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荊條下出好人 蘇東坡也曾被黃荊條教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蘇宅古井旁的枯黃荊樹旁長出新枝。
眉山蘇氏宗親聯誼會總結出十六字「三蘇家規」:
勤讀正業、孝慈仁愛、非義不取、守廉勿貪
黃荊樹,很多人都不會陌生,川西地區自古流傳著這樣一句話「黃荊條下出好人」,很多調皮的娃娃也都「品嘗」過黃荊條的滋味,家長眼中,黃荊條也成為鞭策孩子成長的動力。
三蘇祠古井旁,有一棵周長近一米的黃荊樹,相傳為蘇東坡的父親蘇洵親自栽種。
在這顆黃荊樹的鞭策下,三蘇祠飛出了蘇軾、蘇轍兩位大學士。
黃荊樹,也成為三蘇的家規家訓代表物件。
3月12日,黃荊樹旁,三蘇祠園林基建部主任林小平,指著已經枯死的黃荊樹說:「20多年前就枯死了,不過後來又新發了3根,可能沾了三蘇的靈氣吧。
」
古樹新枝 黃荊樹或是蘇洵栽下
黃荊樹,又稱黃荊條,屬灌木樹種,俗稱「千年鋸不得板,萬年架不得橋」,也就是永遠長不大的意思。
林小平回憶,1986年,自己剛到三蘇祠工作時,這棵黃荊樹已經開始逐漸枯萎,但還沒有完全枯死。
「樹高跟房頂差不多,至少有5米,還有葉子掛在上面。
」
90年代初,黃荊樹死了,三蘇祠請來成都植物園的專家。
經專家商議,為古樹做了固定、泡沫填充等工作。
「畢竟坊間傳聞,這是當年蘇洵親手所載,用來教育蘇軾兩兄弟的,還是很有意義。
」
林小平回憶,當年古樹臨死之際,又有新芽從古樹旁長出。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注意到,3株新發的黃荊樹大小不一,長得最好的一株,樹幹已超過3米。
雖然無法判斷是否為蘇洵手栽,但蘇東坡是否接受過黃荊條教育,在眉山市三蘇文化研究院副院長劉小川看來,可能性極大。
「川西地區歷來有『黃荊條下出好人』的說法,加上當時蘇家的環境,程夫人的教育理念等,蘇軾小時候被打的可能性是極大的。
」
劉小川分析,從蘇洵的父親蘇序開始,蘇家就有種黃荊樹的傳統。
「蘇洵從小遊蕩不羈,調皮搗蛋,但是悟性高,好遊歷。
相傳蘇序為了警示自己的兒子,就種下了黃荊樹,所以蘇洵後來種黃荊樹,也是受了長輩的影響。
」劉小川說,蘇洵和程夫人結婚後生下蘇軾兩兄弟,並沒有安下心來,而是遠赴京城,遊山玩水。
蘇軾兩兄弟,小時候主要是程夫人教育。
劉小川說,一方面,蘇軾小時候本身就很調皮,其詩文「我時與子皆兒童,狂走從人覓梨栗」就可以印證;另一方面,丈夫遠走,留下妻兒在家,程夫人家裡雖然富裕,但她是個要強的女人,從不回娘家要錢。
「一個女人,丈夫不在家,自己一天到晚很辛苦,還要面對調皮搗蛋的兒子,由此推斷,蘇東坡小時候肯定是要遭打的。
」
三蘇家規 以身示範循循引導
劉小川說,從黃荊條就能夠看出,當時蘇家的家教,是很嚴的。
「現在很多獨生子女,碰不得說不得,實際上對娃娃成長來說,不是好事。
」劉小川說,「除了嚴格的家教,蘇家對蘇軾、蘇轍的教育理念,實際上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
劉小川講了兩個故事。
「現在很多娃娃很調皮,不愛讀書,提不起興趣。
蘇軾、蘇轍其實也調皮,但是在蘇洵的引導下,對讀書充滿興趣。
」劉小川說,蘇洵雖然年少時浪蕩不羈,卻也見識了很多東西,他給兩個兒子講《戰國策》,不僅講文中內容,還要發散開來,講自己的旅遊經歷,一下子吸引了兩兄弟的興趣。
「他告訴兩兄弟,講的內容全部來自《戰國策》,之後他會把書藏起來,蘇軾、蘇轍自己就會去找,讀書就容易了。
」
劉小川說,程夫人特別重視兩兄弟的品德教育。
程夫人教子,並不滿足於書本知識的教育,而是抓住生活中一切對於子女教育有利的事情,並用自身言行,做出表率,達到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眉山後裔 總結十六字「三蘇家規」
徐麗說,三蘇家規,並沒有以書本或者文章的形式,系統記錄下來,蘇東坡本人,也沒有對蘇家家規,進行過明確的提煉總結。
徐麗說,但從三蘇家書、蘇軾蘇轍和文章等內容,今天我們可以比較完整了解到三蘇家規。
眉山蘇氏宗親聯誼會秘書長蘇學文說,三蘇影響深遠,後人遍布世界,各地的家規也不一樣。
比如廣東碧江蘇氏家訓:視履考祥,退讓明禮;瀘州瀘縣蘇氏家規:敬祖宗、禮尊長、正族姓、嚴家規、戒爭訟、敦善行;湖北武穴蘇氏家風:凡吾子孫,必講文明。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
蘇學文說,根據現存的資料,眉山蘇氏宗親聯誼會,在徵求全國蘇氏後裔意見基礎上,也總結了十六字的「三蘇家規」,即:勤讀正業、孝慈仁愛、非義不取、守廉勿貪。
「勤讀正業,是指要用功學習,有一個正當的職業,這是安身立命最基本的。
孝慈仁愛是指對長輩要孝敬,對子女要慈愛,對需要幫助的人,一定要仁愛。
」蘇學文說,「非義不取,是指不取不義之財,守廉勿貪,是指不亂做官做人,都要守住底線,不能貪婪。
」
蘇學文說,十六字家規,源於三蘇家書、文章等。
「比如非義不取,就是源於蘇東坡的文章《赤壁賦》: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
」蘇學文說,「三蘇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才有了千古之名。
作為蘇氏後裔,我們也這樣要求自己,傳承下去。
」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李慶攝影報導
一門父子三詞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這個文化世家的底蘊有多厚
一談起蘇東坡,人們總是會想到「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磅礴浩瀚,或是「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浪漫情懷,亦或是「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的豪放洒脫。然而,當我們走進這位千古詞人...
蕭魯陽:蘇東坡安眠地考略
【編記】宋代大文豪蘇軾文章震古爍今,但宦途起伏,一生坎坷,逝世後未能歸葬四川眉山故里,而歸葬何處?現輯河南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宋史文化研究專家最近研究成果《蘇東坡安眠地考略》,供各位參考。
唐宋八大家之三蘇文化
在「唐宋八大家」中,有三人非常特殊,那就是蘇洵、蘇軾、蘇轍,不僅都姓蘇,還是如假包換的三父子。在中國文學史上,父子、母女、兄弟、姐妹文學家不是很稀奇,但父子三人都是鼎鼎大名的文學家,除了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