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稱帝後,假如戰略得當、用賢任名,三國割據局面能否避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首先說頭條號以史為鑑的觀點:不能避免。
理由就是中原經過戰亂,經濟實力衰退迅速。
而東吳、西川等地相對較為和平,社會生產開始和中原地區齊頭並進。
按照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的說法,就算曹丕稱帝,策略得當,但中原地區的衰落也不是幾年內就可以恢復的。
而且劉備、孫權不稱帝,但實質上割據的局面依舊存在。
下面詳細說一下:
黃巾之亂後,東漢統治已經名存實亡,於是群雄逐鹿,就看誰能笑到最後。
在這樣的情況下,漢朝最富庶的中原地區先後經歷了黃巾之亂、董卓之亂、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董卓死後西涼亂兵又洗劫了洛陽長安。
在之後曹操又先後和陶謙、呂布、袁紹等軍閥混戰。
曹操詩裡面也寫到:「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
這就是原本富庶的中原大地如今的慘狀。
曹操最後統一了北方,但是北方已經被破壞的人口、生產資料等不是幾年內就可以恢復完好的。
而東吳政權有著長江天險,相對比較和平,而且伴隨著北方人口南下,江南地區迎來大開發。
地區實力迅速上升,也給東吳能三分天下打下基礎。
蜀漢政權也是由於易守難攻的原因,保存了較為完好的社會發展條件,相比較戰亂中的中原,四川盆地已經是難民想像中的天堂之地了。
所以曹操以統一北方的巨大優勢,攜百萬大軍南下,依然在赤壁吃了大敗仗。
根本原因就是東吳和蜀漢聯合的實力已經跟北方持平。
曹操死後,曹丕也無法改變這一現狀。
直到司馬氏時代,中原經過幾代人的恢復,重新占據了巨大的領先優勢,三國才得以統一於晉。
我是頭條號以史為鑑,埋沒的歷史真相、誤解的歷史人物、不為外人所知的關係......我來為您講述,歡迎關注。
孫權未稱帝前是誰的吳王呢,曹魏、蜀漢還是東漢?
孫權雖然晚年昏聵,東吳的朝局動盪,政治爭鬥不斷。(孫策留給了孫權一片東吳江山,孫權卻這般對待他的子孫!)但是早年的他還是很有作為的,他繼承父兄之志,守住了江東一片天地,於曹操、劉備三分天下。曹操...
三國時曹操死後,曹丕、劉備相繼稱帝,為什麼唯獨孫權等了8年後才稱帝?
東漢末年,曹操、劉備、孫權治理下的魏、蜀、吳三國鼎立,維持了十幾年時間。三國雖然已經是實際上的獨立王國,但是名義上還是漢王室統治下的諸侯而已,並沒有實現實際上的獨立和稱帝。到公元220年,曹操去...
蜀漢帝國的建立,劉備父子的霸業,夢三國蜀漢的興衰之路(四)
關羽死後不久,另一件震動了三國的大事件發生了:北方的實際統治者,一代奸雄曹操去世了,他的死直接改變了三國明面上的勢力格局,曹丕繼承了魏王之位,並很快逼獻帝退位,標誌著統治了天下兩百多年的東漢政權...
初談三國,簡述三國的經過、時間、疆域及對於關羽之死的分析!
初談三國 寫在前面: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首先聲明一點,歷史文章系列的題材均屬於參考文獻(《三國演義》、《三國志》等)後的原創,不代表任何學派、個...
細思恐極,大家很熟悉的它竟然是自秦一統後第一個分裂政權
曹丕在公元220年篡取了大漢神器,立國號為魏。並且對外宣稱盤踞西南益州一帶的劉備政權為偽政權,以此宣揚自己的合法性。曹丕篡漢後,公元221年劉備在益州成都登基稱帝,國號為漢,自命為大漢正朔,目標...
三國時期的歷史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三國歷史東漢末年,外戚專權,宦官秉政,政治腐敗,天災不斷。漢靈帝中平元年(184年),黃巾起義爆發,從此開始了近一百年的戰亂時代。黃巾起義被鎮壓後,外戚、宦官在內鬥中失去權柄,永漢元年(189年...
曹丕稱帝之後,劉備在成都稱帝,孫權也想稱帝,但有一個短板讓他覺得沒有底氣
根據已有的考古發現和文獻記載,我們可以知道,中國文明的起源在中原地區,起碼華夏文明和華夏民族是以中原為中心而形成的。所以,從傳說中的三皇五帝時代,能擁有「天子」合法名位者都要據中原立國。原本是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