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水淹七軍,曹操提議遷都只是說說而已?事實上不是這樣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建安24年(公元219年),關羽發動襄樊之戰,從南郡北上圍困當時曹操控制下的襄陽和樊城(襄陽主將是呂常,樊城主將是曹仁),當時關羽主攻的方向是樊城的曹仁。

在樊城,關羽先敗曹仁,再敗率軍前來支援的于禁和龐德,並水淹七軍,擒獲于禁和龐德,龐德不降被殺,五子良將之首的于禁投降(如果于禁不投降,五子良將之首一定是于禁而不是張遼),一時威震華夏。

曹操聞知自己手下大將一死一降,樊城和襄陽被圍,驚懼之下動了遷都的念頭。

後世有種說法說曹操提議遷都只是說說而已,不能當真,目的只是要激發手下將士的士氣而已。

果真如此嗎?事實上不是這樣,在當時曹操提議遷都還真的不光是提議,而是實實在在的想付諸於行動(當然前提是樊城被攻破),為什麼這麼說,我們一步步分析下。

我們先從頭說起:所謂的荊襄九郡在劉表的時候其實就是不完整的,因為荊州北面的南陽郡和南郡的北部從來就沒在劉表手中,開始在袁術之手,曹操擊敗袁術後並沒有事實上得到這一個半郡,因為劉表支持的張繡占據了宛城(南陽的郡治治所地),為此曹操還和張繡打了一仗,結果大將典韋以及長子和侄子都死在了宛城。

直到後來張繡投降,曹操才真正正式擁有了這荊州北面的一個半郡。

赤壁之戰後,荊州一分為三,曹操依然占據南陽郡和南郡的北部(包括之前在劉表之手的襄陽樊城和新野等地)和長江以北的江夏郡一部分,曹操在此基礎上整合成了南陽,襄陽,南鄉三個郡加上江夏是四個郡;劉備和孫權經過一番爭鬥和談判最終在215年達成協議:劉備據有南郡(其實是南郡南部)、零陵、武陵三郡,江夏(長江以南)、桂陽、長沙歸孫權。

建安24年(219年)5月,漢中之戰結束,劉備從曹操手中奪得漢中;6月,劉封和孟達攻取了東三郡(上庸,房陵和新城),東三郡的地理位置相當重要,他和曹操的襄陽,南鄉是緊挨著的,而且還把漢中和關羽的南郡連在了一起;7月,關羽發動襄樊之戰,水淹七軍,樊城和襄陽岌岌可危。

看到這裡,估計大家會知道如果樊城失守對曹操而言那是多大的震動:樊城在北,襄陽在南,中間隔著漢水,樊城若失南北夾擊之下襄陽必不能守,樊城襄陽一失,處在關羽和孫權夾擊之下的江夏雖然文聘悍勇,但那時是有樊城和襄陽的遙相呼應,現在兩地一失,江夏也肯定保不住,這樣一來曹操的南線防線就會全面奔潰。

樊城襄陽在手,關羽下一步一定會虎視南陽,要知道,當時劉備已經把漢中東三郡和之前在自己手上的南郡連在一起了,現在加上樊城襄陽更是連成了一片。

諸葛亮隆中對中有一句話「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看到沒有:劉備從漢中出兵以懾秦川,關羽從襄陽出兵攻取宛城,孟達劉封從東三郡出兵策應,如此一來,三方合力之下,南陽很有可能失守。

而且當時荊州刺史胡修、南鄉太守傅方也已經投降了關羽,不光如此,宛城守將侯音也在和關羽連和。

現在明白關羽大敗曹仁擒殺龐德,迫降于禁,兵困樊城和襄陽,曹操是如何的驚懼了吧。

曹操從來就沒有低估過關羽的能力,假如曹仁真的守不住樊城,風雨飄搖之下,劉備三面出擊,南陽勢必失守。

南陽失守的後果是什麼?南陽和洛陽許都是個三角形,南陽偏東面是許都,偏北面是洛陽,距離都不遠;在劉備關羽兵鋒所指之下,如果樊城失守,襄陽失守,宛城失守,那就不僅僅是虎視宛洛了,而是對洛陽許都都是莫大的威脅。

當時漢獻帝就在許都(曹操自己封魏王后,王都在鄴城)!而鄴城遠離南陽,遷都至鄴城把漢獻帝置於自己眼皮底下就不用擔心了。

曹操當時提出遷都不是說說而已,而是他真的是準備動真格的。

只是後來曹仁守住了樊城,孫權又和自己聯手抄了關羽後路,樊城和襄陽之圍解脫才沒付諸行動。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大意失荊州?大家都誤解關二爺了

提到關羽,相信大家一定都不會陌生。作為劉備集團中的頭號大將,關羽在三國中的地位是非常的高的。但是,一些蜀漢黑們總是喜歡拿關羽大意失荊州來說事,貶低關二爺的軍事能力。但是,關羽失荊州真的是因為大意嗎?

武聖關羽的傳奇一生

關羽(?-220年),本字長生,後改字雲長,河東郡解縣(今山西運城)人,東漢末年名將,早期跟隨劉備輾轉各地,曾被曹操生擒,於白馬坡斬殺袁紹大將顏良,與張飛一同被稱為萬人敵。赤壁之戰後,劉備助東吳...

且看關二爺的軍事能力

排除傳說和單挑這種事兒,單論戰績、謀略、軍陣、統御等才能,關羽是個什麼地位?先放三國無雙·關二哥照片鎮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