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守承諾,永不言敗才是你成功的訣竅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我們都知道這樣一個故事。

有這麼一個破落貴族的後代,通過廣施仁德,遠播賢明,使得文有臥龍、鳳雛輔佐,武有關、張、趙鼎力相助,逐步實施三分天下的戰略方針,最終以一介織席販履的庶民,成為開創蜀國大業的一代君王。

這個人的名字叫劉備。

《三國演義》講述了曹操、孫權、劉備三分天下,雖然三個人各有千秋,但就成功背後的戰略與執行能力而言,坦率地說,我更推崇劉備。

帝王爭霸,從戰略上講,表面是實力的較量,但實力背後卻是所謂的「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

當政的帝王因為失去人心,才會給挑戰者以機會,而若干的挑戰者中,最後一定是那些真正懂得如何「得人心」者得天下。

要得人心,首先要得那些最有用的人的「心」,這就是人才!即那些對霸業最有幫助的人的心。

現在的問題是:劉備這個人在英雄輩出的三國時期,就個人才能而言,並不出眾。

為什麼三國最優秀的人才,比如一代名師諸葛亮,比如一代名將張飛、關羽、趙雲等等,逗投奔了劉備,而且至死不渝?

回答是:劉備具有「卓越的執行能力」。

《三國演義》中,曹操和孫權是如何獲得人才的?曹操在董卓時期就已經是京城八個主管軍事的重要人物之一,且不說有曹洪、夏侯淵等至親猛將相助,就是單純以他的名氣大旗一揮,便有像許褚、典韋那樣的勇士投奔而來。

孫權就更不要說了,在他繼承哥哥孫策王位的時候,孫策已經基本把江東的地盤給他準備好了,成千上萬的江南才俊,盡落在孫權手中。

劉備是個破落子弟,雖說叫「皇叔」,但如果他真是「皇叔」,那也用不著受叔嬸的白眼,靠織席販履生活。

雖然生活的貧困不能消滅他遠大的志向,但貧困卻招不來優秀的人才。

劉備是如何獲得人才的呢?他的方式是:

第一:信守承諾。

劉、關、張「三結義」是承諾的千古佳話。

通過「結義」這種承諾方式,劉備獲得了事業的起點:兩員武藝超群的武將。

第二:結果導向。

劉備知道自己的弱點,所以,到處尋找有才幹的人才,結交有能力的才子,目的就是要在未來做一番大事。

他知道要想使「三結義的承諾」能夠得以持續,就要將心比心,他與張飛、關羽吃、睡都在一起,獲得了張飛和關羽對他的赤膽忠心。

即便後來曹操用高官與赤兔馬,也沒有引起關羽一絲動搖。

第三:永不言敗。

劉備請出諸葛亮已經成為千古佳話。

所有的人都知道人才很重要,但是在怎樣獲得人才的道理上,劉備「三顧茅廬」給我們做出了一個執行的好榜樣。

試想想,大雪之中在茅屋外是什麼滋味?

這就是「執行型人才」的優秀品質——如果你需要武將,不一定需要你有金錢利祿,但你需要像劉備那樣放下心態,能夠吃住在一起同甘共苦。

如果你需要文將,也不一定需要富貴榮華,但你需要有「三顧茅廬」的那種誠意與執著。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演義里的三位梟雄

三國演義里,劉備,曹操、孫權都是鼎鼎大名的梟雄,按出場順序是劉備、曹操、孫權,他們各自成為蜀國、魏國、吳國的主公。  在三國時代,弱肉強食,只有具備出眾的才能,善於網羅英才,英明地指揮軍隊,才能...

奔跑吧,劉皇叔

如果在古代開辦一場奔跑吧兄弟,誰最有資格成為冠軍呢?我覺得除非三國時期的劉備,劉皇叔莫屬啦。由於初期實力弱小,皇叔的大半生都處於逃跑的狀態,先從河北跑到了山東,又從山東跑到了中原,再從中原跑到長...

《三國演義》與管理文化

劉備的用人之道    從管理學的角度來說,一個人的事業成敗一定與他的所作所為有關係,所以今天我們要講這個事情,就是要從這個方面做一些科學的分析。很多人都說《三國演義》是一部管理學的經典大書,究竟...

聊聊劉備的為人

在三國被稱為劉皇叔的劉備,是個歷史上的名人,三國時期漢國(習稱蜀國)開國君主漢昭烈帝。稱帝當年,興師伐吳,欲報殺關羽、奪荊州之仇。孫權遣使求和,不許。次年,兩軍決戰於夷陵,為吳國大將陸遜所敗,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