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軍叢中擊殺華雄,正史威名遠勝關羽,演義卻把他功勞記關羽頭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三國演義中,18路諸侯討伐董卓的故事,來源於東漢末年關東聯軍討伐董卓的真實事件改編而成。
《三國演義》里也精心描繪了這場驚心動魄的大戰。
這場戰役里,逐鹿中原的群雄軍閥也紛紛亮相,同時也拉開了日後數十年的軍閥混戰的序幕。
我們先來看一下正史中,討伐董卓故事的前因後果,筆者先簡單的跟大家說一下簡要經過。
公元189年,昏庸的漢靈帝去世,漢靈帝去世不久,朝廷內部就爆發了一次政局大變革,外戚跟宦官集團(人稱十常侍)爭奪政權,皇太后的哥哥何進大將軍被殺,宦官集團也被袁紹等人率兵全部清剿,東漢末年的朝廷,一時出現權力真空現象。
這個時候,涼州軍閥董卓率兵進入洛陽,控制了京城,董卓廢了漢少帝劉辯,改立陳留王劉協為漢獻帝,這個時候的朝廷軍政大權,全部被董卓一人獨攬,董卓生性殘暴嗜殺。
並且縱容自己的手下,在京城,奸淫擄掠大肆搶奪錢財,就連一些貴戚大臣也無法倖免,整座洛陽城被一種陰森恐怖的氣氛圍繞著,人人自危,並且董卓還表露出取代劉氏的意圖。
這個時候,東郡太守橋瑁,借三公名義,這裡的三公是當時身份最尊貴的三位大臣,分別是司徒楊彪、太尉黃琬、司空荀爽的名義,發出了一篇董卓的罪惡公告,希望有義兵,解京城之困。
這個時候,關東的十幾個州郡的地方長官紛紛響應橋瑁,起兵討伐董卓。
於是就有了歷史上最著名的討伐董卓的故事。
當時被推舉的聯軍,盟主是袁紹,但是真正舉兵攻打討伐董卓的僅僅只有兩支軍隊,一支是曹操的部隊,另外一隻就是孫堅的部隊。
其他人每天高會喝酒,就連「壁上觀」都談不上。
董卓迫於聯軍的聲勢浩大,遷都於長安,自己留在洛陽對抗聯軍,關東聯軍第一次跟董卓交鋒,是曹操的本部軍隊和陳留太守張邈派遣的一支軍隊,抵達滎陽西南的汴水,被董卓部將徐榮擊敗,曹操身中流矢,率軍返回酸棗。
第二年,孫堅在梁縣以東遭到徐榮圍攻,大敗,孫堅拚死搏殺率領十幾騎突出重圍,後收攏殘餘兵卒,到今河南臨汝以西,遭到呂布,胡軫的圍攻,孫堅利用呂布和胡軫不和,一舉擊敗董軍。
並且在萬軍叢中擊殺都督華雄,後乘勝追擊,擊敗呂布後進入洛陽,聊到這裡,很多人會說,華雄不是關羽斬殺的嗎?正史中並沒有關羽溫酒斬華雄這個橋段,殺華雄的是孫堅,演義中為什麼要這樣安排呢?
《資治通鑑》中記載:當時討伐董卓的只有13路大軍,其中多出來的五支軍隊,分別是西涼太守馬騰,北平太守公孫瓚,北海太守孔融,上黨太守張楊,徐州刺史陶謙。
這五支在三國中也是赫赫有名的,但都未參與討伐董卓,在這五支隊伍中,加入了公孫瓚,就是為了讓張飛,關羽,劉備一起參與聯軍,在聯軍中發揮決定性的作用。
我們都知道三國演義中,作者更傾向「擁劉備」,也是為了這個需要,作者移花接木,將勞苦功高的孫堅第一次吃敗仗大做文章,僅僅只是為了增加關張劉三人的光輝,和後面演義中孫堅充當先鋒吃敗仗以後,被華雄偷襲殺得大敗而逃,演義中如此渲染孫堅的慘敗,就是為了給關羽登場做鋪墊。
演義中華雄在汜水關打敗孫堅以後,耀武揚威連殺聯軍幾位大將,諸侯眾皆失色,這個時候,關羽主動請纓,上去就把華雄給斬殺了,也就是歷史上非常著名的溫酒斬華雄橋段,不僅如此,華雄死後,作者還虛構了虎牢關之戰,作者大肆吹鼓了一下呂布的英勇戰績,然後就是張飛,關羽,劉備紛紛登場,營造的歷史上最著名的三英戰呂布的場景。
這個功勞原本是孫堅的,當時的孫堅威名遠勝關羽,孫堅的英魂估計在九泉之下也無法平復了,在討伐董卓的大戰中,真正的英雄曹操和孫堅反而成了陪襯,而未必參與討伐董卓的張飛關羽劉備三人卻占盡了風頭。
作者花那麼多筆墨來大肆吹噓劉備,可能是南宋以來遵崇劉氏的結果。
三國逆天猛將,陣斬華雄,擊敗呂布,不死或改變三國歷史
熟讀《三國演義》的朋友,都知道有一場震撼人心的大戲,那就是關羽溫酒斬華雄,「十八路諸侯」共討董卓,也掩蓋不了關羽的光輝事跡,隨後又是三英戰呂布,也是驚心動魄,從此劉備、關羽、張飛的一鳴驚人。然而...
關羽溫酒斬華雄?劉關張三英戰呂布?那是演義並不是歷史!
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說家羅貫中寫的《三國演義》小說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在明清至今被廣為流傳並被大眾多喜愛,百看不厭。近代又多被拍攝成電視劇,令人們更加清晰的了解三國演義,對裡面的經典故事更是耳...
此人不死三國第一猛將非他莫屬
徐榮(?-192年),玄菟人。在《三國演義》里,徐榮是一個被夏侯惇交馬數回,斬於馬下的三流將領,歷史上的徐榮勇猛決不再呂布之下,甚至呂布與他同為董卓的部將都不能顯示鋒芒。
正解三國:溫酒斬華雄之人究竟是不是關羽?
本文摘自《三國演義100處新解:正品三國》作者:天行健 出版社:花山文藝出版社溫酒斬華雄,被說成是關羽出世以來第一件露臉的事。故事見於《演義》第五回,說的是:關東十八路諸侯起兵討董卓,各領兵將在...
先後打敗曹操和孫堅,三國中這個人物卻被演義寫得如此不堪
如果有人要問,在三國歷史上董卓的手下哪一個最出名,估計大家都覺得除了呂布之外就是華雄了。呂布不用解釋,而華雄因為一部《三國演義》也成了一個絕對的紅人,但那是羅貫中為了提高關羽的吸粉能力而設計的。...
關羽溫酒斬華雄只是演義嗎?
說到關羽溫酒斬華雄這件事情還真的是有很多人喜歡的啊,覺得非常的神秘也覺得非常的有意思,小編至今也不太知道其中的細節問題,反正就是覺得關羽很屌的,一刀下去好像就把華雄給殺了,那麼這個故事到底是不是...
《三國演義》中總也繞不開的政治與戰爭
《三國演義》首先是從政治鬥爭開始寫。東漢末年,桓帝、靈帝寵信宦官張讓、趙忠、段珪、曹節等「十常侍」,宦官專權亂政,以致爆發了黃巾起義。朝廷集中全力鎮壓了這次起義,但是,在「十常侍」的撥弄之下,何...
關東聯軍討伐董卓之戰
關東聯軍討伐董卓之戰是東漢末年,關東各地諸侯群雄組織地方聯軍對抗董卓的戰役。中平六年(189年),掌政的董卓廢少帝劉辯,擁立其弟陳留王劉協為帝,實行恐怖統治。關東各地方群雄見此,以討董為名起兵,...
從十一路諸侯伐不臣,看董卓集團的軍事架構
初平元年(公元190)年春,董卓毒殺漢少帝,激起了天下的不滿,各地群雄起兵,打出討董的旗號。關東各軍閥一致推薦袁紹為盟主,號令聯軍征討董卓。其中,參加討伐董卓的聯軍據《資治通鑑》記載實有十一路。...
孫堅力斬華雄——一段被三國演義曲解了的歷史
熟悉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三國演義里有這麼一個橋段,溫酒斬華雄。但其實這場仗並不是關羽打的,而是孫堅。因為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老先生把孫堅換成了關羽,於是才有了這個經典的典故。
接連擊敗曹操、孫堅兩大軍閥的「隱身」猛將,最終卻死於同僚之手
文/格瓦拉同志在《三國演義》中,被羅貫中故意忽略的「隱身」名將很多,其中便包括曾連續擊敗過曹操、孫堅兩大軍閥的徐榮,而徐榮在《三國演義》當中正是被當做「醬油黨」來塑造的。那麼徐榮到底有怎樣傳奇的...
漲知識:真正斬華雄的人不是關羽,竟是此人
《三國演義》裡面溫酒斬華雄,是關羽出世以來第一件露臉的事情。於是,不管是出於對《三國演義》原著的理解,還是通過電影、電視劇的得知,現今人們普遍認為三國時期董卓部將華雄是關羽殺的。然而,演義畢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