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維劍閣擋住了魏軍,劉禪為什麼還投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回想三國,在那個動輒的亂世,你都想到了什麼?是劉備的仁義,諸葛亮的機智還是曹操的奸詐、孫權的謀略?常言道, 「亂世出英雄」,是的,在那個戰火紛飛的三國造就了數不勝數的梟雄,他們或才智雙全,或驍勇善戰,無論是誰,都在點綴這那個時代。

但歷史從來不像是表面那樣簡單的熱血,總會有一些用現代眼光看不懂的事跡。

如此,筆者便講一個相關事例:故事的大背景是公元263年曹操正式發起了對蜀國的戰爭,而就在蜀國大將姜維率大軍與鍾會在劍閣中勢均力敵甚至偏上風之際,突然接到成都已投降的消息。

他也明白了,蜀漢就這樣滅亡了。

令大家所不解的是,明明在戰爭的最前線,大家都還在拚命的廝殺,而為何在後方的劉禪就這樣無聲的主動投降了呢?話說在當時,曹魏是兵分三路攻打蜀國的,分別由鍾會、鄧艾和諸葛緒三人各領一路兵馬。

但是聽說當時的蜀國占上風,是因為諸葛緒因遭到鍾會的陷害已經返回到了洛陽,而姜維在劍閣中也牽制了鍾會並處於上風,但是鄧艾卻趁機率兵一舉擊敗諸葛瞻直指蜀都。

可能面對突然襲來的魏軍,劉禪措不及防,所以直接投降。

大家都知道劉禪無能,卻不曾想在本國還有10萬大軍的前提下就直接投降了吧。

說到這裡,懂一點三國歷史的人就會說這與譙周有關,史書這樣記載,說劉禪面對鄧艾兵臨城下之舉也不知該怎麼辦了,大臣們更是議論紛紛,有說逃跑的,有說投降的,自然也有的說請東吳施以援手。

是的,譙周便是投降魏的一方,他自有他的道理,他說投靠東吳肯定不可取,因為東吳尚且弱小,如果我們投靠東吳,將來萬一魏打敗東吳,結果還是一樣甚至更慘,還不如就直接投降了去。

說到這裡,譙周的話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畢竟失敗的結局很明顯,早晚的事而已。

但是吶,筆者以為無論如何,朝中竟無一人提出繼續抗爭的觀點,實在反常。

後來,經一番探看,查閱《三國志》和 《三國志集注》後,筆者發現這背後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一個人——諸葛亮之子諸葛瞻。

傳聞自諸葛瞻戰死沙場之後,蜀漢便丟了支柱。

雖說諸葛瞻遠沒有其父諸葛亮那麼出名,但也是從小聰明絕頂,蜀漢上下也對其寄予厚望,可以想像一個國家的靈魂丟了還能有什麼作為。

而就在此時,鄧艾兵臨城下,而所謂的十萬大軍又相隔甚遠,杯水車薪,是如何也解決不了蜀都危機的。

當時劉禪的投降理由一個來自於譙周的勸說與分析,二來姜維大軍距離甚遠而敗局已定,最主要的便是諸葛瞻的死亡,更使蜀漢最後的希望破滅。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諸葛亮保劉備輝煌,可他的兒子卻坑了劉禪

漢末三國時期無數梟雄趁勢而起,咸多良才應運而生,力圖在戰場上揚名立萬的悍將,更是數不勝數。他們或運籌帷幄,或戎馬一生,使那個時代,變得精彩紛呈。細細品讀那段歷史,大多數人會被引發無限的豪情。然...

三國名將之鄧艾(二)功成身死

滅蜀漢戰爭發生在景元四年是263年。當時司馬昭執政。他在為自己取代曹魏政權走出突破性一步。當時司馬昭估計蜀漢不過九萬人兵力,他出動了十八萬大軍,相當於曹魏兵力一半。分作三路,一路三萬多人馬,由鄧...

三國悲劇天才:姜維的人生

對於三國後期蜀國的將領姜維而言,這是一個在歷史裡也並不甚被關注的人物。一方面,是因為三國里名將太多,而這些名將所聚焦的歷史都在三國前期,而姜維所在的後期並不是名將活躍的舞台;另一方面,作為一個...

諸葛亮死後 劉禪為什麼要開城投降?

劉備以為關羽報仇為藉口,欲奪荊州,出兵攻打東吳,不料起兵前夜張飛被殺,屬下更是逃往東吳,這更加堅定劉備攻打東吳的決心。劉備戰敗逃至白帝城,次年劉備由於病情惡化在白帝城去世後,諸葛亮是一心輔佐劉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