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亡之際,劉備拒絕了諸葛亮的計策,否則歷史將改寫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請勿轉載)
眾所周知,劉備三顧茅廬去請諸葛亮之時,諸葛亮為劉備獻上了隆中對。
這是個戰略規劃,它改變了劉備以往那種像無頭蒼蠅般到處亂闖的局面,對劉備的事業做了一個整體而又步驟的規劃。
這個規劃對不對,不是本文探討的話題,但至少劉備心裡踏實了,因此他才會說出了「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這樣的感慨。
此時在劉備的眼中,對諸葛亮當然是非常的欣賞和佩服。
不過,除了隆中對這個戰略規劃被劉備採納外,諸葛亮加盟劉備陣營初期還有什麼奇思妙想呢?或許大家會說很多,例如火燒新野、水淹曹軍、草船借箭、借東風之類的。
對不起,本文說的是歷史,不是《三國演義》。
之前提到的都是小說中的情節,而在歷史中並不存在。
好了,回到正題。
諸葛亮在投靠劉備初期有沒有為劉備獻上什麼奇策呢?
還真的有一個,足以改變三國歷史。
這個奇策的背景發生在公元208年七月,也就是諸葛亮投靠劉備的第二年。
當時,曹操的十餘萬大軍進攻荊州,劉表突然病逝,次子劉琮打算向曹操投降。
此時劉備駐紮在樊城,直到曹操來到宛城,劉備才發現情況危急,立即率領部眾離開樊城。
途中經過荊州州治襄陽。
這時候諸葛亮獻上了一條計策:攻打襄陽,滅了劉琮取而代之,下一步占據整個荊州與曹操對抗。
這個計策可謂石破天驚,一旦成功,隆中對的第一個戰略規劃——占據荊州就提前實現了。
不過,劉備的回答是:「吾不忍也。
」四個字就拒絕了諸葛亮的計策。
之後的故事相信大家都較為清楚:劉備在長坂地區被曹軍虎豹騎追上,妻子和兩個女兒被俘。
再後來就是赤壁之戰,三足鼎立了。
諸葛亮的這個奇思妙想究竟能否成功呢?千餘年間這個問題引發了不少的爭論。
在此筆者也想談談自己的看法。
儘管戰爭的勝負充滿了偶然性,但還是有一定規律的,這也就是老祖宗常說的六個字:天時地利人和。
我們就從這三個方面做一個初步探討。
首先是天時。
作為抵抗的雙方,在這一方面的差距是明顯的。
舉一個例子就能說明問題。
當曹操占據荊州之後,大軍未動,單憑一封書信就已經讓東吳大亂。
江東群臣紛紛建議孫權投降,孫權心急如焚,忙不迭地找來周瑜出主意。
除了曹操強大的軍事實力外,天時亦是一個主要因素。
不管是挾天子也好,奉天子也罷,反正皇帝在曹操的手裡,他的所作所為就代表王道,是正義的象徵。
而劉備呢,一無所有,只不過是個對抗皇室的反賊(或許有人又要說了,不對啊,劉備可是皇叔。
對不住,這也是演義,如果按照小說里那份亂七八糟的世系表來看,劉備不是漢獻帝的叔叔,漢獻帝朝不多是劉備的八輩祖宗,輩分高太多了)。
因此,在這方面劉備完敗。
其次是地利。
假使諸葛亮的計策成功,劉備占據襄陽,面對曹操的進犯,劉備勢必採取以下的戰略部署:首先依託漢、淯二水,北守襄陽—章陵一線,將曹軍擋在這些堅固城池之下,將戰爭變成持久戰;其次要與荊州各地方勢力取得共識,一直抵抗曹操;第三還要派人聯絡東吳,爭取東吳出兵支援,減輕荊州的正面壓力。
這三條能否在短時間內實現呢?答案是不能。
因為曹操出兵荊州時採取的就是奇襲的戰術,快速通過荊州直達腹地。
故此劉琮才會如此驚慌失措。
一旦劉備在奪取襄陽之時曹操殺到,劉備就成了瓮中捉鱉,連逃跑的機會都沒了。
第三是人和。
有人說了,劉備在荊州深耕七年,群眾基礎雄厚,南逃的時候不是有十多萬荊州百姓跟著嗎?其實這是個偽命題。
劉備在荊州七年不假,但荊州的軍政首腦們絕大多數都是贊成投降曹操的。
劉表在世時已是如此,更可況劉表一死,荊州實際掌握在蔡瑁、張允等投降派手裡。
劉備此時進攻襄陽,無異於趁火打劫,人和就完全喪失了。
即便拿下襄陽,單靠自己的幾萬軍隊對抗曹操,無疑是送死(或許有人又說了,城中不是還有幾十萬老百姓嗎,讓曹操陷入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曹操想拿下襄陽難於登天。
不得不說這種說法是荒謬可笑的,完全不值得討論)。
從這三個方面來看,諸葛亮的這個計策所導致的最大可能性只有一個:劉備、諸葛亮等人在襄陽城外或者城中被曹操團團圍住,最終被殲滅,三足鼎立的局面因劉備一方的過早滅亡而終結,漢末分裂的局面最終被曹操扭轉,歷史被改寫了。
劉備為何拒絕諸葛亮的計策,史書中沒有記載。
不過在孫劉兩家聯手取得赤壁之戰的勝利、劉備拿下荊州四郡並因此有了一塊根據地之後,劉備或許會看著意氣風發的諸葛亮心中尋思:
小伙子,做規劃你行我不行,打仗我不行你也不行,但何時打何時跑我行你不行。
乾脆任命你做個軍師中郎將,先管管地方財政及軍隊的後勤工作,讓你這個年輕人多歷練歷練吧!
諸葛亮首次獻策,劉備回答了四個字,卻對此棄之不用
諸葛亮自獻帝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年底被劉備「三顧茅廬」請出隆中之後,並沒有過上幾天安穩日子。在長達半年的時間裡,除了秘密為劉備壯大力量,還要防備來自劉表方面的嚴密監視。原本以為憑藉自己在荊...
曹操號稱出兵80萬最強一戰,卻被5萬敵軍打得一敗塗地
漢獻帝建安十三年(208年)七月,曹操南征劉表,吹響了統一大業的號角。兵鋒所向,直指荊州。就在曹操大軍到來之際,劉表去逝。劉表的小兒子劉琮繼任荊州牧,面對百戰百勝的曹操統帥的虎狼之師,劉琮毫無戰...
諸葛亮獻上襲取襄陽的計策,劉備為什麼不採納?
《三國志先主傳》中記載:曹公南征表,會表卒,子琮代立,遣使請降。先主屯樊,不知曹公卒至,至宛乃聞之,遂將其眾去。過襄陽,諸葛亮說先主攻琮,荊州可有。先主曰:"吾不忍也。"這段話的大意是:建安十...
諸葛亮出山後第一計,劉備沒有聽從,所以丟了天下
諸葛亮出山時,獻與劉備的草蘆對(通稱「隆中對」),一千八百年來眾說紛紜,多少千古名士、軍政大家對此都有過精闢論述。 贊之者多認為劉備半生苦戰,促居一縣,得此戰略規劃後,騰躍高飛開三國鼎立局面,可...
劉備為何不用諸葛亮的計策?如果真用了,命都保不住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獻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七月,曹操率數十萬大軍進攻荊州,州牧劉表突然病逝。此時,劉備駐紮在樊城,對曹操的進攻及劉琮的投降企圖一無所知。直到曹軍攻占宛城,劉備才...
蜀漢亡於諸葛亮?別鬧了!《隆中對》沒問題,只因後來突變太多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一直有一種說法是蜀漢是亡於諸葛亮之手,說孔明窮兵黷武勞而無功,致使蜀漢國力枯竭,終於被曹魏所滅。筆者一直對這種說法是嗤之以鼻的,我的觀點是如果沒有諸葛亮的話,蜀漢應該滅亡...
赤壁之戰,吃了敗仗的曹操一無所獲?答案剛好相反!
公元208年,曹操在平定了北方邊境的烏桓,收拾掉支持袁紹的勢力後,北方逐漸掌控在他的手中。此時的曹操見北方基本安定,於是就有了南征,最終一統天下的心。就在此時,劉表的去世讓他看到了希望。畢竟如果...
諸葛亮出山後給劉備出的第一個主意是啥?《隆中對》是一廂情願?
諸葛亮被劉備三顧茅廬,然後答應出山輔佐劉備打天下。那麼諸葛亮出山後給劉備出的第一個主意是什麼?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給劉備出的第一個主意是諸葛亮建議劉備派人去北方打探曹操是不是在訓練水軍。這樣...
說三國話權謀:赤壁之戰曹操的得與失
赤壁之戰從曹操的角度來說,當然是吃了敗仗,沒有達到徹底消滅東吳的目的,而且連本來已經到手的荊州也失去了八成以上。這沒問題。但是,這不意味著曹操就在赤壁之戰中一無所獲,收穫還是有的,只是比預期低了...
三國,曹操赤壁之戰後得到了什麼又失去了什麼?
曹操在平定北方袁室家族最後的殘餘勢力後,於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正月回到鄴城後(今臨漳縣境內),便立即開始了向南用兵的軍事上和政治上的準備並在於鄴鑿玄武池訓練水軍,陸軍方面派遣張遼、于禁、樂進...
諸葛亮火燒新野十萬曹軍?你又被羅貫中騙了,哈哈
公元208年,曹操親自率領大軍,向南進攻荊州,兵力15萬左右。對三國時期頭號軍事家曹操而言,這幾乎也是他三十年戰場生涯中,所率領規模最大的部隊。曹操為何在這時南下?按照《三國演義》的說法,是因為...
「原創」為什麼說赤壁之戰是奠定三國鼎立的關鍵轉折點?
想必大家對赤壁之戰再熟悉不過了:赤壁之戰,是指孫權、劉備聯軍於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在長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帶大破八十萬曹軍 ,奠定三國三足鼎立基礎的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