赤壁之戰在三國演義是一段極為精彩的曲目,裡邊有很多精彩的故事,比如,借東風,草船借箭,龐統獻計,蔣干盜書,等等。那麼這些都是真的嗎?「草船借箭」是借來的故事
赤壁之戰背後隱藏的真相你都知道幾個?
赤壁之戰在三國演義是一段極為精彩的曲目,裡邊有很多精彩的故事,比如,借東風,草船借箭,龐統獻計,蔣干盜書,等等。那麼這些都是真的嗎?「草船借箭」是借來的故事
真實的赤壁之戰:諸葛亮沒借箭黃蓋沒挨打
「草船借箭」是借來的故事 諸葛亮不曾有過「草船借箭」的事,倘若孫劉聯軍連箭都很缺乏,還談什麼抗曹?「草船借箭」也並非空穴來風,而是有線索可查。據《三國志·吳主傳》裴松之注有關記載,建安十八年(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