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為什麼說赤壁之戰是奠定三國鼎立的關鍵轉折點?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想必大家對赤壁之戰再熟悉不過了:赤壁之戰,是指孫權、劉備聯軍於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在長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帶大破八十萬曹軍 ,奠定三國三足鼎立基礎的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

這是中國歷史上以弱勝強,以少勝多的著名戰爭之一,也是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中最為著名的一場。

它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在長江流域進行的大規模江河作戰,標誌著中國軍事政治中心不再限於黃河流域。

孫劉聯軍以火攻大破曹軍,曹操北回,孫、劉各自奪去荊州的一部分。

赤壁之戰從曹操的角度來說,當然是吃了敗仗,沒有達到徹底消滅東吳的目的,而且連本來已經到手的荊州也失去了八成以上。

這沒問題。

但是,這不意味著曹操就在赤壁之戰中一無所獲,收穫還是有的,只是比預期低了很多而已。


曹操是在什麼情況下開始南征的呢?劉表死了,劉琮新立,荊州地區比較混亂的情況下,曹操挾剛平定河北的餘威乘勝南下的。

一開始,曹操的目標只是乘荊州地區局勢不穩定,一舉蕩平荊州。

只是荊州的勝利來的很容易,曹操前鋒才進入荊州地界,劉琮就派人請求投降了,這應該是出乎曹操意料的。

這樣,曹操才又想乾脆沿江而下,順手滅了東吳,結果在赤壁之戰吃了敗仗,被迫退回江北,原來已經占領的荊州江陵等地被迫放棄掉了。

但曹操在赤壁之戰中仍然是有收穫的。

這個收穫是什麼呢?就是拿下了襄陽,樊城。

在赤壁之戰前,曹操無論是北上滅袁紹,還是北擊烏桓,都必須時刻提防著荊州從背後偷襲許昌。

只要稍微看下地圖就能明白,在當時荊州的轄區是非常大的,北部一直到了新野一帶。

而新野在今天是屬於河南南陽市管轄的。

而在有現代交通條件之前,當時從中原地區進入華中的荊州一帶,西邊是山區,東邊也是山區,只有方城到襄陽這一條路。

從襄陽往南,這是一條狹長的山谷,出了襄陽往北,就可以進入南陽盆地,也就是當時的宛城。

如果從襄陽出兵北伐,向許昌進軍,基本上就是一馬平川了。

所以,歷來襄陽都是兵家必爭之地,原因就在這裡。

占據中原的一方必須占據襄陽,才能以相對比較小的成本來抵禦從荊州方向來的威脅。

而占據荊州的一方也必須占據襄陽,才能在軍事上處於主動地位,對中原地區形成比較實質性的威脅。

所以,在赤壁之戰前,曹操無論幹什麼,都必須時刻注意提防荊州劉表出兵,威脅宛城地區,從而必須在宛城一帶屯積重兵集團來進行防禦。

但在赤壁之戰後,曹操拿到了襄陽和樊城,軍事上的防禦壓力減輕了很多。

同樣也是在赤壁之戰後,劉備與孫權雙方瓜分了荊州的剩餘部分,荊州成了曹劉孫三家勢力的交匯地帶。

赤壁之戰後,無論是周瑜率領的東吳軍隊,還是關羽後來的大舉北伐,其實目標都是先拿下襄陽和樊城,以此來獲得軍事上的主動權。

但他們也都在曹仁主持的襄陽放線的抵禦之下未能成功,即使關羽接近成功,也仍然是以失敗告終。

也是因為曹操在赤壁之戰後拿到了襄陽,讓諸葛亮在隆中對中設想的兩路北伐的戰略規劃成了泡影。

因為諸葛亮做隆中對的規劃的時候,赤壁之戰還未發生,只要劉備突然發動兵變,取代劉表,拿到的就是完整的荊州,也就是包括襄陽在內的荊州,再在拿下益州之後出漢中,襄陽方向就可以以較少的兵力牽制曹操的相當一部分兵力,從而為漢中方向製造戰略突破的機會。

而曹操這時候最主要的威脅實際上並不是來自南方。

在拿下襄陽之後,曹操對南方戰線就沒有之前那麼重視了,所以他才又回過頭來,先後消滅漢中張魯和西涼馬超兩個北方僅存的割據勢力,完全統一了北方,讓北方基本上沒有比較重大的威脅了。

當然,也因為赤壁之戰失利,曹操也失去了一鼓蕩平南方統一全國的機會,而孫劉雙方則因為赤壁之戰而站穩腳跟,在南方站穩了腳跟,奠定了之後五六十年三國鼎立的局面。

所以說,一般都認為赤壁之戰是奠定三國鼎立的關鍵轉折點,而三國鼎立的基本局面也是因為曹孫劉三分荊州,形成了大致穩定的戰略格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劉備:為了兄弟,我丟掉了天下

其實劉備是有統一天下的機會的,而且機會非常大。漢中之戰,劉備大勝曹操,劉備集團的整體實力一下子超越了曹操,就成為了三國當中最強的一個集團。此刻的劉備具有統一天下的最好時機。

三國往事:諸葛亮為何火燒新野

江東孫權得到周瑜、魯肅等人才的輔助,勢力進一步擴大,江中竟有戰船七千餘艘。孫權拜周瑜為大都督,統領水陸軍馬。 曹操破袁紹後,命孫權送一兒子到許昌為人質。孫權的母親吳太夫人召周瑜、張昭商議。周瑜認...

說三國話權謀:赤壁之戰曹操的得與失

赤壁之戰從曹操的角度來說,當然是吃了敗仗,沒有達到徹底消滅東吳的目的,而且連本來已經到手的荊州也失去了八成以上。這沒問題。但是,這不意味著曹操就在赤壁之戰中一無所獲,收穫還是有的,只是比預期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