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稱帝後,假如戰略得當、用賢任名,三國割據局面能否避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首先說頭條號以史為鑑的觀點:不能避免。

三國

理由就是中原經過戰亂,經濟實力衰退迅速。

而東吳、西川等地相對較為和平,社會生產開始和中原地區齊頭並進。

按照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的說法,就算曹丕稱帝,策略得當,但中原地區的衰落也不是幾年內就可以恢復的。

而且劉備、孫權不稱帝,但實質上割據的局面依舊存在。


下面詳細說一下:

黃巾之亂後,東漢統治已經名存實亡,於是群雄逐鹿,就看誰能笑到最後。

在這樣的情況下,漢朝最富庶的中原地區先後經歷了黃巾之亂、董卓之亂、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董卓死後西涼亂兵又洗劫了洛陽長安。

在之後曹操又先後和陶謙、呂布、袁紹等軍閥混戰。

曹操詩裡面也寫到:「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

這就是原本富庶的中原大地如今的慘狀。

曹操

曹操最後統一了北方,但是北方已經被破壞的人口、生產資料等不是幾年內就可以恢復完好的。

而東吳政權有著長江天險,相對比較和平,而且伴隨著北方人口南下,江南地區迎來大開發。

地區實力迅速上升,也給東吳能三分天下打下基礎。

孫權

蜀漢政權也是由於易守難攻的原因,保存了較為完好的社會發展條件,相比較戰亂中的中原,四川盆地已經是難民想像中的天堂之地了。

所以曹操以統一北方的巨大優勢,攜百萬大軍南下,依然在赤壁吃了大敗仗。

根本原因就是東吳和蜀漢聯合的實力已經跟北方持平。

曹操死後,曹丕也無法改變這一現狀。

直到司馬氏時代,中原經過幾代人的恢復,重新占據了巨大的領先優勢,三國才得以統一於晉。

我是頭條號以史為鑑,埋沒的歷史真相、誤解的歷史人物、不為外人所知的關係......我來為您講述,歡迎關注。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時期的歷史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三國歷史東漢末年,外戚專權,宦官秉政,政治腐敗,天災不斷。漢靈帝中平元年(184年),黃巾起義爆發,從此開始了近一百年的戰亂時代。黃巾起義被鎮壓後,外戚、宦官在內鬥中失去權柄,永漢元年(18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