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齊桓公——如何在一個團體中提高自己的威望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齊桓公,春期第一霸主,曾九次召集各方諸侯訂立盟約,以達到提高政治地位目的,第一次召集諸侯國的地點是北杏,史稱北杏會盟,開啟了稱霸時代。

第一次會盟通知了很多諸侯國,但僅有四路諸侯趕到,盟會舉行的過程中,因為齊桓公的誓詞是匡扶王室,討伐逆賊,由於魯國沒有來,齊桓公就召集大家討伐他們,宋桓公心裡想:我來只是想讓你為我確立君位,你倒好,想借我們兵力討伐不聽你命令的諸侯國,我才不為你差遣呢!我宋國是此次來的諸侯里最大的國,我若放棄結盟,其他大國又沒有來,說不定這些小國也就散了,於是晚上卷好鋪蓋偷偷溜了。

宋國這個做法非常不可取,足見宋君主見識短淺:齊國的目的就是和你拉幫結派,打著幫你確立君位的事給你好處讓你過來參加,你在確立君位後卻偷偷溜了,齊國必定要怪罪,隨便找一個理由就能把你君位再取消,那你不是白來了嗎?況且日後還引起齊國對他的芥蒂,簡直得不償失,根本原因還是宋君主怕面對齊國要他幫忙討伐他國的問題啊,光逃避是無法解決問題的,後來證實宋君主的這個行為是敬酒不吃吃罰酒。

生活中很多人為了逃避某個不想面對的問題,也會選擇偷偷溜之大吉,其實這種行為會令人不齒,你的逃避已經告訴大家你的態度了,那你倒不如當場拒絕別人的要求表明自己的立場,這樣反而大家還能理解你。

齊桓公為此非常生氣想去追討他們,管仲制止說:我們追討他們是不合理法的,同是諸侯,況且宋國爵位還在我們之上,(古代諸侯是有爵位的,按尊貴等級分別為公、候、伯、子、男)。

所以應該讓周天子率兵,我們幫襯去討伐才名正言順。

但是宋國與齊國之間還隔了個大國魯國,魯國接到邀請都沒有來,我們要先迫使近處的魯國來結盟,這樣宋國才會害怕和臣服。

齊桓公之所以能稱霸,和信任和重用管仲是分不開的,齊國稱霸後,齊桓公把所有朝政大權給管仲,自己每天釣魚賞花把酒後宮,曾經易牙和豎刁非常嫉恨管仲,在齊桓公跟前說他壞話,齊桓公呵斥道:我與仲父就像胳膊和大腿,互相成全互相依靠,你們這兩個小人懂個什麼?

從此這兩人就再不敢說管仲壞話了,齊桓公對識人、用人很有自己的一套,能把比自己能力強的人徹底用好來建立自己的事業。

所以說你不需要什麼都很強(你也未必能做到),但你只要能整合比你能力強的人幫助你建立事業,你就是贏家。

齊國如何逼迫魯國就範?我們看看齊國是如何做到的。

魯國有一個非常小的附屬國遂國,與魯國接壤,管仲建議先以不尊敬和不朝見齊國為由圍剿遂國,滅了遂國後,在魯國邊境屯重兵。

魯候本想出兵抵禦齊軍,施伯不同意,理由有三點:其一,管仲是天下奇才,今日齊國用他而使國家得以快速振興,現在他掌握齊國軍機大權,用兵會有節制,不會濫用,因此我們不要輕易出兵;其二,北杏開會,桓公是奉了幫助宋君穩定王位的命令,現在怪您不去,您不占理;其三,子糾(齊桓公的哥哥公子糾)被殺,您對此有功,王姬下嫁您有主婚之勞,放棄往日功勞去結下仇恨。

所以不如與他講和請求加入聯盟,齊就會退兵。

這時恰巧收到齊國一封來信,大意是:我與您共同侍奉周王室,情同手足,並有連姻。

北杏開會,您不參加。

冒昧前來詢問原因。

您若有二心,也請說明。

同時齊侯還給文姜(魯候的母親,也是齊桓公的姑姑)寫了信,文姜叫來莊公說齊和魯幾代都是甥舅連姻,勸兒子還是不要把關係搞僵。

最後魯莊公答應主和,寫信告訴齊桓公想和他會晤面談一下。

到了會晤這一天,魯候帶著曹沫來了,齊桓公設了壇,只允許一君一臣上去舉行結盟,曹沫跟著上去了,因為佩戴了劍,齊國重臣東郭牙告訴他不許帶兵器,曹沫也不回答,一雙眼睛死死瞪著他,眼珠子都要瞪裂了,東郭牙嚇的後退幾步不敢做聲了。

別人對你提要求,如果你又不想遂他意,而且你和他關係不好甚至是對立的,或許可以學習曹沫的做法,冷麵憤怒的沉默,比高聲爭辯更有威懾力,用眼神殺退他吧。

上了壇,齊桓公要和魯莊公正要歃血為盟,曹沫一手握住劍一手拉住齊桓公袖子說:「魯國不斷遭受入侵,你們以幫助弱的救助差的名義開會,為何唯獨不體惜我魯國呢?」

管仲問他要什麼?

曹沫說:「齊國特強欺弱,搶去我們的汶田,今天請你們還給我們。

齊桓公答應了。

下了壇,齊國大臣覺得曹沫太沒道理了,竟然敢赤裸裸的威脅齊桓公,於是請求齊桓公制服他們,齊桓公說:平民立信尚且要遵守,何況是君王了。

曹子之恨,別人咽不下去,齊桓公卻咽下去了。

這一切正是征服諸侯,尋求霸業的具體表現,能忍常人所不能忍。

諸侯們聽說了齊魯立盟發生的事後,都佩服桓公的信義。

於是衛、曹二國都派人來道歉並請求加入聯盟。

將欲取之必先與之,齊桓公為了得到諸侯的信任,先是不計較曹沫的無禮,後是闊綽的把搶到的魯國土地還了回去,得到了魯國的信服,也正是由於這次事件,齊國的威信在諸侯國里大增,解決了魯國的問題,還讓四方小國紛紛前來攀附求罩,齊國霸主地位初成。

魯國一開始不參加盟約的原因是不信任齊國,雖無過節,卻對他沒有好感,覺得沒必要他有召就得來。

齊桓公為了拉攏魯國與其結盟,可謂用心良苦,先是幹掉其附屬國遂國,再屯兵魯國邊境製造壓力,後又書信給自己的姑姑文姜讓她從中撮合,還寫信給魯莊公以周天子名義施壓:要麼和我結盟,要麼跟我和周天子對打(這罪名大了,臣子怎麼能打君主呢),齊桓公就是這樣,把這天子和自己綁在了一起,誰和他打就是和周天子打,這讓對手非常被動。

和齊國結盟並沒有什麼壞處,各種因素撮合下,魯國當然要選擇結盟。

齊國稱霸首先一個重要因素就是自身軍事力量強大,這是話語權,但是光軍事強大是不夠的,你總不能也無法依靠武力把其他國家都兼并了,這是要招人恨和大家聯合反抗的,而且很多諸侯國國力也非常強盛,比如衛國、宋國、魯國、鄭國、楚國等都屬大國,分別與這些強國關係好的小諸侯國不計其數,要是想一個個滅掉他們再稱霸,短時間無法實現,至少齊桓公有生之年做不到了。

齊國稱霸的策略就是取得其他諸侯信任,讓大家願意信任他,聽他安排,尊他為大哥。

幾千年前的人就已經摸索出讓他人臣服的最好辦法了:恩威並施!告訴你聽我的有哪些好處,也讓你知道違抗我會有哪些壞處。

大家可以閱讀一下我之前的文章《如何將仇敵變為同盟國》,看看鄭國是如何讓陳國臣服自己的,這是一個非常經典的案例,值得閱讀十遍。

恩和威,缺少一樣,效果都會有折扣,只有恩,總有些不知道好歹、貪得無厭的人只想占你便宜;只有威,則口服心不服,你防不勝防,總會時不時找機會給你捅出什麼么蛾子來。

從齊桓公稱霸的策略來看,如果我們想在一個群體中提高自己的影響力和地位,也不必等到自己實力可以兼濟這個群體之和時,才去思考這個問題,也不要老想著以武力壓制,或經濟制裁來讓大家認可你。

更好、更現實的策略,是主動牽頭做一些利於這個群體的公益事業,以主持人的身份,號召大家共同執行,幫助群體之間建立友誼以及互惠互利的平等合作關係等,當群體的大部分因受益於你變得更好,群體本身更有秩序後,你的身份自然而然就提高了,這是戰略。

戰術(執行)則需要我們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了,可能有些讀者說我不會啊,確實如此,每個人的悟性不同,有些無師自通有些百思不解,但是我想說的是,即使你是後者,但是如果你能熟讀100個這樣的戰術執行故事,你的悟性一定能上升一個數量級。

問題最終又回到學習上來,我們需要孜孜不倦的學習和借鑑他人的案例,《東周列國志》里有很多這樣的故事,以後會和大家逐一分享。

魯國搞定後,就計劃開始討伐宋國了,齊國當然把宋國擺平了,不然歷史上的春秋五霸第一霸就是虛構了。

下一篇文章,為大家講述魯侯的死給我們帶來的教訓:沒有應對真相的能力,就要有不去探知真相的智慧。

作者微信公眾號:讀書人生

公眾號ID:dushu02

古人云:讀史明智,我的所有的文章,都是以史書故事為背景,通過對歷史事件的總結,提煉古人的經驗智慧,開闊大家的見識。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鮑叔舉賢,管仲助齊稱霸

齊桓公元年(公元前685年),齊桓公即位後,急需找到有才幹的人來輔佐,因此就準備請鮑叔牙出來任齊相。但鮑叔牙稱自己才能不如管仲,若要使齊國稱霸,必要用管仲為相。 管仲與公子糾一夥認為公子小白已死...

解析春秋時期的混亂世界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即位,並把都城從鎬京遷至洛邑(今河南洛陽)。至此,西周結束,東周建立。自這年起到公元前476年,史稱春秋時期。

諸侯爭霸之九合諸侯的中原領袖齊桓公(三)

在上一篇文章中,管仲因在齊桓公歸國的途中企圖將其殺害,結果齊桓公不但沒死,還先行一步回到齊國當上了國君,齊桓公命令魯國國君將管仲押送到齊國,要親手宰了他。管仲的囚車被到達齊國後,齊桓公是恨不得將...

春秋第一任霸主-齊桓公

齊桓公(前716年-前643年10月7日),春秋五霸之首,春秋時齊國第十五位國君,姜姓,呂氏,名「小白」。是歷史上第一個代替周天子充當盟主的諸侯。當時中原華夏諸侯苦於戎狄等遊牧部落的攻擊,於是齊...

齊桓公在管仲的輔佐下使齊國開始強大

齊桓公任用管仲後,與鮑叔、隰(xí,席)朋、高傒共同修治齊國政事,組織基層五家連兵之制,開發商業流通、漁業鹽業優勢,用以給贍貧民,獎勵賢能之士,齊國人民安居樂業。

典故說春秋29:「北杏會盟」,齊桓公霸業初成

「北杏會盟」是春秋史上的一個重要典故,它不僅是春秋時期第一個由諸侯代表天子主持的會盟,也是齊桓公在自己稱霸之路上邁出的第一步。上回說到,齊桓公在軍事上屢次受挫之後,向管仲請教該如何改變這種局面,...

從公子小白到春秋霸主(三)

珵素齊桓公在位的頭幾年,依靠武力,震懾了魯國,消滅了郯國,齊國的周邊再無反抗的聲音。在討伐魯國的同時,齊桓公還召集宋、陳、蔡、邾(zhū)幾國國君到北杏這個地方會盟。宋、陳、蔡、邾四國雖然都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