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堅力斬華雄——一段被三國演義曲解了的歷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熟悉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三國演義里有這麼一個橋段,溫酒斬華雄。

但其實這場仗並不是關羽打的,而是孫堅。

因為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老先生把孫堅換成了關羽,於是才有了這個經典的典故。

演義的第五回,說的是:關東十八路諸侯起兵討董卓,各路兵將在洛陽外圍駐紮,劉備也帶領關羽,張飛和公孫瓚一同前往。

各諸侯推選袁紹為盟主,長沙太守孫堅為先鋒,直抵汜水關挑戰。

而董卓則派華雄出戰迎戰孫堅,但華雄連斬孫堅和和部將祖茂,然後再次下關挑戰,連斬關東二將。

這時候,袁紹嘆息說,「可惜我上將顏良、文丑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懼華雄?」,言未畢,關羽大呼,「小將願往斬華雄頭,獻於帳下!」,但袁紹認為關羽職位太低,不同意他出戰,關羽說:「如不勝,請斬某頭!」曹操支持他出戰,教斟上熱酒一杯,與關羽飲了上馬。

關羽說:「酒且斟下,某去便來!」出帳提刀,飛身上馬。

不大的工夫,關羽便回來了,提華雄之頭,擲於地上,其酒尚溫。

有必要說明的是,演義里列舉的十八路諸侯,其中馬騰、公孫瓚、孔融、陶謙並未參加。

也就是說,加上曹操、袁紹一共實際是十四路諸侯。

而且這些諸侯們在酸棗會盟時,曹操、袁紹、孫堅等重要同志並沒到場。

各路太守、刺史們你推我讓,誰也不肯登壇主持儀式,最後推出一個顯然不夠級別的廣陵功曹臧洪來。

這臧洪居然也不推辭,於是慷慨登壇宣讀了討董檄文。

檄文內容還是跟演義中基本一樣。

不過,擔當這一重要歷史角色的人物被換掉了。

斬華雄這個事情,史書也有明確記載,不過呢記載的是孫堅,並不是關羽。

當時關東州郡起兵討董卓,孫堅也起了兵,從湖南北上,到魯陽與袁術會師。

按照史書的記載,華雄的出場是在陽人戰役,而且就在這個戰役中被斬殺了。

孫堅(公元156-192年)字文台,因官至破虜將軍,又稱「孫破虜」,相傳為孫武后人。

就在各路諸侯打雷不下雨地喊著討伐董卓,卻相互觀望,誰也不敢出兵的時候,只有孫堅一路人馬由長沙北上,先取荊州,逼死荊州刺史王睿,再克南陽,斬殺太守張咨,浩浩蕩蕩抵達魯陽,與袁術會師。

袁術表奏他為破虜將軍,兼領豫州刺史。

初平元年(190年)冬,董卓聽說孫堅兵到,派東郡太守胡軫赴魯陽迎戰。

孫堅正和部屬在城外犒賞三軍,胡軫的先遣騎兵突然襲來,孫堅依然開懷暢飲,談笑自若,暗中令部隊徐徐調動。

胡軫諸將畏懼孫堅勇猛,無一人敢進攻,只好飛報胡軫。

胡軫趕來時,孫堅已經軍容肅整,嚴陣以待,城池上旌旗蔽日,刀槍如林。

胡軫不敢輕動,竟然撤兵離去。

當然,以玩命著稱的孫堅也有次險些喪命,在攻打梁東時,被徐榮包圍,身邊僅有十幾個騎兵。

由於孫堅紅色盔櫻非常顯眼,部將祖茂冒死頂著盔櫻吸引開敵軍,才救下孫堅性命。

孫堅隨即調集人馬攻占陽人,董卓這次又派胡軫為大都護、呂布為騎督、華雄為部下督,前往迎戰。

也許只讀過演義的人會奇怪,為什麼號稱三國第一猛將呂布只是個副將,而讓名不見經傳的胡軫做大將。

其實董卓軍團里,呂布所代表的只是後來吞併的并州軍事勢力,而董卓最為依靠的還是自己的老部下——涼州軍。

由於上過孫堅的當,此次胡軫出兵前就揚言必須先殺幾個軍官整頓紀律。

身為副將的呂布本就對董卓心生不滿,見胡軫如此狂妄,於是故意給他搗亂。

半夜,孫堅奇兵偷襲,呂布馬上令人四處散播謠言慫恿士兵逃跑,於是陣營大亂,潰不成軍。

孫堅策馬殺入曹營,一路披靡,不想正遇華雄,於是拍馬追趕,華雄心慌,抵擋不過數合被孫堅斬於馬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第五回 發矯詔諸鎮應曹公 破關兵三英戰呂布

卻說陳宮正欲下手殺曹操,忽轉念曰:「我為國家跟他到此,殺之不義。不若棄而他往。」插劍上馬,不等天明,自投東郡去了。操覺,不見陳宮,尋思:「此人見我說了這兩句,疑我不仁,棄我而去。吾當急行,不可久...

關羽溫酒斬華雄只是演義嗎?

說到關羽溫酒斬華雄這件事情還真的是有很多人喜歡的啊,覺得非常的神秘也覺得非常的有意思,小編至今也不太知道其中的細節問題,反正就是覺得關羽很屌的,一刀下去好像就把華雄給殺了,那麼這個故事到底是不是...

漲知識:真正斬華雄的人不是關羽,竟是此人

《三國演義》裡面溫酒斬華雄,是關羽出世以來第一件露臉的事情。於是,不管是出於對《三國演義》原著的理解,還是通過電影、電視劇的得知,現今人們普遍認為三國時期董卓部將華雄是關羽殺的。然而,演義畢竟是...

正解三國:溫酒斬華雄之人究竟是不是關羽?

本文摘自《三國演義100處新解:正品三國》作者:天行健 出版社:花山文藝出版社溫酒斬華雄,被說成是關羽出世以來第一件露臉的事。故事見於《演義》第五回,說的是:關東十八路諸侯起兵討董卓,各領兵將在...