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不僅「捧殺」了馬謖,連自己的親兒子也沒能放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這段歷史中,最耀眼的明星是誰?無異是「近乎妖」的諸葛亮,他在三國中扮演的角色幾乎「天下無敵」,任你周瑜、司馬懿多麼才華橫溢,真正面對諸葛亮的時候,大多也都是敗多勝少;當然,司馬懿熬死了諸葛亮,但從才智來看,司馬懿還是比諸葛亮遜色不少。

儘管諸葛亮才智過人,但對偌大的蜀漢來說,還是顯得力不從心;畢竟諸葛亮是人不是神,孤木難支的窘迫在所難免。

諸葛亮也曾想過提拔新人,於是不顧眾將的反對毅然將自己的親信「馬謖」提拔上來;本想讓馬謖守「街亭」,立個大功以服眾將之心,誰料想這個馬謖竟是個「空有其表」之輩。

平日的馬謖在諸葛亮面前誇誇其談,貌似兵書戰策無一不精,但真正到了戰場上,面對名將「張郃」的時候,還未真正交手,居然連個最基礎的「安營」都下錯了;此時馬謖若能聽身邊「王平」之言,尚能挽救一下敗局。

結果馬謖被諸葛亮重用,竟耍起了「主將」威風,非但不聽王平之言,反出言相激。

張郃乃是三國時期名將,見馬謖用兵如此不知「地理」,怎麼可能錯過戰機?「街亭之敗」主因看似馬謖不懂兵法,實則跟諸葛亮「識人」有很大關係;更何況馬謖本在蜀漢並非重要將領,是諸葛亮「執意」提拔上來的新人,故意培植親信的目的再明顯不過。

馬謖之所以不聽王平之言,還敢出言相激,依仗的是誰?無疑是諸葛亮!可以說,殺馬謖是諸葛亮被逼無奈之舉,馬謖不死,自己就脫不了「培植親信」的干係;馬謖之死,是諸葛亮第一個捧殺的人。

諸葛亮不但「捧殺」了馬謖,甚至自己的兒子也未能倖免。

諸葛亮老來得子,就是後來蜀國的真正掌權人「諸葛瞻」。

其實諸葛瞻是三國時期被黑的最冤的一人,雖然繼承了父親「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好品質,但也繼承了諸葛亮「一生謹慎」的性格;結果在三國後期中,一朝失利便被罵為「千古草包」。

諸葛瞻其實並沒得到父親諸葛亮的什麼「真傳」,在他8歲時諸葛亮已然離世;公正的說,諸葛瞻與諸葛亮本質上是兩個人,是兩個獨立的「個體」,除了血緣,其他基本上沒什麼特殊關係。

史料記載,諸葛瞻從小「聰慧可愛,博聞強識,才思敏捷」;從這點看,諸葛瞻還是繼承了諸葛亮的良好基因,從小是個「神童」。

可惜諸葛亮對蜀漢的影響太過深遠,以至於後主劉禪對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抱的期望太高,在諸葛瞻沒有任何軍功的情況下就早早的加封為「騎都尉」,緊跟著一路升遷,到最後竟然升到了尚書僕射兼軍師將軍,在261年更是直接提領國家要務,掌管了偌大的蜀國軍政大權。

劉禪對諸葛瞻的「力挺」無疑是看在諸葛亮的面子上,更多的成分則是對諸葛瞻的期望太高。

不僅僅是劉禪,就連蜀漢上下幾乎人人皆是;無論是免賦稅還是修民利,也不管是姜維之功還是誰的功勞,最終都通通加到諸葛瞻的頭上。

不為別的,就因為諸葛亮的影響太大,做的好事太多,以至於「愛屋及烏」,諸葛瞻就「順理成章」的變為第二個「諸葛亮」。

《三國志·諸葛瞻傳》「瞻工書畫,強識念,蜀人追思亮,咸愛其才敏。

每朝廷有一善政佳事,雖非瞻所建倡,百姓皆傳相告曰:『葛侯之所為也。

』是以美聲溢譽,有過其實。

在公元263年,司馬昭兵發三路再次「伐蜀」,諸葛瞻憑藉父親諸葛亮的影響好事占盡;今天兵臨城下,諸葛瞻一樣要像當年的諸葛亮一樣,帶兵征殺戰場。

但說來說去,諸葛瞻8歲就已經死了父親,諸葛亮根本沒教給兒子過什麼,諸葛瞻實際上根本沒有帶兵打仗的實際經驗,說白了就是根本不會打仗!

好在諸葛亮的親傳弟子姜維還在,但比諸葛亮的能力還是相差甚遠,面對三路敵軍也顯得力不從心。

儘管姜維親率大軍擋在「劍閣道」,成功阻止了鍾會的主要兵力;但另一路「鄧艾」軍卻偷渡陰平,直下油江,直接打到了成都大門下。

此時諸葛瞻作為最高統領正坐鎮成都,得到鄧艾軍到「油江」的消息後,本該快速派大軍前去阻擊;更何況鄧艾軍人數只有2萬,而且是支沒有後援補給的孤軍,當時諸葛瞻手裡尚有數十萬大軍。

當時有尚書郎「黃崇」力勸諸葛瞻火速派兵阻擊,將鄧艾軍擋在成都平原外的險峻山地中。

但諸葛瞻卻執意不聽,大概是繼承了諸葛亮的「謹慎」風格,空派大軍盤踞在「涪縣」不前。

《三國志》「權留蜀子崇,為尚書郎,隨衛將軍諸葛瞻拒鄧艾。

到涪縣,瞻盤桓未進,崇屢勸瞻宜速行據險,無令敵得入平地。

瞻猶豫未納,崇至於流涕。

」正是因為諸葛瞻的「謹慎」致使鄧艾軍深入平原,而此時鐘會大軍又與鄧艾軍和兵一處;此時諸葛瞻面對的就不再是一支只有2萬人的孤軍了,而是數十萬大軍。

儘管諸葛瞻在最後表現出了「死而後已」,不僅自己戰死沙場,連同19歲的兒子「諸葛尚一起戰死;但仍難保住蜀國。

《華陽國志》「(瞻)進屯綿竹,埋人腳步而戰,父子死焉。

」貌似諸葛瞻父子為國捐軀,實則因為失策導致了整個政權的瓦解。

諸葛瞻本來沒繼承父親諸葛亮什麼,但就是因為諸葛亮的影響,導致他站在了本不屬於他的「位置」上。

從另一個角度看,這也無疑是諸葛亮的另一種「捧殺」。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姜維劍閣擋住了魏軍,劉禪為什麼還投降?

回想三國,在那個動輒的亂世,你都想到了什麼?是劉備的仁義,諸葛亮的機智還是曹操的奸詐、孫權的謀略?常言道, 「亂世出英雄」,是的,在那個戰火紛飛的三國造就了數不勝數的梟雄,他們或才智雙全,或驍勇...

三對著名的「虎父犬子」

三國里有很多的傳奇故事,也有不少傳奇人物,在這部跨度很大的經典著作里,有不少傳奇父子,都能成為我們老百姓茶餘飯後的話題,今天就聊聊這個話題,我們一起來看看。第一對:劉備與劉禪。這一對堪稱大家最耳...

一戰擊潰魏延的蜀漢將軍是誰

【導讀】諸葛亮在北伐軍中去世,臨終留下遺命,讓楊儀率大軍撤退回蜀國。魏延和楊儀不和,不願意給楊儀當「斷後將軍」,一氣之下帶領自己所屬的軍隊率先南撤,沿途還燒毀了經過的閣道。楊儀等鑿山通道,晝夜不...

三國悲劇天才:姜維的人生

對於三國後期蜀國的將領姜維而言,這是一個在歷史裡也並不甚被關注的人物。一方面,是因為三國里名將太多,而這些名將所聚焦的歷史都在三國前期,而姜維所在的後期並不是名將活躍的舞台;另一方面,作為一個...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馬謖為什麼非死不可

馬謖,三國時期蜀漢的將領,生於190年,卒於228年,享年39歲。字幼常,襄陽宜城人(今為湖北宜城南),為三國時期蜀漢侍中馬良之弟。馬謖共有兄弟五人,並在五人中年齡最小,但五兄弟個個都才氣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