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五霸之一齊桓公的故事(二)——稱霸諸侯,晚景淒涼!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話說齊桓公剛即位那會,表現急功近利,吃了不少苦頭!後來終於聽從相國管仲的建議,推行改革,實行軍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齊國逐漸強盛。

從此之後,齊桓公開始了他的「
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的爭霸生涯!

齊桓公

齊桓公五年(前681年),為了平息宋國內部爭奪君位的變亂,齊、宋、陳、蔡、邾五國國君在齊國的北杏舉行了會盟,史稱:「北杏會盟」。

北杏會盟的參加者雖然都是一些小國,但是它掀開了齊桓公稱霸的序幕:齊國首開以諸侯身份主持天下會盟的記錄,齊桓公的威望在諸侯中開始不斷提高!會盟前齊桓公曾經邀遂國國君入盟,但是遭到了拒絕,齊桓公相當不爽,於是「北杏會盟」一結束,就把遂國給滅了!

北杏會盟

滅遂國後,齊桓公想趁士氣正旺再下一城,於是率兵殺向魯國,準備一雪前恥!魯莊公不想打,他提議:咱們免戰,結成同盟然後一起對付別人不是更好?齊桓公答應了,雙方決定在一個叫柯的地方舉行會盟。

沒成想兩人在祭壇上結完盟以後,魯莊公手下重臣曹沫突然從懷裡拔出劍來把齊桓公給挾持了:他要求把之前齊國侵占的魯國土地全數歸還!齊桓公沒有辦法只能先答應,不管願意不願意,畢竟保命要緊!事後齊桓公很生氣,想違背約定不歸還土地還要和魯國翻臉!管仲對他說:「不能這樣做!如果為了貪圖小利來使自己痛快,就會在諸侯間失去信義,最終失去天下的援助,不如把土地給他們。

」於是齊桓公就把所侵占的魯國土地歸還魯國,他一諾千金的態度得到了天下諸侯的肯定!

刺客曹沫

齊桓公六年,曾參加「北杏會盟」的宋國背叛盟約,齊桓公約請陳、蔡二國一起出兵伐宋。

他先派人帶著豐盛的禮物去朝拜周天子,說宋國不尊重周天子,隨便廢立國君,請周天子興師問罪!周天子想借齊國的力量來樹立天子威望,遂答應齊桓公要求,派大夫單伯帶部分兵力,會同齊、陳、蔡三國合兵伐宋。

宋國看到齊國打著周天子的旗號來討伐,不想背負抗禦王師、與天子作對的罪名,請求歸順王室、與諸侯和好,齊桓公同意了。

這次之後他覺得「拉虎皮作大旗」的辦法比自己直接出兵更有效,於是在第二年冬天,拉著周天子的代表單伯,約集衛、鄭、宋三國國君一起在鄄地舉行會盟,史稱「鄄地會盟」。

各國看到周天子支持齊國,諸侯國君遂共同推舉齊桓公為盟主,齊桓公的霸主地位開始確立!

春秋首霸齊桓公

齊桓公八年,齊又約集魯、宋、陳、衛、鄭、許、滑、滕等國在在幽地舉行會盟,史稱「幽地會盟」。

會上大家再次推舉齊桓公為盟主,承認了齊桓公的霸主地位。

齊桓公十二年,齊桓公出兵伐戎狄,雖然沒取得什麼實質性效果,卻取得了戰略上的勝利,贏得了「保衛華夏、攘除夷狄」的好名聲。

齊桓公十五年,齊桓公與魯莊公在扈會盟。

三年後,齊國幫助魯莊公伐徐。

齊桓公十九年,齊桓公以盟主的身份與各諸侯國在幽地會舉行會盟。

至此,齊桓公多次會盟各諸侯國,而且每次都是盟主,完成了自即位以來「九合諸侯」的壯舉!而維護周朝王室的「一匡天下」行為,則是齊桓公接下來最舉世矚目、永垂史冊的功績!

九合諸侯,一匡天下

齊桓公二十二年,山戎人大規模進攻北方燕國,燕國即將有滅國的危險!燕莊公向與燕國接壤的齊國求援,齊桓公想到自己是諸侯盟主,有救援燕國的義務,且燕國若亡于山戎,唇亡則齒寒,齊國北部邊境亦不得安寧,於是答應出兵救援!齊桓公在管仲陪同下,親率大軍討伐山戎欲拯救燕國,山戎聞齊師大隊人馬將至,擄掠大量財物撤圍而去。

齊軍憑藉強大軍力,一鼓作氣出擊千里,但畢竟是深入敵境作戰,有一次,他們被敵人引進了一個山谷,那山谷就像迷宮一樣,大軍走了很久還在裡面轉來轉去,怎麼也找不到回去的路。

還是管仲想出一個主意,他對齊桓公說:「馬也許能認得路,不如找幾匹當地的老馬,讓它們在前面走,也許能走出這個地方!」於是齊桓公叫人挑了幾匹老馬,讓它們領路,這幾匹老馬果然領著大軍走出了迷宮(老馬識途的故事就是這麼來的)。

經過六個月的艱苦征戰,齊軍終於把山戎人打敗,還滅了令支、孤竹兩國。

齊桓公將新徵辟的五百里土地全部交給燕莊公管理,燕莊公感激涕零!

老馬識途

打敗北方山戎以後,邢國遭到另一狄人部落的侵犯。

在齊桓公的組織下,齊、宋、曹三國之君各率本國兵馬共同救邢。

狄人退兵後,齊桓公幫助邢國把都城遷到靠近齊國較為安全的夷儀(今聊城西南),避免狄人的再次侵擾!不久,狄人又侵犯衛國,衛國國君戰死,齊桓公幫衛國重立國君,還在楚丘幫助衛國築新城,使得衛國在黃河南岸重建國都。

這樣,邢、衛兩國遭狄人洗劫後,均在齊桓公幫助下得以復國!

齊桓公震服諸侯

齊桓公營救燕、邢、衛三國的行為,令中原眾諸侯震服,齊桓公的威望如日中天!在管仲的謀划下,齊桓公把「尊王攘夷」作為政治綱領,齊國的霸主地位更加牢固!衛文公作歌詠《木瓜》之詩,感謝齊桓公救衛復國、再立宗廟之舉:「投我以木瓜兮,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投我以木桃兮,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投我以木李,報之以瓊玖;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一歌而三唱,要報答齊桓公對於衛國的恩德!

春秋時期諸侯形勢圖

楚國先祖因功被周武王只是封為子爵,人稱「楚子」,早期因為其文化落後被中原各國視為蠻夷!慢慢崛起後,楚國國君竟然僭越擅自稱王,首開諸侯稱王之先例,而且不納貢,完全不把周天子放在眼裡!那時候,齊桓公的盟主地位只有南方的楚國不服!

楚王

齊桓公二十九年,楚國進攻鄭國,齊桓公約中原諸侯各國國君在「陽穀會盟」,商討伐楚救鄭。

齊桓公三十年,齊桓公率領齊、魯、宋、陳、衛、鄭、許、曹等多國聯軍先對楚國的盟國蔡國實行軍事行動。

隨後,齊桓公率聯軍進攻楚國,迫使楚國認錯,答應向周天子進貢。

於是齊桓公和中原八國諸侯共同與楚國在召陵訂立盟約,史稱「召陵之盟」。

在管仲的策划下,齊桓公「會諸侯,討不忠,伐叛逆」的諸多偉業都遵循一個標準,即一定要有利於齊國稱霸諸侯的戰略目標。

名相管仲

齊桓公三十一年,周王室發生更立太子之事。

周惠王已立王子鄭為太子,因惠後喜歡小兒子帶,周惠王便欲廢鄭立帶。

周惠王死後,齊桓公約集魯、宋、衛、許、曹、陳等國在洮會盟,正式將王太子鄭扶上周天子寶座,是為周襄王。

齊桓公三十五年,齊桓公與各諸侯國在葵丘(今河南蘭考)會盟時,周襄王因齊桓公帶頭支持自己繼位,便派宰孔賜給齊桓公祭廟所用的胙肉、彤弓矢以及天子車馬,還派代表參加會盟,對齊桓公極力推崇,這是周天子對於諸侯國的最高獎賞!在葵丘之會上,齊桓公代表諸侯各國宣讀了共同遵守的盟約,達到了聯合諸侯、稱霸中原的目的。

這也是齊桓公多次召集諸侯會盟中最盛大的一次,標誌著齊桓公的霸業達到了頂峰!

周襄王

齊桓公濟危扶困、「合諸侯、匡天下」的義舉,為齊國帶來了領土逐漸擴大的實際利益,客觀上保衛了中原華夏民族的文化和文明,使齊桓公的業績彪炳史冊!在其稱霸的過程中,管仲至關重要,正如孔子所說:「齊桓公以霸,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謀也。

名相管仲

齊桓公晚年變得非常昏庸,他寵幸3個奸臣:公子開方(衛國公子)、豎刁和易牙。

這三個人為了得到齊桓公的寵幸,簡直不擇手段無所不用其極!公子開方的父親去世的時候他都不回去奔喪,說是要留在齊國陪齊桓公!豎刁更離譜,為了長期留在宮裡討好齊桓公,直接把自己的小雞雞用剪刀剪掉了,當了太監!易牙是個廚師,他聽到齊桓公吃飯時無意中嘀咕了一句:「乳豬肉這麼好吃,不知道嬰兒肉味道怎麼樣?」,第二天,他把自己親生兒子給烹了送給齊桓公吃,把齊桓公都嚇了一跳!

齊桓公晚年和他的三個寵臣

管仲活著的時候,經常勸齊桓公要遠離這三個小人,那時他還能克制自己,等管仲一死,又開始重用這三人,三人專權弄得朝政烏煙瘴氣!

齊桓公四十三年(前643),齊桓公重病,五公子(公子無虧、公子昭、公子潘、公子元、公子商人)各率黨羽爭位。

易牙、豎刁、開方三人立即原形畢露:他們挾諸公子作亂,忙於在其中拉幫結派,爭奪權力,尋求新的靠山,完全不管不問病中的齊桓公!最終孤家寡人的齊桓公被關在後宮裡,活活餓死了。

混亂的齊國

齊桓公死後。

五公子互相攻打對方,齊國一片混亂!

更加悲慘的是,齊桓公死後,遺體整整停放了六十七天無人收殮,屍體腐爛臭氣熏天,綠頭蒼蠅滿宮飛舞,蛆蟲到處亂爬,一直爬到宮外。

一代霸主齊桓公晚年竟如此悲慘,真令人哀戚不已!

據歷史記載:

齊桓公的五個兒子先後當過齊國國君:

公子無虧於齊桓公去世當年(前643年)被立為君;

齊孝公昭於前642年至前633年在位;

齊昭公潘於前632年到前613年在位;

齊懿公商人於前612前609年在位;

齊惠公元於前608年到前599年在位。

齊桓公的諸子共統治齊國四十餘年,其時內亂不斷,春秋時期的齊國從此退出諸侯爭霸舞台!


春秋五霸之一齊桓公的故事(一)——回國即位!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管仲——還原一個千古名相的人生

管仲(?~前六四五年)名夷吾,字仲,齊國穎上(今安微穎上)人,史稱管子。管仲相齊四十年,是著稱於世的賢相,齊國就是因為他,才威震諸侯,成為春秋首霸,而他能成就這等偉業,與遇到鮑叔牙這個好朋友密不可分。

春秋首霸齊桓公,最終卻因昏聵活活餓死

隨著西周豐鎬二京被遊牧部落犬戎洗劫,諸侯們打退了犬戎之後,立原來的太子宜臼為天子,也就是周平王,然後就回各自的封國了。平王東遷都到洛邑,並沒有遷徙豐、鎬二京的百姓,因此在洛邑建國的時候,只能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