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解三國:溫酒斬華雄之人究竟是不是關羽?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本文摘自《三國演義100處新解:正品三國》作者:天行健 出版社:花山文藝出版社

溫酒斬華雄,被說成是關羽出世以來第一件露臉的事。

故事見於《演義》第五回,說的是:關東十八路諸侯起兵討董卓,各領兵將在洛陽外圍駐紮,平原相劉備帶領關、張等人也隨北平太守公孫瓚來了。

網絡配圖

各諸侯共推袁紹為盟主,歃血為盟。

會後,首先由長沙太守孫堅為先鋒,直抵汜水關①挑戰。

董卓以華雄為驍騎校尉,迎戰孫堅。

將孫堅打敗,斬其部將祖茂。

又下關挑戰,連斬關東二將。

袁紹嘆息說:「可惜我上將顏良、文丑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懼華雄?」言未畢,關羽在階下大呼而出曰:「小將願往斬華雄頭,獻於帳下!」袁紹和袁術因為關羽是馬弓手,職位太低,不同意他出戰,恐被華雄所笑。

關羽說:「如不勝,請斬某頭!」曹操支持他出戰,教斟上熱酒一杯,與關羽飲了上馬。

關羽說:「酒且斟下,某去便來!」出帳提刀,飛身上馬。

不大的工夫,關羽便回來了,提華雄之頭,擲於地上,其酒尚溫。

《演義》還有詩讚之曰:

威震乾坤第一功,轅門畫鼓響咚咚。

雲長停盞施英勇,酒尚溫時斬華雄。

趣歷史官方微信號:qulilshi_v5

◎不在雒陽前線,怎能斬華雄?

但這件事卻毫無史實為根據。

據史書記載:初平元年(公元190)正月,關東州郡起兵討董卓,推渤海太守袁紹為盟主。

當時公孫瓚還在幽州②,並沒有前來會合。

劉備這時還沒有依附公孫瓚,怎麼會隨公孫瓚前來呢?原來劉備鞭打督郵,棄官亡命之後,不久就趕上大將軍何進派遣都尉(貫guàn)丘毅③到丹陽④募兵,劉備一小伙人和他同行,在下邳⑤遇到黃巾軍,力戰有功,劉備被任命為下密⑥丞,後來又做了高唐⑦尉,又升任高唐縣令。

為黃巾軍所破,去投靠中郎將公孫瓚,被任命為別部司馬。

劉備任別部司馬的時間,《三國志》沒有記載,《資治通鑑》和元人郝經的《續後漢書》都編排在初平二年(公元191)十月,是在關東州郡結盟將近兩年以後。

從當時的情勢來看,這還是較為符合實際的。

所以在初平元年(公元190)的年初,在各州郡起兵討董卓的時候,劉備大約還在下密為縣丞,或在高唐為縣尉、縣令,並沒有在洛陽外圍的前線上,關羽是不會在那裡斬華雄的。

斬華雄之事,史書上確有記載,但斬華雄的並不是關羽,而是孫堅。

孫堅原為長沙太守,封烏程侯。

關東州郡起兵討董卓,孫堅也起了兵,從湖南北上,到魯陽⑧與袁術會師。

當時屯兵於洛陽外圍的諸軍懼怕董卓,又想保存實力,都不敢進軍,只是置酒高會,持觀望態度。

只有曹操、孫堅和河內太守王匡與董卓的軍隊交過戰。

孫堅在梁縣⑨之東受到董卓的將領徐榮的攻擊,與數十騎突圍而出,後面追兵甚急。

孫堅的頭上繫著毛織的紅色發巾,怕被敵人認出,便把發巾摘下來交給親信的裨將祖茂,祖茂系上發巾,敵騎以為是孫堅,便爭著去追祖茂,孫堅得以從另外的方向逃脫了。

祖茂跑到一塊墳地,急忙下馬,把紅髮巾系在一根柱子上,潛伏在草中。

敵兵來到,包圍了這個地方,走到近前方知是柱子,只好掃興而去。

《演義》也寫了這件事,但說追趕孫堅和祖茂的董卓的將領是華雄,而且華雄還斬了祖茂,顯然與史實不符。

按照史書所載,華雄的出場是在下一個戰役——陽人戰役,而且就在這個戰役中被斬了。

當時孫堅收集散卒,進屯梁縣之西的陽人。

董卓派遣大將胡軫、呂布、華雄等攻打孫堅。

呂布與胡軫不和,而胡軫是主帥,呂布竟故意搗亂,使軍中自相驚恐,士卒散亂,孫堅率軍追擊,胡軫和呂布、華雄等敗走,孫堅麾兵斬了華雄。

在史書中,華雄沒有其他武功可以表述,《演義》說華雄追逐孫堅,得了紅髮巾,斬了祖茂,又用長竿挑著孫堅的紅髮巾,來寨前大罵叫陣,俞涉、潘鳳二將出戰,都被他斬了,這些都是虛構的。

《演義》把華雄描寫得如此厲害,是一種襯托的手法,不過是為了說明關羽更加厲害而已。

但這件事其實是與關羽毫不相干的。

本來是孫堅斬了華雄,《演義》卻將戰功移植到關羽頭上,孫堅反而被寫成是華雄手下的敗將,這對孫堅太不公平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漲知識:真正斬華雄的人不是關羽,竟是此人

《三國演義》裡面溫酒斬華雄,是關羽出世以來第一件露臉的事情。於是,不管是出於對《三國演義》原著的理解,還是通過電影、電視劇的得知,現今人們普遍認為三國時期董卓部將華雄是關羽殺的。然而,演義畢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